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由真人真事改編,講述女作家Lee Israel偽造已故名人書信圖利的經歷。電影名"Can you ever forgive me?"既是她偽造作家Dorothy Parker書信的其中一句,亦是她回憶錄的書名。這句子驟看像作者的懺悔之言,讓人想像一把溫柔婉的女聲緩緩讀出,懇求世人原諒。但事實上,這句話卻出自一個粗鄙、邋遢、脾氣火爆、酗酒的女人。Israel靠寫名人傳記紅過一陣子,但後來得罪了人,沒人再找她寫作。她窮得拖欠房子租金,連愛貓的驗身費也付不起。但她既不肯放下身段做一般差事,又不屑施展魅力討好群眾,連對出版社經理人客氣一點也做不到。在窮途末路之際,她發現已故名人書信有價有市,便利用自己的寫作天賦,開始行騙生涯。
她賺的不是大錢,只是以此應付基本需要(包括喝酒)。她當這些偽造信是藝術品,對自己的文筆足以騙過大家,且有人出價購買感到自豪。事實上有些買家只圖買得開心,根本不著重書信真偽。她對自己的行為沒有悔意,故很難想像她真心說出這句道歉的話來。可能因為這樣,編劇在戲中加插了一個視她為偶像的受騙者角色,令這句話變得合理,亦讓人看得感動。
作家由喜劇明星Melissa McCarthy主演。她演得很好,雖然言談舉止屢次讓觀眾笑起來,卻沒有淪為丑角,觀眾都認真看待她。編劇、導演和演員一起共同令這角色變得立體。值得一提是演她好友兼(犯罪)助手的Richard E. Grant。這位擁有碧藍眼眸的過氣花花公子與她同樣充滿缺憾,又同樣毒舌,兩人的對話和相處很好看。
電影︰廣告牌殺人事件Three Billboards Outside Ebbing, Missouri
電影的構思巧妙,演員的演出令人動容。Sam Rockwell十分搶鏡,令我重新留意這位演員。後來我看了他當配角的舊作《陽光冏男孩》(The Way Way Back)。他的角色像Disney Channel才會出現的善良幼稚中年男人,想不到他演這種角色也有說服力。
電影︰屍殺片場One Cut of the Dead
想好好笑一場的話,看這套片吧!電影又好笑又有意思又勵志,看完會令人心情好。
電影︰夢女芭蕾Girl
今年看了兩套跨性別人士的電影。這套拍得克制、含蓄。故事發生在少年人身上,比《翠絲》更易惹起觀眾同情。少年話不多,慣於將一切藏在心裡,令父親欲助無從。這個年紀的人本應親近朋友多於父母,偏偏身邊的同齡人全都不明白她。父親雖關心她,但她這些少年心事,又怎會想一一向父親說明呢。主角的艱難處境,電影沒有透過對白說出來,而是用鏡頭拍出來,讓觀眾自行意會。看這套戲,需要帶著敏感的心呢。
電影︰奇幻摩天輪Wonder Wheel
這套Woody Allen的電影好像評一般、沒太多人提。我覺得題材有點舊,但拍得不錯。單看Kate Winslet的演出已值回票價。這個Kate Winslet令我想起演《浮生路》April的Kate Winslet。電影︰芳華
《芳華》講述一個文化大革命文工團的故事,在這個彷似遠離文革殘酷現實的世外桃園,其實也有集體欺凌的情況發生。團中的大好人做錯了一件事,讓人見到他的七情六慾,便一下子被眾人嫌棄,將他的好完全忘掉。而唯一公開對他好的弱勢女孩,同樣被打進地獄,受盡苦難。好人沒好報,看得人心有戚戚然。不過有過來人說片中的文工團浪漫化了很多,並不真實。而電影也被垢病避提文革慘況。我覺得若果真實的文工團就如戲裡所拍的話,導演並不算避提文革慘況。畢竟他就是想拍這個奇妙的存在。又,我待過中資機構,明白在這類組織內,總有些非常天真單純、不知世事的人。
電影(看影碟)︰以青春的名義
如前一篇文所說,近年港產片較多的是熱血勵志片,及以社會議題或弱勢社群作主題的電影。在此潮流下,這一套是特別的。導演拍的是師生戀,而且是感覺「離地」的師生戀。電影拍得浪漫唯美,有人說像歐洲片,有人說像王家衛的電影。電影有種不真實的感覺,裡頭的香港學校像想像出來的,少年的家像想像出來的(一個放滿雜物但佈置得非常漂亮的單位),少年與代課老師的相處有點像幻想情節。我覺得電影有點「作狀」,但這種「作狀」就是電影的特點和優點。久違了的作狀!
