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30日星期一

《挑戰者一號》(Ready Player One)(下)

比較一套改編電影對原著小說的改動,是個有趣的過程,讓人試著以電影人的眼光看小說,了解一部賣座片是如何煉成的。

以下是《挑戰者一號》電影對原著的部份改動,加上了我對各個改動原因的猜測︰

-書中的男主角Wade因為長期上網而缺乏運動,體型過胖,更為了令VR感應衣更容易感受他的動作而剃去身上毛髮。他為了躲避邪惡企業的追殺而長期躲在室內,面容蒼白,甚至有段時間只與電腦AI助手對話。電影該是為了市場,不敢弄醜男主角,也不敢將他描寫得過於怪異。

2018年4月29日星期日

身體有價


昨晚去了正街的街市博物館聽《有咁耐風流--香港百年情色史》的作者小草(曹民偉)講「街頭風月史」。

小草坐在小小的「街市博物館」前,邊喝玉冰燒邊講古。他講得很好,香港史料和掌故信手拈來,講到興奮處搖頭擺腦,七情上面,很有感染力。

在古時,召妓不只是買賣身體,還是一種對浪漫的追求。男人娶了個三從四德、一字不識的女子,沒有愛情感覺,便來到妓寨尋愛。妓女見多識廣,懂吟詩唱戲,又有情趣,是玩樂的好伴兒。他們會與妓女談天,會花錢討好她們,會鍾情某個人,會講感情。有的會帶她們到遊樂場玩耍、到戲院看戲,好像租了個女朋友給自己。

《挑戰者一號》(Ready Player One)(上)


《挑戰者一號》(Ready Player One)電影官方簡介︰
//2045年,地球正陷崩潰邊緣。此時,人類找到救星 – 由天才設計師James Halliday (馬克懷倫斯 飾)創造的宏偉虛擬世界OASIS。Halliday逝世前,將他豐厚的遺產化作彩蛋藏於OASIS中,第一個找到彩蛋的人可盡得遺產,引發全球爭奪。電玩少年Wade Watts (Tye Sheridan 飾)決定加入競爭,他要在這個神秘又危險的虛擬世界(VR),進行有望改變命運的驚險尋寶遊戲。//

(以下兩段會提到電影的部份「彩蛋」)
我不是遊戲機迷,看《挑戰者一號》(Ready Player One)只為了史提芬.史匹堡。自從創作人知道「懷八十年代的舊」有市場後,越來越多影視作品加入這個元素。這潮流泛濫到令一些人開始反感,但這咒語對我仍有魔力。看戲時見到八十年代電影的場景出現(甚至只是戲名被提起),還是很興奮。而且電影公司能取到這麼多作品的版權,十分難得。你試過在同一部電影見到King Kong、Batman、Bettlejuice、大鐵人、春麗、高達......嗎?

我不熟八十年代的英文歌,打機亦不多,最熟識的只有電影。所以當聽到戲中人提起John Hugh的電影,以及重現《閃靈》(Shining)的場景,都很開心。這個彩蛋我可是十拿九穩啊!要數我最享受的元素,則是史匹堡拿手的純真少年對抗邪惡大人的設定。儘管這幾位少年主角幸運得有點離奇,邪惡企業壞蛋又蠢得有點過份,但若你一心想懷舊的話,便不會介意這些劇情安排。八十年代的家庭電影不都是這樣的嗎?

這是一部pop-corn movie,本來看完就算。但在電影網見到一些原著粉絲說電影改編得太多,與原著根本是兩回事,令他們大失所望,我在好奇之下便下載了同名原著(美國作者Ernest Cline著)的試閱版看。

小說開首,男主角Wade介紹他身處的世界,他的個人故事和他找到遊戲首關鎖匙的過程。這部份作者用了大量篇幅描寫,而且沒有對白,寫得稍嫌平舖直敘,我本想看完試閱部份便算。但一來仍然好奇故事發展,二來覺得這畢竟是我喜愛的書種(科幻),且我對VR技術也有興趣,便付錢買下電子書。故事中的虛擬世界Oasis,呼應著我上年看的舞台劇《禁色極樂園》裡的The Nether,不過後者探討的問題更有爭議性,風格黑暗得多。

