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16日星期六

愛上煮食的契機︰加拿大高中的烹飪課


我喜歡煮菜,雖然不是烹飪能手,不過煮食帶給我很多樂趣。

我是很遲才學會煮菜的。小時候家裡有幫傭負責煮飯,父母也不覺得我要學煮菜,所以只有在上學校的烹飪課時才有機會煮。我當然笨手笨腳,連基本常識也欠奉,加上那時對煮菜沒有特別興趣,但求交到功課便好。

想不到來到溫哥華入讀高中(Grade 11)時,卻胡裡胡塗選了烹飪課。事源每個學生都要選主科以外的選修科,當時我連有什麼科可選也不清楚,只見過我一次的學校顧問(school counselor)問我是否有興趣cooking,我不太肯定地答「有」,他便替我選了烹飪課。

上第一課的時候,發現全班除了我之外,只有一個華人女孩,我很自然地坐在她旁邊。她叫S,香港人,比我早來加拿大,家人在這裡開製衣廠。S很友善,我們很快便混熟,後來發現幸好有她,我才能在這科「過關」。

課堂分為理論與實踐兩部份,老師會先教授烹飪知識,再讓我們二人一組將菜煮出來。當年上課時不覺,現在回想,才覺得理論部份很有趣,為我打下煮西菜的基礎。例如老師會教我們米有什麼種類和怎樣分辨它們,教我們將不同種類的米粒用透明膠紙貼在筆記本上,再寫下它們的名字、記低重點,還記得顏色黑黑的野米(wild rice)最貴。老師也教我們怎樣量食材份量(例如怎樣用量匙、一杯等於多少湯匙、一磚牛油等於幾多杯等),以及怎樣方便快捷又清晰地抄下食譜。

還記得顏色黑黑的野米(wild rice)最貴

課堂教的菜式並不複雜,主要教烤焗西點,如曲奇、鬆餅、餅乾等,還有簡單的主食,如意粉、炒飯和薄餅。最難的要說是焗麵包了,因課堂時間有限,若不夠時間發酵,麵包便不會好吃,簡直是「打大佬」(最後我們的麵包失敗了......)。手造意粉最好玩,那是我第一次見識和使用壓麵機。

課堂雖然有趣,但我在煮菜時卻覺得很挫敗,因為手拙,所有需要巧手的菜式我都做不好。例如要「編織」蘋果派上的「(餅)皮條」,簡直是噩夢!這方面,我全靠S。她是煮食能手︰每天為一家六口準備晚飯兼第二天午飯的飯盒,訓練有素,加上心靈手巧,煮不熟識的西菜也難不到她。

不過我也有貢獻,我比較會讀書,測驗時便「通水」給S。她助我實踐的部份,我幫她理論的部份,我們就是這樣「分工合作」,順利完成Grade 11和12的課程。還記得我們的同學實力很強,與我們同桌上課的兩個西方男孩廚藝了得 (其中一個長得像Matt Dillon!)。可能香港的教育太著重讀書,在加拿大上過幾堂「術科」後,我發現西方人在需要手藝和創意的科目表現得比華人出色。

那麼,上完兩個學期精彩的烹飪課後,我的手藝有沒有進步呢?答案是沒有,我仍然笨手笨腳。而且家裡吃的是廣東菜,上課時沒有教。在家煮飯的不是我(是我父親),我平日很少機會練習做菜,最拿手的只是在課堂上學會的焗曲奇。因為在我的朋友圈中,只有我上課學過焗曲奇(我和S相熟,但我們有不同的朋友圈。),我便成為「專家」,帶領我的朋友一起焗。好笑的是,我學的明明是drop cookies(將麵糰「撻」在焗盤上即可),不講究形狀,但朋友們為了好玩,將曲奇弄成不同形狀。明明過度揉搓麵團會令成品變得不好吃啊!

