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1日星期五

2020年觀影回顧

又到年終回顧的時候,2020年是可怕的一年,實在不大想回顧。我還是做回「老本行」,寫寫觀影總結吧。

2020年我的看戲量大減,所以不選最喜愛的十大電影了,選五大吧

1. 《小婦人》(Little Women)︰《小婦人》是小時候看過的故事,除了看小說,還進戲院看了電影版。因為我有幾個表姊妹,我是最內向的一個,所以當年代入了深閨的Beth,對她的問題「為何姐妹們都急於離家,留在家中不好嗎?」有共鳴; 覺得她的早逝很可惜,她還沒機會出外看世界啊!長大後發覺原來自己不像她,原來我也喜歡外出看世界。

喜歡電影用回憶片段穿插,而且對Amy多了很多描寫。小時候不喜歡她,只覺得她野蠻,又覺得她對Laurie的愛只是少女懷春,不太認真。這電影某程度上為Amy平反。而Jo在這個版本不再是完美無暇的女主角,她有不講道理的一面,也有軟弱的一面。也喜歡她與Beth的姊妹情,她倆在海灘談天的那場戲很動人。

2. 《叔叔》︰喜歡這種情感淡淡然的小品。很多觀眾喜歡看BL,看外表吸引的男子相戀的故事,這套則讓人看到較為真實的男同志。戲中描寫兩位男角在同志桑拿的時光,我猜這是較難讓一般大眾接受的場面,而且同志桑拿感覺很獵奇 (總讓我想起野獸獵食),但電影拍出了日常感,讓我知道這裡是讓他們能舒服地做回自己的場所。
(「高登三寶」《叔叔》、《金都》和《幻愛》都好看,不過我只選了在我心中排首位的《叔叔》入五大。未看的朋友,其實三套各有優勝之處,都值得看。)

3. 《陽光普照》︰圍繞一個台灣家庭發生的故事。一家四口,大兒子阿豪是個品學兼優、從不讓父母擔心的乖兒子。小兒子阿和是小混混; 本來只是讀書不成,四處胡混,但一次與朋友菜頭一起找欺負他的人報仇,怎知菜頭竟一把砍下了對方的手掌,於是兩人被判入少年輔導院。而阿和惹下的麻煩還不只一件...... 父親對他很失望,只當自己「生少個」,將希望全寄托在大兒子身上。但是,大兒子其實承受不了這種壓力...... 而兒子出獄後,想改過自身,但卻被菜頭找麻煩。母親為這個小兒子盡心盡力,父親與他仍有很大隔膜,這家人將會如何?

我覺得電影拍得很有味道,細節好看,雖然發生在這家庭的幾件事都足以令人崩潰,但導演沒有灑狗血,拍得含蓄、點到即止。演員好看,特別喜歡演父親的陳以文(每場戲都好看)和演菜頭的劉冠廷 (雖然他很討厭,但很明白他為何會纏著阿和)。

4. 《對不起,錯過你》( Sorry, We Missed You)︰很可惜因為疫情,未能在戲院看Ken Loach的新作,年尾才租碟看回。故事說一個草根家庭面對的種種問題︰經濟困難、兒子的教養; 兩夫婦因學歷不高令就業的選擇有限、打工時面對來自老闆與制度的剝削。

Ken Loach的作品喜歡社會的不公義,關注小人物,這套主要講速遞公司對「員工」的剝削。公司請人時他們說和受僱者是「合作關係」,說對方是「老闆」。但這些「老闆」卻不能決定自己的工作量,有事想請個假也很艱難; 得不到應有的福利和保障之餘,也動輒被罰錢。不過最觸動人心的是這個爸爸和家人的相處。現在回想,劇情有點像「粵語殘片」,但我們要想的是為何今時今日也會發生這種事。

5. 《芝加哥七人案:驚世審判》(The Trial of Chicago 7)︰這套戲很應景,很多場面和情節都熟口熟面,例如反戰示威者申請和平集會被拒、警察將年輕抗爭者打至頭破血流、警察在行惡前摘下顯示警員編號的警徽、示威者中有「鬼」、不同抗爭者有路線之爭等等。電影以法庭戲為主,輔以示威的回憶片斷,讓觀眾逐漸了解發生過什麼事情。電影拍得精彩,但全長130分鐘的長度在電腦屏幕看有點辛苦,我在中途暫停了幾次。如果能在戲院看會好得多!

電影星光熠熠,「波叔」Sacha Baron Cohen最令人有驚喜。我後來看了此片導演Aaron Sorkin執導與編劇的《莫莉遊戲》(Molly's Game),也很喜歡。但是,兩套的中文譯名都不好,什麼是「驚世審判」?「莫莉遊戲」解得通嗎?