Wade身處的年代,地球資源短缺,出現能源危機;貧窮人口大幅增加,失業率高企。Oasis這個強大的VR世界成為大人小孩的避難所。一邊廂,有人為買遊戲道具欠債,為遊戲勝負要生要死;另一邊廂,Oasis為小孩提供免費教育,助學童避過欺凌,也為窮人提供一個賺錢的渠道。

Wade是爭奪Halliday彩蛋的無數個"gunters"之一。為此,他熟讀Halliday的日記,緊記他的喜好和說過的話。他看遍Halliday推介的影視作品,聽遍Halliday喜歡的歌曲,玩遍Halliday鍾愛的電子遊戲。記憶加強勁的他,更可以一字不漏地背出Halliday最愛的電影的對白。除了文化知識厲害,他的電腦知識也很厲害,幫助他與急欲嬴得比賽的邪惡網絡供應商鬥法。這個少年,名乎其實是個nerd和geek。最nerdy的是,他近乎沒有朋友,最好的朋友Aech是在Oasis裡認識的,大家連對方的真面目也未見過,只認得對方的avater。

那麼小說和電影有多大不同?下篇會詳細點談。這裡先說比較明顯的,就是三個遊戲關卡的內容。電影中的三個關卡,每個背後都藏著一個道理,如「玩遊戲最重要是享受過程」。而書中的關卡,則純粹是要打機技巧高和熟識Halliday的一切。小說中的關卡比電影的複雜很多,涉及更多電腦遊戲、電影和歌曲的內容。主角要花很長時間練習打機、看戲看劇和記得Halliday日記中的內容才有機會獲勝。電影淡化了打機技術的部份,亦沒有「享受遊戲比獲勝更重要」的訊息(書中的訊息有點不同,更像是「在爭勝過程中也可以享受遊戲」),可能因為史匹堡怕被家長投訴電影教壞細路,才加上這個訊息吧。

若以科幻小說來看,小說對科技的批判不強,要表達的訊息簡單——不應沉迷虛擬樂園,而是要回到現實世界解決真實的問題。但這訊息只透過角色的口說出來,而他們是因沉迷虛擬樂園而獲得好處的人,力度不強亦不太令人信服。書中批判大財團貪婪和以本傷人的部份,還令人印象深刻。查看小說資料時,發現此書分類是LitRPG,wiki解釋是"short for Literary Role Playing Game, is a literary genre combining the conventions of MMORPGs with science-fiction fantasy novels." 按照這個分類的話,小說應該做得不錯,因它受到媒體好評,成為New York Times暢銷書。華納在小說出版前已買下電影外編版權。

先說我不喜歡的部份。作者的文筆平平;少男的單戀對象Art3mis性格不討好,令這段愛情變得不動人。這段少男因心事太悶人,我甚至跳看了某些相關段落。男主角過份厲害,是萬中無一的天才,劇情發展越後便越不會為他擔心。而Oasis創作人Halliday的性格實在頗為可怕,說穿了他就是透過這個比賽強逼人看和玩他喜歡的東西(主角和很多人還為此荒廢學業)。但可能這是作者的目的,告訴讀者不要崇拜這種人。我氣他的是,他設計了這個影響力強大的遊戲,卻沒有好對策防止財雄勢力的邪惡企業獲勝。雖然他安排舊拍檔出手幫忙,但他能做的很有限。他根本沒有阻止邪惡企業橫行。

不過我欣賞作者的想像力,例如︰
—Wade因「欠邪惡企業債務」而被逼進入那公司做「奴隸」還錢,做的是客戶服務工作。那你怎樣逼一個奴隸對客人態度好呢?原來公司採用一個程式將主角說話的語氣改為愉快和有活力,該程式亦能過濾粗口。於是客戶服務員永遠有禮。

—就像現在有些店員會邊玩用機邊招呼客人一樣,將來的店員亦可分心︰邊log in 虛擬世界邊招呼客人。只要將VR眼鏡的影像調成半透明,店員便可徘徊在兩個世界之間。

—奴隸被公司以科技監視,若奴隸上班表現不好,便沒權佈置辦公空間,也沒權有任何影視聽娛樂。他們的耳朵被釘上儀器,被逼聆聽公司廣播。

有人說這故事是科技版的Charlie and the Chocolate Factory,但Charlie憑著運氣和善良的心便獲奬,Wade卻要憑著記憶力強、打機技巧高、科技知識豐富、貴人幫忙......才能獲勝,一點不易。

