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年的「香港國際電影節」看了幾套電影。日本的《蜆貝小小姐》很平庸,又有點作狀。韓國的《我的大獲人生》較好,但仍是印象不深。吳彥祖主演的《如夢》很特別,喜歡內裡如夢似幻的情節,夢中世界像舞台劇;但到了現實世界(男主角到了內地),與他的夢中女子一模一樣但性格相反的女子出現後,雖然有笑位出現,但我已投入不到。也覺得一人分飾兩角的女主角為了突顯兩個角色的不同,而將這個角色演得太誇張。到最後,男主角突然說出往事,可能太突然,沒舖排,我是同情他,但沒有很深感受。原來要讓觀眾「進入」你所設置的電影世界,是多麼難,又多麼的重要。
想談的只有兩套:
霧中風景(Landscape in the Mist)(含劇情)
幾年前已聽過HKIFF觀眾在討論區談論這部電影,對電影讚不絕口,將之奉為經典,於是我記下名字,打算有機會便看。
終於在去年,HKIFF有多套希臘導演安哲羅普洛斯((Theo Angelopoulos)的電影放映,我在當中找到這個我認得的戲名。雖然他有幾套電影同時上映,但我只選這一套,先看看自己是否喜歡。之前沒看過安哲羅普洛斯的電影,HKIFF對他的描述是「最後的現代主義者」,也有人稱他作「詩人導演」或「哲人導演」。我未夠功力去理解什麼是「最後的現代主義者」,但在看戲後,卻很認同他是「詩人導演」。
電影主角是一對姊弟,姐姐快步入少女期,弟弟仍是小孩子。他們從小沒有父親,母親只對他們說父親在德國,也不知是真是假。這對姊弟有一天決定要出發尋找父親。他們從未到過德國,也不知父親地址。在缺水缺糧,自己又未成年的情況下,這趟旅程對他們來說充滿危險。
「霧中風景」,是指他們想到達的美好世界吧。在那裡,有愛他們的父親,愛他們的母親,甚至有更多他們這一刻仍未能想像到的美好事物--可能是人類天生對美好將來的永恆嚮往,要找一個像天堂般美好的地方。他們在旅途中認識的一個青年將一塊幻燈片送給弟弟,幻燈片上白茫茫一片,就像「霧中風景」一樣,濃霧之下是世間最美麗的風景,是兩姊弟的目的地。雖然這樣說好像很虛,但我心目中也有一個這樣的地方。我懷疑,這地方在我小時候的夢中出現過。
電影的開首像童話故事,兩姊弟遇上不同的人,也有些奇遇。然後,殘酷的地方便來了。一開始,觀眾已知道他們是不可能找到父親的。他們沒有地址,沒有任何線索,甚連父親的名字也不知道。甚至,父親是否還記得他們,是否仍在生,他們全都不知道。而德國是這麼大,怎麼找?
尋父的旅程,就是成長的過程。兩位小孩在旅途上經歷很多,令他們成長。成長,表示他們明白到殘酷的現實。小女孩明白到女性的身體是本錢,是男人垂涎爭奪的東西;她明白到世事經常不如人意,你愛的人未必愛你;小男孩開始瞭解人生是什麼,也明白要得到錢,便要用勞力來換取。
我知道他們遲早會明白這些道理,但,何需這麼早?那小女孩,經過短短時間便變為女人了,很可悲。有評論說,導演特意將小孩子寫得像成年人;我猜是因為成人與小孩的界線其實很模糊。童真太短暫;在這個世界,小孩一下子便成為大人了。
美好的風景,總在霧中,也不知是否存在。霧散後,那風景真的會出現在眼前嗎?我們掙扎著長大,盼望著美好的將來。但最終,我們會否失望?
怪不得這麼多人喜歡這套電影,只要經歷過成長的痛,便能代入兩位小主角。
Fish Tank(90後.突圍少女.性起義 :P)
--> 這套戲在HKIFF上映時譯作《90後突圍少女》,正式上映時譯作《90後.少女.性起義》。我覺得兩個譯名也不太貼切,主要是不喜歡它用90後這個term,另外,也不覺得女主角是「性起義」。
(含Fish Tank及Lilya 4-Ever《永遠的微笑》的劇情)
Fish Tank令我想起幾年前看的Lilya 4-Ever(《永遠的微笑》)。兩部片的女主角也是十六歲以下的少女,同樣來自低下階層,同樣成長於沒有父親的家庭,也同樣被母親生理/心理上遺棄。
在Lilya 4-Ever中,少女Lilya住在俄羅斯一個像廢墟的貧民區。她住的地區貧窮荒蕪,每個人都彷似沒有前途。很多人都發著美國夢,渴望到美國後能有較好的生活。有一天,她知道母親將到美國去,她很興奮,幻想著美好的將來。但原來母親沒有想過帶她去(可能那個男人不喜歡),於是,她母親遺棄了她,讓她與一個毫不關心她的姨姨同住。急於離家外闖的她最後被壞人誘騙,踏上不歸路。
Fish Tank的少女與母親和妹妹住在英國一個貧民區,她和妹妹雖然與母親同住,但母親卻在精神上遺棄她們。或者,她不是不想對她們好些,只是自己也活得不快樂,再無餘力去理會一對女兒。
這位母親常常請朋友回家喝酒開Party,不讓女兒加入,更常喝至爛醉。女兒被學校停課,要被送至教導所,她也不大關心。她要求的,不是令一家人快樂,而只是想抓住一個男人,就這樣而已。有一天,她突然將一個高大英俊的男人帶回家。她本來只想和男友,不想女兒阻礙她,偏偏她的男友為人熱情友善,對她的兩個女兒很好,令一家仿佛重拾溫暖。漸漸,Mia愛上了他......
母親放浪,女兒好像也要與母親看齊。Mia雖然脾氣壞、任性、倔強,但她也有純真的一面。她愛上母親的男朋友,便信任他,對他毫不保留。她牽掛著一匹與她同齡的馬,想拯救牠,卻苦無辦法(這馬有象徵意義)。她比母親優勝的地方是她懷有自己的夢想。她愛跳舞,希望憑跳舞闖出一條路。
兩套電影相比,Mia雖然被騙,但她還有選擇,她仍有翻身機會。她的遭遇比Lilya好。起碼她的母親仍然照顧著她們--雖然是最低限度的照顧。Lilya卻被親母欺騙了,眼睜睜地目送母親離開。那一幕,看得人很心痛。Lilya亦不如Mia硬淨;如果她像Mia,不知會否有另一個樣結局。
Fish Tank內的母親演得神似,有種彷彿對一切都死心的感覺。演女主角的Mia十分自然,但原來她不是專業演員,而是導演在街上找到的,當時她正與男友當街大聲吵架。怪不得導演看上她,這女孩是這麼野性,這麼原始粗獷,就像一塊未被打磨的寶石。她的口音很有趣。這套戲的角色,我仿佛曾遇過,很有真實感。可能與那些場景也有關係,那裡的房子,很像加拿大的房子。
這兩套電影令我感慨。本來眾生平等,但為何人一出身便是小公主,有人卻天生命賤?兩套電影的少女主角皆是受害者,但她們的母親,其實也是受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