2021年12月31日星期五

重讀克莉絲蒂(2)︰《史岱爾莊謀殺案》《ABC謀殺案》《葬禮變奏曲》等

克莉絲蒂的偵探小說是我的comfort food,我這數月又重讀了一批。多數作品我已忘記兇手是誰,但有的會隱約記得行兇手法或作者的誤導手法,不過這無損我的閱讀樂趣。有些作品在重讀時令我有新體會,找到與第一次讀時不同的樂趣。我也忘了克莉絲蒂的幽默感,有些文字令人忍俊不禁。


以下的讀後感次序按我喜愛的程度排列︰

2021年12月29日星期三

Louise Penny (Chief Inspector Gamache #17): The Madness of Crowds


Louise Penny是一個「有話想說」的作者,她的偵探小說經常帶有社會訊息,例如探討戰爭的禍害,關心原住民的處境,批評警隊腐敗和官商勾結等等。她亦經常帶讀者認識加拿大的歷史,特別是被人遺忘卻能帶來反思的事件。我覺得她的小說屢屢上榜和得奬也是因為這個原因。

不過,她的小說格局越來越大,由三松村的謀殺案,演變成警隊對抗犯罪集團的事,再進展成跨國犯罪(像她上一本作品All the Devils Are Here)。我覺得她擅長的是cozy mystery,講人性和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比她的「大格局」故事好看。她既想講大道理,又想講Gamache與家人的感情; 要設計讓角色和讀者推理的案件,又要製造刺激的場面(陷主角於危機之中),便讓我覺得她太貪心。

2021年12月28日星期二

《無差別愛人》(梁淑淇)


知道《無差別愛人》在「讀墨」上的簡介透露了太多情節,所以我沒有看簡介便直接開書閱讀,反正淇淇寫的書我都想看!

在故事正式開始前,先有一個序章,由「我」來敍述故事,述說了三宗涉及人命傷亡的可怕事故。讀者這時候還未知道敍述者是誰,只知道這個「我」神通廣大,能預知未來,令故事一開始便有種神秘感。

2021年12月15日星期三

我的母親

我的母親於日佔時期在香港出生。她在一個大家庭成長,排行第五,上有兄姊,下弟妹。

從小到大,她和家人住過港島許多地方,包括般咸道、東邊街、普慶坊、蒲飛路等。外公是海味行的買手,外婆是家庭主婦。她家是個小康之家,儘管一家人也過著艱難的日子,但印象中並未挨過餓。不過她記得她與其中一位姐姐曾共用一對外出鞋,有一次兩人都想上街,爭著要那對鞋。她爭輸了,便只能待在家裡。不過,快樂的時候也有不少。她告訴我,外公經常帶她看西片,她喜愛的外國男星包括格力哥利柏、查爾登希士頓、孟甘穆利奇里夫、慧雲李等,她看電影的興趣一直持續至中年。

2021年10月30日星期六

各人有各人選擇


我不能理解某些人的生活模式。

例子之一,是人生只有工作的人。

2021年10月24日星期日

第三碟︰快炒電影觀後感 (還有劇)


《醉美的一課》(Another Round)︰
《醉美的一課》的電影海報色調明亮,充滿歡樂氣氛,想不到電影的調子如此灰暗。這不是套喜劇嗎?

電影說四個人到中年的高中老師開始對人生感到厭倦,工作與家庭不再令他們有滿足感。其中一位無心教學至連學生也看得出來,驚動了校方。在一次聚會中,這四位好友的其中一位提到一個理論——說人體內欠缺一點酒精,保持某個百份比的酒精會令人更有衝勁和活力。於是他們相約一起驗證這個理論︰最初嘗試在日間喝酒,達到微醉的效果,後來再慢慢將酒精比例增加......

2021年10月10日星期日

炒多一碟︰快炒電影觀後感

《靈魂奇遇記》(Soul) (我的「雲宵電影」) (有劇透)︰

Pixer常拍一些大人小孩也有所得著的動畫——成年人會有所共鳴或獲得啟發,小孩也會得到看動畫的樂趣。我以為《靈魂奇遇記》講「死」,原來電影講得更多的是「生」,透過一個靈魂講人生的意義。

讀書時期,我們常被問及有什麼夢想或理想。大家都喜歡聽尋夢的熱血故事。但若一個人沒有夢想、沒有為人生定下目標,或是原本有夢想,卻因為現實原因而要放棄,那他們該如何自處呢?

