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31日星期三

喬靖夫《誤宮大廈》


是怎樣得知有喬靖夫這個人的呢?


是因為盧巧音的《深藍》。當年我很喜歡歌詞,發現填詞人叫喬靖夫,便上網查他的資料。原來他是一個作家,已出版過幾部小說。不過,一般書店都不見有他的書,只在書展時見過。


見到那些長篇系列封面,有點被嚇怕,好像不是我喜歡看的類型,於是沒有買下。反而,前陣子再到他的blog見到《誤宮大廈》的介紹和節錄,惹起我的好奇。之後又剛好經過北角森記──喬靖夫的“書倉” ,心內喊一聲“是緣份啊”,便買下了這本書。


喬靖夫給我的感覺有點Cult。他是大部分香港人不認識,但卻受小眾極力追捧的作者(我想像得到他的粉絲都是喜歡打機或習武的一群,或者是"御宅族"[?]),還要在森記和香港書展才找到他的書(除了他的最新作品--因今年有較有名的出版社為他出書,所以現在大型書店都有他的新書),這件事本身便有點傳奇,為我的閱讀過程增添趣味。


又,剛好看了張大春《城邦暴力團》的序(只看了序!),作者述說他連續看了七本相關的書,後發現這七本書是由七個隱世武術高手所寫的!不知怎的,這令我想起仿佛是神秘教派教主的喬靖夫。加上喬也是習武的。


說回《誤宮大廈》,故事是說偵探谷明智接受了富商委託,調查一宗發生於十年前一個遊樂場裡的“五鬼搬運魔法”表演失蹤事件。當時被邀上台協助變魔術的十三歲少年失蹤了,十年來亳無音訊。但最近卻被人發現出現在一張近期所拍、不知真偽的照片裡,樣子仍和失蹤時一樣,好像沒有長大過;背景疑似是“吳公大廈”──一個座立在鬧市中卻被世人遺忘,與外界隔絕的建築群。


被形容為“影像系”的他,果然名不虛傳,除了在封底放上一些舊樓和後巷照片,和請畫風詭異的利志達繪畫封面和插圖外,書中的文字更十分形象化。


香港的殘破舊樓,除了是保育課題外,同時也引起我的想像。會不會有一幢舊樓單位內,仍是放著六、七十年代的陳設,裡面住著六、七十年代的人?加上,我很喜歡看發生在都市中的冒險故事(如衛斯理);喬的這本書,便正正滿足了我這方面的幻想。


喬靖夫仔細地描繪香港舊樓(其實更像描寫九龍城)的髒、舊、亂,甚至那種龍蛇混集的恐怖感和可怕的氣味,他也形容得很形象化,與我對舊樓最惡劣的想像差不多。


“經過其中一道門。紅色燈光的室內擠滿了男人,透出像土耳其浴室那種濕悶的熱氣。內裡放著交際舞音樂,錄音帶已經因為播放太多而粗啞磨損,幾乎被人群的興奮叫聲掩蓋。大量雄性荷爾蒙同時分泌的氣味…… 對面的另一道門,裡面的景象則截然相反。淡藍的冷冷日光燈管被瀰漫不散的煙霧包圍,令室內顯得更灰暗。地板胡亂鋪滿了破舊的草蓆和床褥。裡面的人半數都是靜止坐臥,即使走動的身影,也都有如電影慢動作鏡頭一樣。一雙雙沒有焦點的眼睛,仰望向房間上方的虛空。有的人連臂彎上插著的針筒都忘記放下,手臂一直在淌血。門口透出陣陣像凝結嘔吐物的臭味。“(摘自《誤宮大廈》p.171-172


另一點要提的,是故事情節真的很可怕,令我看得心寒。我真的被嚇倒了!特別是殺人犯馬雨林在監獄的一段(“我不在這裡…… 我不在這裡……”)和五鬼搬運儀那段。


看書時,發現情節推進很快,這是吸引讀者興趣的重要元素。他有時甚至快到在下一章會立即跳到下一個場景,先描述這個新場景,才回溯中間發生了什麼事。就像電視劇Lost那樣。先講結果,後解釋。對喜歡快的香港人,尤其吸引。(不過就沒什麼"抖氣位”了)


這是一本難得以香港舊區作背境的小說,更提醒我們在社會高速發展下,在社會的角落裡還有一群被遺忘了的人。



P.S. 我曾經在睇樓時見過一些十級恐怖的舊樓,未見過的真的難以想像!那怎麼住人?所以一說核突舊樓,我便很有同感。(這不包括那些窗明潔的唐樓。我知很多唐樓都很靚。)





1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