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14日星期五

hkiff 2023: 《木獨佬的離奇人生》(The Woodcutter Story)


《木獨佬的離奇人生》(The Woodcutter Story)
導演︰Mikko Myllylahti

觀眾總想看明白一部電影,在遇上看不明白的電影時,會感到不安,很想立即獲得解答。這是人之常情。芬蘭電影《木獨佬的離奇人生》有些難明的地方,對我來說是場考驗。

電影採倒敍法。一開始,男主角Pepe一個人走在四野無人的山上,最後到達山頂的小木屋,屋內有個盛裝的中年女人。Pepe將一份看似是合約的文件交給他,女的看到後崩潰了。她好像叫Pepe收回文件,但Pepe沒理會她,離開了房子。到底這個女人是誰?那份文件的內容是什麼?她收到後為什麼如此激動?電影到最後都沒有解答。

故事主線其實挺易明(就是官方簡介講及的內容),難明的是以上這幕和電影後段。我的疑問包括︰Pepe與同事們在休息室遇上的發光球體是外星飛船嗎?他們在事後為什麼沒再談論這件事?這件事有什麼喻意?邪教的情節有什麼意思?Pepe的兒子走進著火車子的一幕,喻意又是什麼?

在看了幾部難明的電影後,我覺得我要學會欣賞看不懂的電影。我可以賞試自行解讀,而不是上網尋找答案。就算看不明白,也不用感到不安。我可以欣賞劇情以外的部份,如攝影、音樂,也可單純地去感受一套電影。像《天能》裡的那句︰"Don't try to understand it. Feel it." (不過我不喜歡《天能》,哈哈!)

撇開劇情不說,這部戲帶我遊覽芬蘭小鎮,讓我看到當地人的日常生活,包括在冰湖釣魚、在酒吧玩樂、在鎅木廠上班、在家吃「電視餐」等。看回資料,電影的拍攝地點Puolanka是個人煙稀少的荒涼小鎮。在現實中,這個小鎮獲得"the most pessimistic town"的稱號,我猜這就是導演選擇這個地方的原因。他想表達這個小鎮的人是多麼不快樂。Pepe是唯一快樂的一位,但他因此惹怒了身邊的人,如他那位整天在思考人生意義的同事。這個鎮的人需要希望,因此邪教便滿足了他們的需要(包括那位同事)。

至於兒子上車的那幕,我的理解是導演想表達就算Pepe多愛、多想保護兒子,兒子仍然是一個獨立個體,他有自己的路要走,有自己的人生課堂要上。父母不可能也不應該永遠保護子女。而男主角在片末像時光倒流般「回到」片初時與妻子和朋友玩啤牌的那刻。我的理解是他真的回到過去了。最初他在玩啤牌時突然哭了,妻子說他準是因為輸牌而哭。但那可能是未來的那個他「回到」此刻,看到大家都在,因為感觸而哭。

雖然仍有幾幕想不通,但我很高興自己有嘗試解讀。

p.s. 這套我是與較少看hkiff的朋友一起看的,看簡介猜不到這部會有這麼難明的地方。我覺得若與朋友看的話,可選《情留六號車廂》。

官方簡介︰
人善人欺天不欺?但個天有時才最欺人太甚。住在芬蘭北部小鎮的老好人皮皮,先因工廠鋸木部關閉被裁,繼而老婆出軌,接着老友劈死奸夫後自殺,連住屋亦無端焚毀。夠慘未?偏偏他一切既來之則安之,離奇當正常。直至神秘歌手突然入村,聲稱可以通靈,兒子亦差點為愛情加入組織,令皮皮的善意及樂天態度受考驗。每位芬蘭導演彷彿都流着一點郭利斯馬基的血脈,演員木口木面卻令人忍俊不禁,冷峻嚴酷又不乏窩心暖流,在人世絕望中,總會看到希望在彼方。

11 則留言:

  1. 主流商業片,令人看得懂是需要的,art /alternative film 則冇所謂。角逐奧斯卡的《伊尼舍林的女妖》,其實也是另類電影。

    北歐的小鎮,尤其北部地區,不少荒蕪陰冷到一個點,認真 depressive。bill bryson 寫過挪威一個小鎮,除夕夜大街上鬼影都冇隻,到將近十二點,所有人湧出來,放了一陣煙花,五分鐘後,又鬼影都冇隻。

    回覆刪除
    回覆
    1. 看電影節,隨時會出現看不懂的電影。有的我會想解讀(像這套),有的我會放棄。《伊》雖然有難解讀的地方,不過與朋友反目/疏遠、怕自己一事無成地死去,是一般人都會理解的情況/心情。所以就算不了解愛爾蘭歷史,不明白報喪女妖的隱喻,也有可供思考和討論之處。

      在北歐小鎮,若人際或家庭關係不好,會好慘,因為圈子細、娛樂少(有點像《伊》裡的小島生活)。天氣差時難以待在室外。

      刪除
    2. 情節上、非主線上、角色性格上 (如妳所說的) 看得明,但大題旨不知其所云,即係睇完唔知成部戲噏乜,或想噏乜,這情況也是不少。"the banshees of inisherin"以至"everything everywhere all at once"都屬這類。即係有時有些人講嘢,大家會覺得「隻隻字都明,擺埋一齊就唔明」 :)

      是以妳說得對,作品可貴處是「有可供思考和討論之處」,要有後勁。作者原意,「嚴格意義」上說:無關重要。妳覺得部戲想講乜,於你而言才是終極的唯一。

      刪除
    3. 我覺得everything everywhere all at once比the banshees of inisherin易明。講講下,想重看前者添~
      從電影「攞走」什麼,人人不同。我當年看real steel,甚受激勵,因而鼓起勇氣去做一件事,實是意想不到。(勵志片有很多,想不到我會受這套影響)。

      刪除
  2. 說起難明戲,我最近連看了三齣,同一位導演的 (https://www.imdb.com/name/nm0069198/?ref_=tt_ov_dr),睇完真係唔知自己睇左啲乜,不過都照睇啦,因為冇乜機會睇啲咁冷門嘅戲。
    有時係連 feel 都費事 feel,直接睇完就滿足 (怪奇觀眾的心理 :P )

    回覆刪除
    回覆
    1. 直接睇完就滿足,算不算行為藝術? :P

      刪除
    2. @inanna: 因為之前臭七要封戲院嘛,所以有得入戲院睇我已經好滿足,睇乜真係冇乜所謂。之前法國電影節轉了網上搞,雖然好麻煩同埋畫質超差,但我都係覺得有得睇已經好感恩。要求好悲微。
      @芝:如果冷靜一下應該有 feel 的,不過有時就是懶,睇完個腦就停止運作,乜都唔諗。

      刪除
    3. 很多事情,會因為稀少而彌足珍貴。倪匡當年移居三潘市,未有互聯網時代,只能看當地中文版星島日報。他說,連分類廣告也看了,汁都撈埋。

      刪除
    4. 對呀,現在是選擇太多,多到想甚麼也不看 (有時啦 :P)
      我最近聽人說要出版reading的補充練習,就覺得很討厭很浪費紙張,因為冇學生想睇,但又因為考試被迫做呀做,好悲哀。

      刪除
    5. "如果冷靜一下應該有 feel 的",呢句好似有啲矛盾 :P (不過我明白你講什麼:)
      現在選擇太多,衝完後我會讓自己休息一下。
      講起補充練習就驚。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