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30日星期三

佩玲姐姐

曾經在這裡說過,影響我作個人旅行的主要人物,是關麗珊和我曾暗戀的「他」。還有一位,就是曾經在失戀後買機票到摩洛哥,在機上才看書計劃行程的一個獨立女子。她告訴我,只要買了機票,其他問題最會迎刃而解。不過她是我朋友的朋友,我們甚少見面。我只知她仍然愛(和敢於)四處闖蕩。我以為,影響我的人就他們三個。其實還有......

今夜,我無端想起母親的舊同事的女兒佩玲姐姐。仍然叫她「姐姐」,是因為我只在小時候見過她,長大後已與她失去聯絡。或者應該這樣說,是我母親與她的母親沒有聯絡,所以我們未能再見。我和她本身並不熟絡。

或者先讓我介紹小時候認識的兩位大姐姐--一位是佩玲姐姐,另一位是蘊莊姐姐。她們都是母親的同事的女兒。母親是位小學老師,當年老師的工作量遠不如現在的繁重,而當老師的最大好處(起碼在其他人眼中)便是可以放暑假。老師們在假期會相約到同事的家裡玩,或一起去旅行。因此,我有機會認識母親的事的兒女。先介紹蘊莊姐姐;她比我大幾歲(至於是幾多歲,我並不清楚。小時候的我很胡塗,不會太記得這類事情。),頭髮留至下巴,戴膠框眼鏡,臉上有青春痘。相比起佩玲姐姐,我與她熟絡得多,因為她同時是我的鄰居,住在同一棟大廈。我們兩家人很熟,我經常上她家玩耍。印象中,蘊莊姐姐活潑愛笑,待人熱情。

2014年7月26日星期六

火氣

曾經一度,我是很好脾氣的;公認的「好好小姐」,miss yes,被人欺負也不察覺。別人問我:「你怎能容忍對方?」我會答:「我根本不覺得對方在欺負我。」因為沒有忍氣吞聲的辛苦感覺,所以不覺得這是缺點。有時在日常生活中見到不公事,也不懂開聲。

但我現在人大了,火氣反而開始出來。見到人排隊「打尖」,會直斥其非。在電車上見一男人咒罵一個叫他移過少少的阿伯,我會請他停口。在戲院看戲,也會請談話太大聲的觀眾不要說話。不過,我也是看情況,有些時候,仍然會忍。這時代,很多人都沒有羞恥心--「你係邊個?你有咩資格話我?」你叫別人守規矩,對方隨時罵回你;而且,周圍沒人幫口。道理在自己處,依然要審時度勢,很辛苦。可惜我的外表不兇,無論怎樣也擺不到一個威嚴或嚇人的表情,一點氣勢也沒有。

2014年7月12日星期六

看書看戲(包括《盂蘭神功》觀影感想)

今年想多看書,結果真的看多了書,也寫多了書。花了時間在正印身上,自然少了時間陪我的情人。我不是沒有看電影,但少了寫文章的動力,好像沒什麼值得寫。也因為在國際電影節舉行時寫得太多電影文章,想歇一歇。在國際電影節後,看了《那夜凌晨,我坐上旺角開往大埔的紅van》、《魔警》、《美麗城的孩子》(Cine Fan)、Limitless(逆天潛能)、The Fountain、《香港仔》、Transcendence(超越潛能--又是「潛能」:P)、《傷失的情歌》、《X-Men: Days of Future Past》、《東京小屋》、Chronicle(奪命異能)、《廣告祭,唔制》、《竊聽風雲3》、《盂蘭神功》和Bottle Shock。這樣數起來,數量滿多。

2014年7月8日星期二

執書櫃(10):重新發現家裡的書(非文學類書Part 1)

這些書怎樣分類呢?大類可入「非文學類」(non-fiction),細類便不再分了。


《在中世紀星空下》(Under the Medieval Starry Sky)
--此書是在書展買的,印象中有六折。此書封面漂亮,配上「在中世紀星空下」這個書名,給人一種浪漫的感覺。中世紀離我們很遠,當時攝影術還未發明,沒有照片流傳下來,因此充滿神秘感。作者阿部謹也是日本人,是位社會系教授,被譽為日本西洋歷史學者第一人,「用東方的眼睛看西方」。

