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26日星期三

我們在學習什麼?


「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孔子的提醒,是否真理?

學習世上萬物的知識是好事,亦是必要的,但是,現在很多人在拼命學習的,只是生存技能。而現代人的「生存技能」,不是打獵,不是種菜,不是野外求生,而是怎樣致富,如何理財,怎樣使用新科技產品,......

從「以物易物」到發明貨幣,至發明銀行,是一種進步。但進而發展出的各種千奇百怪的金融衍生工具,那些普通人一知半解的投資或保險項目,那些令富者愈富的玩意兒,又是否好的發明呢?看號稱顯淺的《大債時代》,我也要逐字重覆咀嚼才勉強跟得上。人們看書、參加講座、上課所學的知識,最終的目的也只是為了生活而已。我知道有些人很享受學習這些知識,覺得有挑戰性又有滿足感。況且,這麼重要,影響全球經濟命脈的知識,不能不學啊!還有保險。買哪款保險最化算,用哪一種存錢方法最好,通統都要學!很累喔!

除了學習理財,還要學習新科技。遲遲不換smartphone,直至某剛換smartphone的朋友說,換電話不是為了追上潮流,而是怕落後。要是不學習使用smartphone,到科技再向前發展時,到時候才去學會更辛苦;加上工作需要和想用what's app,便換了。也好,起碼我skip了一些經不起時間考驗的apps。(正如遲開始用facebook的人,便不會被無聊心理測驗和吃人時間的遊戲轟炸)

單是學習新科技和如何使用社交網絡也就算了,但商家永遠不會放過你。為了生意,他們會換著方法收集你的數據,查探你的消費習慣,然後將資訊賣給其他商家。很多商家利用這些平台宣傳,於是你發現不斷有品牌以優惠引誘你like和share。為了擴大影響力,他們會收購其他公司,或者與其他機構合作,於是突然間,你在yahoo看一段新聞或在《蘋果日報》的某段新聞下留言,facebook的朋友會收到通知。按一粒按鈕,便能將一篇新聞、一條link、一幅圖、一段片share到facebook。學習使用這些功能的人不算累(因為商家就是要你在不知不覺中幫他們宣傳和立口碑),學習使用這些玩意的商家才叫累!你要懂怎樣softsell,怎樣引人like/關注,怎樣令公司名字在search engine上排頭位...... 我還未提手機apps,你要想方設法讓人發現並使用你的apps。eDM? 已經out了!

噢,還有零售舖。光是大減價已不足夠。你還要製作會員卡,讓顧客「儲積分」,又要去想儲夠積分後提供什麼優惠。「玩法」甚多!人家做,你不做,你已經落後了。於是,你不僅要生產優質貨品,提供良好服務,還要學習各種宣傳技巧。

現今世代,已不容許你簡簡單單地去故一件事了。很多事都比以前複雜百倍。老師不單要教好學生,還要做行政工作和安撫家長。搭地鐵,要隨時計著何時會取得「十送一優惠」。結帳時,要問哪張信用卡有優惠。如持續幫襯某間店買東西而沒有申請會員卡的話,會「蝕底」。要打電話、上網、做gym,要簽一年約。每天回家,要按密碼(還不計用網上銀行、到圖書館借書等都要密碼)。我們究竟用了多少腦力去處理這些事?一個古代人「穿越」到現代,聰明才智都用不上,倒要花時間學習這些遊戲規則。不過,想深一層,它們都是必要的嗎?

我這樣寫好像很反社會,事實是,我有時只不過是對向我sell健身會籍的人說「我要回家考慮一下才能作這個重大決定」,對邀我借錢的銀行推銷員說「我只是不想借錢」或對保險經紀說「我不會想十多年後的事」時,他們都會一臉不解,好像我在說外星語似的。

唉,突然對這個商業社會十分厭倦--買和賣,消費和被消費,推銷和被推銷,搵著數和被搵著數......


這篇文已淪為發洩文章了,辛苦大家!





