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15日星期日

hkiff 2018: 《紐約公共圖書館》(Ex Libris: The New York Public Library)


官方介紹︰
//去年獲頒奧斯卡終身成就獎的紀錄片大師懷斯曼(Frederick Wiseman)又有新作,繼《紐約巴別塔》(40 屆)後,這次以紐約公共圖書館為探討對象。圖書館不只有書,更重要是人。由活動講座到內部會議到電話查詢,由讀者到職員到遊客, 圖書館一點都不沉悶,而且目不暇給。Patti Smith 談尚紀湼《竊賊日記》,Elvis Costello 談父親,道金斯談無神論, 非裔家長討論教科書提及的「黑奴」歷史,以至館外熱鬧的萬聖節巡遊,包羅萬有。獲威尼斯影展國際影評人聯盟獎,《紐約時報》列為年度十大。//

我在hkiff看過這位導演的前作——244分鐘的《栢克萊大學》(At Berkeley)。雖然那次忍不住自行「放break」休息,但也挺喜歡那套紀錄片。因為可以進入別人的學校,偷竊別人上課和開會,能滿足我的好奇心。若說電影帶人去旅行,這導演的紀錄片便有這種感覺。因為他的電影既沒旁白亦沒花巧剪接,也沒有人為被拍者做訪問。他的電影就只是做紀錄,觀眾就像一隻蚊子在校園裡穿梭,飛到不同課室觀察學生上課。


這套《紐約公共圖書館》(Ex Libris: The New York Public Library)片長197分鐘,已比At Berkeley短。電影很受觀迎,首兩場很快滿座,再加了一場,然後又滿。可能喜歡看電影的人,多數都喜歡閱讀吧。

這套紀錄片與《栢克萊大學》的拍法相近。導演帶觀眾參加紐約公共圖書館及其分館的一場場講座、服務簡介會、職員會議、工作坊和讀書會,亦會拍拍建築物外的環境。看電影的感受如下︰

-美國真是一個多種族國家,圖書館會建立配套和舉行活動,照顧不同種族的需要。

—圖書館不只是藏書和借書這麼簡單,紐約圖書館及其分館提供的服務很多元化,包括兒童補習班、成人電腦班、跳舞班等。他們有圖像圖書館,有專為視障者及聽障者而設的館藏,也會外借wi-fi蛋給家裡沒有上網設施的人。服務與時並進,應有盡有,讓我覺到他們真的做到「人文關懷」。

-見到唐人街和裡頭的華人圖書館便覺得很有親切感,與加拿大的相像。有一幕見到華裔長者在圖書館學電腦,便想起我父母,他們也學過呢!

—他們的查詢服務好像什麼也要答,如有位客人問獨角獸的資料,職員便向顧客解譯獨角獸是什麼,以及首次在哪本書出現。也有人想找某個姓氏的人移民到美國的歷史資料,職員人便教對方尋找方法——有哪些資料圖書館有,有哪些資料要在別處找,十分專業,亦令我感到圖書館是個寶藏。

-最想參加的活動是讀書會。參加者有中年人、有老年人,我在加拿大便認識一個年紀很大的婆婆參加讀書會。他們在討論Gabriel García Márquez的小說呢!我也想老來參加這些讀書會,但要練好英文會話。

—圖書館職員開會討論經費問題,包括如何妥善分配來自政府和私人捐助的資金、如何平衡政府的要求和圖書館的實際需要、購入電子書和實體書的比例、如何處理進駐圖書館的遊民等。但見他們開會都是將已知的事實和一些原則性的問題講了又講,沒有人展示數據分析,不知是因為那些是機密,他們不欲被拍出來;還是這些只是會議的引子,還未傾到實在的部份。但就現時這樣看來,有些高層說的只是廢話呢。

—如果我住在紐約,我定會經常泡在圖書館裡,聽不同講座,了解不同文化。

上次看At Berkeley我有「釣魚」,今次進步了,只分神了一會兒。有觀眾看了大約一小時便離場。我也覺得電影過長,但多看幾場講座也沒壞。喜歡其中一場新詩分享會,有位年輕作者的詩混合了rap的元素(?),讀出來很有節奏感,讓大家知道詩的不同可能。可惜在場有個嬰孩一直哭,打斷了作者的演出。

最喜歡這套片讓我開了眼界。

(已寫完今屆香港國際電影節看的十四套戲,會再寫一篇總結。)

4 則留言:

  1. 香港甚至可能連一部以圖書館、書店為題材的電影也容不下,不用說這類超長篇巨著了。

    娛樂性不大的片,超過兩小時的話,人們已沒耐性了。

    回覆刪除
    回覆
    1. 台灣好像拍過以書店為背景的電影, 以愛情為主, 但沒拍行業的運作。
      這套戲, 懂欣賞的觀眾就會懂欣賞, 喜歡的人也不少。

      刪除
  2. it is not a very good documentary but it brings up the question of what is the function of public library in this day and age? the need of each community may not be the same and is always changing. how can you not like At Berkeley? it is what a great university should be. Science is most intoxicate. I wish I could do research, the only type of work that truly worth doing ^^

    回覆刪除
    回覆
    1. 我覺得這套紀錄片好的地方在於導演透過鏡頭說話,沒有多作解釋,但又讓觀眾明白他想帶出的訊息。但電影沒提供太多圖書館的統計和數據,如觀眾想了解更多的話,就要自行找資料了。
      我喜歡At Berkeley,也喜歡Berkeley。:)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