2018年4月22日星期日

李偉才「一息尚存書要讀」講座


4月23日是世界閱讀日,香港中央圖書館今日舉辦慶祝活動——「樂在中圖」活動日,策劃一連串活動讓大眾參加。他們大部份活動的對象都是小孩子,可能想建立孩子的閱讀習慣。

參加了李偉才的「為什麼要讀書」講座(後來他自行將講座名稱改為「一息尚存書要讀」這句來自齊白石的話),對象是青少年和小童。在場有很多小學生,不過亦有學生家長以外的成年人觀眾參加,更有中年觀眾在問答環節直認自己是李博士的「大粉絲」。

2018年4月19日星期四

hkiff 2018: 第四十二屆香港國際電影節後記


時間過得很快,距離看今屆香港國際電影節的第一套戲的日子剛好一個月。

前兩年分別看了十二套戲,今年多了兩部,有十四套。總體來說,我較滿意去年的選片。去年選的大部份都喜歡,今年則有不大喜歡的。

2018年4月15日星期日

hkiff 2018: 《紐約公共圖書館》(Ex Libris: The New York Public Library)


官方介紹︰
//去年獲頒奧斯卡終身成就獎的紀錄片大師懷斯曼(Frederick Wiseman)又有新作,繼《紐約巴別塔》(40 屆)後,這次以紐約公共圖書館為探討對象。圖書館不只有書,更重要是人。由活動講座到內部會議到電話查詢,由讀者到職員到遊客, 圖書館一點都不沉悶,而且目不暇給。Patti Smith 談尚紀湼《竊賊日記》,Elvis Costello 談父親,道金斯談無神論, 非裔家長討論教科書提及的「黑奴」歷史,以至館外熱鬧的萬聖節巡遊,包羅萬有。獲威尼斯影展國際影評人聯盟獎,《紐約時報》列為年度十大。//

我在hkiff看過這位導演的前作——244分鐘的《栢克萊大學》(At Berkeley)。雖然那次忍不住自行「放break」休息,但也挺喜歡那套紀錄片。因為可以進入別人的學校,偷竊別人上課和開會,能滿足我的好奇心。若說電影帶人去旅行,這導演的紀錄片便有這種感覺。因為他的電影既沒旁白亦沒花巧剪接,也沒有人為被拍者做訪問。他的電影就只是做紀錄,觀眾就像一隻蚊子在校園裡穿梭,飛到不同課室觀察學生上課。

2018年4月14日星期六

hkiff 2018: 《判決》(The Children Act)


耶和華見證人教派的相信徒不應接受輸血,因血是神賜給人的禮物,不可由人供給(大意)。有一個差幾個月才成年的男孩,因全家督信此教派,故此身患白血病,明知不接受輸血便肯定活不了也不肯接受輸血。經常處理家庭本片女法官Fiona Maye(Emma Thompson飾演),須為此案判決。

與此同時,她正經歷婚姻危機。教授丈夫Jack(Stanley Tucci飾演)投訴妻子工作大過天,對他冷淡,表明他打算外遇。妻子沒有理會丈夫的投訴,只是說他若找外遇便要離婚。改編自Ian McEwan同名小說的《判決》(Children Act),一面講述她審理案件的情況,一面描述她的婚姻狀況。

2018年4月11日星期三

hkiff 2018電影: 《超市情緣》(In the Aisles)


德國電影《超市情緣》(In the Aisles)講的是一班在超級市場工作的職員的故事。戲裡的超市不是香港那種細細間的超市,而是像美國Costco那種超大型超市︰貨品是大包裝的,貨架高至天花板, 通道寬闊。在其中工作的人多是低下階層,整日在行與行之間穿梭,運貨、落貨、上貨。

電影由新丁Christian的角度出發,帶我們觀看超市員工的日常。除了上落貨,他也要學懂使用唧車和堆高車,後者更要通過考試才可正式操作。要駕馭這兩部機器,才能真正成為超市的一份子。堆高車是超市珍貴的資產,每個部門只獲分發一部,員工坐在車上,人也仿佛變得神氣起來。

