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1日星期一

【hkiff 2017】《愚行錄》(Gukôroku)


導演︰石川慶  編劇︰向井康介、貫井徳郎

《愚行錄》的電影海報由不同角色的大頭相組成,令我想起《渴望》和《怒》的電影海報。《渴望》是套很很可怕的電影,看完後我有種受創的感覺。《怒》我未看,但見有人說兩者有相像的地方。我猜是因為兩者都涉及一宗命案,兩套電影裡的世界都很灰暗。

電影由日本推理作家貫井德郎的小說改編。在寧靜的中產住宅區,一家三口被人入屋滅門,案件過了一年仍未破案。雜誌社記者田中(妻夫木聰)決定重新調查這宗慘劇,希望破解真相真相。田中逐一訪問遇害夫婦的身邊人,發現這對郎才女貌的年輕夫婦背後的黑暗一面。另一方面,田中的妹妹(滿島光)因為疏忽照顧女兒被補。她看起來精神異常,警官懷疑她小時候也經歷過父母的疏忽照顧,希望從她與田中口中找出真相。

整套電影都是灰色的。一開始有段田中乘車被逼讓座的小片段,是全片唯一令人輕鬆的部份。但那場戲其實反映了城市人的焦躁、疏離和虛偽。

田中查案時,最先訪問的是與男死者要好的男同事。 男死者年輕有為,在一間建築公司工作。 想不到,他同事透露的,卻是在日本公司普遍存在的聯誼文化——員工放工後要一起吃飯喝酒。更甚者,這間公司的老闆還希望下屬在同事中找到自己的另一半。而最令我想不到的是,他透露自己和男死者如何佔一位女同事的便宜。女同事看上男死者,但男死者後來對她很冷淡,那同事便乘機奪愛。表面上是兩男爭一女,實情兩個男人已有默契。我心裡不禁喊一聲「賤男」!這場戲為電影定了調,為觀眾「發現黑暗的心」之旅揭開序幕。

男死者是賤男,他的太太也壞。女死者的大學同學說盡她的壞話。女死者是學校的風頭躉,因為貌美又舉止優雅,不是原校升讀和富有的她得以進入「上等人」同學的圈子。是的,這間學校的同學階級觀念重,學生也分上等人和普通人。 但成功的只有她一個。灰姑娘獲王子的愛這種事不會發生,有的是灰姑娘變成她的勢利姐姐這種事。

隨著田中訪問更多人,觀眾只見各人的黑暗內心和恨意,卻不見破案線索,無從推理。不過,到了後來,推理部分還是出現了;關於滅門案,也關於田中家的謎團。不過,像很多推理故事一樣,觀眾在看完後才有時間慢慢回頭細想。看戲後,我與一位在工作時認識的朋友在what`s app討論劇情,交換看法,這過程十分有趣。

電影題材沈重,畫面和配樂很帶動氣氛。我覺得導演的氣氛營造不錯,看不出是他的第一部作品。 推理部分我蠻喜歡,但描述人心黑暗的部分,我覺得太刻意炮製;這樣持續地黑,感覺上沒真實感。不知道現實中的日本是否如此。但這就是暗黑日本片的特色吧!這就是導演和原作者的世界觀吧! 電影收結得好,有首尾呼應之效。導演沒有講得太多,留下空間讓觀眾慢慢去想。

17 則留言:

  1. 日本好些「大片」的電影海報都有這類「群星大頭」設計,除了妳提到的,《昭和64年》也是如此,甚有晒冷 feel。

    妻夫木聰真是多產,妳說的《渴望》、《怒》和這部《愚行錄》都有份。他在《怒》演男同,很出色。《怒》是好戲,比《渴望》好,妳會鍾意的。

    「黑暗的心」,在高度重視禮儀與等級兼壓力巨大的日本社會,一定超多!