雖然我是不成材子弟,不過兩個學期的烹飪課令我對煮食產生興趣。雖然我常識不足、手藝不佳、欠缺經驗,但我有的是實驗精神!在「未學行先學走」下,我曾自告奮勇煮年夜飯給幾個朋友吃(那餐飯是場災難!),也試過煮麻婆豆腐、蛋白扒菜苗 (我以為我懂得煮,在沒食譜下亂煮一通......)、法式洋蔥湯等...... 全都上不了枱面。真的要感謝阿爸、前男友和某位不挑食的朋友賞面。

雖然我喜歡煮,但剛出來社會拼搏時,我與人同住,沒廚房用。與包租婆同住的那個時期我每餐在外頭吃,與阿姨同住時便吃她煮的飯。我對煮食的熱情,是我獨居後才重燃起來的。是需要(為了健康),也因為我對很多菜式感到好奇,希望試煮。

我現在滯留加拿大,很少外出吃飯 (因為疫情也因為貴),所以煮得更多。甚至,這已成為我每日的快樂泉源,在度過近似隔離的這段日子時,為我帶來一點樂趣。

前陣子我焗了一次蘋果派,是高中畢業後的第一次。我挑了農曆年的幾天假期來慢慢造,皮也是自己搓的。過程自然有失誤,成品有各樣缺點 (如「皮條」太幼、汁液溢出、派底太韌、面層過乾......),不過畢竟是我親自造出來的,我已覺得滿意。

收到一塊paneer cheese,令我想嘗試from the scratch(不計那塊芝士)煮印度菜,發覺沒有想像中難,只不過要懂得去印度舖買香料,比在Marks and Spencers買便宜很多,款式也更齊全。

買了刁草(dill)做沙律,但是用不完,於是在網上找到捷克菜蘑菇薯仔湯-Kulajda的食譜,作了少少改動。
這種湯是酸味的,真想再到捷克去,那便可知道我做得夠不夠酸。

很喜歡吃餃子,多數只會出去吃或買雪藏的。曾在街市錯誤地買了一斤豬肉來包,結果包了九十多隻!
素餃我也喜歡吃,覺得
蒸才好吃。(上圖的素餃內餡為紅蘿蔔、粟米粒、冬菇粒、木耳絲、粉絲)

山藥泥秋葵烏冬,易煮又好吃。只是刨山藥泥時要戴手套,否則會刺激皮膚。

13 則留言:

  1. 你令我想起以前中學的家政課
    那時有 Home Economics & Needlework, 我對 Needlework 一點興趣都沒有, 功課都是老媽代勞, 三年 practical 成績都不合格, 只靠 Theory 部分取分過關, 還記得老師說如果你肯下功夫, 做好 practical 部分, 成績不會是這樣
    考煮飯, 考前還要寫 cooking plan, 例如題目是請客, 還要飲食均衡, 之後要跟著 plan 來做, 那時覺得很難嗯, 因為家中大小事務都有老媽和老姊擔當, 平日真的不用傷腦筋

    回覆刪除
    回覆
    1. 我在香港讀中學時的家政成績也不好,手拙的人做needlework更顯手拙。
      考煮飯原來要寫cooking plan,很難啊,我好像沒寫過呢。
      (現在你是煮菜能手啦~)

      刪除
    2. 實是稱不上是高手, 只是每天都要煮, 功多藝熟而已

      刪除
    3. 也是,我在這裡煮多了很多菜,一來有多些時間煮,二來外食又貴又未必好吃。

      刪除
  2. 如果男生可以上家政課,說不定發掘不少的大廚師呢…

    回覆刪除
    回覆
    1. 很多名廚都是男性,不知是否家人的培養。
      香港中學的男生是否不能選家政課,而要上木工堂?
      在加拿大,選這些術科不分男女。除了烹飪班,也有木工班、整車班、畫畫班等。

      刪除
  3. 我好鬼懶,只識食,因為身邊啲女人全部都係廚藝高手,加埋我老豆都係五星級大廚。🍽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