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3日星期二

第三十五屆香港國際電影節回顧(終於肯寫)

第三十五屆香港國際電影節的觀影感想現在才寫,真是懶!


連續兩周長假期做了什麼?出過差、去過石澳、看完一本書、跑過步、包過餃子(第一次自己在家包餃子)、去了Pixax展、換了季、處理積存多時的銀行信、看過影碟(《讀愛》,現在才看)、看過電影(Absurdistan@電影資料館)、買過衫、泡過漫畫店...... 似是充實。打算做而沒做做的是寫blog。本來想找一整天專心寫blog,結果沒有實行。


        


今屆電影節看了六套半電影:



《鬼子來了》(姜文導演和演出)是令我最難忘的一部。電影攝於2010年,黑白片,片長近兩個半小時,角色的普通話帶濃重口音,但電影只有英文字幕...... 雖然如此,我卻看得很投入。黑白攝影令我更易投入姜文建構的世界。就像他以往的影一樣,他製造了一個半虛半實的世界/時空--中日戰背景是實,在日治小農村裡發生的事是虛;故事情節荒誕,但對中國人和日本人民族性的描寫卻很有說服力。有影評說得好,片中的中國人以自己的角度去理解日本人,這舉動非常危險。他揮刀前細心地為你撥開頸上的蒼蠅,不等於下一刻會手下留情。片中的農民,始終太天真。


《夢中見》:已在這裡寫過一篇。電影影像奇特,運用了很多有趣方法來表達夢中世界。之前想不到故事會如此有紋有路,我還以為那個夢到會沒有答案呢!


《幻象師》(The Illustionist)(動畫):看戲前還對朋友說不知這套戲是否有中文字幕,電影開始不久,便有答案。這套戲與默片差不多,對話並不重要;導演主要以影像來講故事。傳統的畫風和淡淡的色調令我想起丁丁歷險記。

我們都不喜歡那個女孩,因為她太物質主義,又不懂得體諒男主角。一見男主角變鞋給她便跟她走,貪慕虛榮。但她卻又不是個有機心的人,她只是像一個貪愛糖果的小孩子。她煮了湯,也會送給貧窮的鄰居享用。(男主角反懷疑她殺了自己的「魔術兔」。可知他也不是百份百信任她。)鄉下女孩被這個表面璀燦的都市迷惑著,男主角如果寵她少一點,自己便會好一點,但他就是不忍心......)


男主角放走白兔那組鏡頭優美得很,觸動著我。現實生活很殘酷,no money, no talk。No gimmack, 也no talk。更型更酷的表演已取代昔日的魔術和馬戲班演出。幻象師的技能只能用來銷售商品。



《貓的一生》(A Cat in Paris)(動畫):相對《幻象師》的沈鬱,這套動畫輕鬆得多。很喜歡沒有嚴格遵循繪畫透視規則的畫面,給我的感覺像某些網站上的flash小遊戲。導演向黑色電影致敬,所用的配樂像舊式犯罪片的音樂,令人莞爾。電影節奏明快,男主角與貓的動作靈活輕巧,令人看得開心。與貓結伴做案的飛賊不是貪,而是寂寞。片中除了從小孩角度出發外,也描述了成人的心理,像她的母親要面對心魔,令人同情,小孩子看時也許會更明白成人所面對的困難。電影很有幽默感,不過不是《幻象師》的黑色幽默,而是充滿妙趣的點子。唯一要批評的是中文名改得很差。這那裡是「貓的一生」?不如改一個仿黑色電影的名字更好(我才疏,一時想不到),或叫《貓的秘密》也可。



《太陽總在左邊》(西藏):從未看過西藏片,所以揀了這套。這是一套公路電影,男主角與哥哥意外地害死母親(嚴格來說不算「害」),他非常內疚,面對不了自己和家人,於是帶著沾了母親血液的泥土長跪到拉薩。有趣的是,電影開始時,他已到過拉薩,正準備回家。但他拒絕乘車,他要走路回去。導演解釋說,很多人用超過一年時間長跪到拉薩,但回程時如果乘車的話,可能一天便回到家了。這趟朝拜旅程前後的反差太大,讓人適應不了。我覺得,好像將一件神聖的事庸俗化了。又話者,朝聖者還未開悟。導演覺得這段回程路比去程路更有趣。男主角沒有在拉薩撒下泥土,仍舊帶回,代表他仍未放下。回程途中,他遇到一個老人家,給他帶來啟發。


