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必定要放這首歌--
海闊天空
曲/詞:黃家駒
在youtube找到unplugged版:
本來想寫多點,但已經有太多人寫過家駒,我也沒什麼獨特見解。只可惜我太遲發現他的好。
Band友在台上都是透過音樂來說話的,不用講太多。就這樣吧。
今天必定要放這首歌--
海闊天空
曲/詞:黃家駒
在youtube找到unplugged版:
本來想寫多點,但已經有太多人寫過家駒,我也沒什麼獨特見解。只可惜我太遲發現他的好。
Band友在台上都是透過音樂來說話的,不用講太多。就這樣吧。
為什麼沒有去看Beyond的05年告別演唱會?好像是因為我對他們的解散感到失望。我意識不到我可能再沒機會看Beyond演出。我也沒有想過單為了欣賞他們精彩的演出而去看。總之當我知道他們會解散,便不想參加這場演唱會。
我的舊同事去了演唱會尾場,並被攝影機拍下他狂扯著兩位不放的樣子,更佔據了不短的air time!最近我重看影碟時才見到那個片段(之前未認識那位同事),我突然後悔那時候沒有去(我好像常常說「後悔」)。我一向都是個逃避傷感的人,什麼事也要採取冷靜姿態。曾有朋友叫我應該感受當下的感覺,而不應抽離現場,將當下的感覺儲存起來待回家才回味。如果那時可以好好道別,可能便不會有現在的「爆發」。因為我沒有為一件事好好做一個總結然後封存起來,於是便會留下一條尾巴。這解釋了我為何總是一個人獃獃地回顧過去吧!但這時候party已散,我就像不斷叨唸著往事的老人,逼孫兒看我那些變得發黃的照片,聽我一遍又一遍地覆述同一個故事。唉,我不喜歡自己這樣,但我卻習慣這樣,很難改。而且當我逐漸遠離經常檢視自己的少年時代,我便忘了提醒自己遠離這個壞習慣。
我總覺得自己長不大,是否因為當年太壓抑,留有太多遺憾?那時候還以為自己懂得享受青春,原來不是呢!勵志點說,幸好還未老,我還有機會做我想做的事。我不能這麼快對一切麻木,我要張開五感,活在當下。希望做得到!
又貼一首Beyond的歌,這首歌很勵志。
活著便精彩
曲/詞:黃貫中
從來也相信有轉機
望往事好像一齣戲
別要為這世界太過傷悲
*隨時間經過我身邊
赤子的心不改變
怎樣開始怎樣終止
*誰甘於一生都壓抑
誰可不捨不棄
人終需相信自己
人終需依靠自己
*曾話過我活著便精彩
無論你始終都睇不到我
仍然無懼我有我的根據
是錯對也不枉過
*repeat
《阿博》是《Sound》中我最喜愛的歌曲(早在這裡分享過),所以要放CD版。最原始的感覺。
阿博
曲/詞/主唱:黃貫中
阿Paul因為政府要限制香港大球場的表演聲量而作此曲。
聲音
曲/詞/主唱:黃貫中
雖然最喜歡《阿博》,但《缺口》卻是我想起這隻碟時第一首在腦中響起的歌。有點像這隻碟的signature song。
缺口
曲/詞/主唱:黃貫中
一首令人聽得舒服的歌。
門外看
曲/詞/主唱:黃貫中
這是另一首我想起此碟時會很快在腦中響起的歌,是我心目中另一首signature song。很有feel,有種揪心感覺(個心「拿」住)。
Cryin'
曲/詞/主唱:黃家強
這是另一首signature song,像Cryin'一樣令人有揪心感覺(不過這首揪少些)。其實整隻碟的歌我也喜歡!真的首首signature!
嘆息
曲:黃貫中 詞:黃家強 唱:黃貫中
找不到這兩首!
幻覺
曲:Beyond 詞/主唱:黃家強
鐵馬騮(純音樂)
曲:葉世榮
這首歌是諷刺TVB的。有火!
