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沒有入場看香港國際電影節(HKIFF)了,能再次入場參與,有點感動。
我第一套看的是舊片The Outsiders(1983),事實上,我第一套決定看的便是這套。因為原著The Outsiders (作者︰S E Hinton)是我小時候很喜歡的小說,重看了多次。我唯一會背誦的英詩便是書內引用的Robert Frost短詩Nothing Gold Can Stay。因為此書,我學會了一些英文俗語(雖然是六十年代的),認識了Dairy Queen這間連銷快餐店,知道有款車叫Mustang。我曾寫過兩篇文講這本書︰〈經典成長小說--The Outsiders(1) 〉、〈The Outsiders(2)--Things are rough all over 〉
The Outsiders的電影版由名導演哥普拉(Francis Ford Coppola)執導,我當年看的是影帶,不算喜歡,但也看了兩次。想不到多年後,竟會有修復版,而且是「完整導演版」,比當年公映的版本多了二十分鐘!
電影的中文名本身叫《局外人》,現在改為《小教父》。裡頭的童黨其實不成氣候,組織不嚴密,最常發生的事端兩派人打架,以及一派人教訓另一派落單的人,但當中沒有利益爭鬥,也沒有陰謀詭計,叫他們「小教父」太誇張了,不過在市場推廣上當然用這個名比較吸引。
我很關心新版本多了哪些場面,全程金晴火眼地看,但發現自己不是整套電影也記得。隱約覺得開首部份好像有些不同,Ponyboy和Johnny在廢屋那段也比記憶中長。後來查資料才發現改動了的地方是配樂(有些場面加了,有些場面減去),改了片頭字幕、開場和結尾的部份場面,也在結尾加了一場戲。(廢屋那段原來沒有改動)
再看此戲,發覺比之前好看,不知道是因為導演新作的改動版,還是因為現在的我較懂得欣賞 (可能兩者皆是)。這套我看得很開心,有些對白我還記得,例如"Things are rough all over" (我一早放了在這個Blog的「座右銘」欄內)。
電影最令人津津樂道之處,是導演捧紅了一些新演員。比較有名的有Tom Cruise、Patrick Swayze、Diane Lane、Rob Lowe和Matt Dillon。Matt Dillon是全片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但紅得最久(也應是最紅的)是Tom Cruise。不過每當Tom Cruise出場,都有觀眾在笑,不知道是否因為他的樣子太稚嫩,還是因為他的「雞仔聲」。而見到Patrick Swayze,我感到有點唏噓,他走得太早了。
作為原著的書迷,我更喜歡今次的版本。我覺得電影拍得很完整,特別是結局加回Sodapop (Ponyboy二哥)向大哥和弟弟表達他夾在他們中間的痛苦。相信看了這幕,觀眾會更放心,不用再擔心他們三人之後的相處,相信他們會是一世的好兄弟。至於缺點,我覺得電影音樂太多和太大聲(有一刻我在想是否播映出錯),有時會令我分心,或影響我聽對白。
n 年前看過,根本一直都係叫《局外人》,夾硬因為哥普拉而改叫《小教父》,好唔得,又老土!
回覆刪除btw 講起哥普拉,paramount+ 那部劇集"the offer"講《教父》電影當年如何誕生 (當紅的 miles teller 飾演監製 al ruddy),相當好睇,我等《教父》迷亦當然必看。
推廣人員應該是覺得用《小教父》作戲名能令觀眾聯想起哥普拉。可能是他們對電影沒信心?我覺得電影有初出道時的Tom Cruise也是一個賣點(雖然他戲份很少)。
刪除謝介紹"the offer"!
知道出版了《偵探冰室‧貓》一書嗎 ? 觀看了一半,暫覺一般。
回覆刪除剛看完,分享對部份作品的感想︰
刪除我不是每個故事都喜歡,但各有優點︰
莫理斯之前兩本寫的故事我都不大喜歡,今次終於寫了一個我喜歡的故事。(那我可放心看他的《神探福邇,字摩斯》)
譚劍︰我喜歡故事由台灣人的角度看看香港,喜歡巫真了解貓世界的方式。
黑貓C﹕我覺得他的idea幾有趣。
柏菲思︰她的文字特別(有好有不好),令我想看看她的其他作品。覺得她營造到一種城市底層世界的灰暗氣氛。
等你的讀後感!
刪除《偵探冰室‧貓》讀後感︰
刪除本書為系列作中排名最低。
望日〈老虎家族〉︰有想過“經”字是不是比現在的〈老虎家族〉更貼切。婆婆的死雖經爸爸解說,但爸爸的解說不一定是事實。因為婆婆已死,小虎不會說真相,媽媽由始至終都不知情。
譚劍〈西營盤的金被銀床〉︰全書最喜歡,也是寫得最跟主題“貓”有關的一篇,港味濃重。書中所述的幾條街,曾幾何時是常走過之地,有親切感。此故事可以發展成一系列。巫真與max可以相隔一段時間再相見,以見兩地之變化。與他書穿插背景,呈現了作者創作的世界觀。
夜透紫〈嬰兒與貓〉︰感覺跟貓的關連不大,但兇手行凶的原因頗女性。
黑貓C〈貓知曉一切〉︰聯想起仁木悅子《黑貓知情》但梗又不太相關。難以自圓其說的間諜貓。
莫理斯〈貓咪在夜裡的奇怪事件〉︰開始時很有兒童文學的味道,特別是加上了可愛的插圖…不過貓的出現只是功能性。
柏菲思〈faceless〉︰感覺嘗試以工細的筆法來寫推理小說,但很快便跟其他的無大異。
陳浩基〈貓狩〉︰如果不是陳浩基寫的話,還可以接受;前半尚好,提到“貓鬼”時還引經據典,當黑貓說出真相時,心中爆了“吓”一聲,感覺無法自圓其說時,便以這種方式作結。
謝謝你的分享!
刪除如要排次序,我也覺得這本書在系列作中排名最低。
讀望日的〈老虎家族〉,我覺得稱自己一家為「老虎家族」很幼稚。雖然作者是小孩(其實已是中一生),但仍覺得有點怪。不過看到最後便知道原因了。
我也很喜歡譚劍的那篇(全最喜歡他和莫理斯的那篇),巫真是他在《貓語人》系列的角色。我只看過一本,當時覺得不是我杯茶,但現在想多看一本,看看是否喜歡。
〈嬰兒與貓〉裡女主角常吐槽那位警官,我不大喜歡這部份。不過我覺得推理部份okay。我猜到了兇手,但覺犯案原因有點老套。
我不大喜歡黑貓C在《偵探冰室》第一本和「疫」的故事,最喜歡的是「靈」。這篇我覺得他的設想有趣,但沒去想其合理性。
〈貓咪在夜裡的奇怪事件〉︰我最喜歡描述兄妹情的部份。
柏菲思的寫法特別,覺得此作的感覺像黑色電影。
看得陳浩基的作品太多,看第一頁便知道他的「詭計」。 這故事諷刺政府對付野豬的政策,我覺得頗有趣。我最初覺得連小孩子也殺害,太殘忍了,但人類又何嘗不是連小野豬也不放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