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28日星期三

Instagram-相片分享(一)

Instagram可算是我最喜歡的電話app的頭五位之內。這個app,能將一張平凡的相片變得很有格調。有人說,這是文青和偽文青都喜愛的玩意。就算一杯茶也可以拍得很有型。這功能可能會氣炸一些很懂拍照的人;只要按幾按,便可選擇不同效果,連執相也不用。我到現在仍很喜歡玩這個app。

最近沒有時間寫長文,就分享一下照片吧。

這是我所說的文青style照,拍照地點,是文青愛去的cafe。

當年為了找林超榮開的文具店專程到象山村(也是因為閒極無聊吧),結果店沒有開門,沒奈何。不過,拍到這照片還是好的。 

街景 

荃灣 

單車

已忘了在何處拍

南丫島 

南丫島  

 南丫島 

2014年5月25日星期日

A moment


那天,在布拉格,與同住一間民宿的香港女孩約好,一起到郊外的教堂參觀。因為早上我們各有目的地,所以約好黃昏在那裡等。有多久沒試過約一個不能用手機聯絡的人在某時某地等?還要在異國。感覺很特別。

下了火車,我慢步上山坡,途中見到這棵美麗的樹,我便駐足欣賞風景。過了一會,突然「沙.....」聲響起,樹葉歡欣地抖動,全身感到一陣清涼,原來是涼風吹過。有多久沒聽過樹的聲音?這刻感覺很美妙。風過後,我開動相機的錄影功能,靜待下一陣風的來臨,將這神奇時刻拍下。

欣賞完樹,我繼續步向教堂,見到等我的女孩立著腳架在教堂門口拍照。原來教堂關了,她只能在門外拍。雖然錯失了參觀教堂的機會,但我卻遇上這棵樹,這陣風。


2014年5月22日星期四

王菀之演唱會

因為演唱會票售價不便宜,所以一向只會看最喜愛的那幾個音樂團體/幾位歌手,其他的,便要有朋友相約,那歌者有一定質素保證,加上票價不是太貴,我才會考慮。最近看的王菀之演唱會,便屬此類。

話說某小友看演唱會的態度比我開放,不一定是迷上或很熟識的歌手才去看,之前她對黃耀明的歌零認識也和我去看黃耀明演唱會,今次我便陪她看王菀之。我對她的認識只限她幾年前的派台歌(如《畫意》)。不過她有一點是click中我的,就是外表斯文、乖乖女,卻肯作不同的音樂(或演藝)賞試,作品題材廣泛,有些歌頗為另類。看她的訪問,覺得她是個古靈精怪的人,喜歡幻想,很有趣。

不知是否異性相吸的關係,我一向較喜歡聽男聲。無論是低沈、粗礪、沙啞、高亢、清亮、柔情,都各有吸引之處。(如聽Beyond時,我特別家駒的咆哮。)對女聲,我喜歡的種類比較少,最欣賞清甜(如林二汶)或飄渺的(如王菲),或帶勁的(很難形容,但最近看了《雙失的情歌》,女主角的聲音我挺喜歡。)。但巨肺歌手的歌聲,或如Robynn & Kendy那種女聲,不知為何,往往觸動不了我。而王菀之的歌聲,則屬於我喜歡的那種。

我本來以為,聽她的演唱會,坐下來靜靜聽歌便可。我也預計她會有以鋼琴自彈自唱的環節,但萬料不到,她當晚獻出的技藝,比我想像中豐富得多。她的表演多樣化,有百老匯式歌舞、彈鋼琴、打鼓、跳踢踏舞、跳鋼管舞...... 曲風包括搖滾、流行情歌(舊曲如《如果這是情》的翻唱)、教會詩班音樂、gothic、民謠...... 難度很高。踢踏舞我學過,不像看上去般容易,原來她已經學了兩年。鋼管舞與打鼓(尤其是邊打邊唱)也很難。有位歌迷說,其實她不用做這麼多,她本可以一個琴加一支咪便可。不過,紅館演唱會這個機會不是常有,而她又只有一場,唯有在這一場內出盡力。她顯然很享受以不同方式演出,亦喜歡挑戰自己。不知為何,香港很多演唱會觀眾怎也不肯站起身,有時會令我感到鬱悶。王的歌以慢歌為主,故坐著也一樣聽得開心。後來她在唱快歌前輕聲叫大家站起來,觀眾便像中了惡魔法般立即站起身;大約有九成人照做吧,已經算多了!

