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教父》(The Outsiders)︰觀後感
《新苦海孤雛》(Oliver! )︰
看過波蘭斯基版本(2005)年的Oliver Twist,印象不深,只覺得Oliver的命運一直被控制在別人手上。他最後有個好結局,只不過是他運氣好,遇上好人Mr Brownlow。(但細想之下,覺得他的善良也很重要。) 狄更斯想透過這部小說反映社會低下階層的悲慘處境,特別是孤兒,他們總是被欺壓和剝削的對象。
《新苦海孤雛》(Oliver!)是套歌舞片,1968年的出品。我對歌舞片本身沒甚興趣,想不到拍出來如此吸引——一大班演員在大街上、在市場裡、在賊窩中、在酒館內又唱又跳,配合仿似信手拈來的道具(如衣服、手帕、豬肉!等),十分好看!有幾場跳舞場面很盛大,真的不知道大小演員排練了多久才有此效果。我也很佩服導演Carol Reed的功力。怪不得此作勇奪奧斯卡六個奬項。
Oliver在此作中給我的感覺也是沒有個性、任人擺佈,在表現老積鬼馬的Dodger (賊窩裡的偷竊高手)旁有點失色。不過他是用來襯托身邊的幾個配角的,故事講其他人的篇幅有很多。「賊頭」Fagin最好看,導演拍出他對老來貧窮的恐懼和對「收山」的左思右想,讓這個角色立體起來。善良的Nancy也令人印象深刻。她看上去有點滄桑(可能有觀眾會嫌她老),但卻切合這個角色。她善良卻沒有好結果,令人惋惜。
歌舞片段︰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Zxky51fxCg
p.s. 此作我也是在圓方六號院看的,有大銀幕,感到超值!
《夢海深秋》(Vera Dreams of the Sea) (網上看)︰
節錄自官方介紹︰
//從事手語翻譯的維拉,因備受尊崇的退休法官丈夫突然自殺,令本來平靜的生活翻起波瀾。表親聲稱其夫曾答應把鄉郊村屋餽贈,鄉親以恐嚇姿態迫她簽紙就範,維拉猶豫之際不斷受到滋擾及游說,獨生女更險喪命,始發現背後千絲萬縷的利益關係。百廢待興,發展是硬道理,女性就要陪葬以捍衛國家堡壘?東京電影節大獎。//
這是科索沃導演Kaltrina Krasniqi的首作,全片以Vera的角度出發,像官方介紹所說「以沉穩中帶驚慄的鏡頭」講故事。電影有懸疑性,令觀眾邊看邊問問題。Vera的丈夫為何會自殺?他到底有沒有將房子送給表弟?誰傳恐嚇訊息給Vera?整件事的幕後黑手是誰?雖然懸疑,但《夢海深秋》沒有變成類型電影。在謎團解開後,社會問題依然存在。Vera遇到的事令人關注科索沃女性的處境和官員的貪污腐敗等問題。
我喜歡電影的細節。Vera見到為丈夫表弟說項的鄉紳和他「搭晒膊頭」; 妥協後旳Vera發現突然養狗的表弟的狗不見了,他說了句「現在不再需要了」; Vera常夢到自己在海中游泳; Vera說一早知道丈夫好賭; 這幾幕引起我的好奇心,思考箇中含意。而女兒在片末演的舞台劇,則最為直白地表達女性被犧牲的主題。
《廢老浪蕩兒》(Rimini)︰
官方介紹︰
//情歌王子風流不羈,可惜已過氣,人到中年靠食老本登台駐唱謀生,間中為寂寞闊太歌迷提供肉體慰藉。母親去世,老父失智,生活捉襟見肘,多年不見的女兒更找上門來,追討他從未給過的贍養費。尤里塞德在《天堂三部曲》(37 屆)之後,再拍劇情片,紀實冷眼依舊,挑釁本色不變,於費里尼故鄉里米尼取景,卻刻意選在寒冬拍攝,霧鎖海邊度假天堂,凸顯風光不再的淡季人生,折射歐陸文明衰敗景象。米高湯馬士角色有如度身訂造,入型入格神采飛揚。//
這套戲的男主角Richie Bravo並不討好。他年輕時是位歌手,長得俊俏,風流不羈。他懂享受生活,但並不懂得儲蓄,老來生活捉襟見肘。他靠出售自己僅餘的價值維生。他在不同的俱樂部和酒吧登台,一遍遍地唱著陳年名曲,且毫不忌諱地挑逗在場的中老年女歌迷 (很奇怪沒有老公起身打他)。他甚至出賣肉體予一些闊太歌迷。
