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25日星期四

難民體驗記(三)

很久以前看過亦舒的一本小說,講兩姐妹。她們就像Sense and Sensibility裡的兩姐妹——姐姐理性、妹妹感性。姐姐是位修女,被派往中國內地的一個窮鄉做義工。妹妹有次放長假到內地探望姐姐,了解姐姐在當地的工作,亦見識到村莊的貧窮、落後情況,深感震憾。她認識了一個有眼疾的小女孩,十分同情她。


有一天,她知道奧比斯眼科飛行醫院來到城中,於是自願帶那位小妹妹去碰運氣,天未亮便揹著小孩長途跋涉去見醫生。姐姐對妹妹的熱心不以為然,她說最重要的事是令村民學會自立,而不是等人來救。有眼疾的小孩多著呢!就算醫好一個,還有千千萬萬個要醫,到底救得幾多個?妹妹當然沒有理會,覺得姐姐很無情——眼前的小孩是她們的朋友; 這麼乖,這麼可愛,她怎能忍心不理?最後她將小孩帶到奧比斯,還耍手段插隊,最後成功安排了小孩接受手術,還與奧比斯的俊男義工墮入愛河。

什麼旅程都有結束的一天。妹妹的義工之旅結束後,便回港上班,變回一個打扮得當、實事求事的港女。她的男友在義工之旅結束後去找她; 一見她,便覺得她整個人都變了——變得亮晶晶、香噴噴,但再也不是他認識的那個熱血女孩(其實妹妹只是做回目己)。他們即時知道彼此的愛情已完結。而姐姐呢,仍繼續留在村落服務村民(當中還有一些轉折處,不說了)。其實一開始,姐姐已知道妹妹只是三分鐘熱度(包括愛情),但她沒有批判妹妹。兩姐妹都從對方身上學會一點東西,亦對對方多了體諒和了解。

為什麼要說這個故事?因為我怕自己像那個妹妹。參加完一個難忘的體驗,過不久便會忘記。其實沒什麼要事的話,我寧願埋首小說堆、躲進電影院、窩在咖啡廳,過著滿足於「小確幸」的人生。而這個體民體驗,卻是要我們放眼世界,了解發生在各地的種種問題,包括戰爭、貧窮、貪污、不公義。我們每人都要寫活動後會為此做什麼。我只想到捐錢、多些看國際新聞,以及將感想寫下來。我沒有告訴其他人我的blog平日多數寫書、寫電影、寫日常小事。我並沒有宏願去當KOL將這些訊息傳開去。

想不到,不久後香港便發生一連串大事。我再不能躲著自己的小世界中,我要貢獻自己微小的力量。同時,抗爭者之間多了體諒,知道每個人可以/願意付出的不同,容許「兄弟爬山、各自努力」。而且,我們要長期抗爭,關心時事之餘,也要留力,不能消耗過度。

又,想討論一個問題。就是我們總會有理由/藉口不去關心社會。如「我要賺錢養家、要供樓,自顧不暇,還怎有時間去抗爭?」又如「我要保持心情愉快,所以我不看新聞」。究竟哪些理由可以體諒?我們是否想不作任何犧牲,騙自己社會情況會自動變好(或回到原狀)?我們要保護自己到哪個地步呢? 在自由社會,其實只要你不犯法,選擇哪種生活態度也可以。你若有能力的話,可以變成孤島,不去參與任何社會上的事。

我想起一件事,未必能作對比,但不吐不快——有朋友曾在購物商場被人偷去剛購買的名貴護膚品,於是有天她見到有人忘了首飾在商場,竟有一刻猶豫應否據為己有。我為這一刻猶豫感到震驚。我沒想過幾乎什麼都有的人會有這種想法。是否自己受過委屈或不公平待遇,便可以以同樣方法對別人?這樣想/做,是否過份縱容自己?有什麼道德規範,是我們每個人都要守的? 有什麼責任,是每個公民都要付的? 

14 則留言:

  1. 港共就係睇穿香港人習慣以「搵食」為主導思考方式,來將道德底線消磨掉的。

    回覆刪除
    回覆
    1. 香港人要「搵食」,又怕亂,很難策動全民罷工。但香港人今次不服輸,很多人都以不同方法表態、反抗。

      刪除
  2. 以下純為個人看法,不喜勿插︰

    我反而會問,為何要勉強自己呢? 應該要做,和自己選擇去不去做,好像是兩回事。

    你朋友的事,可以理解她的憤怒,但她終究沒有據為己有。我想這算是她一個過程吧。

    回覆刪除
    回覆
    1. 我想起香港人的抗爭金句————「生於亂世,有種責任」,覺得最起碼要了解身邊發生什麼事。我不想只有一部份人行動,而我只是隔岸觀火。我覺得最少要了解一下年輕抗爭者們在做什麼、想什麼。我甚至覺得身為世界公民,有責任去了解世界大事,或世上的種種不公義。這是參加完這次活動和香港近來發生的事給我的啟發。

      因為香港的事,我與舊同學開了個whatsapp群組討論,話題涉及愛爾蘭革命、不同政治體制比較、儒家學說、「烏合之眾」理論、「路西法效應」、政治的道德、「君王論」等等,很多都是我平日不會與人談論的話題。老實說,每天幾十個長message傾這種話題,「好chur」。到元朗事件後,我真的累了。這幾天只能講自己的心情,談不到別的......

