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16日星期四

《流浪地球》(劉慈欣)


早在年頭從影友處得知有《流浪地球》這套戲,那時候覺得將地球停轉再射上太空以避開太陽爆炸災劫這設定很無稽。但一知道電影原來改編自劉慈欣的作品,便即時改觀,願意給這故事一個機會。電影上畫後,聽說不符原著精神,於是便放棄看電影,只讀書。

《流浪地球》是劉慈欣的中短篇小說集,收錄了作者六篇來自不同時期的中短篇小說——黃金原野流浪地球、「鄉村教師朝聞道帶上她的眼睛

流浪地球令我想起《三體》,同樣講述人類面對毁滅危機時,如何以上百、上千年時間進行拯救地球的計劃。對我來說,「流浪地球」最好看的地方是作者對地球處於不同處境下的想像————"what if ..., then what?"。 What if地球停轉了?住在南半球的人會看到什麼?住在北半球的人又會經歷什麼?What if地球進入了木星軌道,被木星的引力牽引,會發生什麼事情?這種種狀況,讓作者發揮豐富的想像力,寫出種種奇觀,包括百米高的巨浪、濃縮於一小時內出現的日出日落、巨大的木星從地球邊緣升起等等。這是我最喜歡看的部份。

與在《三體》一樣,作者同樣透過這些事情寫人性,也是我覺得他寫得精彩的部份———當人類受到末日的威脅時,會有什麼表現?你會見到人性的善和人性的惡,也會見到人類的堅強和軟弱。 人類後來對太陽是否真的會爆炸也開始懷疑,就像跟隨摩西到迦南地的帶以色列人一樣,有一部份人漸漸變得不耐煩、開始不信任當初拯救自己的領袖。

作者也描述了人類對地球的感情。在別的科幻小說中,人類面對末日,會飛住太空尋找適合人類居住的星球落腳。在流浪地球中,人類帶著整個地球逃亡。但也不是人人都如此想。除了「地球派」,也有希望建造飛船逃亡的「飛船派」。如果可以選擇,能帶著地球走當然是最好的。但我受不了小說中「地球,我的流浪地球啊!」這類煽情的句子。人類真有這麼愛地球嗎?我們將地球弄得千瘡百孔,令很多物種減絕,到地球快被毁滅時才為了自救而「救地球」,這不是很虛偽嗎?

黃金原野是作者最新的作品,寫得浪漫激情,但它讓我想起那些對太空探索充滿期盼的舊科幻小說。我沒有這種情懷,不禁想,探索外太空真有這麼重要嗎?為何不先改善人類的生活?為何不先令到全人類享有和平、民主、自由?人類進步得這麼慢,甚至有點不進則退的感覺,為何我們要 「未學行、先學走」?

鄉村教師是很特別的兩篇小說。鄉村教師〉顧名思義,講述一位鄉村教師的故事。他是個孤獨的人,在民智未開的鄉村內,一個人守著一間學校,奮力地向一班孩子傳授知識。他在村內沒朋友、得不到支援,只是因為相信知識就是力量,所以堅持下去。想不到作者竟然將這樣一個老派的故事寫成科幻小說。科幻部份看似突兀,但與故事的主題緊緊相扣。很久沒看過歌頌好人、歌頌知識的小說,反而覺得新鮮。書內描述了鄉下人的愚昧無知,令人看得氣忿。以前看了一點《家》、《春》、《秋》已覺得怕怕,從此避看這類批評封建思想的小說,想不到現在會在一本科幻小說中看回這類情節。

描述的情境有點詭異——外星人來襲,在海中心造了一座水造的山,一個剛巧在海上的登山愛好者打算挑戰這座「水山」。這批外星人來自一個構造古怪的星球——整個「星球」是一個「氣泡」,被岩石包圍。外星人用了多年時間在岩石鑽洞,希望探索星球以外的世界。但是,星球外的世界與他們想像的十分不同...... 這些畫面令我想起伊籐潤二的恐怖漫畫,真想請他畫出來!剛說完我對探索宇宙無感,但外星人居住的這星球空間這麼細,令我有「密室恐懼」,因此我也很希望他們能成功離開星球,到外面的世界去。

5 則留言:

  1. 回覆
    1. 英文名叫The Wandering Earth,Netflix(但唔肯定邊啲區有)有得睇。

      刪除
  2. 我比較喜歡〈黃金原野〉和〈鄉村教師〉,前者顥示劉慈欣短篇技巧的成熟。劉是喜歡大格局的作家,譬如《三體》明明只是發生在銀河系裡太陽系與鄰近南門二的故事,卻擴展到幾近宇宙毀滅層次。〈流浪地球〉一踏就是二千五百年之旅。此等史詩式大闊度要長篇幅舖陳,短篇根本容納不了(電影版撮了小段來拍,是聰明的取材)。〈黃金原野〉意念簡潔而嚴謹動人,是佳作。

    回覆刪除
    回覆
    1. 我也覺得〈黃金原野〉是佳作,很好看,只是對主人翁探索太空的願望沒有沒有太大共鳴。
      我也同意短篇容納不了〈流浪地球〉。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