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看電影節電影時完全忘掉劇情簡介症候群」十分嚴重,Disobedience(叛逆性百合)的劇情簡介寫明這是套關於兩個女子之戀的故事,但我看的時候竟然忘了這點,故不明白Rachel Weisz發現Rachel McAdam嫁予她們的童年好友時為何表情怪異,三人相處時為何尷尷尬尬,Rachel McAdam望向Rachel Weisz的眼神為何如此複雜,比其他觀眾的反應慢了半拍。雖然不帶預設立場去看戲是好的,但無知至此我又覺得有點不妥。
選看此片的主要原因是導演Sebastián Lelio剛憑《神奇女郎》(A Fantastic Woman)奪取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我錯過了那套,但也對這個導演感到好奇,加上喜歡「被視為離群黑羊的攝影師康妮,突然接到拉比父親離世消息。重返倫敦老家受盡冷眼,驚覺童年好友已嫁給父親猶太教會的繼承人。」這個設定。
一對同性戀人在保守的猶太教社群中會遇到什麼對待,不難猜到。要改變這批教徒的想法很困難。我覺得她們不必白費氣力。有一幕,結了婚的中老年女教友向Ronit說女人是要結婚的,結了婚很幸福,被Ronit狠狠地反駁,我覺得已離教並身為過客的她 ,實在不須多此一舉。不過,這場戲是用來塑造Ronit的角色的,讓觀眾知道她是兩女中比較敢言、反叛的一個。
相比起來,Esti則是乖乖牌。她沒有離家出走,甘心承認自己是病人,願意結婚,丈夫更是Ronit父親的繼承人。她從不駁斥那些保守教徒的話,卻暗地裡反叛。她甚至比不羈的Ronit表現得更激烈,她渴望與Ronit在一起。這個角色比Ronit有更多發揮,Rachel McAdam的表現亮眼,光茫蓋過了Rachel Weisz。
另一個好看的角色是Esti的丈夫Dovid。他深愛妻子,不明白妻子為何忘不了一個女人。他是個好好先生,用最大的忍耐力容忍妻子。這角色令人同情。他的世界很單純;他不明白妻子的心,不是他的錯, 因他成長的世界是沒有“同性戀”的啊。他與其他欺壓他妻子的教徒不同,因為他是受害者,是妻子欺騙他的感情在先。他氣妻子,沒人會怪他。但他也做了一件錯事,就是在Ronit的父親病危時沒有通知Ronit。這樣毫不人道。我不相信這是一個教徒會做的事。 不知這是否猶太教教徒正常的做法。
Ronit的故事線相對平淡,可能是因為電影對她與父親的關係描寫不多。觀眾知道她與父親不和,知道看不到父親最後一面的她,最想知道父親臨終時有否原諒她。可能電影對她父親的描寫太少,又沒有兩人相處的片段,缺少線索讓我去猜她父親的心意。她在紐約的生活描述又有點理所當然,就是事業成功,感情空虛。 這角色比Esti寫得較蒼白。
看戲時,覺得電影看似是由小說改編,被我猜對了。不知這感覺從何而來。 總括而言,這電影有精彩之處(電影高潮位很感人),但整體來說我覺得不是很出色。
我好喜歡Rachel M,但見到是晚上十時許開的場,立即卻步。如果第二個影展選映或有影碟,會考慮看的。
回覆刪除她的角色有發揮。不知道這套會否上映,只知錯失了的電影節戲,都想找來看。
刪除話說我雖然沒你看得那麼多場電影節,但連看幾晚,今日很累,到現在才真正清醒。但只夠力覆留言,未有力寫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