2021年10月8日星期五

快炒電影觀後感

今年看少了很多電影,比上年看的更少,年尾可能連五大也選不出來。趁還記得,先「快炒」一下觀後感吧。

《狂舞派3》︰
《狂舞派》我當年看得很開心,對這套卻很失望,覺得內容幼稚 (像俗語說的「中二病」),角色太功能性,道理講得太生硬。

2021年9月15日星期三

要變得更強︰《強風吹拂》(三浦紫苑)


早聞這本小說好看。實體書很厚,但讀電子書,看不到書的厚度,便感受不到這種壓力。

《強風吹拂》以日本的馬拉松比賽——「箱根驛傳」為背景。箱根驛傳是一個由1920年開始,在每年1月2日至3日舉行的學界馬拉松比賽。比賽僅限關東地區的大學參加,每隊的十名選手須接力於兩天內來回跑畢東京與箱根之間的賽道,全程共217.1公里。

2021年9月4日星期六

《不白之冤》(文善)

書籍設計很有心思,可按這裡看設計師的講解。

這本書,我想列入「不要先看任何介紹,揭開來看就好」系列,因為裡頭有不少驚喜—從內容、寫作形式到書籍設計。不過若你想讀下去的話,也歡迎你😉。

加拿大多倫多一個人口只有3千多的小鎮發生謀殺案,死者謝利是高中生,是美式足球校隊成員,是同學眼中的明星; 同校的香港移民少女阿雪罪名成立,被判處終身監禁。在她坐牢16年後,一間電視台拍攝了一套名為《不白之冤》的真實罪案紀錄片,嘗試為她翻案。死者的弟弟格蘭也有看,並在看畢每一集後拍youtube片回應。到底當年的真相是怎樣的?電視台或格蘭能找出真正兇手嗎?

2021年9月1日星期三

適應香港


從加拿大回來香港,要重新適應。

要適應的除了是人群和空氣外,還有其他。

香港有些地方不同了。

2021年8月26日星期四

《偵探冰室。疫》


《偵探冰室。疫》星夜出版

「偵探冰室」系列來到第三本了!這本名為《偵探冰室。疫》,以疫情下的香港為背景。除了「疫病」﹐也有作品談「離散」。

這次參與的有7位作家,包括︰陳浩基、譚劍、文善(她歸隊了!)、莫理斯、黑貓C、望日和冒業。

2021年8月20日星期五

《貝加爾湖隱居札記》(席爾凡・戴松)


我因為疫症而被逼隔離,而《貝加爾湖隱居札記:在這喧囂的世界,一個人到西伯利亞森林住半年》的作者席爾凡・戴松(Sylvain Tesson)則是自願隔離——一個人到貝加爾湖邊的小木屋住半年。與他為伴的是群山、游魚、飛鳥、鴨子、書籍、雪茄與伏特加。

現代都市人習慣處身人群中,時刻與人溝通、隨時讓人找到,若要獨自一人在荒天野地生活,一個星期可能還可以,也可能覺得很浪漫; 但逗留半年之久,便不是人人能做到。

2021年8月15日星期日

隔離酒店體驗(三)


烏克蘭菜

加拿大是個移民國家,在這裡能吃到不同國家的菜式。被困這麼多天很辛苦,於是我決定試吃不同國家的菜式,有助轉換心情。

隔離酒店體驗(二)

港加防疫酒店比較:

想特別分享入境香港機場的情況。甫到達香港機場,便感受到香港人的處事作風與加拿大人的分別。香港機場將整個入境程序拆開,設置了不同工作站處理不同程序。例如在這個站交出這份文件,在另一個站拿取樣本瓶; 在職員即場致電給你以確認你填寫的電話號碼正確後,又有一張紙仔寫著電話號碼已檢查,讓你交給下一站的職員。每走一段路都有職員站崗,向入境者作出各種提醒。又有職員拿著噴霧報你消毒行李。我覺得自己就像輸送帶上的產品部件,給送到不同部門加工。