此書分為三章:「中世紀的生活」、「人和人之間的連結」和「歷史學支柱」,且列幾個章節的標題出來:「和石頭息息相關的中世紀人--西歐世界和石頭的傳承」、「澡堂」、「中世紀之死」、「現今存在的中世市民意識--支持歐洲深層的工匠組織」、「歐洲掃煙囪的人」、「狼人傳說」、「自由集會時代」、「文化暗部的崛起--歷史學的課題」...... 看來頗有趣。每篇文章都不長,很易讀,但不知為何,書買回來後便擱在一邊。現在要寫書介時,才發現他的好。

2014年7月5日星期六

執書櫃(9):繼續點算藏書(實用書)

家裡的非文學類實在難以分類,不如我分為實用書和非實用書吧。

書店裡的實用書都給人一種假象:你買了我,你便學懂我所教的知識!所以,當我急於學會某樣知識時,便會買下相關圖書,以為買了書便等於學會了裡頭所教的知識或技能。當然,這是騙人的,學習需要投放大量時間。

我家裡的實用書,除了上篇文提過的外語學習書外,還有:
《登山要領手冊》(這是二手書來的)


《懷思曼生存手冊》(John Wiseman Survival Guide)(簡)
(官方書介:「本書為英國皇家特種部隊絕境求生的秘密,是掌握現代人自救、自我保護的生存技巧。
任何人,只要喜愛遠足、旅游、探險、行車的普通讀者,都可能會被意外隔絕在地球上的任一地點︰茫茫沙漠、熱帶雨林、無際大海…… 本書描述了這些突發事件發生時可能面臨的各砷危險,同時也揭示了相應的生存機會,提供詳盡的求生方法與技巧。」

雖然未必用到裡面的技巧,但擁有一本這樣的書,很開心。下次別人再問我帶什麼書到荒島,我會答這本。:) )

2014年7月4日星期五

執書櫃(8):繼續點算藏書(非文學類/實用書:食譜)

非文學類書/實用書是導致我的書櫃淪陷的元兇。我買小說還算有節制,但一到非文學類書/實用書,便像病態購物者一樣,買書時不理自己夠不夠時間/程度/耐心看。

有些書的題材是一時興趣,如做木工的書、畫插畫的書、手工藝書和語言學習書。學過日文的我有日語學習書還說得通,但我還有學法文和德文的書...... 到頭來,我連普通話也講不好。我的語言天份不高,根本不能靠一本書便學會一種語言。

我享受煮菜,家裡的烹飪書數量直線上升。教煮中餐、西餐、簡餐、湯水和養生食物的書我都有。而只教讀者烹調單一食材的書我也有,包括教煮魚、煮薯仔、煮意粉、煮蛋(!)的。圖片精美的書我愛,但少/沒圖的食譜也是我所愛。這種書看起來特別有味道。真正漂亮的外國硬皮食譜,在誠品可見,但很貴,我不捨得買。可惜與看其他書的情況一樣,我只試過少量食譜。

這是本1974年的老食譜。

這味stuffed conchiglie不難煮(只有那個pasta shell和雞蛋要煮,其他饀料不用煮)只是切粘),在加拿大到朋友家聚餐時會煮這味;味道好,難度低。 (來自一本叫Chef Creations for today's active lifestyle的食譜。)

是以散文講烹飪的書我有兩本,一本是筆名「特級校對」的陳夢因的《食經:烹小鮮如治大國》,另一本是上海作者邵宛澍的《下廚記》。


這是《星島日報》總編輯陳夢因於五十年代在該報撰寫的飲食專欄結集的其中一本,絕版數十年,幾年前再版。


這是本飲食隨筆,與《食經》一樣,有提到煮法,但單以文字表達,廚藝不佳的,難以跟著煮。不過單純看作者介紹上海菜、上海的飲食文化以至上海的天氣,也覺好看。我喜歡吃上海菜,邊看邊垂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