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書,我稱之為comfort food。它們的作用,是減壓,是給人在心情不佳時,在心靈空虛時,在生活不如意時讀的。《深夜食堂》系列曾是我的comfort food,但書太薄了,又是漫畫,眨眼便看完。幸好,我找到另一個牌子的comfort food,那就是Louise Penny(露意絲。佩妮)的偵探小說。
第一本看的是《風和日麗謀殺案》(Still Life)。最初令我留意此書的,是它的封面;圖案有趣,色彩豐富。我就像孩子被彩色糖果吸引住般,忍不住翻開書看。
這本書打著「解謎派的夢幻作品 謀殺天后克莉絲蒂的接班人露意絲。佩妮」的旗幟而來。作者Louise Penny是位加拿大女作家,今年55歲。將她比喻作克莉絲蒂,是因為她獲取了五屆阿嘉莎獎(Agatha Award)的小說獎(十分強勁!)。這個獎的參賽準則十分有趣--小說必須屬於cozy mystery這個分類。之前沒有聽過這個名堂,原來這是犯罪小說的其中一個分支。故事的背景要設在小鎮或小村莊內,沒有(或至少沒有太多)性愛和血腥暴力的描寫,主角是非專業偵探,像瑪波小姐般便完美!這種設計,是為了模仿偵探小說的黃金時代(Wiki連到Golden Age of Detective Fiction,有很有趣的發現,如Ronald Knox的偵探小說十戒) 。看來看去,都覺得cozy mystery即是適合老奶奶看的偵探小說!
Louise Penny的小說大致符合這些規條,除了偵探的設定--負責查案的葛馬許是位督察,不是業餘偵探。不過,她的小說大抵比其他參賽者寫得都要好,深得評判心,所以評判們便讓她過關。
這是Penny的第一本小說,亦是「三松村系列」的開首作。三松村位於加拿大魁北克省(Quebec),不過位置隱蔽,在地圖上不會找得到。顧名思議,這村莊以三棵高大的松樹作標記。這裡湖光山色,十分美麗;村內有民宿、餐館和二手書店。這裡住著藝術家和詩人,是一片理想的避靜之地。
但是,兇殺案還是發生了。在一個感恩節的清晨,深受村民愛戴的退休女教師兼業餘畫家珍.尼爾小姐橫死在森林裡,身上只有一個貫穿心臟的傷口。當時是打獵季節,案件看似是打獵造成的意外,但打獵用的箭頭,原來與練習用的箭頭不同,而且箭被取走了。究竟真相如何?殺人動機又是什麼?魁北克省警署凶殺組督察長亞蒙.葛馬許奉命帶著他的小組來此辦案。
這本書拿了多個推理獎,但我覺得推理部份只是一般。太簡單了!情節不夠緊湊,有點零碎,有些地方寫得吞吞吐吐,這可能與翻譯有關,亦可能是因為主要敍事者之一克拉拉太藝術家脾性。她的行為不大理性,過於受她的藝術創作影響,講話有時像囈語。視點過多亦是此書的缺點之一。本來只有督察長葛馬許、他的部下尼可和藝術家克拉拉三位敍事者,但作者又不時透露其他村民的內心世界,這樣便越來越少嫌疑犯了。而且那些村民太可愛,你根本不會相信作者捨得將他們變兇手。
說了這麼多批評的話,但我仍喜歡此書,因為它令人讀得舒服。三松村是條很吸引的村落,喜愛旅行的讀者可看此書來過旅行癮(誰都渴望在這麼美麗的小村莊住上一段日子吧)。曾住過加拿大的我,讀來有一份親切感。(可惜的是,這條村在現實中不存在。但作者說靈感來自Quebec的不同地方。)