看完電影才發現「師生戀」不是電影的重點。電影著重兩個需要愛的人的關係。他們只是相濡以沫,比一般師生戀更浪漫。少年主角(吳肇軒)讓我想起的是《偷戀隔籬媽》(In The House)裡的學生,同樣沒有母親、要照顧父親,同樣單純又刁鑽,同樣渴望主角的愛(還有,兩人都整天穿著校服)。老師(劉嘉玲)的角色設定(丈夫有外遇)有點老套,但她若不是處於這個痛苦狀態,就不會發生這個故事。
如前一篇文所說,近年港產片較多的是熱血勵志片,及以社會議題或弱勢社群作主題的電影。在此潮流下,這一套是特別的。導演拍的是師生戀,而且是感覺「離地」的師生戀。電影拍得浪漫唯美,有人說像歐洲片,有人說像王家衛的電影。電影有種不真實的感覺,裡頭的香港學校像想像出來的,少年的家像想像出來的(一個放滿雜物但佈置得非常漂亮的單位),少年與代課老師的相處有點像幻想情節。我覺得電影有點「作狀」,但這種「作狀」就是電影的特點和優點。久違了的作狀!
看完電影才發現「師生戀」不是電影的重點。電影著重兩個需要愛的人的關係。他們只是相濡以沫,比一般師生戀更浪漫。少年主角(吳肇軒)讓我想起的是《偷戀隔籬媽》(In The House)裡的學生,同樣沒有母親、要照顧父親,同樣單純又刁鑽,同樣渴望主角的愛(還有,兩人都整天穿著校服)。老師(劉嘉玲)的角色設定(丈夫有外遇)有點老套,但她若不是處於這個痛苦狀態,就不會發生這個故事。
電影(看Netflix)︰死無對證The Invisible Guest
這是套精彩的懸疑片。在電腦看戲和在戲院看戲有很大分別,這套我更希望在戲院看。
不太懂欣賞荷里活「爛片王」,不如看紀錄片「配樂王」。可看到配樂形式和風格的演變,以及配樂人對創作的熱誠與認真。
電影︰心燒樂園Burning
太多人寫李滄東的Burning。我看完要點時間消化,看別人寫的文章好了。
電影︰幸福城市(亞洲電影節)
電影以倒敍手法拍攝一個男人的一生。喜歡電影開首以近未來的世界為背景,描述科技發展並沒有為人帶來幸福,有一點Blade Runner的感覺。亞洲電影比較少拍這類場面,但這背景只是電影的其中一部份,科技發展對人類的影響並不是這套戲的重點。那麼,導演其實想表達什麼呢?我覺得電影的訊息不夠清晰。導演想說男主角的性格缺憾導致他的悲劇一生嗎?(但他少年時做的決定沒有錯啊)是說社會對好人殘酷嗎?(電影只有第二段帶出此訊息)是想說科技不能令人幸福嗎?(電影只在第一段帶出此訊息)還是只想拍一個小人物的悲劇故事?
p.s. 女配角丁寧演得很好,出場短短時間已令人印象深刻,很高興她獲奬。
電影︰地球最後的夜晚(亞洲電影節)p.s. 女配角丁寧演得很好,出場短短時間已令人印象深刻,很高興她獲奬。
最後這電影在大陸成為話題,因為宣傳手法錯誤;觀眾期待看浪漫愛情商業片,結果是晦澀難明的小品藝術片,不符觀眾期望。電影的鏡頭很美,湯唯好看,但情節難懂,看前半段時我睡著了。後段拍男主角的夢;一鏡直落的3D鏡頭,充滿gimmick。我喜歡這段,因為真的拍出了夢的感覺。這套戲我不算喜歡,只可說是它給我一個特別的觀影體驗。
看死無對證時,睡著了,可能太多文場戏,錯過了結局部分!可此片上了很久,由未看到看完,仍有一大段時間見它上畫,甚為神奇!
回覆刪除這套我在家看Netflix,看得不太專心。如你所說,文戲多。我猜在電影院看會好些。(有時在戲院看戲會睡著,近年睡得最久的戲是《情謎梵高》和《解構緊張大師- 杜魯福vs希治閣》,兩次都是因為病病地。)
刪除不過電影佈局精彩。映期場可能因為口碑好。
我諗緊星期三去看Can you ever forgive me和我不是藥神。
回覆刪除芳華我也喜歡,a feel good movie。
Can you ever forgive me 好看。
刪除芳華有點假,所以係feel good?
我見有人鬧到套戲飛起。
純粹感覺,跟好壞無關。
刪除芳華不拍成這樣,根本就不可能上映,所以再假我也會原諒。
你說得是。
刪除【大老作家】給我印象最深的一段,是女主角跟書店主人共進晚餐的一段,二人的對望,感覺就是永恆。
回覆刪除電影的配樂超吸醉人,要去找找soundtrack。
我也很喜歡這幕。
刪除女主角暗地裡向書店主人道歉,看得我心有戚然然。
忘了說:
回覆刪除我喜歡【幸福城市】,丁寧的演出實在精彩,故事也很吸引。
【夢女芭蕾】也很好,但我更偏愛【翠絲】。
我也喜歡看丁寧的演出啊!
刪除文革又在大陸上演,最醜惡的事宿命般重臨了!想起《芳華》,戲無疑是好看的,但真正的文革,又豈有這般溫文爾雅啊?
回覆刪除我最近在想,人經常以為我們會從歷史中汲取教訓,事實上並沒有。權力令人腐化。人很易被操控,也很易為利益出賣自己,以及因膽小而噤聲。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