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了Stephen King的Everything's Eventual:14 Dark Tales多時,看了幾個故事便放下,過一會再拿起來看,但始終未完成。一直放了幾年,書頁都發黃了。最近因為想好好執拾書櫃,於是「的」起心肝,重拾這本書。今次終於完成啦!
十四個故事,有的血腥暴力,有的是pure evil,有探討人性和人際關係的,有幽默「驚笑」小品,有奇幻故事,有犯罪故事;不同類型的小說Stephen King都能駕馭。想開始看Stephen King的讀者,不防由這本開始。
選部份來講:
Riding the Bullet: 這是全書我最喜歡的故事。主角是一個年輕人,父親早逝,與母親相依為命。如同很多年輕人一樣,他到另一個省讀大學,與母親分隔兩地。一天,他收到阿姨來電,說他母親中風入院,不過情況樂觀,著他別擔心。但他當然擔心得不得了,於是用hitchhiking的方法到醫院。只是,接載他的人怪怪的,那「人」竟然知道他的名字,並說出只有他和母親知道的往事...... 這故事的母子情寫得相當好,很感人。兒子到了醫院,究竟會見到一個活著的母親還是已逝的母親呢?簡直是一步一驚心。每一刻,我都在猜情節發展,而大能的作者,總是知道我在想什麼,會用不同方法引導我的思路,將我玩弄於股掌之間。因為講親情,這故事容易引起共鳴。兒子關心母親,卻又辜負母親,經常自責,那種心情,很多人都有過,也可以想像得到。這是個看完後,會想立刻打電話給父母的故事。
1408:因為被拍成電影,所以1408是書中最有名的故事。不過看畢小說版,便不想看電影版--不可能拍得比他文字描述的情景更恐怖吧!有讀者評論說這是全書最恐怖的故事,我倒覺得恐怖程度可以接受。這篇小說,屬於心理驚慓,以對話和獨白為主,緩緩地牽動著讀者情緒(所以,難以用畫面表達)。故事開始,一直到不同盛傳鬧鬼的地方探險並出書賺錢的作家,想在這間酒店有名的1408號房體驗一晚。酒店經理極力阻止,並告訴他多年來在這房間內發生的可怕故事。我覺得整個故事最驚嚇的就是這位經理所描述的故事。那些故事沒有鬼怪出現,他只是說入住房間的很多客人都在裡面自殺,甚至來打掃房間的職員也不能在房間久留。作者著力描寫他們進房後的行為和反應,卻沒有說明原因,大大加強了懸疑感。
而故事「戲肉」,即作家進房後的情節,雖然可怕,卻沒有嚇倒我。我不怕,是因為如果我是他,我是絕對不會進入這房間冒險的;我不怕,是因為自己有不冒險的選擇(反之,《閃靈》的小孩無奈地隨父親入住酒店,被迫經歷可怕事件,令我更為不安)。
L.T.'s Theory of Pets:(這是全書作者本人最喜愛的故事) King說這是個有twist的幽默故事,怎料我從一開始便不覺得它幽默,只覺得不安。這種讀者反應,是King始料未及的吧!故事主角「我」的朋友L.T.經常在酒吧講自己和失縱妻子的故事。他和太太結婚日久,看似相安無事,但太太其實開始忍受不了他,於是某一天,她忽然留字「走佬」,帶走了他們養的狗,留下貓兒給他。然後L.T.便述說家裡的貓狗怎樣成為太太離家出走的導火線。事緣在結婚週年記念,他的太太買了一隻狗送給他。結果,狗狗與太太成為好朋友,卻敵視他。然後下一個結婚週年紀念,她太太買了一隻貓送他,同樣情況再次發生,貓親近他,卻不理睬他太太。而他們兩人,便經常為這兩隻寵物爭執,不是投訴對方所贈的寵物討厭自己,便是呷寵物的醋。有趣的是,貓和狗對不喜歡的主人的態度不同,狗還會努力裝友善,貓則不愛便是不愛;就像婚姻出現問題,他會忍,太太不會。我感受不到那種幽默,可能因為我以為這是個「貓狗是惡魔化身」的故事。原來我猜錯了。不過最後King也成功地挑起我的情緒。這是個令人傷感的故事。作者將L.T.這角色設定為述事者的朋友(而不是第一身)是有深意的,讓讀者從第三、第四者的眼光看他,為故事增添層次。
Everything's Eventual: 這個用來作書名的故事,由一位少年作第一身敍述,講述他的奇遇。這少年亦是與母親相依為命,不過他比Riding the Bullet的主人翁年紀少,更不懂珍惜母親。但故事主線不在此。故事是說,有一日,他收到一個電話,邀請他接受一份「工作」。作者先透露他工作的奇怪福利,再慢慢揭開這份工的底蘊和他被選中的原因,成功地吸引我一字不漏地讀下去。那麼,他享有什麼福利呢?
。一個人住大屋 。有專人打掃(但雙方從不碰面) 。他在白板上寫下想買什麼,不久後那些物品都會送到大屋。日用品的添置則不必寫也會有人處理。(這部份作者寫得像衛斯理小說似的) 。每周有人將生活費入信封給他......
而奇特的地方是「交換條件」:
。他在每個周末要將剩下的錢棄掉 。他不能與母親及舊朋友見面 。(再講便「穿橋」了)
故事像科幻小說,情節匪夷所思。就算有人想過類似橋段,也沒有人將細節構思得這麼有趣。不過這個故事的結尾有點弱(我看至最後一句時在心中暗叫一聲:「啊!就這樣完結了?!」),如加以改動,可以拍成電影呢。
Autopsy Room Four: 你有聽過這種新聞嗎?要做手術的病人在手術中途醒來,在清醒的情況下被人開膛剖腹,卻沒有被醫生發現。有吧!怕嗎?那麼,如果情況是活著的人給人當死屍辦,並快要被解剖呢?這麼可怕的故事,難得King以幽默形式寫出來。例如當主角終於可發出輕微聲音時,卻有解剖員要播音樂,還要千挑萬選揀了搖滾樂來聽!之後還有更「攞命」的,在此不「穿橋」了。這故事放在全書最頭,是一碟很好的開胃小菜。(但作者說故事排序是抽籤決定的)
Lunch at the Gotham Cafe和The Man in the Black Suit都血腥恐怖;前者講夫妻關係,但充滿blood and gore,有點像泰倫天奴的電影;後者是作者擅長的童年恐怖故事,像It,有種懷舊美。That Feeling, You Can Only Say What It Is in French是全書最令我不安的故事。虛實交錯但又有說服力的故事,特別令人懼怕。
Phew~ 看完如此重口味的故事,要抖一抖。
芝趁颱風來襲寫了網誌,我趁颱風來則看了電影
回覆刪除故事確實有點重口味,我看我還是先完成 The Mortal Instruments 那幾本才回頭找來看......
[inanna回覆08/16/2013 08:45:07]我都趁住打風,煲咗幾集"newsroom"。
[版主回覆08/14/2013 21:24:47]哈哈,看了哪套?
這本看完後我會捐,所以才有動力逼自己快快讀完。
看完你的介紹,心裏有片刻的衝動,想接收了這本書一看。
回覆刪除不過轉念一想,洋書不好(喜好的好),恐怖類的更不好,再加上其他的想法…還是…算了。
不過你書架又少了本書,不錯 ~
最後,你會捐去哪裏呢 ?
[龍 Wing Lung回覆08/15/2013 09:25:54]如有意捐贈, 本人有意接收......
[版主回覆08/15/2013 01:12:12]其實本書很黃,頁邊有斑點,我不好意思送人。
可能拿去漂書。未必時常有機會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