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20日星期四

楊學德《好像在哪裡見過你》展覽 (8.21-9.13)


去年九月,看了藝術家楊學德與黃進曦的聯展《城外》(Beside the City),本想在這裡寫一寫,結果拖至展期過了,便沒有動力寫。不過楊學德又會有展覽了!展覽題為《好像在哪裏見過你 》,將於8月21日至9月13日在海港城Gallery by the Harbour舉行。因為展覽分為兩期,約兩星期為一期,若想看遍所有作品,便要參觀兩次。

不知道你們是否認識楊學德,我在他2016年舉行《海港》展覽時寫過一篇,有興趣可讀讀。我是由《錦繡藍田》這本書認識他的,這是本很棒、很有feel的繪本。可惜它不是一套電影,若果是電影的話,我便可以與看過的人一起回顧。看繪本是件孤獨的事。

雖然展覽已過,但也想講講《城外》。這是媒體上的介紹︰

「由楊學德、黃進曦兩人聯展的《城外》(Beside the City),仿效法國藝術家的步伐,遊歷香港多個郊外地區,如大潭水塘、南丫島和香港島東南端鶴咀。唯一不同的是,兩位當代藝術家,沒有像莫奈和雷諾瓦般,在戶外完成作品,直接呈現自然日光;反之,他們選擇寫生和拍照後運用手上素材,各自在工作室作畫。」

先說黃進曦,他畫筆下的香港比現實中更漂亮,有種夢幻感,亦令我想起從前。 他有的畫很巨大,在現場的畫,好像可以走入畫中。我很喜歡大畫中的「人仔」,像看中國的山水畫。

黃進曦《大風坳

黃進曦畫中的「人仔」

Zoom遠看

黃進曦《塔門》︰喜歡畫中的波光粼粼。
塔門一度是我的後花園,但後來遊人太多,漸漸沒去了。


展覽舉行期間,正值反送中運動熾熱之時,楊學德這幅作品是對同路人的鼓勵︰

楊學德《山友》



楊學德《終於遇到你》︰
楊學德筆下的《大風坳》是另一景象,不過他也有畫「人仔」,見到嗎?


這幅找不到畫名

至於即將舉行的展覽《好像在哪裏見過你》,名字來自著名的搭訕話;三分浪漫,四分懷舊,勾起我對老香港的回憶。

這裡有篇訪問,我且節錄部份內容吧︰

🌒「經過這些年的風風雨雨,你想跟過去的香港說什麼?藝術家楊學德會說:『好似喺邊度見過你』。

楊學德本月底將進行畫展《好像在那裏見過你》(Have we met before),展出近兩年內創作的作品,紀錄對香港的複雜情感。他認為,香港人這些年經歷種種變幻,對他自己以及許多人而言,過去對香港以至世界的既有認知,都已被動搖、推翻,難免感慨『乜原來係咁㗎!』。美好事物的逝去,固然可惜,但拆穿那些粉飾太平的謊言,也未必是件壞事。楊學德認為,『雖然醒覺得遲,不過都被逼醒咗』。」

~我覺得我們像Matrix中的Neo,吞下紅藥丸,便見到世界的真相。

🌒「楊學德說,若香港是一個人,『就係似曾相識,但就再認唔出係邊個嚟』。即便無法記認彼此,但他還是會忍不住問,『好似喺邊度見過你』。」

~🎵明日再會 我的身軀搜索你的身影 
如下一站不會到天國 來沾濕我眼睛 做個記認 
然後 然後各自夢遊餘下生命.....

🌒 「楊學德說,自己或許對以前的香港有種情意結,例如被拆的天星碼頭與小時候住的公屋。『我想像人死咗好似仲會有 afterlife,咁地方呢?會唔會仲存在喺某一個時空?』想像地方也有來世,楊學德繼而創作了『古渡口』及『長相廝守』。『長相廝守』中那座隱沒於森林中的屋邨,其實是楊學德兒時住處,他會幻想:『細個住嘅公屋,係咪會去咗某個時空?我諗應該會安息喺啲深山幽谷度,等我哋「之後」再去住過』」。

~這是個很有趣的意念。我懷念外婆家,希望在afterlife重返。那是位於西摩道美麗臺的一個千呎單位。小時候我與表姐妹及一眾親戚經常在那裡開大食會,度過很愉快的時光。但美麗臺已經拆卸了,我去年還特意去看那個地盤......