    回覆刪除
    回覆
    1. 去找《昭和64年》的海報來看,那些大頭多得很誇張,哈哈!
      我對《怒》有興趣,會找來看的。我看妻夫木聰的戲並不多,第一次看他的演出好像是《黑幫有個荷里活》,印象深刻。也看過他演的《多羅羅》,蠻喜歡他的演出。
      這套戲對我來說很分heavy(那位朋友則說他早有心理準備,所以不覺特別heavy),看完後第二天才定下神來回想劇情。
      日本電影電多黑暗就有多黑暗。

      刪除
    2. 《怪俠多羅羅》雖是妖刀.百鬼丸的尋仇故事,手塚治虫要寫的卻是世人的侵略之心與殺意。另一部妻夫木聰演得很好的是《惡人》,這戲也很黑暗,他演渴望愛情但孤僻內向的獨男,令人眼前一亮。

      刪除
    3. 我也猜芝會喜歡【怒】,不過故事沉重,看得神傷。
      這齣名字先記下,應該有機會看到的。

      刪除
    4. 《怪俠多羅羅》很好看,我是看完漫畫再看電影的。
      《惡人》我也未看,可能要舉行妻夫木聰電影節~
      《愚行錄》很dark,不知栗是否會喜歡。

      刪除
    5. 如果妻夫木聰知道有人舉行「妻夫木聰電影節」,一定開心到死。

      刪除
    6. 看了《怒》啦, 確是喜歡!! 比《渴望》好得多, 也比《愚行錄》好。 故事令人不安, 整體演員演出都好。

      刪除
    7. 看過一個評論,大意是說《怒》是日本電影戰力的一次展示,只要有一個足夠好的故事,便能自各方各面整合出一部出色之作。這說法我是同意的。

      這戲亦是改編吉田修一作品暫最出色的一部,更勝《惡人》。

      刪除
    8. 我也看了《惡人》(「妻夫木聰電影節」嘛)。一向怕看苦情戲,加上最近心情麻麻,就更受電影的絕望氛圍影響。這套慘到我要中途stop,第二天再看下去。天啊!慘到!
      這套《惡人》,個個都有戲可演,傷心的長輩,對任何事也不認真的大學生...... 妻夫木聰稍嫌太靚仔,令人很容易同情,亦很容易想像光代為何想跟他逃亡:P 
      我沒看過吉田修一的原著,不過電影方面,我喜歡《怒》多些。

      刪除
    9. 對,這部電影很慘,記得我當年寫它時標題是〈悲慘世界〉。影片其實挺接近原著,但就是要比文字版慘情。世上就是有清水這種人,想起便有悲天憫人之慨。

      心情麻麻,看氛圍絕望的作品可能會有以毒攻毒之效,"自己也不是那麼差吧?",可以這樣想呢。

      今年工作像攪肉機,把心力與時間都擠去。因為要看很多與工作有關的東西,已沒有看書的裕餘,只能盡量擠時間看電影和劇集,餘下已沒甚麼自己的空間;感覺一直在 output 而沒 input,整個人沒進步,心思也不活潑,'all work and no play makes jack a dull boy'真是至理呢。唯望情況會慢慢改善,能看回點書。人,真要活在意義裡,不能死於工作中。

      刪除
    10. 看了你的〈悲慘世界〉,看完更覺得悲哀。看戲的時候我也想,清水可憐,他善良,但他一旦殺了人,便沒回頭,他也是惡人之一。他所受的刑罰最重。奪人性命,令他此生此世不得安寧。光代可憐,但光代令他沒機會自首,把他推向更慘的境地(不知刑期會長多少...... 我到現在還在想)。但他們那幾天相處,又給他們帶來極難忘的回憶。啊!真是「無解」!
      這套戲不能以毒攻毒,之前看了《失眠》和《訪。嚇》,那兩套更能以毒攻毒:P
      你的工作持續地忙,不過若有成功感的話,那也不錯。記得你以前提過有個大project。不知你是一個接一個project,還是一個project做幾年?總之:加油!抱著戰鬥的心,努力完成定下的目標!
      我呢,工作過了peak season,但新的peak season快到。而老闆不會叫員工閒著,還有其他事務分派下來。現患上假期焦慮症,一放假,就不知看書好還是看戲好,寫字好還是畫畫好,看日落好還是煮飯好,很多時就在緊張中什麼也完成不了。