Honorable Mention:
《1917︰逆戰救兵》(1917)︰有人說電影的「一鏡直落」是噱頭、很作狀,不堅持一鏡直落可能更好。不過我看時沒有特別去著眼這一點,我只是跟著兩位小兵橫越戰場,看得投入。這套我是與朋友在戲院看的,但坐在另一旁的女士的男伴卻脫下了口罩(全場不只他一人沒戴口罩),更邊看邊出聲回應(我「噓」了也沒用)。那時候疫症剛開始不久,大家還未太習慣戴口罩,若之後再有觀眾不戴口罩,我一定會出聲。

《在晴朗的一天出發》(A Beautiful Day in the Neighbourhood)︰電影改編自美國長壽兒童節目主持人Fred Rogers的真人真事,講述一位憤世疾俗、筆下不留情的記者(Lloyd Vogel)如何被他感化。我之前不認識Fred Rogers,原來他主持的兒童節目的特點是對兒童講真話,並不忌諱與他們談論死亡、失敗、種族歧視等話題。他是虔誠基督徒,有個溫暖的家庭,是個大好人。描寫一個形象如此正面、幾近沒有缺點的大好人其實很難寫得吸引,不過戲中有難相處的記者與他做對比。他們的關係令我想起《千里伴我尋》(Philomena)裡的高傲記者與善良的受訪者。

I Am Thinking of Ending Things: 之前已寫過,不再重複啦。

《夜香。鴛鴦。深水埗》︰趕得及在戲院停開前進場看了這套港產片,電影由幾個短篇組成,感覺有點隨意 (不像《十年》般以一個大題目「包」著一套戲,如第一個故事便與其他故事的主題很不同,其中一套更是紀錄片。)。不過現在我只要看到感覺真誠的港產片便如獲至寶。香港人實在受創太深,需要安慰。

也想提提︰

《莫莉遊戲》(Molly's Game)︰很喜歡《槍狂帝國》(Miss Sloane)中的Jessica Chastain,她在《莫莉遊戲》裡演的莫莉個性與Miss Sloane很相似。兩人同樣機智、大膽、剛強、亦正亦邪,也同樣在壓力下染上毒癮,有脆弱的一面。若你喜歡Jessica Chastain,不容錯過。

《我的富豪男友》(Crazy Rich Asians)︰很難代入一套以新加坡華超級富豪家族為主題的電影,就算電影有女性自強的訊息,但在這背景下很難說服我。電影有獵奇感,導演好像要讓方人看看東方人的「富有」是怎麼回事。(覺得婚禮那場戲好誇張!)

《天才少女福爾摩斯》(Enola Holmes)︰推理部份幾近沒有,少女福爾摩斯拆解母親留下的字/畫謎時,觀眾不能參與其中,所以不能當查案片看。電影到最後留下一條尾巴(她的母親在密謀什麼?),應該會有續集,但我不大喜歡這樣。不過這套戲很像我小時候看過的少女歷險電影,當年的我應該會收貨。

《新聞守護者》(Mr Jones)︰讓人再次感受到極權的可怕、良心記者的可貴,以及出靈魂的新聞工作者的可悲。電影很有意思,但我覺得拍得不夠好看。女記者是杜選人物,雖然演員很有魅力(她是在The Crown演瑪嘉烈公主的Vanessa Kirby),但太有魅力反而減少了她的實感。又,不明白為何要有裸體派對,很浮誇,在現實中真的是這樣嗎?

《我們。異》(Us)︰我喜歡導演Jordan Peele的首套電影Get Out,因此對他的第二套電影《我們。異》很好奇,觀賞時也被他營造的詭異氣氛、有趣的角色、大膽的設定和悲傷的調子吸引。他在片末還贈予觀眾一個「扭橋」,令人不寒而慓。但看完後回想劇情,卻越想越不對路。那個「扭橋」令之前的某些情節不合理,然後越想便越覺得整套電影的橋段不合理,「唔make sense」啊!這不是小錯誤,而是邏輯上的錯誤,不是說編劇有創意、導演拍得精彩、電影有喻意便能不理,這是足以推翻整套電影的錯誤啊!因此這導演令我想到以《鬼眼》(Sixth Sense)成名的禮切·沙也馬蘭。希望他在第三套電影不要為了扭橋而不顧邏輯吧!

