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3日星期三

我看過的遊戲書 (中)︰《宜卡傢俬過夜挑戰》


有幾次逛書店,都在本地流行讀物的「豬肉枱」上看到理想很遠的《宜卡傢俬過夜挑戰》,覺得封面設計、書名和題材都吸引。不過令我買下來的原因,是我發現這本書是個「選項式故事」,立時勾起我看這類書的童年回憶。


此書的設計幾好玩,為了令人聯想起Ikea (現在叫「宜家家居」,但很多香港人還是習慣用它的舊稱「宜家家俬」),全書用了Ikea 的品牌顏色—黃和藍來設計,目錄排得像宜家的平面圖,每一章的開首都顯示角色身處位置和「現在時間」。在某些關𨧞場面,例如角色們獲得某樣工具,或因為「你」(讀者)做錯決定而影響朋友對你的信任,作者會標示出來,感覺更像電腦遊戲了。

此書的設計讓人期待,但它好看嗎?

先講內容。此書的設計有遊戲感,但內容卻沒有遊戲感,比較像傳統式故事。作者著重故事多於遊戲,提供行動選項的目的主要是讓讀者作出人性抉擇。例如讀者要決定是否信任某個朋友,是否傷害一個看似有惡意的小孩。讀者作出的決擇,或會影響友誼,或會影響其他角色之後所作的決定。

作者有話要說,幾個主要角色皆反映了香港的社會問題,例如樓價高企,情侶遲遲結不了婚; 社會流動性低,年輕人失去希望; 打工仔上班工時長,壓力大,人生被工作佔據等等。讀者要作的人生抉擇,亦是值得思考的問題。我們應對朋友投進多少信任?是躲避危險安全些,還是面對危險更好?你認為「為大家好」的做法,又是否別得到大家的認同?這些人生交叉點,容易令人有共鳴。

不過,主角與他的朋友都寫得較為刻板。特別是怕事的肥羊,角色有形無神。MK的口直心快到後來有點失控,令人對這角色變得反感(不知是否作者原意)。一開始就失蹤的黎生也描寫不夠。

作為遊戲書,這些缺點可以容忍。但作為小說,這些地方便令故事變得不好看,也令我不大關心幾個角色是死是活。吸引我看下去的是懸疑性,我想知道答案。此書的懸疑部份不錯,讓讀者有猜謎的樂趣。我一直關心黎生的下落。保安員是人是鬼也是個有趣的謎團。此書的恐怖氛圍也營造得好,但有一幕是小朋友唱恐怖兒歌,我便覺得太刻意了。

而作為遊戲書,此書不夠好玩。全書只有四個結局,讓讀者決擇的選項不多,影響大局的關鍵決定更少。變數少,便不夠好玩。作者的「以文載道」也令遊戲少了樂趣。

此書最初在網絡連載,因此有網絡小說的特性,例如為了持續吸引讀者,作者會定時製造高潮,容易變得公式化。讀者對象是年輕人,因此潮語較多。雖然作者是女性,但香港著名討論區的男性讀者居多,此書也像很多網絡小說般以男性角度講故事。我很少看香港的網絡小說,覺得作者容易物化女性或有性別定型。例如之前看望日的《有冇搞錯!我畀咗成千蚊人情去飲,竟然九道菜全部都係橙》,見到作者寫一個三十幾歲的女人「化厚妝扮後生」,但「俾頸紋出賣」,我不禁反眼。難道在作者眼中,過了三十歲便是老女人?我年過四十都只叫自己中女咋XD (戴回頭盔,這可能是我的偏見,如果大家看過沒這些問題的網絡小說,歡迎介紹給我。)。

另外,現在看實體書有點辛苦。眼力不足,家裡燈光又暗,加上此書部份是(偏)藍底藍字,字體偏細,令我看得有點吃力。但這是非戰之罪,而且本書的對象應是年輕人,不是我。年輕人看得到便可。

最後,覺得作者的文筆有時有點不通順。不是全本如此,而是部份文字有點奇怪。例如︰

//視覺和觸覺接上的一刻,反射神經就着她收緊喉嚨,將肺部擠出每一寸空氣來釋放大量分泌出來的恐懼,源源不絕。//

//絕望是當以為情況已經不可能更壞,出乎意料的可能性總會殺個措手不及。// 

//「唔好咁望住我」___對上你尤有重量的眼神,這個眼光好像從他不知甚麼時候就溜出了地氈區,一直尾隨你和___的時候就默默積壓下來,到了此刻才做出決定。(為免爆雷,隱去名字。)

雖然此書有不成熟之處,畢竟是個有趣的嘗試。有興趣的朋友可以一看。

(未proof-read)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