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30日星期一

《黑白大廚:料理階級大戰》(Culinary Class Wars)


很少看韓國電視節目的我,在見到Netflix宣傳韓國料理比賽節目《黑白大廚:料理階級大戰》時,便立即開來看。我抗拒不了煮食比賽節目 (到現在仍有看MaterChef Australia),就算只為了滿足好奇心也會開來看。

《黑白大廚》拍得很有綜藝感,就算對煮食興趣不大,也可能會被節目的製作震懾。盛大的場面 (百人參賽、整間肉檔/海鮮檔/便利店出現在眼前)、視覺上的震憾 (白湯匙廚師的出場方式、堆成小山的豆腐)、殘酷的賽制 (第一關便淘汰超過一半參賽者、部份參賽者近乎不眠不休、有一關要他們一直用同一食材煮不同菜式)、戲劇性的越級挑戰 (無名黑湯匙廚師挑戰已成名的白湯匙),加上緊湊的剪接和節奏感強的音樂,通通都令觀眾的腎上腺素升高。當主持人以誇張的語氣讀出殘酷的比賽規則時,我以為自己在看《今際之國的有栖》。(可能更似《魷魚遊戲》,但我沒看過,無從比較。)

這套綜藝節目有很多角度可看。有人喜歡看煮食和美食,有人欣賞廚師的創意和哲學,有人愛看充滿魅力的人物—不提節目完後迅即有醜聞的型男廚師「三星」,節目捧出來的明星還有曾勝出Iron Chef韓裔美籍廚師
Edward Lee (本已在美國有名氣,現在更有名。觀眾很難不被他的創意和態度折服。),「港式點心女王」鄭智善,煮傳統韓國菜的「阿姨無菜單料理一號」煮學生餐的「學餐名家」個性可愛的「料理狂人」等等。在香港開了高級西餐廳的評判安成宰也有不少粉絲。反而比賽冠軍權聖晙,雖然廚藝好,但態度較為囂張,比較不討好。湯匙崔鉉碩的強勢表現也引起爭議,不過他的綜藝感強,能帶來節目效果,節目組應該很喜歡他。

我喜歡看煮食節目,除了喜歡看烹調食物的過程,也從中學到烹飪和食物的知識,以及取得煮食靈感。例如見到MasterChef的廚師經常製作puree配protein,於是我也學著煮 (之後還想試做glaze和印度蘸醬(chutney))。我不大喜歡吃韓國菜,所以無意學煮,但《黑白大廚》除了韓國菜,還有中華料理、意大利菜、日式料理、快餐等,變化很多。特別喜歡便利店挑戰賽和無限豆腐料理地獄,兩者都需要廚師think out of the box,發揮創意。「拿坡里美味黑手黨」在前者以全場唯一一道甜點擊敗一眾對手,Edward Lee在後者設計了包含前菜、湯、主菜與甜品的一系列豆腐料理 (甚至還將豆腐做成素肉),兩人皆創意十足,令人嘆服。

不過這節目最吸引我的不是食物,而是節目製作。我見識到韓國人厲害的綜藝製作能力。《黑白大廚》吸引了全球觀眾,成為風潮,是又一次韓國文化的輸出。節目拍得有戲劇性,突顯黑湯匙與白湯匙兩個階級的對戰,讓觀眾不自覺為黑湯匙打氣。而一開始貌似高傲的白湯匙,又以實力和態度令觀眾喜愛,結果雙方都粉絲大增。

不過節目組也有地方處理不周。在餐廳料理賽中,他們為增強刺激感,要每一組投票淘汰一位隊員,讓那三位另外開一間餐廳。兩位較弱勢的
湯匙自願離組,另一組則真的投票淘汰了一位德高望重、煮日式料理的白湯匙(安惟鍟)。這組因為要重新決定菜單,也比其他組更遲購買食材,影響了表現。這三人在沒有犯錯之下無端受到懲罰,觀眾為他們感到不值。雖然這可能帶來一點節目效果,但觀眾不忍見到一個有點年紀、廚藝精湛又謙虛的主廚受到這樣的對待 (後來知道因為時值半夜,他買不到魚,做不到最拿手的壽司,更氣!)。聞說節目組也有所反省。

另外,就是準決賽「豆腐無限地獄料理」比決賽還要好看。不過經常看真人show的觀眾,也許已習慣這點。其中一個原因是一些受歡迎的參賽者已被淘汰,而參賽者在決賽多數不敢冒險,選擇做穩陣的作品。Edward Lee在決賽仍繼續做實驗性菜式,已很難得。

少看韓國節目的我,從這個節目知多一點韓國的文化。例如我不知道他們的「食播」主持會吃大量食物。我知道有人會直播自己吃東西,卻不知道直播「大胃王」大吃大喝在韓國成為潮流,更「上得枱面」,在這個節目中出現!

看完《黑白大廚》,我對韓國文化產生興趣,終於決定開韓劇來看。


P.S. 在此表態一下,有人說湯匙崔鉉碩在煮海鮮比賽中搶先拿食材,又向黑湯匙施壓要「借食材」,行為卑劣,我倒是不覺得。首先,好的食材在這場比賽很關鍵,當然要快取。而且他們沒有多取,拿的都是會用到的食材。至於「借食材」,有人說韓國人階級觀念重,湯匙不敢不借出,但這個節目就是讓湯匙名正言順挑戰白湯匙的,黑湯匙可以不借給對方的啊!只是他們那回合的領袖火花男不夠果斷。若他懂得處理,保護自己組,應會在觀眾心中加分。現在他卻大大減了分。不過他雖然不是好領袖,我相信他煮的食物是好吃的。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