2021年8月11日星期三

隔離酒店體驗(一)


指定隔離酒店︰我不明白為何這裡連一扇門也給人冷冰冰的感覺

我覺得被隔離的感覺,從踏上飛機的一刻已開始。

在疫情下,我一個人獨佔窗邊的三個座位,除了空姐空少派餐的時候,我不需與任何人溝通。而到埗加國後,都是一個人辦各種手續、取行李、做檢測、等酒店專車。只不過在踏入酒店房間後,我便由見到人變為見不到任何人。

2021年8月10日星期二

住隔離酒店的準備(下)


我從未想過沒有加拿大手提電話號碼會有多麻煩!因為防疫的緣故,入境人士需要讓政府隨時找到,有當地的手提電話號碼會方便很多。雖然你可以填寫酒店電話,但若你轉酒店,政府便找你不到。留下手提電話號碼也方便政府或病毒檢測機構用短訊聯絡你。

當地手提電話號碼的另一個用途,是用來申請外賣程式戶口。

2021年8月9日星期一

住隔離酒店的準備(上)

人生從未試過需要與其他人隔離,所以要在加拿大的酒店隔離兩星期,不免緊張。讓我分享一下我為入住準備了什麼,以及估計錯誤的地方,可作為自己要再隔離時的備忘,也是心得分享,供大家參考。

2021年8月7日星期六

看電視(下)︰《達明一派》(ViuTV)

最近在ViuTV網頁找非劇集類節目,但有興趣的綜藝我已經看了,又不想看真人騷,於是便找旅遊節目來看。隨意開了幾個來看,看了一會便發覺「唔對路」,有的加入了劇情,有的加入了遊戲,例如要主持人在外地「做任務」,都不是我想要的。我明白派藝員到外地玩遊戲是綜藝節目的一種,但這類節目要參與的藝員夠吸引才成 (像《花姐Error遊》),不是任何一個藝員也達到良好效果。另一方面,若去的國家本身很有特色 (不是港人去慣的日台星馬泰),又當為旅遊節目宣傳時,我會期望節目多著墨當地的景色和風土人情,而不是主持人自身。

看電視(上)

前陣子cut了Netflix,又不想特意找link追劇,於是到ViuTV的網站找找有什麼節目可以看。最受歡迎的Mirror和Error綜藝節目,除了《Error自救TV》,我已全部看完。我也看完《納米無明火》,《空肚講宵夜》也追至最新一集。

劇集方面,除了在這裏寫過的之外,我還看了《教束》和《大叔的愛》,之後便不知道還有什麼劇好看了。不合口味的,我不會開來看。有興趣的,也怕「中伏」,因為中過。 (例如《婚內情》,演員好看,本來不錯,但劇情越來越荒謬。) 看來看去,最後選了懸疑劇《已讀不回》,反正我還未看過孤泣的小說,加上我對推理劇的要求比較低。但這套新加坡與香港的合拍劇,我看了幾集便看不下去—人物樣板,演出沒有說服力,愛情描寫老套,劇情誇張......

2021年8月3日星期二

近期讀報分享

我是《明報》的多年讀者,由小時候最喜歡(甚至只看)副刊,到現時只會看星期日的《明報》,為的是副刊「星期日生活」。這是我現時唯一會買的實體報紙。

「星期日生活」的內容有時事評論、影評、書評、人物訪問、專題文章、專欄文章、短篇小說、食譜、漫畫等,很多文章都頗長篇,總是看不完。以往我會將有興趣或覺得應該要讀的幾頁儲起來慢慢看,有很多個假日我都會花時間「清報紙」。現在我不再那麼貪心,不再受「應該讀」限制,有興趣和有信心自己之後會讀的才儲起來,並儘量即日看完。

