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看過陳慧的《拾香紀》、《味道/聲音》和一些短篇故事,喜歡,但沒有成為她的忠實讀者。不過,每見有她的訪問,我都會讀。我覺得她為人認真,記者問她問題,她會經過思考然後謹慎回答。她給我的感覺,是做人毫不含糊。她不能容忍記者「想當然」、隨口問和隨意分析她。訪問她,必須做足功課。
最近才看回六月期的《讀書好》,內裡有一篇六版長的陳慧訪問。雜誌訪問她,自然是因為她宣佈支持佔中。一個一向低調的作家身先士卒,毅然表態,當即惹起關注。
正如她所說,認識她的人,應該不會對她的決定感到太過驚訝。正如我,只透過她以往的訪問和講座認識她,對她的決定,也不會感到過於驚訝。一個關心香港的人,一個低調、實幹、默默耕耘和誠實的人,一個之前沒有公開參與政治活動的人(亦因此不用跟隨任何團體的行動),支持「佔中」,其實不出奇。(在此不討論是否應「佔中」。想講的是她為爭取普選「站出來」這件事。)
說回訪問,這篇訪問有些地方稍為難明,有些地方說得比較隱晦。不過有她有些答話我很喜歡,摘錄如下:
讀:喜歡這樣的香港(指節奏這樣快、情緒這樣浮躁、這麼小又這麼擠迫的香港)?
陳:不能用喜歡形容,香港不用我喜歡。我問你,你喜歡你家人嗎?我屬於這個地方,與我與之相關的所有事物都在這裡,是愛恨交纏的。有時我很怕一個說法,說我看香港是甚麼,我覺得香港如何如何。其實沒那麼sentimental的,問題是,你知道她本來是甚麼嗎?
摘錄陳的答話:「......我們一直住在這裡,生活在這裡。這城市一直沒有漠視我們。我們所做的每件事其實也影響這方,倒是我們漠視了它,漠視了我們每天其實影響這城市的每個大小決定,是我們一直于取于攜。我們要一個只需交通發達的地方方便上班,返到工就可有薪水,有薪水就可以去我想去的地方玩,都缺乏了生活的「細節」,也很自私。我不單說別人,我自己也是。」
摘錄陳的答話:「......請讓生命環保少少。不要到頭來,生命只有一事肯定的,就是你在地球製造了很多垃圾,製造了不能磨滅的干擾,那你問你自己,除了製造垃圾,除了碳排放,你做了什麼?那就做些事吧。很簡單,一點也不複雜,負責入,就是這樣。」(按上文,「你」是指689。但也可以指更多人。)
摘錄陳的話:「書本裡太快樂了,重要的是生活。看書是抽離一點的。若只看書,但不生活,那是玩物喪志。若一個人只讀書,而不認真對待生活的,也不嘗試理解和投入生活,他不過在消磨時間。閱讀最開心的,是當你讀完一本書,已經不是那個人,本書對你有影響。否則那不如看消閒電影吧?閱讀像一場搏鬥,特別是經典,它跟你素來所想的不一樣,它在打破你的安穩。......」(這句話對我是當頭捧喝。)(補充,記者請她分享這樣的閱讀經典經驗,她以卡爾維諾的《看不見的城市》作例子。)
「我是一個很膽小的人,我不玩過山車。但其實我為甚麼要?很多閱讀經驗都比坐過山車刺激。」
「我得說,我不是評論的人,我《蘋果》寫專欄,我也說自己寫的是書介,不是書評。」(我反而見過一些將書介當書評的例子)
她亦分享了她對《異鄉人》和《西遊記》的看法,都很有趣。
「若再從形而上的看,那是一段對旅程的描寫。《三國演義》是求權勢、《水滸傳》是求名,《紅樓剒》最後是說虛無的,但《西遊記》最後是求經的。經是智慧,是對眾生的關懷,而且那旅程不是一個人去的,是一隊人,而且取經後不是自己升仙自己上西天,而是帶回中土。」
「如寫《小事情》時候,香港經濟不很好,但我也寫小事。在別人眼中,那是很小的事,但在當時人心中,那是很大的決定,甚至那是生命裡最重要的一天。他要花很大勇氣才做到那決定。我們平日進入公共空間,卻從來不會知道那些人經歷甚麼,我們從來沒想像過。不過,我們總希望有人在乎,那我就做這個人吧。」
(記者的回應:所以說公義,說民主,後正是源自,也落實於這份對人的關懷。)
「因為我的「做好自己」,包括我想把怎樣的香港交給下一代。是責任,說的是責任。......所謂「前人種樹,後人乘涼」。我們也說這話,但我們當自己是後人,但其實我們每一個也是前人。......那你種不種樹?那我不明白為甚麼你只乘涼,你預備好自己做前人嗎?
不會有人有天早上起來,發覺自己已經是前人了,不然那刻你真的變「前人」了,但你無種到樹囉,okay?
......對的事就去堅持,然後為堅持的事負責任,that's all。這甚至不是一個「本土」與「外來」的問題。」
這句很好笑:
「香港人在長年累月的受驚和失望底下,會擺一種姿態出來,說,有甚麼我未見過呢。這大半年來發生太多事,若香港人還原真實反應時,應該心臟病發死了。」
這句話我也喜歡:
「我愈安靜 你就竊取我愈多安寧」
(怕寫政治題目,是因為很容易惹起罵戰,更大原因,是自己對很多事都一知半解。如果單看新聞和專欄文章,你會發現有很多不同見解,令人無所適從。一股熱血的人,黑白分明,會被說成頭腦簡單,不懂看形勢。就像小孩子剛學會捉棋,未有章法,被旁觀者不斷問「你為何行這步」、「你懂不懂捉棋」和「你這樣走沒用的」...... 只想說,這篇不是完整文章,只是訪問分享。)
p.s.打咗咁多字之後,先發現有網上版:
http://www.books4you.com.hk/69/pages/page8.html
我也看過這期《讀書好》。近年已少看她的書了,當然從沒奢求她要回到《拾香紀》的高度,但那些硬銷基督教的東西實是吃不消。
回覆刪除[版主回覆08/19/2013 20:32:45]我也只完整地看過她兩本書。不過蠻喜歡聽她講talk。
我沒看過她硬銷基督教的書,不過見她的訪問,沒有特別提基督教,只說她有信仰。
「香港人在長年累月的受驚和失望底下,會擺一種姿態出來,說,有甚麼我未見過呢。這大半年來發生太多事,若香港人還原真實反應時,應該心臟病發死了。」
回覆刪除哈哈~~又係喎!~
[版主回覆08/23/2013 03:26:39]哈哈,諗真D,香港人應笑不出來。
阿芝:這真是一個令人悲催的時代!
回覆刪除我乃天涯流浪客,暫未知!到時算
保持聯絡必矣
「老朋友」傾得莫逆於心的愈來愈少!
讀董橋近作,懷人憶事寫郭良蕙,令人唏噓!
此篇《春盡》可上綱一讀,董生近期佳作!
[版主回覆09/03/2013 06:40:50]謝謝推介好文,我會找來一讀。
yahoo已上載搬家方案:http://blog.yahoo.com/yblog_hk/articles
研究一下吧。
在別的平台再見!
拾香紀是我極愛的書, 可惜她後來少產, 又寫短篇, 分離使我對她的熱情逐漸冷卻.
回覆刪除[版主回覆09/05/2013 07:31:30]我也喜歡《拾香記》,以及《味道/聲音》。她的短篇也好看,但沒動力買來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