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2日星期六

從飲食看歷史


以前用的A5簿仔

與母親一樣,在報章雜誌看到喜歡的食譜,我會剪下來收藏。以前會花時間剪至合適大小,貼在A5呎吋的簿上; 後來覺得太花時間,便整頁攝入文件夾內。雖然真正跟著煮的食譜並不多,但看著也開心。不過,因為漸漸不大買報紙雜誌,加上家裡空間有限,後來節制很多。想煮什麼便上網找食譜,更加方便,有的還有影片看呢。

現在仍會收藏的,是《明報》「星期日生活」內的食譜。這個欄目佔報紙全版,由不同作者輪流撰寫。不只教煮法,還有專題文章,分享食譜背後的故事。有的是作者的經歷分享,有的講解菜式的文化和歷史背景。

近年最喜歡看林女的「餐桌共學」文章,喜歡她透過食物講歷史。令我留意到她的,是她講美國菜的兩篇文章,正中我的興趣。

一篇是〈 「感恩節背後的侵略與傷害〉,食譜是南瓜派。提起感恩節,很多人第一時間便想起火雞,以及這是美國人和加拿大人的重要節日。感恩節的來源,是第一批移居到北美洲的英國分離派清教徒在第一年過冬天時飢寒交迫,在印第安原住民的幫助下學會狩獵和種植粟米、南瓜等農作物。於是在來年豐收時,這些來自歐陸的新移民根據宗教改革傳統舉行感恩節,邀請原住民一起歡宴。

這原是個其樂融融的畫面,但此後,殖民者與印第安原住民經常爆發衝突,殖民者遠道而來,其實是侵略,他們奪取了原住民的資源和土地,更帶來了天花,令原住民人口大幅下降。這段歷史其實很多人都略知一二,只是未必將其與感恩節聯繫起來。而這個節日則變得越來越商業化,與「黑色星期五」大減價連在一起。

另一篇是講美國速食文化的由來。之前已聽過罐頭的盛行與戰爭有關,因為軍人需要能長久保食物。在南北戰爭時,美國大量生產罐頭和裝瓶食品。而快速冷凍技術令食物商品化和工業化。二戰時,冷凍食物和加工食品工業進入了黃金時代。在這時期,有更多已婚婦女投身職場,沒時間煮飯,這些加熱便能吃的食物因此更受歡迎。後來還出現了電視晚餐(TV Dinner),方便人邊看電視邊進食。原來電視晚餐的前身是飛機餐,最初需要用焗爐加熱,在微波爐普及後便更方面食用了。

至於快餐發展蓬勃,是因為隨著越來越多人搬到城市工作,對快速的簡餐需求增加。因私家車普及,商家便發明了drive-thru,讓人不用下車便能購買餐點,方便得很。

在這篇中,林女提供的是肉卷(meatloaf)的食譜。她是看Stranger Things時留意到Mike在家吃這個。這道菜真的很美國啊!我相信沒什麼香港人會喜吃。肉卷的出現,是因為肉類包裝工業會剩下大量肉碎,於是商人便用來製作漢堡扒和肉卷等食物。肉卷在大蕭條時間更是珍貴的蛋白來源。

另外,我還剪下了一個我應該不會跟著煮的食譜,那是《明報》記者呂晞頌將查理斯王子登基時製作的「加冕批」(Coronation Quiche)與她母親伊利沙伯二世在1953年登基所創的「加冕雞」(Coronation Chicken)結合在一起的食譜 (文章連結)。這文章有趣的地方,是作者以此食譜比喻兩母子關係。加冕批加入了龍蒿(tarragon)。龍蒿味道濃烈、有很強特色,為本身平平無奇的一道菜加添風味。不過一旦加入了加冕雞,龍蒿的味道便給雞肉的咖哩調味壓下。作者認為這佛似查理斯一生活在母親影子下的寫照。查理斯像龍蒿一樣不是人人接受,但他藉著這道素菜推廣他的環保主張,也值得欣賞。

新鮮龍蒿如作者所說,在香港較難購買,甚至在City Super也找不到。在加拿大時因為容易購買,我也買過來煮菜,味道很好 (可能我一向接受芫茜、蒜、韭菜等味道濃烈的食物)。而這個食譜因為龍蒿味會被蓋過,其實不需要用龍蒿。但那就不是查理斯的加冕批了!

我喜歡看菜式背後的歷史故事,也發現市面上多了很多從飲食看歷史的書。我從圖書館借來了一本講泰國菜歷史的 (《泰國我的菜!:泰菜的身世、餐桌文化和美味奧祕》),幾有趣!現在較受好評的有《獨裁者的廚師》和《克里姆林宮的餐桌》(同一位作者的作品),有機會也想讀讀看 (已有很多書在排隊呢)。

7 則留言:

  1. 偵探冰室食再留了言,不過似乎消失了。

    另外,以前也很喜歡剪報,但搬屋時捨棄了差不多全部的了。感覺以前的報紙會教懂人很多的知識,現在可能互聯網發達,資訊唾手可得,報紙也不易剪存,也會變壞什麼的,所以也有點無可奈何。

    回覆刪除
    回覆
    1. 我「復活」了你的《偵深冰室。食》留言啦,不過要有書在旁才能覆,遲些回覆。
      同意剪報不易儲存,會變黃,而且家裡沒太多位置放。所以除了《明報》「星期日生活」的文章外,已沒有剪其他。
      又,《飲食男女》做得很好,我收藏了一期。
      又又,U Magazine已出版了最後一期實體版......

      刪除
  2. 剪報或雜誌收集文章或相片, 的確是往昔的"溫韾"回憶, 過程所帶來的珍視和體驗,較諸現時拜技進步帶來隨手一影或一撳, 影像、文章就手到拿來, 自然前者投入的感情會深刻得多。科技的便捷讓人懶散了(至少我是), 隨手來、隨即看、隨時掉(因為想再看在網上翻找出來便是了),沒有珍藏, 自然少了一份懷舊的況味。剪貼收藏帶來樂趣, 樂趣源自裁量那份刻意的經營, 這是手機、平板難以企及的。
    閱後有感!

    回覆刪除
    回覆
    1. 我讀書時有幾本剪報簿的,除了食譜,也會剪下一些專欄文章(如張小嫻的)。我還試過看書時抄下書中金句,但現在沒時間這麼做了。
      現在太多資訊,令人過目即忘。如你所說,已沒有那種珍視的感覺。
      有沒有發覺,現在拍照太方便,拍下太多照片,少了重溫舊照。

      刪除
    2. 拍照太方便, 少了重溫舊照。所言甚是, 深有同感

      刪除
  3. 回覆
    1. 是呀。不過舊照片太多,家裡不夠位放。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