他從沒養過的女兒特意出現向他要錢,從未負過責任的他大可以不理會對方,但偏偏他又內疚,想補償,於是被逼作出更不堪行為。我邊看邊覺得他很折墮,但又不忍心說些什麼。
片中出現了不少肉體,但那是沒有經過美化的最真實的肉體︰衰老、肥胖、鬆弛的身軀。片中的闊太們選角很好,就是那種讓人看得有點難受,但又惹人同情的女人。電影拍得很殘酷,展示了男主角的無賴、狼狽、傷痛與無奈。
p.s. 這套我是坐第一行的,居然看得不大辛苦。
//為人道組織工作的兩女一男,開車前往山區村落,趁聖誕前給貧困村民派發物資。一路上有說有笑,中途遇老漢截車,請求載他一程。幫人幫到底,送佛送到西,老漢指路,越野車駛入荒蕪小徑,豈料好事觸礁。由善意出發的工作伙伴,陷入互相埋怨的泥沼,人道初衷受到嚴峻考驗。憑《無主孤軍》(31 屆)備受讚譽的羅馬尼亞新浪潮悍將雷杜蒙頓,以一個簡單處境揭示複雜人性,探究善舉是為了助人紓困,抑或只為自我感覺良好?入選康城影展導演雙周。//
這套羅馬尼亞電影比想像中平淡,人道組織義工三人組在車子無法前行之後,被逼幾次分開行動。先是A留下B和C在車內,去找回當地的精神病老翁; 然後B為了找A,又留下C一個人在車上。到終於集齊人了,A和B又為了帶老翁回來而遺下C (並愚蠢地通知不到C)...... 這種拖拖拉拉,反反覆覆,令人看得不耐煩。
電影的訊息大概是國際人道組織並未能真正幫助當地居民。義工以為自己已熟識當地,但心底裡仍然不信任當地人。真正落手幫助精神病老翁的是他的鄰居。村婦嘴裡沒吐出一句好說話,亦只能用不理想的方法來幫助他 (如鎖著他在屋內,不讓他在雪嚴冬外出),但她就是最貼身幫助老翁的人。人道組織有良好意願,但只能提供不大實用的幫助 (如派派聖誕禮物)。不過類似主題的電影,我更喜歡《十萬水急》(A Perfect Day),因為後者戲劇性較強,他們面對的事也更叫人無奈。
官方介紹︰
這套的劇情較為平淡,講述一對創作者夫婦日常會遇到的事,例如一方羨慕/妒忌另一方的才華,暗中與對方比較; 兩人對藝術和某些事物的看法有分歧等。他們的婚姻問題不像官方介紹所暗示般嚴重(「逃不過離婚的宿命?),我覺得更多是姬絲在遇上writer's block時感到焦躁,稍稍影響了夫婦關係。
與姬絲一樣,當我知道褒曼結過六次緍,不是一個好丈夫和好父親時,也曾對他失望。雖然藝術家的品德不應影響我們如何看待其作品,但我還是忍不住會想到這些。
p.s. 電影的選曲很好聽,我特別喜愛Summer Wine。
與很多熱熱鬧鬧的印度片不同,這套片講一個孤獨男人的故事。與他同住的父親患上了失智症,因此不能與他正常溝通。與《孤獨熱線》的主角一想,他在公司與同事們也沒有交流。他的朋友是他種的花花草草、家裡的昆蟲,以及他每晚餵飼的流浪狗。父親過世後,他被逼遷,在這最失落的當兒,他遇上了…… 一片雲。
電影很靜態,但不沈悶,導演讓我們慢慢了解男主角的內心世界。在我看過的印度片中,人際關係大都緊密(鄰人大都八八掛掛的),但在這套戲,男主角身邊的人比較冷漠。其實也有人對他好(如有人見他常提著一片別人看不見的雲便帶他去驗眼),但沒有人了解他,因此他很寂莫,直到他遇見雲。這套戲是新導演拍的,頗別緻。
有趣的是,男主角曾以為那片雲追逐他,害他要逃走,令我想起Nope的劇情。將看過的電影如此聯繫起來,很有趣。
看完妳的整篇文章,最有興趣看的是【失驚無神山旮旯】。
回覆刪除哈哈~ 你最有興趣看的那套是我覺得不及其他好看的那套呢。(不是太差,只是平淡和婆媽了點。)
刪除看了《隱入塵煙》,真是好,應是本年最佳華語片吧。
回覆刪除製作費二百萬,票房已過億,卻強遭落架落映。習帝搞脫貧攻堅戰,二十大也將要勝利召開,又怎容得下這一闕反映農村實相的悲歌?