2012年9月25日星期二

《小學雞私奔記》Moonrise Kingdom


《小學雞私奔記》(Moonrise Kingdom):每一個場景都經過高度設計,美得像一幅畫,像在看一本繪本。男女主角都反社會,是大人眼中「難搞」的兒童,難得他倆情投意合。小女孩不是長得特別亮,但她的妝化得像舊荷里活片的女星,她又carry得起,很有味道。男主角精靈醒目,反叛得來卻沒有刻意耍帥或扮可愛或扮慘,與其他電影中常見的孤兒有點不同。片中有很多幽默過癮的細節,有好些是單憑畫面表達的,像默片。電影音樂是交響樂與童聲合唱,很好聽。

另外,他在挪亞方舟音樂劇的後台問女孩扮什麼鳥那段(預告片有播),有點乞人憎,卻又表現到他的性格。

(他對著幾個女孩問:What bird are you,其中一個女孩便逐個介紹。他隨即不耐煩地指著女主角再說:No, I am asking, what bird are YOU? 這樣的對白,怎想出來?!)

p.s.兩個小朋友是新人,但陪襯他們的大人卻很有名,有Bruce Willis, Bill Murry, Edward Norton, Frances McDormand, Tilda Swinton等。當中我最喜歡Bruce Willis。

(每次寫blog都好像要用九牛二虎之力,日日都想寫,但又一日拖一日,心裡又會記掛著。不想post得太疏,唯有學會寫短些,有感動時才寫長文。

2012年9月24日星期一

Ray Bradbury筆下的糖果店

Farewell Summer 節錄的傳媒推薦語中,有人特別提到他寫糖果店那段,說:He can take something as simple as a litany of candies found in a store and turn it into a poetic treat...

逛糖果店是開心事,我且將這段post出來,讓大家想像一下。

Inside, honey lay sheathed in warm African chocolate. Plunged and captured in the amber treasure lay fresh Brazil nuts, almonds , and glazed clusters of snowy coconut.Jjune butter and August wheat were clothed in dark sugars. All were crinkled in folded tin foil, then wrapped in red and blue papers that told the weight, ingredients, and manufacturer. In bright bouquets the candies lay, caramels to glue the teeth, licorice to blacken the heart, chewy wax bottles filled with sickening mint and strawberry sap, Tootsie Rolls to hold like cigars, red-tipped chalk-mint cigarettes for chill mornings when your breath smoked on the air.

The boys, in the middle of the shop, saw diamonds to crunch, fabulous liquors to swig. Persimmon-colored pop bottles swam, clinking softly, in the Nile waters of the refrigerated box, its water cold enough to cut your skin. Above, on glass shelves, lay cordwood piles of gingersnaps, macaroons, chocolate bits, vanilla wafers shaped like moons, and marshmallow dips, white surprises under black masquerades. All of this to coat the tongue, plaster the palate.



(圖片來自網上)

2012年9月23日星期日

科幻大師Ray Bradbury關於成長的感人作品:《Farewell Summer》


讀中學時有段時間常看科幻小說作家Ray Bradbury的書,之後多年沒再追隨。直到數月前從新聞報道得得知他的死訊,才再度想起他。他享年九十一歲,一直創作至老年。

隱約記得有一篇科幻小說寫兒童被外星人洗腦,很想重看,卻忘了是否他的作品。在台灣Page One見到有他的書,本想找回那個故事,卻給我遇上另一本以小孩為主角的書--Farewell Summer。雖然不是我想要的那本,但封底語蠻吸引,我便買下了。

看了幾章,覺得有點不妥,為何故事會這麼怪?十三歲的男孩Dougalas Spaulding發了一個有關死亡的惡夢,然後用玩具槍「殺」了一位老人家,再召集一班朋友仔向鎮上的老人家宣戰。他們的願望,與小飛俠一樣,就是永不長大。而老人們也怒火中燒,要懲罰這些小男孩...... 我最初以為內容有科幻或超現實成份,以為小孩子和老人是在爭奪實質的「時間」,但原來,故事如現實一樣,沒有停止時間流逝的魔法。他們的鬥爭,只是意識形態上的鬥爭。

