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25日星期日

hkiff 2018: 《德黑蘭禁忌玫瑰》(Tehran Taboo)



Tehran Taboo(德黑蘭禁忌玫瑰)是一套採用真人動態轉描(Rotoscoping)技術拍出來的動畫。本身我不太喜歡這種動畫拍法,會質疑為何要由真人演出動畫角色,有什麼理由不讓演員用真身去演?但看下去,便知道為何這套動畫用此拍法。拍這種題材,可能難以在伊朗實地取景。戲中也有些場面,不適宜真實地拍出來。

hkiff 2018: 《狼隱之家》 (The Wolf House / La Casa Lobo)


《狼隱之家》是套智利的定格動畫,靈感來自真實的歷史事件——「尊嚴殖民地」(Colonia Dignidad)。

二戰後,一位前納粹份子在智利中部建立了一個由德國移民組成的異端組織「尊嚴殖民地(Colonia Dignidad)。這社區表面看是與世隔絕的世外桃園,實際上是邪教組織猥褻兒童和進行種種罪行的地方。他們獲獨裁政權皮諾切特政權撐腰,狼狽為奸。

故事講述住在「尊嚴殖民地」的Maria因為放牧時放走了三隻小豬,被罰禁言一百日,於是她逃離了這個地方。Maria越過有狼的森林,來到一間荒廢小屋,發現其中兩隻豬在裡頭。為了逃避狼群,她躲在屋裡,與兩隻小豬建立一個家......

2018年3月24日星期六

hkiff 2018: 《監護權爭戰》(Custody)


本來沒有揀這套,一來覺得內容沉重,二來它將會在港公映。不過連續加班後的一天,好想看電影奬勵自己,於是挑了當晚最想看的那套來看。

《監護權爭戰》的故事簡單,講一對夫婦就兒子的監護權對薄公堂。男人投訴擁有一女一子單獨監護權的妻子一直搬屋避開他,不讓他探訪子女,盡好爸爸的責任。女人說丈夫有暴力傾向,並獲兒女的說辭證明。她不想自己與子女受到傷害,所以不讓丈夫見子女,連地址也不讓他知道。但一個父親總有探視子女的權利吧!究竟是公有理還是婆有理?只待法官判決。

2018年3月21日星期三

hkiff 2018: 《柏林蒼穹下》(Wings of Desire)


Wim Wenders的Wings of Desire (《柏林蒼穹下》)拍得很美,像首詩一樣。

Peter Handke的詩"Song of Childhood" 貫穿全片,描述兒童的純真,我很喜歡。旁白用德文讀出,充滿節奏感。

節錄我最喜歡的段落︰
//When the child was a child,
It was the time for these questions:
Why am I me, and why not you?
Why am I here, and why not there?
When did time begin, and where does space end?
Is life under the sun not just a dream?
Is what I see and hear and smell
not just an illusion of a world before the world?
Given the facts of evil and people.
does evil really exist?
How can it be that I, who I am,
didn’t exist before I came to be,
and that, someday, I, who I am,
will no longer be who I am?

又遲了寫hkiff觀影後感

最近上班很辛苦,忍不住在此呻一下。

這麼辛苦,忙碌是一個原因,精神上的負擔是另一個原因。

先說前者。公司本月舉行大型活動,人手本已不夠。本身大家以為會做主力的同事,因為在這裡工作得太不愉快,加上覺得被上頭虧待,又惱怒整件工作的不合理——這個活動的工作量,超出現有人手的負荷——所以採取半放棄狀態。下定決心辭職,並開始找新工作的她,只會做自己能力範圍內的事,即是只做少部份工作。這情況持續了一段時間後,她終於遞信。同日,公司一位與我合作無間的年輕同事亦都遞信辭職。不過她找了位朋友來做temp,幫輕一下我上司和我。這時候,籌備這個活動的工作落在我和我上司身上。我們唯有放下其他工作,先處理這個活動。幫我們的,只有一個喜歡時便上班、有限度幫忙的part-time,和年輕同事找回來的幫手。期間的辛苦,可想而之。

2018年3月15日星期四

歐洲電影節︰看護看人生(Home Care)



住在捷克葡萄酒之鄉的中年女子Vlasta是位家庭看護,每天帶著兩個大皮包、 一大串鑰匙,到住在不同地點的病人家裡幫忙。有些要她幫忙洗澡和帶食物、有些要她幫忙護理傷口或做療程。她總是以病人為先,病人一通急緊來電,她便會無論時間或天氣情況,趕到病人家效勞。在家,她是位處處照顧丈夫的妻子。她的女兒已離家和男友同住,甚少回家,懷孕了卻不打算結婚,但沒多解釋。她很想與女兒多親近,但女兒卻對她態度冷淡。