因為她只演一場,所以她最忠心的歌迷都齊集在此。這場買螢光棒的觀眾很少,都集中在歌迷會那幾行。他們很熱情,在場館亮燈後仍不斷喊encore。要知道香港每場演唱會都有人喊encore,但有些人是虛應故事而已,因知道歌手一定會出來。現場有人說觀眾走得太快,這是在香港聽演唱會的奇怪現象--總有人急不及待地走,在歌手最後一首歌還未剛唱完便彈起身。我買了中價票,身邊的歌迷還算熱情,顯然都熟識她的歌。因為氣氛好,這次的演唱會看得特別陿意。

在此post幾首較搶耳的歌(我算是現在才開始認識她):

《水百合》(作曲: 王菀之 填詞: 林夕)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iD81C6JUKU 


《留白》(作曲:常石磊 填詞:林夕)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lNDyGONsXI
--這首歌在youtube上負評很多,我不明白啊。

《天堂有路》(作曲:王苑之 填詞:黃偉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I-w3AhE9a8 

《Made of Water》(作曲:Chochukmo  填詞:Chochukmo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W3y14rnwLY
--一向都後知後覺,最近開始留意起觸執毛(Chochukmo)這隊本地band來。感覺不錯!

所以多放一首:




chochukmo《Good Night》
第一次知道有這隊band,好像是透過香港電台的一個節目。之後間中聽到人提起他們的名字。再來便是在《紅Van》見到主音唱歌。

p.s.看來我都是喜歡dramatic的歌多於慢歌
p.s.2無聊發現,文中出現幾個黃/王姓名字:王菀芝,黃家駒,王菲,黃偉文

2014年5月19日星期一

提防操控大師

有沒有聽過以下這番話?

你的文章比某作家的還要好看!(或:你拍的照片比某攝影家拍得好之類)

你比某某(某個大家都認識的愛打扮亦懂打扮的人)穿衣更有品味!

你比某某的工作能力好得多,但老闆卻重用他/她多些,真為你感到可惜!

當你聽到這些話時,要小心。這種話,乍聽容易令人受落,畢竟對方是稱讚你。但是,你要分清楚對方這樣說的心態/用意。

第一句話:說這話的人,可能只是想讚你文筆好,但為了加強語氣,所以將一位出了名的作家拉下水,用那人來襯托你。又或者,那人不太欣賞這位作家,覺得你某一篇文章比那個作家的某些文章寫得好,故這樣說。但是,你有沒有想過那位作家之所以成為作家,是經過長年累月的努力,兼且獲得賞識。又或者加上對方的外型、人脈關係和口才。總之,別人成功一定有理由,這樣去比較是沒意思的。不過有時我也會這樣說話。總之,如果你真的想做好,便要更加努力,不要開心完便算。

第二句話和第三句話:對方有可能只是奉承你,或借你來踩低另一個人,發洩他/她對另一個人的不滿。又或者想安慰你(假設你平日老是覺得自己不懂打扮),令你好過。第三句話,則有挑撥離間的意味。又或者,對方只是想你(陪他/她一起)不快樂。我便認識一個人慣性這樣說話。我時常要提醒自己,不要受她挑撥,不要被她影響情緒。

有些人是操控大師,要小心!

2014年5月16日星期五

看Louise Penny學英文:A Rule Against Murder (下)





這書介紹了羅丹的著名雕像--加萊義民(The Burghers of Calais):

在英法百年戰爭時,戰勝的英軍首領英王愛德華三世包圍了法國港口城市加萊,斷絕了進城的糧草,這城最終被逼乞降。愛德華三世說,只要加萊城交出六位有聲望的市民,他才會放過這座城的市民。他要那六人脫下外衣,頸套繩索,拿著城門鑰匙前來受死。結果,全市最富有的市民之一Eustache de Saint Pierre自願犧牲,然後有五個人跟隨。他們很勇敢,但他們都只是普通人,所以當他們走出城門時,面容哀愁,心內驚懼...... 想不到的是,這個故事有個快樂結局--當時的英國皇后知道此事後,憐憫這些人,懷著孩子的她請求丈夫為了他們肚內的孩子放過這六個人。
可能聽過太多殘酷的歷史故事,這段西方歷史令人振奮。

2014年5月15日星期四

看Louise Penny學英文:A Rule Against Murder (上)

A Rule Against Murder是我看的第四本Louise Penny小說。這故事較像傳統的偵探小說--在一間位於郊野的渡假莊園內(封閉空間),有一家來渡假的富裕人家的家庭成員被殺。她是被已逝父親的紀念雕像壓死的。究竟誰是兇手?雕像這麼重,究竟用什麼方法可以令它倒下?殺人動機又是什麼?