然後,我發現這本書是一本叫Dandelion Wine的續篇。封面大大隻字寫著The eagerly anticipated sequel to Dendelion Wine, 封底也寫著America's preeminent storyteller RAY BRADVUY has come home to revisit the verdant landscape of his most adored works, Dandelion Wine,為何我會看不到?一查之下,竟發現Dandelion Wine早於1957年出版,據作者所說,兩本書的寫作時間相距五十五年!

但這本書篇幅不長,作者文筆優美,用字淺白,就算內容有點匪夷所思,難以理解,我也有動力讀下去。

想不到,越讀,越感動。「成長」本身就足以構成一個個動人的故事。

Spoiler ahead:

你明知,小男孩做的事是徒勞無功的,有誰敵得過時間大神呢?但看他們又絕食(避免長大)又去破壞鐘樓(希望時間停止),會不禁心軟起來。而老人Mr. Calvin C. Quartermain看似狡滑惡毒,但他也只不過是另一個不敵時間大神的可憐人。

書裡有很多感人的情節,如爺爺知道Douglas的劣行,卻選擇不去揭穿他;Douglas的弟弟經常不服從他的命令,好像想奪去他在朋友圈中的「龍頭地位」,但他們倆其實相親相愛;還有老人深知,只要一個特別女孩的出現,就會令男孩成長;還有老人Quartermain與Douglas的互動......

如現實情況一樣,書中的女孩不像男孩般懼怕成長(但漸漸地她們會變得怕老),這段描述一個剛滿十四歲的女孩慶祝生日的段落寫得很好:

Douglas watched as Lisabell bent toward the cake. The soft scent of the candles wafted on the breeze. And there was her face, like a summer peach, beautiful and warm, and the light of the candles reflected in her dark eyes. Douglas held his breath. The entire world waited and held its breath. Quartermain was frozen, gripping his chair as if it were his own body threatening to run off with him. Fourteen candles. Fourteen years to be snuffed out and a goal set toward one more as good or better. Lisabell seemed happy. She was floating down the great river of Time and enjoying the trip, blissful with her journeying. The happiness of the insane was in her eyes and hand.
這是一位老人家講述如何面對死亡的段落:
Learning to let go should be learned before learning to get. Life should be touched, not strangled. You've got to relax, let it happen at times, and at others move forward with it. It's like boats. You keep your motor on so you can steer with the current. And when you hear the sound of the waterflall coming nearer and nearer, tidy up the boat, put on your best tie and hat, and smoke a cigar right up till the moment you go over. That's a triumph.

另一段:
Look, life gives us everything. Then it takes it away. Youth, love, happiness, friends. Darkness gets it all in the end. We didn't have enough sense to know you can will it- life- to others. Your looks, your youth. Pass it on Give it away. It's lent to us for only a while. Use it, let go without crying. it's a very fancy relay race, heading God knows where.

真是智慧老人的話。

這本書令人看得心有戚戚然。想不到結局很妙,男讀者當會有較深感受。

2012年9月20日星期四

不要當人家的熱情好客是「售後服務」




差不多每個去台灣自助遊的人,都會帶回一個「台灣人熱情好客」的故事。你對一個地方的印象,可能就只是從短短幾天的旅程而得來。如法國人傲慢(就算你只是到過巴黎)、日本人有禮、泰國人熱情等。但我相信一個地方還是會有普遍的民族性的。如果某種性格的人佔大多數,就是會在短短幾天內給你遇到。

台灣人的熱情好客,不只是在你問路時會落力地為你指路,而是萍水相逢也會當你是朋友般接待。上班久了,認識的多是工作上有關係的人,或是因共同興趣而有緣做朋友的人。但卻很少會在巴士上與鄰座的陌生人聊天,或到離島時與其他遊人一起玩。所以每次遇到此等待遇,都覺得是「奇遇」。

