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28日星期三

為人父母︰看《畢作虧心事》、《湖邊凶殺案》有感

小孩子的世界是單純的,成人才熟知社會法則。 學校老師會教小孩認識世界的真善美,要他們學會做好人。 只有父母才會擔心孩子太過善良,怕他們會被人利用,會“蝕底”, 會被社會吞噬。 畢竟,善良不能當作社會通行證;醒目、有防人之心、懂得為自己打算才是。 那人不可以既善良又醒目嗎? 應該可以吧!但在人生中某些時刻,可能會有壞人出場,告訴你: “醒目嘅就當見唔到,隻眼開隻眼閉。 你咁醒, 應該知道點做啦!” 這時候,應選擇良心,還是自保呢?聖經說,人要靈巧像蛇,純良像鴿子。 但要做到的難度很高。要教子女如此行的難度也高。

在羅馬尼亞電影《畢作虧心事》中,男主角的女兒成績一直名列前茅,考到一間英國大學的獎學金,只要大考維持好成績,便能入學。 父親渴望她出國,說留在家鄉沒有前途。 但是,女兒在考試前夕遇上壞人,差點被强姦。 受了傷,加上受驚,影響了她的考試表現。 父親擔心她因此去不了英國讀書,於是決定“走後門”替她“出貓”。


母親不贊成。 她覺得雖然女兒遇上意外影響成績,又不獲學校體恤很無辜。但是,他們一向教女兒學好,現在行這種事是反面教材。 父親則覺得反正考試成績只是進入美好將來的入場券,最重要是能過關, “過咗海就係神仙”。

讀書是為了將來找到好工作(及出國)。 不是嗎? 那麼, 只要達到目標,那需要理會過程?如何自保是最重要的,不是嗎?反正在成人世界中,善惡難分。

在東野圭吾的《湖邊凶殺案》中,幾對家長為子女辦了個讀書營,請補習老師為他們補習幾天,為私立學校的考試做準備。 其中一位父親反對這做法,覺得父母不應任意幫孩子決定未來,不應將他們丟入地獄般的考試生活,應該讓他們自由自在地成長,結果遭其他家長白眼。 另一位父親說,如果讓小孩自己選的話,他們肯定會選輕鬆的路走,所以父母更應該幫小孩做決定。 而且考試是一種競爭, “本來這個社會就是基於競爭原理而成立”。 待他離場後, 有位家長不屑地說︰ “...... 他竟然會說學校是讓孩子們唸書的地方!” 他們更因這父親的看法而認為他不愛兒子。是的,在這社會中的成功法則,便是靠「父幹」。

為人父母,想用自己相信的一套教養下一代,但當你的一套和多數人信奉的一套不同時,你便會被挑戰。 有人說,你可以不理其他人的看法。 但當子女入不到好學校,你會懷疑自己的做法是對還是錯。 我不知道這個比喻對不對︰如果全公司同事都因為公司文化而天天加班,只有你一個準時放工。 最後同期入職的同事獲升遷,你沒有。 你會否改變作風? 又有人會說“我當年也不用做XXX,現在還不是事業有成,過得好好的?” 但時代不同,現在的小孩面對的是個不同以往的世界。 社會對他們的要求也不同了。 你怎能用N年前的一套作比較?家長既要孩子有能在社會中站穩陣腳,又想孩子快樂成長,想必很頭痛。 我在現實生活中接觸到的多數不是“怪獸家長”,而是對教育制度感到無奈的家長。有家長將子女送到國際學校,但那所費不菲。 那未能做到的父母怎麼辦?如果孩子的教育質素變成父母賺錢能力的比併,那這個政府很失敗。

我有位親戚,小時候放洋留學,回港後做了成功人士。 生兒育女後,當然安排他們讀國際學校。 他讓兒子學冰上曲棍球,兒子讀小學已有機會出國比賽。這樣,當兒子到外國升學時,便更易融入。兒子初中時,便到外國留學去了。 親戚不是怪獸家長,本身受過西方校育,加上銀彈充足,他給予兒子最好的教育機會。他的兒子也落得動靜皆宜,很快樂的樣子。但另一方面,我認識兩位全職媽媽,放工後回到家已超過九時,沒有太多時間與子女相處,又顧不到他們功課。 有一位媽媽的孩子成績下跌,令她內疚非常。另一位媽媽,則勇敢地帶從未住過加拿大的丈夫和女兒回流加拿大,展開新生活。他們要面對的難關也不少,要找到一份工作時間和地點能配合托兒所托兒時間的工作,已非易事。她丈夫要找到好工作,也有點難。但他們仍願意一試。所以,當有父母自詡自己的孩子快樂成長,我會想像他們擁有什麼優渥資源。

下有《湖邊凶殺案》關鍵內容︰

《湖邊凶殺案》的家長為孩子犯禁,比《畢》片中的父親所作的更離譜。不知他們有沒有想過,這樣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其實父母幫孩子,幫得了一時,幫不到一世。而且世界變得太快,ai可能會取代不少工種。 一個人要成功,成績好只是第一關。還需要留意持續學習的能力,邏輯思考,待人接等,也可能受其他人或大環境所累。想到這,更感到父母的苦處,對子女擔心得一時,擔心不到一世。