超市同事每日相對,慢慢培養了一份感情來——不是親密到假期會相約玩樂,並不會干涉人家的家事,但大家會彼此關心,互相提點。Christian愛上糖果部的Marion,眾人既想幫他,但又警告他不要亂來,怕Marion受到傷害。Christian的師父Bruno對他照顧有加,見他沈默寡言,經常獨自一人,亦知道他有不堪過去,會主動關心。見他犯錯,會給他機會改過。他們這種交流很動人。

喜歡電影沒有「畫公仔畫出腸」。Christian身上有一大片紋身,又有壞朋友來找,觀眾不禁猜測他的背景。但他不愛說話,觀眾要到後來才知道他的部份經歷。電影對Bruno的背景描寫也不多,我們只知他在東西德未統一時是貨車司機,後來與一些同事被公司安置來此工作。他看起來並不快樂,一直緬懷以往自由自在的日子。Marion的家庭狀況是由同事傳出來的,她本人始終沒有向Christian提及。

不過隨著故事推進,觀眾會透過他們的言行舉止逐漸了解他們的個性,想像他們背後的故事。如Bruno由一個在戶外工作、工作時見到風景流動的司機,到窩在一個連窗也沒有的空間工作,鬱悶可想而知。Christian不愛說話,可能是他自卑,怕別人問及他的往事; 也可能是他自知沒口才,怕講錯話得罪人。不過因為Bruno,因為Marion,因為他在工作中建立的自信,他慢慢變得開朗,話也說多了。至於他與Marion這段「情緣」,也是淡淡然的。兩個各有負擔的小人物,愛情難以轟天動地。

因我曾待過一間有倉庫的公司,與貨倉同事相處過,看此戲便想起他們那種「哥兒們」的互動,那種「拍硬檔搞掂佢」的齊心,那種在玩笑話裡藏著的關心,覺得很有親切感。

p.s. Christian一出場,未看到他的正面,我便認得他是《Transit》的男主角,心想他從那部戲"transit"過來了。好像未試過連續兩天在戲院看同一個演員演出,要記下他名字。演員名叫Franz Rogowski,在兩套戲中都飾演寡言的角色。


Costco超市(並非劇照)

2018年4月9日星期一

hkiff 2018: 《時空中轉站》(Transit)



偷懶,使用官方劇情簡介︰
//暗藏作家遺作手稿,佐治偷借難民身份逃避戰火,欲登上從德國開往馬賽的渡輪,陰差陽錯被誤會是作家本人。等候過境期間,他結交了同袍兒子,愛上神秘女郎,並逐漸認識「自己」—那個因被迫害而自殺的作家。改編自著名女作家安娜西格斯流亡期間寫成的同名小說,近年備受注目的德國作者導演柏索繼《火鳳凰》(39 屆)後,再度窺探身份的矛盾曖昧與存在意義,讓逃出集中營的過去人物穿梭於現代馬賽,兩代難民在同一時空交錯重疊,借古喻今,看萬物之逆旅、百代之過客。去年憑《愛的替身》(41 屆)奪威尼斯影展最佳新人獎的寶娜比爾鋒芒畢露,演出令人眼前一亮。入圍角逐柏林影展金熊獎。//

2018年4月6日星期五

hkiff 2018: 《腦作風雲》 (The Workshop)


前言︰
這篇的內容寫得較詳細,若打算看這套戲,看此文或會影響觀影感受。
剛看完電影時,不明白男主角安坦在想什麼,但在準備這篇文章和寫的途中不斷回想劇情,竟找到自己的答案。但文章因此越寫越長。:P

2018年4月3日星期二

hkiff 2018:《豬一般的導演》(Pig / Khook)


偷懶,使用官方劇情簡介︰
//伊朗導演約化巴納希被禁止拍電影,照樣拍片得獎。話 說他有個同鄉哈辛也遭遇相似命運,卻沒那麼好彩,只 能拍殺蟲水廣告。夫妻關係日漸疏遠,阿媽彷彿失心瘋, 最愛的御用女星另謀發展,而更壞的是,城中導演接連被暗殺斬首,額頭劃上「豬」字,爛片導演亦遭殃,偏 偏哈辛平安無事。是他被遺忘了嗎?抑或兇手只誅殺豬 一般的導演?他要捍衛自尊,竟不惜以身犯險⋯⋯ 哈紀 紀(《龍吟傳說》,40 屆)大玩黑色幽默,既嘲人亦自嘲, 諷刺名人名氣光環,笑盡伊朗電影界百態。//