我且將以前在台灣遇上的「奇遇」,列舉一二。那次半夜二點多到台灣,青年旅社的主人竟爬起床接我電話和等我到來。上山看花,因知道花季剛過而失望,卻獲同車的三母女邀請一起吃晚餐,還請我飲珍珠奶茶和送我回旅館。坐那家妹妹的「綿羊仔」飛馳,是那次旅程的美好回憶。還有,在花蓮時因交通不便而包的士,變成與司機同遊,跟著他去吃素食餐,獲得很好的照顧。問路時一直帶著我走至目的地的人也很常見......

總之,在台灣,總會遇上一些超乎你想像的人。但我今次到台,一開始遇上的是態度半冷不熱的酒店服務員和青年旅社職員,沒有受到我心目中的台式熱情款待。心想,台灣人是否變了?隨即又想,我為何將「台灣人的熱情」當成「售後服務」?是否我在香港受夠冷冰冰欠人情味的服務,而要付錢往台灣享用?(就像不少港人喜歡泰國人的純樸)為何我覺得受到特級對待是必然的事?我當台灣人是什麼人了?但是,剛產生這想法不久,便重遇熱情的台灣人。

去猴硐那天,在火車站,我不想排長龍到櫃檯,但又不懂使用自動售票機,對著幾排按鈕茫無頭緒。排在後面的是一位女士,她上前問我要到哪裡去。久居光速都市的我以為自己阻礙她買票,便退後讓她先買。怎知她告訴我我排錯機,還著我不要走開,待她買完自己的票後再帶我到正確的售票機。買票時,我投入五十元硬幣,但售票機不收,退回來。她隨即從自己的錢包裡掏錢幫我入。當我要還錢給她時,她說不用,還說「小意思」。我百思不得其解。為何會無端受此恩惠?

香港人大多實際、猜疑,沒有好處的事不會做;除非是一心想做善事。但也會仔細挑選受助者,看誰最值得幫(因為實在有太多人需要幫忙了)。我還未到十分無助的地步,也沒求救,竟然有人主動幫我,感覺很magical。

這樣說好像很老套,但我覺得,與其貪戀別國的熱情款待,我們不如也變得熱情一點,主動幫助有需要的人。或至少,在趕時間的時候,不要對走得慢的人露出一副不耐煩的樣子。侍應不小心落錯單,不要一副想殺人的樣子。見到好欺負的同事或替自己服務的人,不要佔對方便宜。不知為何,香港人讀了這麼多書,但欺負弱者的事一直都在發生。公司有一個做事不太妥當的同事,我儘量心平氣和地對待;但轉頭卻見她以高高在上的姿態教一位理解能力較弱的新同事做事。即俗語所講的「執住雞毛當令箭」。

扯遠了。我還是希望台灣人的熱情好客不會變。

(其實最近在香港多了一個識人的途徑,就是去集會。朋友在集會識到新朋友,我也在政總門外識了一個大學生。下大雨時,她二話不說為我擋雨,弄得半個身都濕了。另外,在球場、行山徑、街市也有機會與不認識的人交流。)


2012年9月16日星期日

清境農場:青青草原


這是隻有性格的小羊。別的羊都被小男生手上的飼料和「假動作」吸引去了(因為那時候不是餵食時間,所以小男生不能真的餵),牠則不動如山。


一個人去旅行,感到最寂寞的時候是在度假區--那些有漂亮酒店和民宿,供一家大細玩樂的地方。但是,有「小瑞士」之稱的清境農場實在太吸引。清境農場位於南投縣,位處山上,靠近合歡山。難得去台北,便順道一遊。為此,我會從台中乘飛機回港。

本想將到清境作為「主打」節目,留兩天。但一位熟識台灣的同事卻問我:「你在那裡留兩天幹什麼?」據她所說,清境農場只遊一天便夠,那裡的景點半天便看得完,加上我沒有車子,出入不方便,又難以一個人行山。我聽了她的建議,留一天。況且那裡的民宿價錢比較貴。