這位作者有幽默感,有些細節寫得很妙,如村民間的對話,以及一位令人又愛又恨的詩人魯絲的言行(不是不像Doctor House)。書內有一條出人意表的副線,就是探員尼可。她是少有的一個讓人討厭的偵探助手。如果她只是愚笨還可以原諒(可以用來襯托大偵探嘛),但她行事魯莽,剛復自用卻又自卑。她明明經常做錯事,卻總是看不到自己的缺點,只看到上司(葛馬許)的缺點。偏偏葛馬許又一直給她機會...... 有趣的是,書中的「大偵探」有別於一般偵探小說的獨行俠,有多個同僚,而且書中對他每個同僚都有描寫。這是一個辦案團隊呢!這令葛馬許這個角色充滿人性。
相信在這個講求創新的世代,Louise Penny不會是太多人的茶(今日到書店逛,見書店已退貨),但我有克莉絲蒂情意結,喜歡看這類cozy mystery,覺得「三松村系列」可作為我的comfort food。不過要提醒大家的是,這位作者的作品和克莉絲蒂的其實不甚相似。克莉絲蒂小說的情節更緊湊,推理更嚴謹,而且書內的線索容易讓人追查。佩妮的書則有較多對藝術的描寫,會講畫與詩(感覺上更冷門呢)。還有,看原文比較好。
從妳的comfort food,想到早前馬家輝講過閱讀也有comfort zone,那當然不是妳所說「閱讀在減壓時、心情不佳時、心靈空虛時、生活不如意時」的意思,而是我們讀書多喜歡躲在自己熟稔的題材內,這樣會較有把握及輕鬆地掌握書本的內容,情況有點兒類似重複去一些熟悉的地方旅行一樣。
回覆刪除白取春彥在《獨學術》說,我們唯閱讀一些自己不熟悉的、以至較艱深的書,才能把自己推向一個嶄新的領域。他這話當然沒錯,然而這是關乎閱讀取向、目的、需要之問題。
只囿於某個「舒適領域」,讀書當然是易專易精但難博,而不博便難言融會。我的個人習慣與取向,是在有紀律地進攻之餘 (進攻策略有機會再談),輔以調適,在嚴肅與放鬆之間平衡遊走,這樣較能維持一個良好的心情。如像白取般一味攻堅,好易乾涸而死呢!
我看書很「偏食」,我認識一個朋友會用時間表來編排閱讀種類。其實我也想過,將「嚴肅書」(正餐)和趣味書(零食)間著看,但發覺很難。現在實行另一方法,就是「嚴肅書」不是「本」作單位,而以「篇章」來作單位,每次看一章(如可以,看過一章後便在這裡寫感想),這樣會更有動力看,壓力也會較細。(也能如你所說,維持一個良好的心情。不過我眼中的嚴肅書,在你看中可能是「輕鬆書」。
刪除很想看你的閱讀策略呢。
這本書也曾萌過入手的念頭,原因跟你相同,封面吸引 !
回覆刪除當然最後沒有啦,因為對洋人的翻譯偵探小說有點畏懼(名字難記),也怕翻譯的彆扭(特別是水準欠佳那些)。
多口說句︰白取《獨學術》也剛看畢,有認同的,也有不認同的。不過,我覺得他書不是你那杯茶。
再說多句︰羨慕你看了那麼多戲,也同時寫了那麼多篇BLOG !
哈哈,那陣子我所在的公司部門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動,於是我放工後去書店,心裡只想著「買書買書」,然後一眼被這個封面吸引!封面+克莉絲蒂傳人是我買的主要原因。後來才發現她與克莉絲蒂完全不同。
刪除「翻譯的彆扭」--我本想用「彆扭」這個詞,但忘了「彆」字怎寫,最後用了「生硬」。這本書的幽默之處難譯,而且又有不少詩句,難度不少,翻譯得算不錯啦(因我看過慘不忍睹的譯作,那些就算看完都有難度。)。
《獨學術》未看過呢。
謝謝雲兄!看戲和寫作都是我的興趣,後者更是寄托,所以很落力。:D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