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晴的「AI三部曲」已出版了《IMU》、《AI人格分裂DID》和《ICE》(上集)。去年6月讀《IMU》時,AI已是個火熱的話題。熱門討論包括AI的飛速發展、如何在工作上運用AI、AI對人類的威脅等。當時,我還未真正感受到AI如何入侵/融入 (視乎我怎麼看) 我的生活。想不到,到了近月讀《ICE》(上集) 時,我已習慣使用AI。我向AI查詢理財知識、斷捨離的方法、食譜、心血來潮想了解的某項知識。也試過與它談宗教話題,找它作心理輔導。
AI在工作上的幫忙主要是文字處理,除了翻譯,我也經常輸入一段文字,問它「how to put it better」或請它「polish slightly」。寫個電郵也請它修正句子。沒錯,句子是polished了,但我對寫作的信心似乎下降了,總覺得自己寫得不好,有文法錯誤,英文不地道,不讓AI檢查就會失去信心。
[下面有雷]
我喜歡這個故事的想像力。名為「 IMU」的AI覺醒後,竟然上了創作者的身,與他共用一個身體!雖然有預感IMU終有一天會失控,但它一直都很helpful (就像現在的chatpgpt設定般,總會對你說出鼓勵的話),我猜不到它會在何時作出越軌行為。
林蔚心裡明明隱隱覺得不妥,但仍繼續依賴IMU,享受著它給自己的種種好處。他醒覺的一刻很妙—IMU終於提出一個過份的要求。略通人性的IMU不知道自己在那刻過了火,而林蔚在電光火石之間已萌生毁減IMU的念頭,像高手過招。至於我,在看到AI鼓勵林蔚出軌就覺得不妥。什麼像運動員一樣體內自然釋放大量睪丸酮,在激烈比賽後來一場性愛是「天擇系統演化的一部份」,哈哈!
書中情節匪夷所思,究竟在現實中是否有可能發生?但見一些比較誇張的設定,作者都有科學解釋。例如看到AI第二次「上人身」的描寫時,我不禁喊了句「唔係掛?」。但作者搬出了物理學的弦論,又好像說得通。佩服作者在構思天馬行空的情節時,也以科學為基礎。
此書的細節寫得好,林蔚的創業過程尤其好看。也很喜歡廣告創作的一段,猜是作者的經驗之談。故事到後段鋒迴路轉。林蔚雖然失去了很多,但慶幸他重獲自主權,有回人性。
購買電子書︰連結
開始寫這故事時,是去年上旬,當時的設定是主角用了兩年半時間來編寫整套演算法及app。書出版後我沒再看過,至最近因為某些項目需要而大致翻了一遍,並諮詢了些電腦工程師,他說原來的那個「兩年半」,現在只須要六個月。
回覆刪除這是真正的現實!於真實世界的十八個月內, AI進化神速。他說AI還在繼續加速,這自是不在話下,妳我都知道。
科幻不斷變成日常。我對未來無法猜想,與很多人一樣地迷茫。
書裡好些情節,的確是個人經歷,當然情景不同,但心態如一。當提案死線逼近,壓力排山倒海而來(試得多),我在想,我會向機器人求救嗎? — 垂手可得保證無敵所有問題立即迎刃而解的一帖芬太尼 — 我會嗎?
雖然知道AI進步神速,但沒有數字比較的話,便不清楚其誇張程度。我只是大約知道「整個app」不簡單,投資很大,亦花時間。但原來已由你預計的「兩年半」變成「六個月」,好可怕!
刪除最近有實習生幫我工作,我交付的task(主要是文字和圖像類),他很快便完成。我修改不及,堆積著。他找AI幫忙做,我卻用人腦檢查和修改,覺得自己和AI在比賽。(同事叫我找一些AI幫不到他的工作給他做 :P)
妳叫佢去做體力勞動工作,ai 應該幫佢唔到 :D
刪除要我寫書評真係冇辦法,只能夠默默支持Blog友。😅😂
回覆刪除感謝你。
刪除我寫的是讀後感,其實寫得很慢,有拖延症,看完後很久才寫出來。
刪除《偵探冰室‧金》和那本集12人簽人的《肆季 逝季》有入手嗎?
回覆刪除我看了《肆季 逝季》的電子書(所以沒有簽名本),覺得作品的平均水準不錯。你讀了嗎?
刪除因前幾本《偵探冰室》頗厚,《偵探冰室‧金》我想看電子書,但等了很久也未有。你有入手/同事有借書給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