《仲夏魘》(Midsommar)︰這是《祖孽》(Hereditary)導演的新作,同樣關於邪教,同樣變態。這套的特別之處是它的種類—Folk horror。全片陽光充沛(瑞典的白夜),充滿著花花草草、歌謠和民族風圖畫。我其實不想以恐怖片作為2020年的收爐電影,但現在回想,看恐怖片才貼切!現正煩惱以哪套電影「開年」。

也講講劇集︰
《今際之國的有栖》(Alice in Borderland)
選這套大熱作不是因為傳媒介紹,而是開Netflix時看到介紹。在家工作會枯萎的我 (working at home all day makes G a dull girl)需要看刺激官能的劇集,所以選了這套。我本來以為(只)是幾個男生在遊戲世界闖關的故事,想不到會這麼黑暗,也想不到會出現像《大逃殺》般的劇情。很多人都說過,此劇的幾位女角很有魅力,我也被那些女演員吸引(特別是朝比奈彩),覺得她們搶了男主角的風頭!


《男排女將》(ViuTV)︰2020年追看的港劇只有ViuTV的《嘆息橋》和《男排女將》。《嘆息橋》的敍事手法獨特,我覺得可歸類作「神劇」。雖然情節有少許不合理,也有不連貫之處(伍詠薇的角色), 不過我覺得已經很好了。

《男排女將》則是一套標準的青春劇,雖然一眾年輕演員演技稚嫩,有些更是本色演出,但我覺得以青春劇來說可以接受。當年「TBB」也會將一眾青春歌手或藝員放進青春片中 (例如《淘氣雙子星》),只要演技不會過於浮誇,有青春感便足夠。女主角鄧麗欣是全劇靈魂,她沒有令人失望,演技自然,能帶動觀眾情緒。

這套劇的節奏出奇地快,像每集一個單元似的。雖然有些地方想劇組拍長些,但節奏快也有節奏快的好處,所以我已收貨。我喜歡此劇每集都有一個主題,又或者是一個給劇中角色學習的課題,囊括年青運動員要面對的不同困難,好像說得出來的都有,包括︰不夠自信、過份自信、過份執著、過份鬆懈、不甘當「配角」、當不到正選、因身型所限不能擔當某個位置、隊友離隊,還有練習場地不足、沒收入/(相關行業的)收入低微、兼顧不到學業/事業等等。劇中有很多觸動人心的情節,例如一直努力練習打「大槌」的球員因身高所限面臨夢想破滅,就特別令人看得不忍。而年青球員畢業後出社會工作,大家練波時間越來越少,甚至有人要離隊,也令人看得唏噓 (想起Stephy說的那句「天下無不散之筵席」。作為過來人,她預計到會出現這些事情,也很諒解。但感覺就像「夢醒了」,怎不叫人傷感呢?)。

我很欣賞劇集沒有偏離「打排球」的主線,主線以外的情節(如愛情線、親情線)輕輕帶過 (又,此劇還有BL情節!),不會佔太大篇幅。

29 則留言:

  1. 無金都?
    金都同嘆息橋同一個編劇喔。

    回覆刪除
    回覆
    1. 內文有提及啊。;)
      順祝祝哲打兄新年快樂!

      刪除
    2. 見到了。新年快樂!

      刪除
  2. 去年看得最開心的肯定是男排女將,很久沒試過如此努力追劇了。

    回覆刪除
    回覆
    1. 是啊,我也追得很開心。:)
      我也有追《嘆息橋》,但看這套更開心。

      刪除
  3. 如果要我揀,我諗陽光普照係最令我有共鳴,尤其係阿哥自殺嗰度,有好多人話唔明點解佢要死,其實一但成為每個人眼中 一個好放心永遠唔會覺得佢出事嘅人係好痛苦,我諗只要曾經背負過好多壓力又冇人明白自己,睇到嗰一幕都會個心一陣酸……

    回覆刪除
    回覆
    1. 阿哥自殺令人好心酸。如果父母因為子女乖或不乖,成績好或不好而偏心其中一位,對兩位都不好受。受寵的那位可能會想,若果我考試失敗,或做了什麼父母不認可的事,是否會失去父母的愛。

      刪除
  4. 2020 是收縮的一年,經濟收縮,活動收縮,觀影也收縮,大家都在一個小範疇裡挑年度選。妳的名單我除了《我們.異》、《夜香.鴛鴦.深水埗》和《男排女將》,其他都沒錯過。