      我寫我朋友的事出來,是有點內疚的。我不自覺批判她,更忍不住寫出來。其實我類比不當。她的事與我想說的沒有直接關係。我只是聽了不少人說「因為我好慘,所以我唔會XXX」,有點煩厭而已。你說得對,這是她的一個過程,我應該體諒。

      刪除
  3. 陳浩基《第歐根尼變奏曲》感想︰

    喜歡《作家出道殺人事件》、《隱身的X》兩篇,推理味道較重,後者幾耐人尋味;《時間就是金錢》、《咖啡與香菸》哲理味道較重;《習作一、二、三》練習味道濃啊;《加拉星第九號事件》、《惡魔黨殺人事件》便不太喜歡了啦,始終加了科幻等元素,有點點不倫不類,對外星人沒什麼興趣。

    《窺伺藍色的藍》有什麼漏洞呢? 請分享~

    回覆刪除
    回覆
    1. 我也不太喜歡《加拉星第九號事件》,不過作者很喜歡(我去聽了他的書展講座)。作者與讀者的喜好未必一樣。
      我沒有發現漏洞,只是覺得《窺伺藍色的藍》有點牽強,可能是因為犯人的身份吧。不過這故事很好看,推理味濃,亦很dark! 部份內容令我想起《網中人》裡的黑暗情節。

      刪除
  4. 香港人實事求是, 千萬不要阻住搵食, 劇集對白: 斷人衣食, 猶如殺人父母
    但是如果環境變差, 任何事都要靠關係, 下一代又要面對甚麼問題?
    據說遲些還要有那個計分系統, 那麼我們就要活在黑鏡的世界

    回覆刪除
    回覆
    1. 「斷人衣食, 猶如殺人父母」——這句話真是很「香港」!
      我們真的要為下一代著想。
      不知為何,我現在已覺得自己老了(明明我父母在我這個年紀仍很有活力),已不大想我老了要面對什麼社會環境,更擔心的是下一代的處境。
      計分系統十分十分十分可怕!!

      刪除
  5. 甚麼都事不關己永大有人在,且大部分根本毋須理由或藉口。妳也許不會相信:我有個朋友,知道 7.21元朗站打人,但點打法、邊個打邊個?完全唔知,亦不關心。這個人,有兩個港大博士學位,三兩個碩士學位,多年來一直在港大以合約形式教書。此人對自己有興趣的事求知欲極強,一堆首研究某課題可以鑽得極深入,對昔日世界大事、自然現象所知甚廣,中史很厲害,近代史尤強。但對今日發生在大家身邊,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投入的大事 (談論也是投入的一種),他卻像活在平衡時空,不聞不問,完全是個活孤島。這樣合理、幸福嗎?恐怕他對此根本未曾想過,而此等問題亦永沒標準答案。

    回覆刪除
    回覆
    1. 元朗事件是最近人人談論的話題,他可以完全唔知,亦唔關心,很神奇呢!
      我識得人因為香港太亂令她不舒服,所以避看新聞,才不知元朗事件始末。這我尚且明白。但一位在大學教書的老師,而且熟識近代史,卻不關心香港時事,唔...... 有點難明。

      不過我也曾無視很多社會事,選擇性地關心,我也享受躲進幻想世界中。只是最近的大事太切身,很難不聞不問。想起來,皇后碼頭抗爭時我覺得那些抗爭者離我很遠。「反高鐵」則是我的啟爭啟蒙。但雨傘運動我雖然很支持,卻參與得不多,之後更避看相關新聞(各種割蓆、退聯事件......)。所以我也是一時時。

      刪除
  6. 中共是不會給我們一口氣去想進與退的問題,送中條例、評分制度,一步步踐踏我們香港人的底線,繼續選擇事不關己並不停怪責年輕人的,大部分都是養專處優的退休人士,我明白他們想天下太平,一直認為只要不犯事不要觸碰到中共的半條神經便可以安穩的過活,所以我向來都很尊重他們的想法,還會花不少時間跟他們理性討論,但經過元朗恐襲事件之後,很抱歉,我真的什麼都不想再談了!要unfriend要絕交就隨便他們吧!儘管在現實中的朋友還是大部分支持我的Blog友都是跟我持相反意見的。

    回覆刪除
    回覆
    1. 有些朋友可能懶得去思考,又或者當順民/奴隸太久, 思想一時轉不過來。以為我們不"生事"激怒政府, 便會有好日子過。但事實上我們想維持原戕, 政府卻一直做不同的事去破壞。 但可能一日未影響到那些人(或察覺不到其影響), 他們便不會醒。他們選的是Matrix的另一粒丸.....
      我仍然不想輕易割蓆。只要能繼續與他們溝通, 就可能有救。

      刪除
    2. 人性係無知,自利同求方便

      刪除
    3. 都唔係個個係咁。可能每人都有呢一面,但亦有無私的一面。也有偉大、無私的人。在大時代下人性光輝會彰顯。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