導演給某些人說是「別有用心」(我好憎呢個term),但貧窮問題一日存在,無論佔全國幾多個%也好,也可以拍出來吧!
刪除看了《飯戲攻心》,看完了三季After Life,也看了《最後禮物》劇本(買不到票看舞台劇),皆好看。看完好像充了電一樣。希望有時間寫寫吧(最想寫的是《最後禮物》)~
《最後禮物》我睇現場,其實子華同潘燦良都唔突出,反而其他演員很好。
刪除我沒買劇本集,alternative ending 是好橋,有促銷之效。
我朋友說兩位男主角要用很高能量來演,可能是太累?
刪除我沒機會看,只能邊讀劇本邊想像演員的演出。
作者說那個alternative ending是「甜點」。
原本的結局很黑暗,現場看會否覺得太誇張/突兀?
我覺得他兩演來還是老樣子,非常 expected. 那個結局也挺容易猜中的,不算突兀,反而甚為 straight forward,只是出現時現場還是有人嗌了出來。大眾總是喜歡 happy ending,《最後禮物》始終是普羅觀眾為主,這故事如換了規模較小的劇團演出,台下對這結局的反應會小很多。
刪除我見外界多數評劇本,多於評兩位男角的演技。也見過有人批評黃子華角色的選角。
刪除至於是否突兀,看劇本時看不到演員的演出,但有觀眾說大哥的情緒未到,也覺得他未至於絕望到要做出這樣的事,亦不符合他的性格。(我覺得弟弟較像做出這種事的人)
繼續討論一吓《最後禮物》。
刪除大哥的情緒未到,這論點成立。頂尖高手譬如 david mamet 等,其戲劇角色的情緒是一浸一浸地蘊釀,去個某個位做某件事,層次盎然,合乎理性與邏輯。《最後禮物》的大哥做這件事,出來的效果是衝動,也許這就是眾人所覺得的突兀。然而,行為出於衝動,戲劇上便不是上品。
妳所說「原本的結局很黑暗」,我估就是指因衝動而導至的結果 (不知有沒猜對),但我認為這不是黑暗。黑暗,dark,是更深邃的 (profound) 。最後一幕律師樓那場戲,才可算是有些 dark.
你說得對,大哥的行為是衝動,最後那幕戲才是dark。
刪除我看的那篇感想,作者認為大哥性格一向吊兒郎當,似是「講多過做」的人,除非威脅到他家人的安危,否則不會動刀。
作者在alternative ending中改動了大哥在舊居中的行為,他懸崖勒馬,但保留了最後那幕。
現在有點明白為何作者這樣寫原本的結局,可能是想寫兩人的恩怨有個了結。兩人無端端不會和解,關係只會惡劣下去。也像一個警告,若我們不去解決與家人的問題,除非老死不相往,否則有機會導致悲劇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