對伊朗片印象不錯,故今屆選了兩套伊朗片看。 這套是喜劇,主要笑料來源是片中男主角哈辛。 他是個「長不大的男人」,甫出場便在發脾氣。 事緣他被禁拍片兩年,在一個展覽開幕禮中,他見他的御用女星被另一導演看中,獲邀拍戲,感到十分氣憤。他認為女星只能拍他執導的戲,不能拍別的導演的戲,更何況那導演根本不入流!哈辛用一種很小朋友的方式發脾氣,要他的女助手跑來輔導。

2018年4月2日星期一

hkiff 2018: 《弊傢伙,史太林死咗》 (The Death of Stalin)


看了幾套題材沉重的電影,便想選套喜劇來看。《弊傢伙,史太林死咗》 (The Death of Stalin)由一本法國漫畫改編,是套英法合拍的政治喜劇,說的是前蘇聯領導人史太林死後的一段歷史。史太林因腦溢血而死後,身邊的重要官員分黨分派、扭盡六壬,務求奪權和爭取政治利益。電影宣傳說電影"loosely based on the true story",內容根據史實改篇,但用戲謔的方式來表達。

hkiff 2018《慌心女作家》(Scary Mother)



電影帶我去旅行,今次的目的地是東歐國家喬治亞(Georgia)。《慌心女作家》(Scary Mother)是一套喬治亞與愛沙尼亞的合拍片,導演是喬治亞人。電影主題並非關於這個國家,而是講述住在首都提比里斯(Tblisi)的一個女人的故事。

Manana擁有一個幸福家庭,與丈夫、三個子女和一隻狗同住。她熱愛寫作,最近潛心寫書。丈夫很支持,讓她有足夠的獨處空間寫作。但寫作中的Manana好像變了個人。她頭髮凌亂、不修邊幅,更將寫作筆記寫滿自己手臂。丈夫雖然不滿,但也拿她沒法,況且書已快寫完,就多忍一會吧!

hkiff 2018:《河畔的惡意》(River's Edge)


想不到今年電影節我又犯了「去錯戲院」這個錯。除了精神不足,我想不到別的理由。看的那場是The Grand的《河畔的惡意》(River's Edge)(我就不提我去錯哪一間戲院了),最終我遲了大約半個鐘才入場。我本來著職員不用帶位,但對方聽不到,仍體貼地帶我入場。進場時,銀幕上剛好在播床上戲,我在女演員的呻吟聲中一直彎身快步走至戲院側位第二行就座,感到尷尬又罪過。

第二行側邊位離銀幕太近又太側,我看得很辛苦,甚至覺得影像有點變形。我氣自己遲入場,跟不到劇情;人又累,又鼻敏感發作,雙目發紅,只想盡快看至完場,連導演問答環節也沒有留下來聽。在此情況下觀影,我實在沒資格評論這套戲的好壞。

2018年4月1日星期日

hkiff 2018: 《叛逆性百合》(Disobedience)


我的「看電影節電影時完全忘掉劇情簡介症候群」十分嚴重,Disobedience(叛逆性百合)的劇情簡介寫明這是套關於兩個女子之戀的故事,但我看的時候竟然忘了這點,故不明白Rachel Weisz發現Rachel McAdam嫁予她們的童年好友時為何表情怪異,三人相處時為何尷尷尬尬,Rachel McAdam望向Rachel Weisz的眼神為何如此複雜,比其他觀眾的反應慢了半拍。雖然不帶預設立場去看戲是好的,但無知至此我又覺得有點不妥。

選看此片的主要原因是導演Sebastián Lelio剛憑《神奇女郎》(A Fantastic Woman)奪取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我錯過了那套,但也對這個導演感到好奇,加上喜歡「被視為離群黑羊的攝影師康妮,突然接到拉比父親離世消息。重返倫敦老家受盡冷眼,驚覺童年好友已嫁給父親猶太教會的繼承人。」這個設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