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23日星期二

我的Fine Dining體驗 (下)


真正去吃fine dining的那天,我隆重其事—穿好一點、早點到達、先在餐廳門口拍照。

朋友挑這間,除了是因為有共同朋友介紹外,也應該因為這是間日本人主理的法國餐廳,讓他想起《東京大飯店》吧。當時我仍未看此劇,我想去的原因來自Final Table。

現在要回憶吃過什麼,有點難,讓我列點講一講感想吧︰

-我期待的侍應詳細介紹菜式畫面出現了!很喜歡這一個部份。
-要吃某些菜式須額外加錢,我和朋友都加了錢,但我不喜歡這種做法,容易令人覺得原本的那個餐不夠好。
-終於吃到那些purée了,上圖左下角碟上的那三抺綠色便是。
-菜式果然給我「奇觀」的感覺,有purée、有泡沫、有置於草葉上的食物、有用球形容器盛著的食物......
-我已回憶不到吃過的味道,只記得甜品好吃。最不滿意,又或者是最令我不解的是那道湯。呈上時是一個泡在泡沫裡的蛋黃,拌勻再吃。我不明白為何蛋黃在一道湯中佔的比例這麼重。
-覺得自己因為太不懂新派法國菜,所以不懂品評。這才發現食評人的重要。


要挑一道菜來說的話,就是這一道。這個甜品由艾草製成。艾草是草藥,有醫療功效,亦有說此草能辟邪。主廚挑此食材,是希望在疫症期間祝福大家,希望疫情快點過去。

這頓飯吃後不久,便不記得當中細節了,倒是有一頓fine dining,令我難忘。

~ . ~ . ~ . ~


在加拿大讀書時,和最熟的幾位朋友作了十年之約。我們覺得大家將來也會回香港,便約定從當日計起的十年後在香港尖沙咀鐘樓下碰面。相約那天是8月28日,於是我們稱這約定為「828之約」。那時候我覺得這是我這一生最浪漫的約定。

到了十年後,果然大家都在香港。不過與預期不同,大家不是直接到鐘樓碰面,而是先打電話約定。另一與預期不同的是,其中一位朋友說當天教會有活動,不來了。我們當然十分失望。不過想一想,她回港後不再聯絡我們,其實是有意疏遠。我們要接受,我們已少了她這位朋友。

那年,我們已開始工作,大家都穿得斯斯文文到場。我已不記得在哪間餐廳吃了,只記得位於高層,能看到香港的漂亮夜景。香港人外食時喜愛一起分享食物,我們也不例外,點了幾款不同的「大家share」,也忘了在高級餐廳這樣做有沒有遭白眼。西方人是不會這樣的,不過有些做遊客生意的外國餐廳見常有此情況,也接受了華人的這種吃法。

我喜歡吃釀內餡的食物,記得以上這款很好吃。

這是我們四人首次吃黑松露,還記得侍應是即席刨在我們碟上的,上圖像鉛筆屑的便是。我們心想,這食材真矝貴!但當我們放入口中嘗味時,卻不約而同不習慣它的氣味。「怎麼像油膱(益)味?」我說。我覺得除了有油膱味,還有石油氣味。

現在已習慣了黑松露油的味道,但我還是不喜愛這種味道。為何現在到處都有黑松露意粉、黑松露意大利飯?

這是我們相認的信物,我們能集齊五個,是因為缺席的那位將她的那份預先交給出席的朋友。

到今日,我們五人的友誼沒有長存。又或者可以這樣說,是減退了。無意,當中有個別朋友會比較熟、還有聯絡,但感覺是回不去了。而除了那位朋友,我也有份造成。又或者,大家長大後,不是身處同一個地方,又各有各的圈子,友誼減退是很正常的事。

紀錄完畢,下一篇講《東京大飯店》!

10 則留言:

  1. 最少你們還有聯絡大家的方法
    我和中學時代都曾經有過類似的約定, 可惜已經各散東西, 沒有聯絡啦

    回覆刪除
    回覆
    1. 在成長中,會一直失去朋友/相識,所以要好好維繫最知心的那些朋友。
      人大了真的較難認識新朋友,就算有新朋友,如沒共同興趣或共同經歷的話,較難維繫。
      (有聯絡方法但知道大家之間的感情與以前不同,也會覺得無奈。)

      刪除
  2. 吃飯喝咖啡很難維繫。
    同教會或同義工團隊比較易。

    回覆刪除
    回覆
    1. 是啊,要有共同經歷才容易維繫。
      我以前返過多年教會,但總與教會的人不熟(多年來只在教會識到一個朋友),可能與我的信仰不堅定和不喜歡群體活動有關。
      現在與某些不常見的朋友會經常whatsapp傾談,那就會維繫到。(當然,見多些最好。)

      刪除
  3. 以前只有家居電話的年代,失了聯就是真的失了聯;但當傳呼機,手提電話,到後來各式各樣的社交媒體或通訊軟件出現後,再多的方法,不聯絡就是不聯絡。

    你最少能將這個十年之約實現到,那怕只有一次,縱或不能"五神合體",不完美,但也該無憾吧。勉強真的無幸福。

    我反而覺得飲飲食食,係可以維繫到,當然疫下也有點限制了。

    回覆刪除
    回覆
    1. 我也同意勉強無幸福,友誼不宜強求。其實很少朋友圈能「整整齊齊」維繫得到,朋友圈中總有些人較合拍,有些人說不上幾句話。能長期維繫的,是要大家都知道「縱使不完美」(例如與某一位其實不對嘴/已有心病),但也會為了大家繼續維繫。而且人大了,大家都只能一起約出來吃個飯,很難再有什麼群體活動(但我也知道有些朋友有能長期維繫、年年一起開party的圈子)。想起讀書時會和幾個朋友「由朝玩到晚」,整天黏在一起做幾樣活動。那些日子是青春的印記。

      對啊,在疫下,就算飲飲食食也難約。

      刪除
  4. 這種十年之約,真很浪漫。從前港台有個短劇,好像叫類似「三人行」的,講兩男一女青少年,相約十年後見面。進社會後當然各有各忙,各有各理想和去向;女的去了搞社運。十年之約最後只有女的一個人出現,劇集在她等待中完結。現實,的確就會是這個樣子吧。

    回覆刪除
    回覆
    1. 港台有些單元劇很好看。
      未看過「三人行」,但想像到為何最後只有搞社運的女孩出現。

      p.s. 剛知道港台暫停製作《五夜講堂》......

      刪除
    2. 老實說,來到今時今日,索性把港台散檔算了。選舉亦然,還假惺惺裝來幹啥?!

      刪除
    3. 對啊,真面目已讓大家見到,還扮什麼!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