《古渡口》


《尖冬》︰一望便勾起一些童年回憶

18 則留言:

  1. 我很喜歡楊學德,家中仍有多本他的《偽科學鑑證》、《標童畫集》、《不軌劇場》... 等,當年他與小克一起爆出來,可謂一時瑜亮。《好像在那裏見過你》(have we met before) 這個名字於今日而言是萬般滋味,那個我愛死的香港竟是似曾相識之感。

    回覆刪除
    回覆
    1. 我也有他的《標童畫集》、《不軌劇場》和《錦繡藍田》。《偽科學鑑證》是小克的作品,不過他與楊學德crossover過。
      他們很老友,一起在《東Touch》連載了很久。懷念那段大家還會買雜誌的日子。

      話說在書店見到謝曉虹出新書,是她首部長篇呢!

      刪除
    2. 張純玲說謝曉虹是「一個不用刀,卻能讓你感到人生的痛,不寫殘忍,但你卻被丟到酷寒極地一樣」。《雙城辭典》後暌違多年之作,《鷹頭貓與音樂箱女孩》是年度一定要看的書。

      刪除
    3. 我覺得寫香港人創傷以及抗爭的書,不能寫得太直白,除非寫的是報導文學。黑貓C結合社運與推理的《崩堤之夏》,我看了頭幾章便看下去。最近在看的《偵探冰室.靈》(推理+靈異),他的故事令人聯想到社運(少少啦),但卻沒有直寫,我終於讀得下去。另一作者冒業也以近年的社運為背景,我便不喜歡。我期待以較隱晦的手法寫香港的文學作品。

      刪除
    4. 我覺得,以任何事件為背景,社運好、抗爭好、戰爭好,最好不要直寫,而是透過整場,去講一個主題。譬如愛爾蘭抗爭劇"rebellion"首季,寫三個投身起義運動的女子(有一個起初不是革命份子),在一場革命裡的最終抉擇,要表達的是「去到最後才會看到一個人對所追求的價值之終極堅持」的命題。

      至於像《韓幗起義》那種,直筆書寫一個歷史上的民族革命英雌,而沒更透入一層主題,於戲劇而言是太直白了。

      刪除
    5. btw 昨日在二樓書店未有《鷹頭貓與音樂箱女孩》,反而買到店長云「低調地賣,賣得幾耐得幾耐」的余杰新作《習近平喪屍治國》。

      刪除
    6. (漏了兩個字) 透過整場"運動"

      刪除
  2. 身邊已有認識的人關了blog,我留言時也很節制,以免替人帶來麻煩。

    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這情況?

    回覆刪除
    回覆
    1. 關blog的人,是否寫了一些政治敏感內容?如果怕,刪文不可以嗎?還是因為工作關係?(後者我較易理解)
      我沒blog友最近關blog。我有想像過有一天會連blog文也被審查,但到時再算吧。

      刪除
    2. 有一部分可能是內容敏感,但怎樣決定什麼文要刪呢 ?

      刪除
    3. 覺得哪篇敏感就刪哪邊(即是自我審查)。
      剛立法那一天,我有想過「從此只寫吃喝玩樂」,不過你見我前幾篇都沒有收手:P。
      而我確是打算寫幾篇關於飲食的文章,想寫點輕鬆些的題材。

      刪除
    4. 如果連我哋呢啲小人物都搞,咁就算真係有咁嘅一日都冇得驚!其實有心攪你嘅你delete咗佢都可以搵返出嚟,更何況本身我喺facebook都講唔少,身邊又有咁多表面上話自己係黃實質裏面藍到發黑嘅小人,要出事嘅根本就冇得避。

      刪除
    5. 對啊,冇得防。我Facebook講得仲多,唯有處理好「朋友名單」,同溫層就同溫層吧。

      刪除
    6. 唔使講朋友,淨係講公司都已經有好多卑鄙小人會篤灰,而篤灰嗰啲人往往就係對外講到自己有幾黃嘅藍黑人!🤣

      刪除
    7. 我前公司也發生過篤灰事件,事主一直不知道是誰篤灰。
      總覺得藍黑扮黃,會易露底,唔扮得好耐。

      刪除
  3. 楊學德《山友》<----睇到一份莫名嘅感動湧上心頭……

    回覆刪除
    回覆
    1. 睇到時真係好感動。果個畫展好似比較少人知道,參觀的時候只有我一人(不過我是平日去的)。他在海港城的展覽宣傳多些,有更多人留意。我見他的畫賣得很好。

      刪除
    2. 呢啲咁好嘅嘢係應該有多啲人見到!👍🏻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