在網上搜尋清境民宿,大都很漂亮。很多都是歐陸式設計,有的建得像城堡一樣(上網找找便會發現很多照片)。但是,我找了很久也找不到單人房。住雙人房,景觀好的要很貴(那裡甚適合一家大小,或幾家人一起去,可以住大房),加上是「隔山買牛」,一時間下不了決定。那位熟識台灣的同事向我介紹了一間,叫蕓蘆景觀渡假山莊。名字很好聽,就跟隨她的建議吧!因為未計劃完行程,我最後到了台北才在網上訂房,幸運地有房間。也因為我避開了周五和周六入住,房價才不會殺死人。

從台北去清境,要乘高鐵到台中,再轉兩程巴士。旅遊資訊寫明那裡交通不方便,每日只有幾班巴士,來回清境農場的班次更少。老實說,看完資料也有點一頭霧水,唯有早些出發。那天早上五時多起床check-out,乘坐六時多的高鐵到台中。

到了台中車站(很大),很快便走到到埔里的巴士,又幸運地剛好有一班正要開出,不消五分鐘已上了車。在車上,坐在旁邊的乘客知道我去清境,便教我轉哪架車。再幸運地,剛下車,下一班車便來了。於是我沒時間多看埔里一眼,便上了到清境的車。

車程頗長,因為巴士班次少,我怕過站,所以有點緊張。不過,當巴士開始駛向山上時,我心裡不禁「嘩」一聲,好漂亮!風景有點像從溫哥華乘車到Baff (Lake Louis)的某段路。群山環繞,氣勢磅礡,很「賽德克。巴萊」!(沒有聯想錯啦,巴士經過霧社和莫那魯道抗日紀念碑,可惜交通不方便,沒有車,所以去不到。)

我最終在早上十時多便到達目的地,算是「好叻」(腦中響起奶粉廣告中校長的聲音「好叻喎」),因多數從外地來的人都是約下午二時多才到的。不過民宿主人沒時間接我。他著我先到「青青草原」玩,看綿羊秀,玩過後才打電話給他。行李可放在「青青草原」的售票處。(最後發現所謂放行季的地方,就是巴士司機的休息室。空間細,沒有櫃,沒有鎖,無人看管。但我卻放心放行李在那裡。因為我是在台灣,那裡就是會讓人放心。)

不出所料,周日的「青青草原」充滿著一家大細和很多很多小朋友。


 




 
那天艷陽高照,眼前是一大片緣,抬頭是一大片藍,還有陣陣像冷氣的涼風吹來。很舒服!




這張可以做Wallpaper吧?



我不想和細路爭,沒有買飼料餵羊,但會拾起別人餵羊時掉落在地下的飼料粒來餵,乘機摸羊。感覺就像在摸一張羊毛顫。

 




羊是非常乖巧可愛的一種動物。明明眼前有一大片草,但當遊客隨意拔幾條草餵牠們時,牠們會老遠走過來吃。但只限山羊。
那裡的綿羊已被縱壞,你手上沒有飼料的話,牠們便不會睬你。


農場從紐西蘭請來一個牛仔主持綿羊秀,他的聲音響徹整片草地,很會搞氣氛(也會適度地調戲女觀眾)。我本來對綿羊秀不感興趣,但這是農場上的主要節目,不看白不看。


所謂「風車節」,只是吸引遊客的gimmack,讓我們多一個拍照點而已。不過這個乳牛風車真有童話感覺!

