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5日星期一

比電影更絕望的世界:Blade Runner原著小說

(這不是我看的版本,在網上一時找不到,又懶影相。)

由Philip K. Dick科幻小說Do Androids Dream of Electric sheep?改編的電影Blade Runner(《二零二零》,又譯《銀翼殺手》)多年前已看過,印象深刻。因為太喜歡那部電影,所以一直想找回原著小說看。最近終於讀完。

未看過電影的朋友,可到這裡看大鋼:http://www.imdb.com/title/tt0083658/

知道小說和電影情節不會完全相同,但猜不到,分別竟然這麼大!除男主角Rick Deckard,女主角Rachael Rasen和幾個android(人造人)外,小說還有兩個要角:智力比常人低的chickenhead / special John Isidore和Deckard的妻子Iran。而在電影中佔較多戲份,與男主角勢均力敵的android Roy Batty,在書中描述反不及女android Pris多。另外,作者對未來世界的一些重要設定和發明在電影中沒有出現,包括受幅射影響的人種(Specials, chickenheads)、未來世界的宗教Mercerism、一個帶給人宗教體驗的儀器、讓人選擇心情頻道的mood organ和最重要的設定:電子動物。

小說描述的世界比電影內的世界更灰暗、更絕望。地球被一層有毒的灰塵覆蓋,人類的身體和智力漸漸被幅射影響,有些人因而成為身體或智力有缺陷的specials,過著被歧視的低等生活。很多動物絕種了,所以真實的動物變得珍貴無比,只有有錢人才能擁有。電子動物應運而生。普通人因為心理需要,差不多每家都會養一隻假的。電影則完全沒有描述。而電影(uncut版本)的其中一個主題:男主角本身是否android,在書中原來沒有出現過。書中的男主角經常思考的是自己的人性,而不是自己是否android。他在追捕android的過程中發現自己變得沒有人性,但在遇上兩個女android和另一賞金獵人後,卻漸漸發現自己竟然同情起這些人造人來。他有這種想法,是對還是錯?他「謀殺」它們,是對還是錯?

小說開首,短短幾頁便帶給讀者強烈衝擊。Deckard與他太太的日常對話,他們了無生趣的生活,mood organ這種泯滅人性的發明,輻射對人類的影響,大量動物的絕種...... 在淡然的描寫下一浪接一浪地蓋過來,將讀者殺個措手不及。Dick對未來世界的設定很捧。他冷靜的筆法快速地為這個未來世界定調。當情緒也可由機器控制,被輻射影響智力的人被社會遺棄,家裡的寵物只是電子動物,有能力的人撇下小部份人移民外星,這個世界有多冷,可想而知。

書內有男主角追殺android的情節,但動作場面寫得簡潔(甚至沒有),作者明顯地不想小說淪為簡單的「兵捉賊」故事。他對男主角追蹤android時的心情,android對被發現的反應,則描寫得很細膩。從中可看出人和anroid的分別以及男角的心理轉變。作者對人造人(或機器人)的描述,與任何我所看過的科幻故事都不同。他們有朋友,會感到痛苦,卻對其他人和android沒有同理心。最有趣的是,他們可以冷靜地和人類討論自己的生死,有時甚至不懂反抗。他們也會在一個人面前大大聲討論應否殺他。而那個人卻不會逃走。這種反應好像不可思議,但在那個令人感到絕望的世界,生死好像變得沒所謂。一隻真動物的死亡反而令他們更感沮喪。

至於電影是否改編得好?很難比較,因兩個故事重點不同,而書的訊息、寓意比電影豐富很多。書比電影版高深數倍,它不只是一本科幻書,也是一本哲學書。

p.s. 我看的小說版本加插了一個後記,講述小說被改編成電影的經過。過程有點曲折,有一段時間作者更被電影公司忽略。原來導演Ridley Scott只與Philip K. Dick見過一次,原來Dick只看過電影開首二十分鐘(不知是否最終版本),在上畫前便心臟病發過身了。真可惜!Dick雖然不喜歡電影的多處改動,但很欣賞編導加了「android不滿自己的生命只有四年,想找製造者延長生命」這設定。我也同意。這個主題比「男主角是否android」有趣多了。

6 則留言:

  1. 科幻小說其中一個經典設定,就是「機械的覺醒」。android是早已覺醒了。尤記得當年第一次看"2001:a space odyssey",當太空人瓦解電腦HAL時,它說 (抑或該是「他」說):"i’m afraid." 實在超震撼!人工智能的終極,是機械人也有人類的五蘊六識;這會是一個甚樣的世界?
    海萊茵的"the moon is a harsh mistress",正是描寫一部電腦一天天覺醒,自我意識一路人性化與深化,雖然書裡的電腦不可怕,但整個意識實令人不寒而慄。

    p.s. philip dick看了"blade runner"某部份且在正式上映前逝世,當然不是傳奇事,卻聯想到唐滌生,在觀看《再世紅梅記》首映時心臟病發暴卒,一生的傳奇推上壓軸高潮,也算是一半「死在舞台上」吧,轟烈啊!
    [版主回覆11/05/2012 08:27:36]也想到。當機械人問自己是否沒有靈魂,都幾慘。
    the moon is a harsh mistress中的電腦其實幾可愛。不過,你得對,意識可怕。
    是啊,唐滌生「死在舞台上」更轟動。不過,如Dick完整看完Blade Runner,他未必會喜歡。電影改動太大了。

    回覆刪除
  2. 《Blade Runner》將會拍續集,繼續由Ridley Scott執導,也有可能繼續由Harrison Ford主演。不過,現只是籌備中,開拍及上映日期未定。而Ridley Scott的下一部電影《The Counselor》則將於明年11月在北美上映,由Michael Fassbender擔正,應該是類似John Grisham式的法律驚慄路線。
    [版主回覆11/11/2012 18:05:55]正!
    這故事真的可以怕續集。想不到他竟然再找Harrison Ford。不過也好,Rick Deckard在我心中的形象就是Harrison Ford,看書時我也是這樣想。但Sean Young卻演不回Rachel了。Ridley Scott + Michael fassbender我也很期待。

    回覆刪除
    回覆
    1. 想不到電影在今年才上演!Ridley Scott只任監制,導演是Denis Villeneuve。

      刪除
  3. 續集, 正!
    第一集超正
    [版主回覆11/15/2012 06:54:58]唔知續集會講咩呢,因書的內容已拍完。
    係啊,第一集超正!!!

    回覆刪除
  4. 看完電影再看書,然後相互比較,這個過程挺有趣的。可是我總是急不及待,先看書再看電影,結果......
    剛借了《雲圖》(Cloud Atlas),故事結構頗特別。
    [版主回覆11/19/2012 08:09:27]我也覺得先看電影好些,看完書,總覺得電影不及書和電影拍不出原著感覺。
    Lord of the Rings我沒有看原著,現在見Hobbit將會上映,蠢蠢欲動想看書。
    (等你的書評)

    回覆刪除
  5. 好多年了,可能快成真啦
    [版主回覆11/19/2012 08:09:50]唔好呀~~~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