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覺得自己需要充實一下知識,不要只看小說,於是在圖書館找大前研一的書來看。偏偏他最有名的《M型社會》和《低IQ時代》等書都被人借去,只餘下一本講旅遊的書和這本《Off學:會玩,才會成功》。
我也明白為何能借到這本書,因為大前研一以研究經濟和管理學著名,你不會想從他身上學習如何玩吧。玩,誰不會?但我就是看想看看大前研一的作品,所以就算這本書只教人如何玩,我也有興趣看。
這本書的內容是針對日本男性上班族而設的,香港人未必用得著,但有幾點我覺得蠻有意思的,在這裡分享一下。
他建議我們從音樂開始,獲得「終身的朋友」。他教我們如何將這興趣延伸和進深。方法是為聽過的音樂做紀錄,寫「興趣日記」,比較在不同時期聽同一首音樂的心得,有系統地聽同一作曲家或同一個時代的曲目等。因為「集中、深入」是興趣的基本原則。除此以外,還要親臨現場欣賞音樂會,不要只聽CD。再進一步,就是挑戰樂器了。自己演奏樂器的樂趣,遠大於只是聆聽音樂的樂趣。雖然一定會有人說:「你到這年紀才學樂器,很難有成就。」但是,我們學樂器並不是要成為專家。只要有想演奏的樂器、曲目,花多少時間都沒關係,只要依照自己的步調練習就可以。他有一個朋友為了在女兒的婚禮中演奏,六十歲才開始學習Saxophone。但他最終如願以嘗,得以在女兒婚禮中演奏一曲(他可能只學會一首歌)。
他也很鼓勵我們起碼熟識一種運動,因「運動是唯一能夠一邊享受,一邊放鬆身心,並維持健康的興趣。」他建議老年人不要只玩老年人玩的活動,如高爾夫球,因為「之後走進淋浴間洗澡的時候,看到別人的臀部都是下垂的」,會特別意識到自己的年齡。如果與比自己年輕的人進行同一種運動(如打網球),才能保持活力。他說Sony的創辦人盛田昭夫先生,六十歲才開始學滑雪和風帆;為了鼓勵自己從斜坡滑下,更請公司裡的年輕女員工為他打氣。他更於六十七歲學潛水呢!盛田先生說:「我絕不要變成老人」。這想法令他打破年齡限制,去挑戰一般人眼中只有年輕人才玩的運動。
大前研一說我們應「馬上行動」,學做運動。畢竟,在歐美長大的人自小便與運動為伍,興趣伴隨一生。他稱為了鼓勵自己,可設立一個努力的目標,如將來到加拿大滑雪。為什麼要專程到遙遠的加拿大滑雪?那是因為他覺得一個人能享受興趣的次數有限,與其在一個不夠好的場地進行活動,不如專程到設施好的地方。那樣才能享受到更大的樂趣,也可視為一次與家人的渡假旅遊。
他認為我們應該要認識工作以外的朋友,因為「退休之後,工作上的人脈幾乎都會因此而消失」。認識工作以外的朋友,因為與他們「一開始便沒有上下關係、利害關係」,所以退休後能持續交往。他有一個朋友很喜歡拍照,有時候在去有趣的景點拍照後,會在家裡舉行照片分享會,請公司的同事來欣賞照片,但在他退休後便再請不到這些同事來了。
而除了學生時代的朋友之外,很多上班族的人際關非常狹隘。「公司的同事,也可能是競爭對手。無論如何,都會存在著微妙利害關係。因此,很難發自內心說出自己的想法。同時,彼此之間也會有意無意地配合對方,維持表面的交往關係。」但他參加越野摩托車所認識的朋友,當中便有不同職業與階層的人,包括專業人士、送報員、壽司司傅等。在這個活動中,掌握主導權的人,並不是因為公司的名稱或職位,而是因為擁有優秀的騎車技術。因此,每個人都可以坦誠地表現自我,並且建立沒有利害關係的友誼。
但是,他提醒我們一定要避免在這些活動中討論工作,不要將平日的工作階級觀念帶到興趣上。在進行這些活動中向人炫耀自己的工作成就,十分趕客,也失了一起進行活動的意義。(我參加了一個行山團,因此結織到不同職業的人。在行山時,大家的話題多集中在路程和大自然景色中。不過行山很多時要一整天,而且難度越來越高,我常常參加不到。我有些朋友的興趣是做手工藝,如做首飾、繡花等,我覺得這些興趣可持續到老。)
大前研一很多時都參考歐美的例子,讓日本人學習。他有一個建議很有趣,就是「撤除小孩的房間,確保父親的活動空間」。他覺得小孩子不必有自己的房間,反而應該為父親闢一間書房。因為父親需要一個安靜的地方工作、閱讀和休息。如父親下班後便只管看電視,甚至躺在沙發上睡著,久而久之,太太和子女可能會看不起父親,因為他們看不到父親工作的樣子。而小孩子有獨立房間,只會令他們沈迷上網或看漫畫,困在房間不出來;吃飯時也是被大人「請」出來的。他們會因此覺得自己比父母重要,是家庭的中心。如果小孩在大廳的書桌做功課,他便不能顧著上網,吃飯時可反過來由他請父親出來。而且因為父母看得到,桌椅也不是很舒適,他們會更快完成功課。他說歐美的小孩子都沒有自己的房間/書桌。
我的意見是,歐美的房子大,所以有足夠空間讓子女做功課。而且要他們這樣做,父母便要作些犧牲,例如不能在他做功課時看電視,也不能大聲講電話,或時刻與他說話騷擾他,否則子女只會往家外逃。除了這點顧慮外,我也贊成他的觀點。現在的小孩太受寵了。
很多人都有Monday depression,星期一提不起勁工作。他的建議是將周末的悠閒活動提早至周五下班後開始。周五晚不要喝酒至很晚回家,而是應該準備星期六一早外出進行悠閒活動。歐美人士便經常於周五晚開車出發度假,周六一早便能在目的地展開活動了(如扒獨木舟)。如果周五晚喝了酒,周六睡到中午才回來,那樣便失去了半天假期進行興趣活動了(不過我知道有些人會回答,睡覺便是他們的悠閒活動)。
在周六盡情玩過後,周日便應該進行些較輕鬆的活動,如去理髮、閒逛,晚飯後便應視之為假期的結束,可進行一些輕鬆的工作準備,如定行程、寫下第二天有什麼工作等。那麼,星期一上班便不會這麼痛苦。不過,香港人經常加班,很多人周六也要工作,未必能像他有這樣一個奢侈的假期。
大前研一還有很多有趣觀點,不能盡錄。我只想說一下他對上班族閱讀的看法。看歷史書,他認為閱讀失敗者和非主流人士的故事比看成功者的故事更有參考價值。看商業書則不用重頭讀到尾,而要先看目錄和前言,掌握全書的主題,再挑最重要的地方集中閱讀。(我的建議是寫閱讀筆記,將重點記下)我們要多看哲學和自然科學的古典書籍,因為這些書能培養我們的邏輯思考,讓我們學習商業與人生的基本態度。我們也要閱讀年輕人雜誌,用以了解趨勢和增進親子之間的話題。
本書包括「嬴家的條件在休閒之中」、「抱持與年齡不相稱的精神」、「擊退憂鬱的星期一」、「出去旅行」、「休閒時間的IT活用術」、「喝酒的場所與樂趣」、「家庭管理術」、「恍然大悟育兒術」和「從現在起,為年老的生活做準備」幾個主題,大家可以只選對自己有用的部份來讀。
看!雖然這本書是講玩的,但我的得著也不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