設計謀殺方法不是Louise Penny的強項,第一本的弓箭殺人不夠有趣;第二本的設計有趣,但執行方法過於複雜花巧,難以令人入信;第三本的藥物殺人寫得最好;而這一本與第二本的謀殺方法一樣,雖然有趣,但難以令人入信。而且作者犯了一個大忌--沒有講清楚謀殺案是如何進行的。基本如兇手怎樣引受害人到雕像前都沒有提及。而且兇手的殺人動機不夠強,沒什麼說服力。殺人可是有機會被發現,是要付很大代價的。一件過去多年的仇怨,真的值得報復嗎?最離譜是,仇根本沒有直接報在要報的人身上!如果要洩憤,沒理由過了多年才洩啊!

雖然如此,Louise Penny的小說仍有她的吸引之處。如之前的博文所說,她塑造人物的功力強勁,擅於透過細節描寫人物。這個故事裡的一個dysfunctional family,真是有夠變態的。她喜愛文學和藝術,將之滲入故事中;在此書中,便講述了羅丹的作品「加萊義民」的故事。她的文筆優美,有幽默感,很多句子令我回味再三。還有,她筆下的魁北克美得像世外桃園,仿佛帶讀者去旅遊。這些強項蓋過她的弱項,為她帶來一班忠實粉絲。

好了,又到摘錄句子的時間了!

2014年5月14日星期三

小說裡的人物塑造(以Louise Penny小說作例子)+我的寫作練習計劃


繼續講Louise Penny,她的偵探小說以系列形出現,所以讀者可看到書中主要角色的發展。

看第一本時還未察覺主角葛馬許(Gamache)有如許魅力,但一直讀下去,卻越來越喜歡這位知人善任、睿智、聰明、細心、感性又權威的督察長。

而之前也提過,作者塑造了一位性格討厭的警察尼可(Nicole),很少系列故事的要角(大壞蛋=big boss除外)是這麼乞人憎的。特別的是,作者讓我們窺看她的內心世界,讓你知道她的思考方式是怎樣的。這個女孩自傲又自憐,聰明但魯莽,經常想討好葛馬許但又適得其反,令我想起現實中想在職場上位但卻不知不覺令老闆討厭的人。這個角色的性格比正人君子督察長更為複雜。(葛馬許的背景故事複雜,但為人正氣,讀者不會有一刻懷疑他的動機。)

2014年5月12日星期一

《北歐式的自由生活提案》的建議



(這篇文章寫了有一段時間了,現在才post)
前陣子公司發生了一連串變化,隔幾天便有一個新變動,弄得我心緒不寧,心情大受影響。這種時候,我又找了本書來打救自己。

書醫生名《北歐式的自由生活提案》。此書由日本人所寫,提出一種很吸引人的生活,就是封底語寫的:
「在都市上班,在悠閒的鄉間生活
少一點物慾,換來更多的時間、更多的興趣
不替公司賣命,而是提升自己的能力和人脈
拋棄追求名利的舊觀念,擁抱自由生活的幸福
其實,我們都很想試試看......」

因為此書的對象是日本人,所以作者有些建議對香港人不適用,如「雙城生活」。香港很小,交通方便,通勤時間不像日本人般長,不一定需要過「雙城生活」。香港的樓價貴,一間都未供完,還要多一間?作者用了二十年時間才做到,他說感覺絕妙,但我們不一定要學習。(不過香港有些人已經實行--在香港上班,但在大陸有層樓)

陳年校報文章:《所有你能吃的》

這是讀大學時寫過的專欄文章(UVoice《峯鳴》》:


當時寫這篇文,是有感而發。加拿大流行All You Can Eat「任叫任食」日本餐,特別吸引年輕人光顧。因為是任食,很多人心裡只有一個「抵」字,要「食回票價」,以致點了過多食物。親眼見過人因為想多吃魚生,而只吃壽司上的魚生,將飯團黏在杯和碟的底部,還自覺很聰明。其實All You Can Eat這種吃法已有違日本菜那種精緻和慢食的精神。看飲食節目也會知道,日本人吃壽司是從淡味吃至濃味的,怎樣去吃一件壽司也有講究;吃壽司是一種藝術,不能狼吞虎嚥。

不過這篇文的重點不是說浪費食物,而是說當時很多年輕人都「食評家上身」,不是不可以講感想,而是有些評語已達吹毛求瑕的程度。老實說,那時「錢都唔識賺」,但吃餐飯也諸多要求...... 不是說吃飯不能有要求,而是有些人的態度令我光火。