2021年8月1日星期日

加拿大的防疫措施

第10天的自我檢測是要與一位護士視像通話,在對方的引導與注目下step-by-step進行的。

回了一趟加拿大,想分享一下那邊的防疫措施與隔離體驗。

先講防疫措施。

加拿大在年初立例,由2月下旬開始,入境人士在到達當天在機場做了Covid-19檢測後,須入住政府指定的酒店隔離3天等待結果,若沒有染症便可到其他地方繼續隔離,一共隔離14天。在隔離的第10天,入境人士需要用政府派的工具自行做檢測。檢測和首3天酒店(包三餐)的費用約加幤2000元,須自費。入境人士需要下載一個政府app,每天登入申報健康狀況,政府也會突擊致電。

2021年7月23日星期五

一個北美家庭的日常小故事︰Home from the Vinyl Cafe: A Year of Stories


因為曾在加拿大居住,所以想看多點加國作者的小說。Louise Penny雖好,但她寫的是偵探小說,裡頭的小鎮亦太夢幻,我有興趣看一些描寫平凡人日常生活的小說。機緣巧合之下,我遇上Stuart McLean的短篇小說集——Home from the Vinyl Cafe

Stuart McLean是加拿大滿地可(Montreal)的一個電台廣播員,為CBC電台主持一個叫The Vinyl Cafe的節目,並為節目創作同名小故事。這些小故事環繞著一個平凡的加拿大家庭展開——丈夫Dave是一間黑膠唱片店的老闆,與妻子Morley育有一女一子。妻子是家庭主婦,女兒Stephanie正值青春期,兒子Sam在讀小學。Suart以幽默的筆觸寫下這家人的日常事,並將這些小故事結集成書。Home from the Vinyl Cafe: A Year of Stories 是其中一本,描述這家人一年四季的小故事。故事由冬天開始,在下一年的冬天作結,可謂「冬去冬又來」。 

2021年7月5日星期一

珍惜此時此刻的快樂

Eman林二汶《最後的信仰》︰

香港的墜落速度很快,深愛香港的人,若不懂排解心情,適當地抽離一下,很易會受情緒困擾。

從一位《蘋果日報》前記者的個人專欄中看到他分享了一件事。他說他有同事在《蘋果》停刊前已不堪壓力辭職。在她上班的最後一天,與同事們吃farewell飯,人人心情低落,有人說不要再談新聞吧,不如找些開心事談談,但整桌人搜索枯腸,也想不到一件開心事。

2021年6月28日星期一

《比鬼故事更可怕的是你我身邊的故事》(少女老王)


跟著「似笑那樣遠」博主淇淇的介紹讀了台灣作者少女老王的《比鬼故事更可怕的是你我身邊的故事》。

她是「九十後」(台灣的「七年級生」),是位新聞從業員。她在這本散文集中分享自己在成長過程以及進入職場後,經歷及目睹的不公平與不公義之事,當中有大部份事件來自父權社會對女性的歧視和論資排輩的思想。

2021年6月6日星期日

《東方快車謀殺案》1974年電影版

 

在未看2017年的《東方快車謀殺案》(Murder on the Orient Express)電影版之前,先看了1974年公映的版本。

此版本被譽為星光熠熠,不過我認識的荷里活舊明星不多,只認得辛康納利(Sean Connery)和安東尼柏堅斯(Anthony Perkins)。英格烈褒曼(Ingrid Bergman)雖然很有名,但我未看過她的戲(是的,我連《北非諜影》也未看......)。

2021年6月3日星期四

《東方快車謀殺案》(克莉絲蒂)

 

我常說自己近乎看齊克莉絲蒂的偵探小說,但事實上,有一本我一直未看,而那本更是她必看的經典作。它就是《東方快車謀殺案》。

為什麼我一直沒看?那是因為我在很久以前就被「爆雷」,知道了結局,故此提不起勁去看。就連2017年的電影版上畫,我也沒去看。

2021年6月1日星期二

回到十九世紀的英國︰「福爾摩斯小姐」系列

跟著栗子的的介紹看了「福爾摩斯小姐」系列第一至三集,它們分別是《貝克街的淑女偵探》、《莫里亞提密碼》和《堅決谷謀殺案》。

看此系列的最大樂趣不是查案部份,而是看活在十九世紀英國的福爾摩斯小姐如何擺脫女子必定要嫁人的命運,爭取自由與經濟獨立。

2021年5月23日星期日

《被討厭的勇氣:自我啟發之父「阿德勒」的教導》

在書店的顯眼位置見到《被討厭的勇氣:自我啟發之父「阿德勒」的教導》這本書好像超過半年,知道這是本暢銷書。書名《被討厭的勇氣》頗為吸引,但我以為它是另一本教人「不要當老好人」、「要有自信心」、「要忠於自我」的心理勵志書,故此沒有興趣拿起來揭。