 


看完綿羊後,要走一大段路才到旅客服務中心。於是,我和很多人一起「行山」。走到一半,我發現了一個有蓋的休息地方,有長椅。風景被木板框著,像一幅畫。













路很斜,小女孩緊緊捉著爸爸的手(& vise versa)。

2012年9月10日星期一

清境民宿


上回講到蕓蘆民宿老闆著我將行李放在青青草原售票處,他下午才來接我。於是我在走遍青青草原、遊客中心和吃過飯後才致電給他。老闆駕著客貨車來接我。他是一個話不多的大叔,有點冷面笑匠的感覺。在載我到民宿時,經過一群羊,他著我看,說那些羊比「青青草原」內的更可愛,更說我可下車自己走,他幫我載行李回民宿(是開玩笑嗎?)。但我太累,回絕了。幸好我沒下車,因為到民宿的山路很長很長。三不五時會有一個告示牌告訴自己駕車進去的人「你沒有走錯路」。想想,如果入夜後才駕車進去的話,在那條僅容一輪車行駛的窄路上像永無止盡地左拐右轉,真的會感到害怕。

民宿沒有令人失望,雖然地方不是太大,但老闆懂得「留白」。日式的大堂設有數張寬大的座椅,門前有一中英鋪了碎石的木皮地台,旁邊設有韆鞦長椅和兒童遊樂設施,還有個小魚塘。旅客住的房間是獨立平房,門外便是種有花、置有枱櫈的公園,像個小型度假村。眺目遠望,便是群山。住在這裡,不用擔心房間的景觀不好,因為一踏出房外,便是風景。

房價包晚餐和早餐,晚飯是氣鍋菜肉和飯,早餐有粥和蛋。飯堂佈置簡約得來有心思,播放的音樂亦很好聽。

那天太累了,進房後便睡午覺;直至晚飯時間,老闆拍門提醒才出來。其實,除了飯堂幫工外,只見老闆一個人在工作。收拾房間也由他親自去做。喜歡這裡的服務,不會過份熱情,沒有強擠出來的笑容和公式口吻。(呢,「有什麼可以幫到你」或「觀迎下次光臨」那些。)如你想與老闆聊天,他也樂意與你聊。感覺很舒服。


很想看到滿天星,但老闆說月亮太亮,要待凌晨時份月亮移位才能看到星。於是我便每一個小時走出房間看一次天空,一直至三時多。越夜越冷,月亮是退避了,但雲卻佈滿天,只能從雲的罅隙中看到幾顆星。很亮很大粒,但只有幾顆。很可惜。


心想,看不到星星,就看日出吧。於是五時多便起床。看不到日出,但看到美麗的雲海。看風景時,有另一旅客問我是否每天都這麼早起床。哈哈!




老闆養了三隻狗,一隻自細養大,兩隻是收養的。

 






早餐。





早晨





這隻狗由老闆養大,會跟著老闆收拾房間。有寵物陪著工作,真好!





2012年9月9日星期日

去投票!



本來想寫一篇文章,但最近要去政總,太累,沒時間寫。暫時只節錄一段令我反思的文字:

The worst illiterate is the political illiterate, he[/she] doesn’t hear, doesn’t speak, nor participates in the political events. He[/She] doesn’t know the cost of life, the price of the bean, of the fish, of the flour, of the rent, of the shoes and of the medicine, all depends on political decisions. The political illiterate is so stupid that he[/she] is proud and swells his[/her] chest saying that he[/she] hates politics. The imbecile doesn’t know that, from his[/her] political ignorance is born the prostitute, the abandoned child, and the worst thieves of all, the bad politician, corrupted and flunky of the national and multinational companies.”

― Bertolt Brecht


在各種無知中,最差勁的是「政治無知」。他聽而不聞、視而不見,他從不參與任何政治活動。他彷彿懵然不知,種種生活費用,如大豆價格、麵粉價格、租金、醫藥費等,全都與政治決定息息相關。他甚至對自己的政治無知引以為傲,挺起胸膛,高聲說自己討厭政治。這愚人並不知道,基於自己的政治冷感,社會出現了淫業、棄童、搶匪--更可悲的是出現了貪官污吏,他們對剝削社會的跨國企業阿諛奉承。//中譯:Constance Cheung

―布萊希特


從今次反國民教育科事件,見到香港人的團結。(其實從反高鐵事件已開始覺得了)眼見不少平日不參與政治活動,或性格溫和的人,都被政府觸怒了,都一一站出來表態。而忙碌的香港人,竟然可以整個星期重複地去同一個地方集會,很amazing! 而且當知道大會缺什麼物資,便立刻出手幫忙。於是,要樽裝水有樽裝水,要雨衣有雨衣,要音響設施有音響設施。由最初站遠一點都聽不到台上的人在說什麼,至現在遠至停車場和公園都有投射螢幕和喇叭,甚至有流動廁所! 