    我不喜歡《我們.仨》,所以沒看《我們.異》;扭轉再扭轉的《顫.役.前》算是年內看得過的同類作。《小婦人》我喜歡,唯個人的奧斯卡最佳影片是"jo jo rabbit";很多人說《陽光普照》好過《上流寄生族》,我同意。"sorry we missed you" (幫吓妳手校對,係we唔係i)真是好,最後一鏡觀眾與撞到單了隻眼的爸爸同聲一哭!《在晴朗的一天出發》寫一個大好人 — 如妳所說 — 所以平淡,tom hanks在"greyhound"演戰艦船長大戰潛艇比較出色。《我的富豪男友》令我想起 henry golding在"last christmas"裡真是瀟洒。vanessa kirby《心碎的女人》週四在網飛上架,記得睇。《仲夏魘》的北歐明媚清麗氣息令那深層病態更悸怖,直如"the wicker man"最後成班村民跳豐收舞,so sick!我用台灣鬼片《馗降:粽邪2》收爐,陳雪甄演鬼上身阿姨超犀利!2021 開鑼戲係"marainey's black bottom",典形丹素華盛頓式口水多過茶,黑豹 chadwick boseman 癌症纏身瘦到死仍戮力演出,令人敬佩。


    p.s 新年假重溫全年我的最佳專輯,今日才完成所有本地唱片(明天開始外國專輯,我諗要聽成個禮拜),其實今年是香港獨立音樂豐收的一年。(鍾楚翹也有隻 dream pop/shoegaze 歌叫'midsommar'),其中一張精良的專輯正是 mike orange《歎息橋》ost,精細流麗美不勝收,'rainbow bridge'是韻味悠長之作!

    回覆刪除
    回覆
    1. 終於校對完了,這篇文想趕在1月1日出街,但越寫越渴睡,所以後段的錯字較多。

      "sorry we missed you" 我除了打錯戲名,原來還miss了感想!現在才補回。

      《我的富豪男友》我也加了一段,我覺得電影有獵奇感,讓普通人看看富豪的生活,看東方人如何crazily rich。那些派對場面當然浮誇,不過婚禮那場我直頭看到笑出來。henry golding在"last christmas"裡的角色好很多!

      《在晴朗的一天出發》雖然平淡,不過好warm,去年很需要看這種溫暖的電影。

      《顫.役.前》(Antebellum)我會找來看的,謝介紹!

      我其實很怕看邪教片,但又不想錯過好電影,所以還是會找來看。不過我是不敢看《馗降:粽邪2》的了!今年還未看任何電影,遲點才想開鑼戲(不應是「開爐」戲,哈哈!) 黑豹 chadwick boseman 的死很可惜......

      我也有聽《歎息橋》ost,好正!

      刪除
  5. 我也寫錯,我係因為唔鍾意"get out"所以冇睇《我們.異》...(雖然《我們.仨》更憎)

    講到浮誇,國產戰爭片《八百》更甚。當年四行倉庫與上海法租界隔著一條蘇州河,連接兩地之橋叫垃圾橋,河邊很可能是垃圾收集處,要不然也是烏燈黑火,而不會是戲裡呈現的歐陸霓虹極樂園,比《我的富豪男友》更拍俾鬼佬睇。

    《馗降:粽邪2》其實比第一集好,後者有高中校園戲,吸引到學生觀眾,台灣票房收了五千萬台幣,賺了錢,於是便有製作規模略較大的續集。話時話,我甚麼片種都ok,但特別喜歡鬼片、喪屍片,唯這類片屎片特別多 (血殺片亦然),中伏是常態喔!

    回覆刪除
    回覆
    1. 我不知道有《我們。仨》這套戲呢!(我也忘了Get Out的中文戲名)。
      沒有看《八百》。
      想補充說我也很喜歡Jo Jo Rabbit,我是在2018年看的~
      我與幾個舊同事會相約看鬼片,因此才看多了。想起來,我小學時已開始看《猛鬼街》、《凶兆》那些恐怖片。

      刪除
    2. 《心碎的女人》gloomy, dry, sad but quite good, worth watching.

      又,"minari"應該會入選奧斯卡最佳電影,韓片真係勁!

      刪除
    3. 看了劇照和trailer,不太認得她。她今次終於演平凡女人。
      電影看似很沉重,要擇日看......
      韓片又有機會入選奧斯卡最佳電影?厲害!

      刪除
    4. 看了網飛電影《記憶之夜》。劇情連環轉折;人物、 動機、 詭計成功折衷。

      刪除
    5. 我在飛機上看《記憶之夜》時,是沒聲音的,不知道配樂好不好。
      覺得很像日本的推理作品。看到最後好sad。

      刪除
    6. 沒聲音也可把戲看完,真夠誠意哩!