幾個月前,表姐告訴我她讀了此書,覺得很好,但沒提及內容,於是我多了一個看的理由。又過了一段時間,我想找書看,讀完試閱後,察覺這本書不是我想像的那樣,而且表達形式有趣,便決定入手。

2021年5月22日星期六

重讀克莉絲蒂(1)︰《本末倒置》《死無對證》《殺人不難》等

前陣子在某閱讀群組見到有讀者評論阿嘉莎。克莉絲蒂的作品,讓我重看了這位偵探小說女王的幾部作品。

先回顧一下我閱讀克莉絲蒂的歷程,曾在這裡寫過一篇「克莉絲蒂的偵探小說」,但那已是2006年的事了。現在想再寫一寫。


我初次接觸克莉絲蒂的作品是《白馬酒店》,是中學時在學校書展遇上的。當時我與好友合購了這本書,然後輪流看,最後放了在我處。那個版本是風雲時代出版的,是只比手掌大一點的小開本,封面有一個帶著懾人目光的女人、一堆錢幣和一個提著公事包的男人背影,充滿神秘感,不過看起來像間碟/犯罪小說多於偵探小說。我是這個設計吸引我和好友的注意力。有趣的是,這個出版社出版的克莉絲蒂作品全都用同一個封面設計,不同的只有書名,應該為節省了不少設計成本呢!

2021年5月11日星期二

《螞蟻上樹》(卧斧)


去年看了「料理X推理」企劃的《炒飯狙擊手》(張國立 著),覺得很精彩,現在終於看了這個企劃的另一本書——《螞蟻上樹》(卧斧 著)。

小說分別從男女主角的視角輪流敍事。男主角闕一刀是個替身廚師,專門替名廚代班工作。他剛接了一宗委托,頂替一間中式老店的主廚崗位幾天,特別任務是學習「螞蟻上樹」這道菜的煮法,以滿足一位薄有名氣的客人。女主角丁筱霞遭警察大學退學處分後,到了一間徵信社工作,接受了一個「跟監任務」,跟縱對象是個半紅不黑的模特兒。有日,她跟縱對對方至闕一刀代班的飯店,因而遇上了闕一刀。不久後,他們雙雙捲進了一單謀殺案的調查中......

2021年4月30日星期五

「大鄕里」吃意大利菜

雖然溫哥華很多餐廳都長壽,但也有結業了的,最令我懷念的是一間意大利餐廳。

溫哥華華裔移民多,來到這裡,香港人不用改變飲食習慣,可照樣吃亞洲菜。讀書時除了吃漢堡包那類快餐,我和朋友最常光顧的就是港式茶餐廳和波霸奶茶店(即「珍珠奶茶」)。光顧這類食店,除了因為合胃口外,還因為價錢較便宜。

不過,我們偶爾還是會光顧西餐廳,我和朋友們都喜歡到一間距離大家的住處都近的意大利餐廳。

2021年4月28日星期三

曾在灣仔存在過的家常菜餐廳

灣仔在這幾十年間變化很大。隨著社區重建,這裡多了很多高消費的店舖和餐廳,遊人多了很多。幸好太原街的玩具店和排檔仍在,三不賣野葛菜水、新景園咖喱小廚、波士頓餐廳仍在。

小時候不知道有日、月、星這三條街,直至出來工作後,與同事到秀華坊的一間畫廊看展覽,順道逛逛鄰近的幾條街,才發現這個像世外桃園的小區。由聖佛蘭士街至日月星街,藏著不少藝術小店、酒吧和畫廊,感覺上是外國人住的地方。想不到,曾經的上司B租了這裡來住。