2018年3月9日星期五

《咆哮山莊》電影(1939)



我不知道自己是否很計較電影改編有多忠於原著的人。有些書我較為接受它被大篇幅改動,特別是當我知道改動原因時。但對某些書的改編我卻較為執著。如Harry Potter的改編就算削減了大量篇幅我也接受。但這套的改編我卻不大接受。

這套《咆哮山莊》算是拍得好,幾位主要演員(包括女僕)都演得好,我也看得很享受。但是,電影卻作了一個很大的改動,就是沒有拍男女主角下一代的故事。不是將相關劇情輕輕帶過,而是改寫至他們倆都沒有子女。於是,便拍不出Healthcliff復仇方式的可怕,怕不出仇恨禍延下一代的悲劇。但我明白為何導演作如此處理,因他如果寫男女主角有子女,便一定要拍他們長大後的遭遇。這樣電影篇幅便會變長。

至於男女主角的童年,這電影倒是處理得不錯。兩個小孩騎著馬在荒野馳騁,感情由此增長。Catherine小時候表現粗野,不像一個熟女(不過Heathcliff從來沒要求她斯斯文文),不過她也有「公主夢」,要求Heathcliff為她對付敵人,賜她城堡。想不到Heathcliff竟然配合她的幻想,陪她玩。兩個小孩的表現都很自然。只有Heathcliff在被Catherine哥哥Hinley欺負,說他將來一定會復仇這幕,給人的感覺有點突兀。可能這不是一般小孩會說的話吧。原著中,兩個小孩有更多頑皮和反抗權威的舉動,電影沒有描述,有點可惜。反抗權威(特別是宗教權威)是他倆小時候的一大共通點,亦將他倆拉近。但因篇幅所限而描述不到,也沒辦法。

電影中的Heathcliff沒有書裡的他來得可怕,Lawrence Olivier演得雖好,卻不夠霸氣。演Catherine的Merle Oberon很出色,有一種天真的感覺,比原著中的她討好。但她的個性比原著中的她弱。我最喜歡演女僕的Ellen,眼神帶著憐憫。因為刪去了他們下一代的情節,亦沒有寫Cathy丈夫的妹妹Isabella錯愛Heathcliff的下場,感覺上電影的重點轉移了,描寫男女主角的愛,多於Heathcliff的恨,兩位主角少了一種愛恨交纏的感覺。於是感情的濃度比原著淡了,更貼近現實中可能會發生的愛情故事。畢竟編劇和導演不是Emily Brontte。又或者他們低估了觀眾,不敢拍得過激。

片最令我動容的一幕不是女主角之死,而是男女主角重逢的一幕——Heathcliff穿上一身貼身的西服,看上去很彆扭。為了躋身上等階層,他要如此委屈自己,就只為了摑Catherine一把掌,令她後悔...... 看至這裡,心理一酸。一個人不能以個性和魅力來讓人認同,強健英俊如他,也只能透過出身、金錢和權力來嬴取別人尊重。而看輕他的人,雖見到他一身西服、變得斯文有禮,卻仍念兹在兹他出身低下、他無父無母。他仿佛永遠翻不了身。這樣一想,我便較體諒Heathcliff,明白他極端行為背後的原因。




2018年3月7日星期三

《咆哮山莊》裡的愛情


最近看了1939年版的《咆哮山莊》(Wuthering Heights),令我回想起當初看書時的感覺。

小時候,學校老師會鼓勵學生多讀外國名著,學校的圖書館和課室的圖書閣都有一些名著的中文譯本,亦有適合兒童看的簡化版。所以我由小學至初中,便看了《傲慢與偏見》、《小婦人》、《簡愛》、《塊肉餘生記》、《孤星血淚》、《俠隱記》等名著。

當年看小說只懂看情節,卻未必明白其中心思想。其實當年看名著,有些地方會看不懂。如《簡愛》我便看得莫名奇妙,不明白故事想表達什麼,只知女主角童年時的遭遇很可憐,最後有好報。我是幾年前重看BBC電視版,才發覺這故事的宗教元素很重,明白女主角的內心掙扎。

2018年3月2日星期五

香港國際電影節又來了!

今年的香港國際電影節(hkiff)又來了!這是我不會錯過的一場光影盛宴。雖然現在工作比剛開始看電影節那幾年忙了很多,亦因為有時要在晚上開會(但多數在一星期前才會定開會時間),以致不能再像以往看這麼多套電影,也可能買了票卻看不了。但多有多看,少有少看。我唯有這樣安慰自己啦!

其實香港的電影節越來越多,差不多全年都有,為何一定要看hkiff?我覺得看hkiff的感覺特別不同,像一場節慶,讓全港影迷一起慶祝。看hkiff的樂趣有幾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