2014年5月8日星期四

我愛吃早餐:Brunch Club



幾年前已知道有Brunch Club這間餐廳。當時我放補假一天,在充滿陽光的下午獨自到中上環逛街,走上一條十分斜的路,見到一間外牆白色的小餐館。店名(brunch club)很吸引。Brunch是介乎早餐和午餐的一餐,因打破了定時吃正餐的規矩,所以感覺特別輕鬆悠閒。還記得以前沒多少個香港人知道有brunch這回事,不過經飲食雜誌和節目的介紹,慢慢變得普及。那天我沒有入內光顧,卻記住了這家店。

想不到的是,我第一次光顧這家店,是在銅鑼灣店。銅鑼灣的Brunch Club設在二樓,裝潢很吸引。第一次去當然叫了Egg Benedict,要看一間吃Brunch的餐廳質素怎樣,最好先點一碟Egg Benedict來試。第一次吃Egg Benedict是在加拿大(這同樣是我小時候未接觸過的食物),當時在North Vancouver的漁人碼頭內吃,和母親兩份分,感覺驚為天人!鮮美的半熟水煮蛋鋪在鹹香的煙肉和熱騰騰的鬆餅上,再淋上濃稠的荷蘭醬...... 是誰人發明此等美食?

2014年5月7日星期三

吃在灣仔:Jack Terrazza Ristorante


與朋友幾個月沒見,相約吃飯,想找間坐得舒服食物又不錯的餐廳。不過,假期前夕,很怕到旺區和遊客擠。想過到大坑,那裡現在餐館林立(多得很過份),又自成一角,不過最終還是選了灣仔。

灣仔自從重建之後變了很多,我又不是經常四圍吃的人,所以沒有主意。最有印象是在廈門街的魚八日本料理,環境清靜,食物好吃,價錢不算貴。至於西餐,最有印象是Lime House。英式餐廳,某年生日,朋友帶我去的。環境很好,食物不錯,而且門面漂亮,有懷舊感。還有,合和中心地下有間德菜餐廳,比較吵,適合大伙兒去吃鹹豬手喝啤酒。還有,港式西餐波士頓餐廳,多年前與父母同去,吃煙霧迷漫的鐵板燒,很有氣氛。印象中那裡燈光昏暗,滿有情調。剛想到,如果想吃傳統粵菜(如咕嚕肉、豬肺湯)的話,還有一間,在二樓的,名字也忘記了(後補︰應是生記)。

2014年5月6日星期二

給自己的勵志書



這篇文,is for you and me, 你懂的。

我覺得,人活到某一個年紀,便可以寫一本給自己的勵志書。

坊間的勵志書不是不好,但內容大同小異;看過這麼多,多少都能融會貫通吧。

而且,自己才最知道自己的需要。你已學懂的,便不用再學。你怎也學不懂的,才需要編進書內。

我不是交遊廣闊的人,本以為自己朋友不多,但最近被一些事情困擾,令我不住找朋友訴說。(其實有些只是碰巧會見到的,順便訴說。)

開解我的人,有和我性格相近的,亦有和我性格完全不同的。不過,因為每人看事物的角度不同,他們的見解,有時是意想不到的。碰上煩心事,多找朋友傾吐,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有時,自己想不通的事情,別人一句話便可為你撥開迷霧。

有位與我不熟的仁兄還覺得我不會向朋友透露太多心事,其實我一向都傾向講出來的。想不到人越大,越比以前來得坦蕩蕩。

實在不想聽朋友講完,便忘記整件事,故在此將其中一些話寫下(包括自己的想法)。

其實沒有前文後理,沒有實例附送,這些話你們會覺得很普通。不過,我可是看得懂的。:P

2014年5月2日星期五

大澳之旅(照片分享)

上一篇寫完這麼黑暗的東西,這一篇要輕鬆一下。

上周六到了大澳,拍了些照片。







貓貓像擺甫士給我影相似的!




出外走走,鬆一鬆,煩惱都少啲!

2014年5月1日星期四

假想敵(含The Cruelest Month情節)

(圖片來自:http://taylorjensenshakespeare.blogspot.hk/2011/04/mything-shakespeare-several-things-can.html)

darkness alert!

你有假想敵嗎?

假想敵會令你生活得更有動力,還是令你充滿仇恨?如你一直都超越不了對方時,你會感到自卑嗎?

我曾有過假想敵,也被人當過假想敵。

我的情況是,假想敵的存在令我十分痛苦。任何事我都要與對方比較;對方無意的行為,對我都像是挑釁。但當我被人當為假想敵時,卻會覺得很無辜,會拼命想「為何她無端疏遠我?」朋友很痛苦,我卻百思不得其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