2021年4月25日星期日

After School, after work

有次回加拿大,發現很多以前光顧過的餐廳仍然「健在」,沒有結業沒有搬遷,覺得很神奇。在香港,當你愛上一間餐廳,便要告訴自己要多多光顧,因為你不知道她何時會結業。已經歷過很多次愛店結業,多得已麻木了。想趁仍記得,記一記一些在我心留下位置的店。不過,難忘的未必是那間店,而是附帶的回憶。

2021年3月31日星期三

陳浩基《魔笛:童話推理事件簿》


很多童話故事都會有超現實的內容,例如一吻可弄醒昏迷的公主、王子會變成青蛙、被狼吞下肚的婆婆可以獲救。但當中有些故事建基於現實,只是透過市民大眾及作者的想像力, 將之變成超現實的故事。記得在十多年前,桐生操的《令人戰慄的格林童話》披露了格林童話改版前的血腥暴力內容,令人知道很多童話故事的來源。近年韓國作者朴信英的《童話裡隱藏的世界史》則告訴讀者童話背後的歷史背景和反映的社會狀況。

2021年3月28日星期日

陳浩基《氣球人》


遲遲未看陳浩基的《氣球人》,是因為覺得書中殺手的殺人手法太變態——「只要接觸皮膚,我就能輸入指令,使目標身體部份充氣、膨脹或扭曲,最後死亡。」看了開首的描述,覺得很噁心。我不明白陳浩基為何要設計一個如此可怕的殺人方法,看簡介又看不到此書的賣點在哪裡(我只看內容簡介,自動略過出版社誇張煽情的宣傳語)。不過因為有不少讀者說此書好看,而我又終究想看齊陳浩基的作品,後來也買下此書。

《氣球人》由九個短篇組成,講述這個突然獲得殺人異能的殺手遇到的不同事件。大部份故事由這位外號「氣球人」的殺手的視角出發,部份故事則由其他角色來敍事。

2021年3月25日星期四

日劇《東京大飯店》(Grand Maison Tokyo)

 

朋友極力推薦日劇《東京大飯店》(Grand Maison Tokyo),我也間𤗈因此劇去了fine dining,沒理由不看吧!

本身以為這單純是講一間要摘米芝連星的餐廳的故事,想不到劇情涉及很多「恩怨情仇」,戲劇性強。只怪我太久沒看這類日劇了。

故事是說在巴黎一間米芝蓮二星餐廳當主廚的廚師尾花夏樹(木村拓哉),因為一次令法國官員食物過敏的事件而失去了工作與名譽,變得貧困潦倒。有日,他遇上希望摘取米芝蓮星卻不得其門之入的日本女廚師早見倫子(鈴木京香),於是提議協助她完成這個夢想。回到日本後,尾花夏樹開始找回往昔的好拍檔來幫忙,但他們不多不少都受到食物過敏事件影響,對他心生怨恨,也受不了他的性格。他能否成功組成夢幻團隊,並且不受往事影響而成功挑戰這個困難的目標呢?

2021年3月23日星期二

我的Fine Dining體驗 (下)


真正去吃fine dining的那天,我隆重其事—穿好一點、早點到達、先在餐廳門口拍照。

朋友挑這間,除了是因為有共同朋友介紹外,也應該因為這是間日本人主理的法國餐廳,讓他想起《東京大飯店》吧。當時我仍未看此劇,我想去的原因來自Final Table。

現在要回憶吃過什麼,有點難,讓我列點講一講感想吧︰

2021年3月22日星期一

我的Fine Dining體驗 (上)

Created by @chefjacqueslamerde on Instagram

常常見到fine dining這個詞。究竟什麼是fine dining?是否就是碟子大、份量細、價錢貴?