      刪除
    11. 數碼世代太多無腦無養份的中伏爆谷大片,"get out"以意念與劇本取勝,好評如潮,體現了用心創作的重要。我雖覺得它沒眾人說得那麼好,但實是樂見這類以 creative 為本的作品;豪華製作最終始終遮蓋不住蒼白內容,唯望創作人別忘初衷,共勉之。

      早陣子看畢"girlboss"後,同步看了美輪美奐的"american gods"、辛酸喜劇"horace and pete" ——《百年酒館》(這套絕對是好嘢)、描述愛因斯坦的"genius",都不錯。現正準備朝聖 —— 參看望穿秋水而來的"twin peaks season 3",極端期待。

      我說的那個 project 是一做兩年,開展以來進展甚差,滿是崎嶇。但同時又啟動了另外兩個同類 projects,變成三頭馬並行,實是艱辛。無論如何,謝謝妳的鼓勵,也承妳貴言。

      妳那種假期焦慮症大概可以想像得到,是因為工作的不順/鬱悶/辛苦等諸如此類的問題,令放假顯得格外珍貴而導至因珍惜而忐忑嗎?不知是不是類似這樣?那盡量別去考慮,直覺決定了要做甚麼便立即開始吧,通常開始了就會自然地貫徹下去,而忘卻掉選擇的煩惱。明天又是假期,之後四個月都沒閒日假了,好好享受啊!

      刪除
    12. 我看Get Out前只知這套戲獲好評,但沒看過電影介紹文章或影評,所以看戲時特別有驚喜。戲中那種懸疑、玩味和點到即止的變態,很合我胃口。(但想深一層,那件事是十分變態的,是我的深層恐懼) 這套戲的創意令我想起Cabin in the Woods。歌亦選得好。

      你看了很多美劇呢~ 我有興趣American Gods,但想先看書。之前未聽過《百年酒館》,不過簡介很吸引呢。還有Steve Biscemi! Twin Peaks竟然有season 3,很神奇。看來好劇源源不絕。(而Blade Runner有續集都好神奇,但我太喜歡第一集,怕會失望。)

      你的工作是長期作戰,若成功真會很有成功感呢!

      其實現在的工作是在兩個peak seasons中間(我還請了假回加探親),不過有很多不確定因素,加上離開comfort zone,發現自己很多不足,所以有壓力。假期焦慮症可能是因為預見工作辛苦。我現在每天除了計劃當日工作,還寫下幾件打算放工後要做的家事,和一兩件放工後會做的快樂事(就算食個甜品都計),讓自己開心一點。這方法不錯呢!

      刪除
  2. 貫井德郎只看過《追憶的碎片》,篇幅很長,故事還可以啦。
    滿島光好看嗎 ? 我挺喜歡她。

    回覆刪除
    回覆
    1. 我未看過貫井德郎的書。這套電影的推理部份不錯,不過不知道電影改編了多少。
      說起滿島光,很有趣。我以前看過她的《愛之剝脫》和《蜆貝小小姐》,她兩套戲都是當女主角,但我卻沒有記住她。看日劇《四重奏》時才發覺她這麼受歡迎。我也挺喜歡她。

      刪除
  3. 以日推的角度而言,這種持續的黑暗倒是很引人入勝。
    片首的小插曲寫得好,但又不覺輕鬆。
    其實記者訪問的都不算是身邊人,只是認識死者的人吧?起碼女子組那邊的是。
    我倒是有興趣想知千尋的父親是誰。芝認為?

    回覆刪除
    回覆
    1. 那又是,日推的世界和現實世界不同。
      同意片首嘅小插曲好好。初看輕鬆(起碼我看時引得全場觀眾都笑),實質上不輕鬆。但這戲沒有抖氣位,這個已經算是。
      (下有劇透)
      我睇返睇完戲後同朋友嘅what's app對話,我覺得千尋的父親是田中。他媽媽是大學時才大肚的。她又覺得對田中不起,可能是因為她沒有照顧好千尋。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