除了這幾天去支持外,我覺得現在可以做的,就是從今開始多留意政治,監察政府。


2012年9月6日星期四

烈日當空:台北猴硐(村相)

 


今次到台灣,除了在旅程的第二天下過大雨外,其餘時間都是天晴,第二個颱風又未打到來,真幸運!











這條是運煤橋。

 



 





 



台北猴硐「貓村」(貓相)



經一個台灣人介紹,去了猴硐看貓。在「猴硐」火車站,一邊通向煤礦博物園區,另一邊通向一條叫「貓村」的村莊。

猴硐以前有一間選煤廠,後來建成一間博物館讓人參觀。而那裡之所以會成為「貓村」,是因為那條村本身有很多貓咪聚集,部份由人飼養的,部份是流浪貓。經喜歡拍攝貓兒的貓博士夫人(中山動物醫院院長夫人簡佩玲)和其他有心人的宣傳推廣,令這裡成為遊客區。他們更為村內其中四隻貓設計了漫畫肖像,並推出了各樣紀念品,如車票、明信片、小吊飾、貓頭形鳳梨酥等,很有生意頭腦。

更詳盡的貓村介紹:http://tw.myblog.yahoo.com/dunway999/article?mid=17742




 


貓知道我們是過客,享受完一輪掃毛服務,bye-bye也不說一聲便轉身走遠,餘下惆悵的我。貓比人瀟灑。



到貓村的那天很曬。


 

 






沉睡的貓咪。

 


兩隻貓。


這隻貓像頭小豹。



貓村四大天王:大頭、流鼻涕、黑鼻、麒麟尾。


這裡不歡迎遊客帶狗入場。在這個貓世界中,狗是二等居民。這隻狗一直望著飼料,不敢進食。直到貓咪走開,牠才敢吃。







火車站內的貓




台灣流行蓋章,很多景點都有蓋章讓遊客留念。我蓋了很多個。


2012年9月5日星期三

台灣食店風景2


涼透心的刨冰紅豆豆腐花





從清境坐車抵達台中火車站。酒店介紹說由火車站過去只需走十分鐘。地圖指示也很簡單,只用沿著同一條路直走便到。於是我便拖著行李直走。一直走一直走,走了二十分鐘也未到。因為很餓,所以進了一條橫巷的檔口吃牛肉麵。老闆娘還問我是否感冒,囑我多喝水。





台中的街道很有趣,新舊交錯。這一間是傳統燈籠鋪,隔鄰可以是裝修新潮的美容院。(以上照片不是食店,純粹講開又講。:)







 


吃罷麵條繼續走,突然被一間日式麵包店吸引住。整間舖由大門至內裡的擺設都很吸引。裡面賣的是西式包點,麵包和蛋糕都很吸引。(上圖是超好吃的芝士撻)買罷糕點,還可以在門外的木餐桌上吃。其實那裡是大馬路旁的行人路,不算舒服,不過少許擺設已令這個角落變成一個閒適的空間。







對逢甲夜市沒太大感受。但今次有伴,一起說說笑笑,很開心。還記得美女時不時誇張地說「那檔什麼什麼,好.好.吃!」可能吃不慣,我倒不覺得夜市的食物特別好吃。這些小食的賣點是新奇、有趣、意想不到。(誰會想到「大腸包小腸」這種小吃呢!)




不明白為什麼吃飯要「食氣氛」的人,請看以下照片。店面這麼漂亮有趣,就算食物質素一般,也想進去一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