我喜歡這部片,因為它對話少。老人為男主角帶來的啟發,不是荷里活式的俗套。他們之間沒有發生什麼戲劇化的事,沒有抱頭痛哭,沒有突然死亡,一切都淡淡地帶出來。而最終像按鈕一樣令男主角突然醒悟的,是大地母親。一個人要忘記傷感,老套點說是靠時間;較少人提及的,便是在日常生活中種種微少的感悟。


男主角外表有點像「犀利哥」,眼睛有點像金城武,是一種另類英俊。原來他不是專業演員,本身的職業是牧羊。(導演說他的工作是「放牧」,我錯聽為「伐木」)這套電影不需他多說話(負責談話的是那位老人)。導演說他本身便有那種氣質,所以不大需要演技。不過我覺得他有時候眼神過於空洞。他被老人搶了鏡。


喜歡看母女題材的電影(不過多數都很沈重),所以選了土耳其的《逆女西風》( Zephyr )看。故事看簡單,就是一個母親讓十一歲的女兒Zephyr在父母家放暑假,女兒天天盼她來接自己,怎知當她終於出現時,卻沒打算帶她走。電影是片段式的,對話不多,讓觀眾自己感受。我們看到Zephyr望著公路等母親來,看到她與鄉下小男孩玩耍卻常冷面對他,看她在家聽音樂,看她與祖父母和母親的交流。雖說畫面可以講故事,但我卻覺得片段太零碎,給人感覺不夠深刻。有些地方導演可能固意含蓄一點,在我來說卻覺得直白。導演說她故意讓母親神秘感強一點,就像她在Zephyr眼中的形象一樣。但這令到她極不討好。觀眾能做的只有同情Zephyr。(反白字有雷:整套電影都很平淡,到最後來一個驚心的twist,處理手法卻是淡淡的,令電影有些餘蘊。但我不是太喜歡。)我對這套電影有點失望。


至於哪套電影我只看了一半?答案是A Life in Suitcases 流亡三部曲(精華版)。之前看過導演Peter Greenaway的Cook, The Thief, His Wife and Her Love,受不了他的暴力。如果我看過原裝「流亡三部曲」應會好一點。但我懷疑我受不了這位導演。我未夠班欣賞啊!


7 則留言:

  1. Did you volunteered for this event?
    [版主回覆05/05/2011 07:44:00]不是啊, 只是打算寫的題目, 我都想儘量完成。:)

    回覆刪除
  2. 兩部動畫都好出色,不過貓的一生就合家歡啲。
    我仲未去pixar 展,值得睇嗎?
    [版主回覆05/05/2011 07:46:00]Pixar展很值得看! 有一個模仿動畫原理的立體裝置(你想像一下將平面動畫實物化), 十分有趣。很多短片也很值得看。去啦去啦~~

    回覆刪除
  3. Have blog friend volunteered for this event. Should be interesting if you like film.
    [版主回覆05/07/2011 06:57:00]I only have time for the movies...

    回覆刪除
  4. 咁 "法國五月" 你又會欣賞什麼呢? 我會去睇 "豆泥戰爭" (上年錯過了)
    [版主回覆05/07/2011 06:58:00]我還未決定,就算會睇都係睇電影。最近想慳錢。

    回覆刪除
  5. 最近康文署有不少重量級傑作公映,要密切留意啊﹗
    http://www.lcsd.gov.hk/CE/CulturalService/filmprog/chinese/2011tie/2011tie_film.html
    [版主回覆05/08/2011 04:52:00]嘩~ 劇目頗為吸引, 謝謝介紹! 我也找到個歌德學院也有德國電影放映,已看第一套《荒謬的斯坦》: http://www.goethe.de/ins/cn/hon/kue/cn7067669v.htm

    回覆刪除
  6. 有心唔怕遲呀 ;) 關於康文署那個節目,我覺得【陌生女子的來信】的故事好差,不明為何會成為經典。只對登徒推介的電影感興趣。
    [版主回覆05/08/2011 04:54:00]Horace介紹的那個主題是「電影導演眼中的童年」,我覺得頗為吸引。我沒看過【陌生女子的來信】,我還以為是套浪漫/有情懷的電影呢~

    回覆刪除
  7. 弄錯了 ,我以為是「說影再生花」:http://www.lcsd.gov.hk/CE/CulturalService/filmprog/chinese/2011cc/2011cc_index.html 我喜歡看德國電影,謝謝芝的介紹!
    [版主回覆05/09/2011 07:22:00]真高興香港有這麼多電影節。在加拿大, 就算有, 也要駕車去(超過半小時, 還未必有人陪, 還要找位泊, 還有醉酒佬在附近徘徊)。大多數戲院只播大型商業片。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