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9日星期三

《傷心咖啡店之歌》(朱少麟)



台灣有位女作家,在1996年出第一本小說,在口耳相傳下大受歡迎。至今出版過三本書,仍以此處女作反應最好,加印再加印,於本地書店仍然有售。


她是朱少麟,成名作是《傷心咖啡店之歌》。說的是社會新鮮人馬蒂的一段奇遇。她正值人生低潮,開始對循規蹈矩的生活感到厭倦,在機緣巧合下認識「傷心咖啡店」內一班和自己截然不同的人,從此開了眼界,亦改變了她的人生。


書中對話頗多,馬蒂和她的新朋友討論了不少人生課題,包括工作的意義、自由、金錢等。一班朋友就著各項人生議題討論,各有各的見解和理論--這種內容應會吸引文藝青年,但實在很難寫得好,容易變得幼稚、俗套。而且作者一方面透過這些角色討論嚴厲話題,另一方面卻將故事變得像偶像劇。自戀美男子(由言承旭飾演?)、患上單相思的型格女孩(由桂綸鎂飾演?)和戲劇性的愛情,都是偶像劇原素。不過,這些設定沒有令這本書變得庸淺,它們具有文學性,亦令故事變得更吸引。


我是在上大學的時候讀這本書的,那時覺得覺得很有共鳴。不知道在經歷多年工作洗禮後再看回此書,會否依然受落。畢竟經過親身驗證和反覆思量,對一些人生議題我已建立了自己的一套看法。


或者,這本書更像一套coming-of-age公路電影。一班朋友在長時間相處中互相了解,互相啓發,最後各自找到屬於自己的路。這本書也讓我想起Catcher in the Rye《麥田捕手》這本書。


執拾時找到以前的閱讀筆記,我節錄了這本書的幾段話。看完後你便會明白此書的魅力何在(特別是對年輕人):


。「薩賓娜,要為你的感覺而活。」說得好輕鬆,可是到頭來,怎麼變成了樣樣抉擇都是為了向別人交代的局面?別人說

,總要找件正經事做做,所以馬蒂(即「薩賓娜」Sabrina)上班,別人說妳也老大不小了,所以馬蒂結婚......


。在這個城市裡,要活得像個人,就得要有工作,有錢,有住所。簡單地說,要有一個身份,然後才成其為一個人......


。馬蒂想到為今之計,是儘快找到工作,找到住所,找到他在社會上的定位。讓自己在社會上定位。馬蒂默想著,多少人

因為這句話,同時讓自己在生命上定格?
 
。我自認為不是個懶人,可是在人前我非常頹廢。有一陣子我拼命地讀詩,可是不會有人認為那是工作,好像單單清楚的

自覺對世界並不構成貢獻。


。有時候我頹廢得想做一個一無所有,跟任何人都沒有關係的流浪漢,可是我知道那不可能,我連靜靜地躲在家裡,都得

編出一個對別人說得過去的理由。


。在這個擁擠的國度裡,所謂出路是一條太狹隘荒涼的途徑。

。天地無情,萬物循環。用人有情的眼睛來觀照,難免徒惹感慨。除非人是星星,不管照看這世界多久,它就是不聽,不聞,不為所動,不參與,不干涉,兀自明滅閃耀。也只因這樣,幸好是這樣,這世界才能成形。不然,一念之仁救了狼嘴下的羔羊,結果是餓死了洞穴裡的乳狼。這結果,還是一樣的,讓旁觀的人徒添悲傷。


。為了應府每天如洪水出閘覓食的上班族,這附近衍生了很多吃食店。(芝按:抄下這句話是覺得這寫法很生動)


朱少麟的另外兩本書是《燕子》和《地底三萬呎》。

p.s.
竟然在youtube找到兩段(我猜是)書迷拍的短片。完全不是那回事!但欣賞他們的熱情:
片一:http://www.youtube.com/watch?v=ST641d1ic6Y
片二(自製傷心咖啡店形象廣告):http://www.youtube.com/watch?feature=endscreen&v=GqCf3uyltxM&NR=1

2 則留言:

  1. 馬蒂像個都市浪人,明明活在系統之中,卻有點疏離、虛無與放逐味道。對啊,是令人聯想起"catcher in the rye"。

    p.s.看畢這些文字不期然聯想到期待中的電影"on the road",當然那個不是存在主義而直是 「垮掉」啦!
    [inanna回覆01/12/2013 11:10:22]看了"on the road",非常鍾意,garrett hedlund演得極好,幾個大牌綠葉kirsten dunst, amy adams ,viggo mortensen全部有戲可做!
    [inanna回覆01/10/2013 09:38:18]哈,對啊,video完全沒那感覺,就當是「異次元演繹」吧!

    我倒 really looking forward to"on the road",原小說固然是經典,而walter salles作品當然亦值得期待。
    [版主回覆01/10/2013 09:17:36]有沒有看那兩條youtube片,完全唔係果回事,笑死!(但又好欣賞拍片人)
    On the Road會唔會好自戀架?最近驚睇青少年無病呻吟野。(戲我都想睇,有晚睇戲見到有條人龍排隊睇優先場)

    回覆刪除
  2. 有解釋到書名的來由嗎 ?
    最近很深刻地發現,伴侶(男女朋友/夫妻)、住所、工作,這三大範疇,有多少人是從畢業後沒有變動過的呢,印象中便原來只得自己。
    [版主回覆01/12/2013 08:24:40]應該是因為那間咖啡店是傷心人流連之地。他們或多或少都在那裡得到安慰。
    這篇書評寫得不錯, 有興趣可看: http://mypaper.pchome.com.tw/girl9027/post/1312336279
    至於我, 住所的變動最多, 工作的變動最少。如果一切OK, 不變也不是壞事。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