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26日星期日

《發夢王大歷險》(The Secret Life of Walter Mitty)


《發夢王大歷險》(The Secret Life of Walter Mitty)是一套令人振奮的電影,幽默、感人、溫暖人心,很適合聖誕檔期,見電影仍未落畫,應會映至農曆新年吧。我們習慣在新春立志,這套戲正好鼓勵人們尋回夢想。

主角Walter Mitty是個普通的上班族。他的工作是管理Life Magazine的菲林底片,每天和部下在陰暗的工作間沖曬和整理菲林。雖然他盡忠職守工作十六年,但他的工作毫不起眼,他的名字不會出現在Life的版權頁上。相反,常為Life拍封面照的Sean O'Connell是知名攝影師,他四處遊歷拍照,上火山、闖極地、到戰區,生活比普通人精彩百倍。想不到的是,這位大師級人馬如此尊重一直為他沖曬照片的Mitty。這位星光閃閃的大師級人馬,懂得欣賞一個平凡人默默的付出,珍視他,花心思感謝他。這讓我想起某些不可一世的名人,他們只懂要求別人配合自己,將幫助他們的人看成低人一等。

電影的一大主題是叫人走出自己的安全區域,大膽地去闖。

Walter小時候曾經留過Mohawk頭,是他父親為他剪的頭髮,代表這位父親對兒子的期望;這亦是他的理想形象--無畏無懼,自由自在,到處闖蕩。可惜,隨著父親過世,他不得不放棄這個Mohawk頭,變回普通人。他要賺錢養家,每日看著支出收入表做人,到世界各地遊歷變得遙不可及。長大成人後有次他偶然光顧一間連鎖快餐店,發現那是他在父親過世後打工的地方,於是他胃口也沒了,這幕令人心酸。

Walter在父親過世後的日子,只能透過發白日夢去滿足自己愛冒險愛刺激的心。不知你們對此有沒有共鳴?你有沒有夢想,又有沒有為此努力過?看到他的Mohawk頭,我想起我兒時想建立的形象。

英國兒童小說作家Enid Blyton,不是有個系列叫The Famous Five嗎?其中一個角色是個Tomboy,叫George(她的真名是Georgina,但她喜歡別人叫她George,別人叫她的真名她可是會發脾氣的)。她強壯、勇敢、豪爽,正是小時候的我的相反。我那時很想成為她,可惜我除了不拘小節外,什麼也學不到。我一向被人定型為斯文內向(和悶)的人,所以當他們發現我原來講得笑和如此沒儀態時,他們會很驚訝。

再大一點,我想成為那種可以揹起背包遊天下的女生,可惜我卻沒有行動力,既沒有為此計劃,也沒有毅力練體能。我連重一點的背包也揹不起,怎麼當backpacker呢?稍為有挑戰性的山,也走得相當狼狽,又怎樣去歷險?(所以電影最令我覺得不可思議的是Walter竟可如此輕鬆地登山。)

單說跑步,我和同事跑了兩次,便因大家輪流病和公私兩忙而停了幾星期。除夕時登大東山,看照片我好像很輕髮,但其實我走得半死,比其他人落後。諷刺的是,在某些人眼中,我竟然已建立了那個我很想要的形象--「獨立、活躍,是經常騎單車和行山的那種人」(表姐們更以為我懂得全港的行山徑和單車徑!)。只有我知道自己如何不濟。

芝,不要只顧著建立形象了。要像Mitty般跳上直昇機啊!

p.s. 我剛約了同事本周去跑步

----------------
在imdb.com找到兩段電影quotes,兩段對照原來大有意思,又再感動一次:

第一段:
Sean O'Connell: They call the snow leopard the ghost cat. Never lets itself be seen.
Walter Mitty: Ghost cat.
Sean O'Connell: Beautiful things don't ask for attention.

第二段:
Walter Mitty: What was the picture?
Sean O'Connell: Let's just call it a ghost cat, Walter Mitty.


2 則留言:

  1. 我現在所做的工作,也是 don't ask for attention,不過因為辦公室政治,就一點也不 beautiful~
    我喜歡 Walter Mitty 踏著滑板,一個人在路上奔馳的樣子,好想過些 carefree 的日子......
    月巴氏寫這齣電影,寫過一句我好鍾意:要把「我想做......」的「想」字拿掉,變成「我做......」,絕不容易!
    題外話:看了 Catching Fire 和 Saving Mr Banks,兩齣都好鍾意 :)

    回覆刪除
    回覆
    1. 我公司也有辦公室政治,好討厭!(不過Walter的公司也有)
      我也很喜歡他踏滑板那段。
      我也看了月巴氏那篇文呢~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