父母這麼辛苦, 那麼子女又是否領情呢?《畢》片的女兒有自己的想法,《湖》的兒子們也有。 就看父母是否接受,會否放手了。


17 則留言:

  1. 香港這個社會……唉……

    當學生、老師、家長、學校(也包括教育局吧?)本來都是同一陣線的,可惜,我們的社會 (不止是政府),讓他們互相攻擊,互不信任。

    回覆刪除
    回覆
    1. 你說得很是, 大家變得互不信任。
      又, 當家長和學校都想學生讀高一級(或以上)課程時, 學校已不是用來給人學習的。

      刪除
  2. 好多時, 父母都話想俾個快樂童年D仔女, 不過見到人人都參加乜班物班, 自然會比較, 玩埋呢個遊戲啦
    我都識唔少細路, 一星期有六日都有課外活動, 琴棋書畫, 尤其星期六、日, 分分鐘忙過返學

    回覆刪除
    回覆
    1. 是啊。還有, 現在有專為孩子考學校而設的面試班, 如果別的孩子都去讀的話, 家長敢不替子女報嗎? 我不是家長, 體會不到現代家長有多大壓力。 覺得一味批評家長怪獸, 但教育制度不變的話, 也不甚公平。
      我很慶幸自己早出世(再早些更好), 享受了一個壓力較少, 有時間玩和有玩伴一起玩的童年。

      刪除
  3. 像我母親多年以來都一直要強迫我去接受一些無事生產和終日搞是搞非的親戚,道理都是一樣的,上一代的人大多都很喜歡操控,認為自己是對的就強行將自己的價值觀加在別人身上,你是她生出來的就要聽從她一切的想法,不然的話你就是不忠不孝,所以我堅決拒絕有下一代,因為我很害怕自己成為一個這樣的人。

    回覆刪除
    回覆
    1. 或者說,上一代的華人父母都喜操控。如子女不聽話,又會以各種方式來威脅子女聽話。
      不過做父母很難,太過擔心子女,就很容易變操控。

      刪除
  4. 看完了《愚行錄》一書,唔……我該在討論電影那版留言嗎?

    書名取得好,似乎很難認同任何一位,雖然他們的想法也不完全的錯……

    慶應真的分什麼內部、外部嗎 ?

    書末的說話頗堪玩味︰人生為什麼會如此艱難?難道是因為不論男人女人都是傻瓜的關係嗎 ?因為活著只能做愚事的關係嗎? 這代表我也很愚蠢 ? 我這一生盡力活著,也很愚蠢嗎 ?

    回覆刪除
    回覆
    1. 在這裡留言也可~
      我也不知道慶應是否會分內部、外部,於是上網查查,原來有一套日劇講述日本的階級觀念,引來了一篇文章回應,裡面提到慶應的階級分野︰//「慶應義塾大學內部,存在著其他大學所沒有的『階級』,那是進到大學部為止,曾經走過什麼樣路徑的『階級』。究竟是從充斥貴族名流的「慶應幼稚舍(雖名為幼稚舍,實為小學)」開始,一路直升到大學部的『幼稚舍生』?或者是中學階段開始進入慶應系統下附屬的男校『慶應義塾高校』、『慶應義塾志木高校』、女校『慶應義塾女子高校』、男女共學的「慶應義塾藤澤湘南高校」和『慶應義塾紐約學院』(Keio Academy of New York,位於紐約),再申請保送大學部的『內部生』?抑或是透過大學考試才進入慶應大學部的『外部生』?大抵而言,慶應大學生可區分為這三大階層。」//
      //「那個問題,肯定是要問的吧!?慶應畢業的女生一定要問的那句話:『你是從哪個階段開始念慶應的?』」 
      「世間都以『慶應Boy』一語概括,但在應慶這個名牌下仍是有階級之分的。若回答是從大學才進慶應的,就會無形中畫出一條界線。當然職業也很重要,但『內部生』無疑更是一種加強的擔保,有一種『貨真價實』的安心感。因為這是從入學那一刻起就決定好的階級制度(ヒエラルキー,hierarchy)。」// (來源︰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63227)

      我覺得《愚行錄》裡的世界太灰暗,現實世界當然可怕,但還是有些光明面的。如不多想世界的美好,人會瘋掉。

      刪除
  5. we are all damaged by our parents to some extent

    回覆刪除
    回覆
    1. I think it's true. I don't blame my parents, nobody is perfect. But I don't like it when they never teach me something, then scold me for not knowing about that something when I grow up.

      刪除
    2. they don't do it intentionally (maybe some do@@) there is a major design flaw of human, we are individual without ability to know how other feel and therefore we can only try to project our self onto other. what they think is the best for us are not necessary correct. people can only try and we all can only jump up from the platform our parents provided.

      刪除
    3. I like how you put it --"there is a major design flaw of human", "we all can only jump from the platform our parents provided"

      刪除
  6. I do wonder if elephant or whale are better communicator as their low frequency sound could be felt by the body ...

    回覆刪除
    回覆
    1. 哈哈!為何突然想起這一點?

      刪除
    2. I think about a lot of things^^ As good as language is, it is not a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tools. many conflicts were due to miss communication. Language is context sensitiveness. Not too many people have the same background. As I said before, we don't know how other really feel. We can't fully comprehend their pain. Dying has to be the most lonely experience.

      刪除
  7. do you know what is most unique ability of human?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