去年,朋友看完木村拓哉的東京大飯店,很想試fine dining,邀我一起試一間曾在日本摘下米芝蓮一星的法國餐廳的香港店。我平常是不會捨得花這麼多錢吃一餐的,但那陣子剛看完美國烹飪比賽The Final Table,也一直對fine dining好奇,而且難得有朋友有興趣,便決定一試。不過當時在練跑,便說要跑夠十次才去吃。但跑夠十次了,疫情又加劇,最後等到疫情緩和才去吃。

2021年3月3日星期三

70年代的科幻奇片︰法斯賓達的World on a Wire


早前為了清碟,看了德國導演寧那。華納。法斯賓達(Rainer Werner Fassbinder)拍的World on a Wire (台譯《世界旦夕之間》)。

這是一套迷你劇,有兩集,全長三小時,於1973年在德國的電視台播出。在法斯寶達的作品之中,這套不是經典,且又是電視劇形式,可能因此,劇集直至2010年才獲修復。

這是一個科幻故事,講述虛擬世界和住在其中的「人」的故事。故事講述一間公司開發了一套像《模擬城市》般的電腦程式,模擬現實世界的運作,用來作市場預測。住在裡頭的人並不知道自己只是個程式。有日,負責這個項目的技術主管開始變得瘋瘋癲癲,不久後便神秘死亡,並開始有怪事發生。接任的主管發現事有蹺蹊,暗地裡展開調查。

2021年2月9日星期二

陳夏民《飛踢,醜哭,白鼻毛:第一次開出版社就大賣—— 騙你的》

「若要害一個人,就叫他去開出版社吧!」——這句話是做出版社的人的自嘲之言,也適用於辦雜誌和開書店。這種說法看似誇張,但不無道理。賣書利潤微薄,書又容易耗損。互聯網上的文字資訊太多,現代人接收資訊除了圖書以外,還有很多選擇。

而《飛踢,醜哭,白鼻毛:第一次開出版社就大賣——騙你的》的作者陳夏民不單開出版社,還主力出版純文學,而且以「詩。三連發」 (連續三個月每月出版一本詩集)打頭炮。這個敢於將出版社開在家鄉桃園的小伙子,真是吃了豹子膽!

2021年1月14日星期四

一個退休男人的飲食冒險之旅︰《野武士美食家》


男主角每次吃美食都流露誇張的享受表情

想找套劇用來「電視送飯」?《野武士美食家》(Samurai Gourmet) (可在Netflix找到)是個好選擇。

日本人擅長拍小品劇,這套劇沒有戲劇性的情節,講的只是一個阿叔的退休生活。

香住武(竹中直人)今年六十歳,剛退休,是個將大半生奉獻給同一間公司的典型日本男人。劇集講述他在退休後尋回自己的故事。

2021年1月12日星期二

我的中環記憶


黃耀明在《REPLAY 神經/意難平》演唱會首次演唱何秀萍填詞的《情流夜中環》。他說在排練此曲時忍不住流淚,因為這歌講的是再見中環,而人山人海的錄音室就在中環,他曾在中環留下了他的青春印記。

這是何秀萍寫的一段話︰
//青春少艾,精力過剩的我們,最愛夜聚於中環,流連大街小巷。中環的日與夜,是兩種截然不同的風貌,最熱鬧的地方有最深的寂寞,最繁榮的城市背後有惘惘的威脅。然而年輕就是任性,抓住剎那歡愉是正經。多少年過去,今天的中環,已經不是我們忘情流過的中環了。//

2021年1月4日星期一

音樂show回顧︰達明一派、柳應廷

2020年,看了兩場音樂show,先講達明一派《REPLAY 神經/意難平》2020演唱會︰

已經是第四次看達明一派演唱會,原來達明是我看現場演出最多次數的音樂單位。(還有一次是在「本地薑」看的)

前三次都與不同的人觀看,頭兩次與我一起看的朋友/同事,已甚少聯絡。而上次與我一起看的朋友,今次都說不去。我心想,算了,就自己一個去看吧,一來我不喜歡強逼人看沒有興趣的演唱會,二來有點懒約人,但因此遲遲未買票。有日回到公司,平常會與我互相推薦電影的年輕同事竟然問我會否去看,她說她有興趣。我心想,達明當紅的時候,她還未出世,為何她會有興趣看?她只說覺得劉以達很有趣,可能是好奇心吧。於是我們便相約一起去。但因為遲了買票,位置很差,但也沒辦法。看演唱會,有人陪同開心很多。

2021年1月1日星期五

2020年觀影回顧

又到年終回顧的時候,2020年是可怕的一年,實在不大想回顧。我還是做回「老本行」,寫寫觀影總結吧。

2020年我的看戲量大減,所以不選最喜愛的十大電影了,選五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