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29日星期三

《伊尼舍林的女妖》 (上)

我會形容《伊尼舍林的女妖》(The Banshees of Inisherin)為一套有後勁的電影,看完後我仍想著裡頭的人物,想呀想的。

故事講述一對好朋友反目的故事,設定簡單,但發展令人意想不到。人到中年的Pádraic和Colm是一對好朋友,住在愛爾蘭一個寧靜小島上,每日在島上的酒吧碰頭。但有一天,Colm失約,並不再理睬Pádraic。原來他決定與Pádraic絕交。最初他沒有告訴Pádraic原因,於是Pádraic拼命為Colm找理由,繼續去找他,希望他回心轉意。被逼緊了的Colm終透露他感到自己年紀漸長卻一事無成,想專注在音樂創作上(他拉小提琴),因為他想死後留名,不想將時間浪費在Pádraic這個無趣的人身上。Pádraic不明白也不服氣,於是Colm將行動升級……

我看的時候,很快便代入Pádraic的角色,會同情他。一來電影以他的視點出發,二來被朋友冷待、疏遠,是我(和很多人)都經歷過的事情。他單純善良、一臉無辜,Colm為何這麼決絕?難道沒有較平和的方法,例如減少碰面次數?

但隨著劇情進展,我漸漸明白了。Pádraic安於現狀,不明白Colm的不安與憂慮。Pádraic以為他只是一時之氣,或是患上抑鬱症,或只是與他開的一個愚人節玩笑。如果Colm不做得這麼極端,他只會以為Colm「氣消了」,又再去找他。Pádraic不懂音樂,也沒興趣了解Colm的音樂,更會妒忌Colm「和新朋友玩」。本來Colm可以花時間與Pádraic慢慢溝通,但他已不想花這種時間,也可能覺得沒有用。

雖然如此,我仍不忍怪責Pádraic,因我知道被朋友疏遠的感覺很難受—Colm在Pádraic被警察打後扶他上馬車送他回家,但並不打算與他和好。在他們分道揚鑣那一刻,我感到一陣心酸,知道這段友誼是無法挽回了。

Pádraic最後的極端行動,是被Colm的舉動和連串不幸事件激起的情緒爆發。他的內心已變得苦澀,回不了頭。

看戲後看了些影評,才知道有人不同情Pádraic。例如海藍的文章便對Pádraic批評得體無完膚——

//難怪康姆(Colm)要用這種方式來跟派瑞(Pádraic)「分手」:面對一個愚蠢、無趣、固執、寂寞而對此一無所知,自以為樂天開朗是好心與美德的驢男(對所有的感情、心理、思想的運作全都嗤之以鼻,只會用自己的角度去看事情),不這麼決絕,他就不會當回事。//

//想跟派瑞這種蠢驢相處,要嘛必須跟他一樣蠢與無趣,要嘛不必長時間,要嘛就得用全部的好心去容忍。//

//派瑞無視自己的任何缺失,拒絕面對「開朗樂天」背後的粗疏自大只會徒增他人困擾,所謂的「好心」如果失之體貼,就常因對方的容忍與配合才會延續自我感覺良好。//

這位作者講得很絕啊!我們不忍怪責「好人」,其實是否有盲點?什麼是好人? Pádraic自覺是好人,但他因為嫉妒而騙Colm的年輕朋友離開小島,說對方的親人在家鄕出了意外,那是好人不會做的事。就算他辯解這個謊言無傷大雅(沒有人因此受害),但是,假若那個年輕人因為心急趕回家而遇上交通意外,那又如何?所以Dominic對他感到失望,覺得他不是個好人,並非要求高,而是提醒Pádraic他不是自以為般善良。一個人以「好人」自居是危險旳。

而女強人何靜瑩則以職場角度解讀。她認為Pádraic「用盡方法把自己的平庸合理化成友善好心(niceness)」,「是一個自我中心的人,良善的朋友Dominic和照顧他的姊姊Siobhán是他的出氣袋,他不想明白他們的悲傷,認為表面和諧、nice就心滿意足了。」這是我沒想過的角度。不過這是個很常見的錯誤,並不是大罪。只要是人,就會有各種各樣的缺點,最理想是懂得自省。

有影評大罵Pádraic,也有影評主力指責Colm...... 這就是《伊尼舍林的女妖》有後勁的原因,你可以從不同角度解讀,在不同角色身上找到共鳴。

4 則留言:

  1. 從多角度去剖析人物,是欣賞電影的樂趣之一。具爭議性的角色,一定比套板更耐看。人其實是有好多 Layers的,要在120分鐘表現出來,也很考驗導演和演員的功力。

    回覆刪除
    回覆
    1. 同意,從多角度去剖析人物很有趣。我之前想不到會有人狠批Pádraic,這些評論吸引我想得再深入些,也連繫到我的交友經驗。

      刪除
  2. 呢套戲真係正。我老友評語最貼切: 好莎士比亞(嘅嘢)喎! 佢係講套戲嘅題旨。
    看似平凡無奇、怪怪悶悶地, 其實展示人性幾Philosophical

    回覆刪除
    回覆
    1. 係喎,都幾莎士比亞!睇完有好多嘢諗。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