      《記憶之夜》的敘述性詭計可以在影像作中品應用,形式當然跟當年"fight club"有所不同。有些則很難行使,例如歌野晶午《櫻樹抽芽時,想你》;陳浩基《網內人》我應為亦不可行。

      刪除
    7. 因為 netflix 有,終於也看了"us",一部好多 code 的戲。

      近日也看了"i care a lot",可能是美國立國以來最低智的劇本,imdb 大部份評論俾 1 分 :D

      刪除
  6. 本來,看得少,想不說,但看見樓上有人提出《八佰》便忍不住要說兩句。

    《今剛川》和《八佰》兩片都有看,但前者跟後者是兩碼子的事,層次不可同日而語。

    《八佰》是首映那天便去看,因為是一路有留心它的新聞,而且珠玉在前(林青霞演楊惠敏的版本),更想看一下原是慶祝國慶,後來幾乎胎死腹中的它富有多大的爭議性。誠如慣看慣評電影的人說,你不用說它多不符史實,因為它本來就只是齣藝術加工了的電影,而不是紀錄片。因為現實上的限制,能成為國慶的選材,已難能可貴(莫非選左權、狼牙山五壯士?)謝晉元、楊惠敏、上官志標、楊瑞符、陳樹生等重要的真實人物均有登場;死守、升旗、退走等重要片段也包羅其中;青天白日滿地紅、國歌也曲線地出現了;此外,那位初時八面玲瓏記者明顯以王小亭作為原型,氫氣船也是當時的產物,並非子虛烏有;那些架空人物的名字也匠心獨運啊,甚麼瑞午、湖北、老算盤、葫蘆可謂耐人尋味……片尾曲那英與波伽利《蘇州河》不僅文字優美,每次配合電影片段再聽時都令人激動再三。《八佰》不是沒缺點,但作為一部喚起大家留心該段歷史的電影,值得一看。

    除了《八佰》,《金都》、《幻愛》、《麥路人》等都有看呢,《夜香。鴛鴦。深水埗》那齣想看,但錯過了。



    回覆刪除
    回覆
    1. 我沒看過《八佰》,不知道電影怎樣,但見到有人在某影評下留言評論,反應兩極。

      對我來說,若電影對歷史有比較大的改動,我會去猜導演的意圖,思考是什麼原因要這樣拍/改。覺得導演虛偽/嘩眾取寵便會有保留,感到真誠/有共鳴便會接受。真的要看過才知。

      我記得《芳華》的評價也兩極,有人說電影避重就輕,美化文革,但我又明白這是原著者的個人經歷和感受 (但應該也有現實(政治上)的考慮吧)。那套我挺喜歡。暫時不想看抗日電影,短期內不會看這套。

      今年還未看「開年」電影,放完大假,要重新適應上班。

      順祝 新年快樂!

      刪除
  7. 重看所寫,有點點慚愧;本來說兩句,一下子變成不止二個”兩佰”句……

    再看你認真的回覆,令我立刻聯想到《鄧寇克大行動》;雖然說不上是歷史片的愛好者,但看完那套也實在有點摸不著頭腦,因為那套正好出現了你所述的反應兩極的情況。蝙蝠俠、蜘蛛俠等大片的重拍,也易引起粉絲們的比較取捨。

    你還會看國內的電影啊,基本上若不是題材很對口胃或有些什麼誘因,我是不會看的;涉及文革話題,不易處理,畢竟正如所言,有現實上的考量,而且背後的歷史始終沈重。

    也祝你新年快樂,工作順利啊! 希望疫情快點回落,最少,可以去戲院看下戲啊 ~

    回覆刪除
    回覆
    1. 我近幾年已很少看國內的電影,特別是大片,近年看的大都是在國際電影節看的。現在只想看《大象席地而坐》(導演的書也買了,看了一篇)。

      今日疫情回落了,但政府又發癲,比疫情令人心更不安。沒心情看戲......

      刪除
  8. 未有陽光普照睇 :( Before I saw "Sorry, We Missed You", I didn't know how depress UK is :( The Trial of Chicago 7 有啲似今日香港用法庭打壓

    回覆刪除
    回覆
    1. 那麼你有沒有看同一導演的"I, Daniel Blake"?
      在The Trial of Chicago 7見到一些熟識場面......

      刪除
    2. 有冇睇過"孤味"和"親愛的房客" 2020金馬得獎?

      刪除
  9. 1917果然經典,仲正過中途島,Dunkirk!!

    回覆刪除
    回覆
    1. 原來你也喜歡。Dunkirk也好看,不過我記得1917的內容多點。

      刪除
  10. 上架第一天便看了台灣移魂推理電影《緝魂》,劇本與推理由頭到尾認真,張震相當突出,導演程偉豪處理感情戲很細緻,令人動容,調子如前三部長片般陰冷,已拍出自己的風格了。

    回覆刪除
    回覆
    1. 謝謝介紹!暫未敢看這導演的作品呢~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