教壞細路
曲/詞:Beyond 主唱:黃家強
Last but not least:《困獸鬥》。這是05(告別)演唱會的演出,中段有鐵籠降下,困著兩位主音。Beyond很少玩這種舞台裝置。
困獸鬥
曲: Beyond 詞/ 主唱:黃貫中
唉,很少寫這種「飯文」,有點難為情。
(只比較他們頭三隻碟)喜歡阿Paul多於家強,不是因為聲線,而是因為我較喜歡阿Pual創作的歌。阿Paul為人較有火,故而有較多表達憤怒的歌。少年時代心裡總想反叛一下,行為上不敢亂來,故而要聽歌發洩。對比阿Paul,家強作的歌較為柔和,填的詞較多情愛內容,不是我那杯茶。
於是,在我唯一現場看過的Beyond演唱會(以後才說為何只看過一場)--2003年的《Beyond超越Beyond》中,我的注意力集中在阿Paul身上,沒有太留意家強。
現在重看那次演唱會,才開始留意家強的演出(sorry~)。我發現,我買票看演唱其實有點浪費,因我在事後會很難回想起欣賞時的片段。看演唱會於我來說,有點像發一場夢。夢醒後,我會忘掉大部份內容。去完旅行後我能回想自己踏足那片土地的記憶,重溫03年演唱會,我卻不大記得身在現場的感覺。我只記得那次坐得遠,但整晚都很開心,很high。一直都只是聽碟,終於都能看現場,而且每首歌我也懂得唱,感覺很爽!(你會說,熟識歌者的作品,不是看演唱會的必要條件嗎?但那時候我看演唱會的經驗不多--我在移民前從未看過演唱會。)我可能太享受歌曲了,以致沒有很仔細地看表演。而且我也不懂分析他們的演奏技巧。對音樂,我只懂說我喜歡或是不喜歡,以及說出我聽歌時的感受而已,根本不懂分析。(我放棄學習多年的鋼琴,便是因為覺得自己一直未開竅。)
看演唱會影碟的好處之一,便是可以看他們的close-up。在現場時,雙眼一時望向舞台一時瞄著高處的投射銀幕,又要將目光輪流射向他們三人,又要跟著跳舞,有時又拿相機出來拍照,忙得很。在家看影碟時,專心多了。
看回03演唱會的最大發現是,家強好型!他彈bass的姿勢很型!印象中他以往演出時不會作太大動作的,但在這次演唱會中,他舞動得很放。原來他比阿Paul更會耍帥。另外,他留了小鬍子;記得當時傳媒說他變得成熟了,我卻沒什麼感覺。現在回看,果然如此。他有副baby-face,這個造型令他看起來成熟了。
為了「補償」家強,於是我改為將注意力集中在他身上。(到我向世榮說sorry了。但除了他開口唱歌或表演drum solo外,鏡頭都只會在他身上一閃而過。)
我不想比較他們哪個唱得比較好,他們其實各擅勝場。阿Paul較適合唱重型搖滾,家強適合唱較為抒情的歌。或者公平點說,我較喜歡聽阿Paul唱重口味的歌,聽家強唱較柔情的歌 。
再來便到我一連串的post歌blog文了!我不禁想起在加拿大時不斷「逼」人聽Beyond的我。
P.S.很多人看我的樣子便以為我喜歡聽古典音樂,但我最愛band sound,愛聽搖滾樂啊!吶喊:Rock and Roll啊!!
先來一首勁的:
本來有十多個題目想寫,但給Beyond打尖了。
最近在家辦「Beyond演唱會」,將我家裡的Beyond影碟逐隻播,又上youtube看他們的演出片段。
事緣我早前貪得意拿他們的歌來改編歌詞,為此上youtube看回他們的演出片段。你知道youtube的相關影片欄,會令人不自覺地一個接一個video開來看。我看的全是他們的演唱會片段,由三人時代看到四人時代。他們在三人時期開過幾個演唱會,有很多段片,看不完。難得的是,留言持續至今(雖然有些是「罵戰」)。還有,他們在內地變得越來越紅(雖然內地人主要都是聽回他們四人時代的歌),我幾年前到山東也聽到有人在車上播。
之後有幾天家裡的modem有問題,上不到網。於是我便開影碟看。這一看,不得了,我被捲進他們的旋渦中,不能自拔。
開始認真地聽Beyond時,人已在加拿大。那時不斷聽他們的casette帶。也因為在那邊經常駕車,故常在車上播,身邊的人都被逼聽。除了我爸外(他說不喜歡人「嗌歌」,但他是老派人,而且也不太聽歌),身邊沒人不喜歡他們的歌,但追隨他們的fans卻出奇地少,令我頗感寂寞。
我沒有刻意將四人時代和三人時代的歌作比較。知道他們有些最早期的歌迷,因為Beyond由地下轉至地上,開始要作商業考慮而失望而去。也有人因為失去家駒太傷心,所以不欲再聽他們的新歌。可能因為我開始得晚,由Sound大碟才開始認真去聽他們,所以沒有這些想法。不過,我買了三人時代的三隻碟後便再沒有買他們的碟了。現在回想也不記得自己為何停了。
我打算在youtube先追回他們三人時代的演出。很多人留言說懷念家駒,這是一定的。然後就是一些說餘下的成員比不上家駒的話。唉,這些話講來做什麼呢?家駒當然是Beyond的靈魂,大家都知道,大家都惋惜他的離去。但一句話可以從正面說出來,也可以從反面說出來...... 為何將家強和家駒比較呢?當家強唱得像家駒,會有人說他不應扮阿哥唱腔,要唱出自己風格。但他唱得不像時,又被人批評歌藝。我明白家駒的地位是無可取代的,歌迷感到很婉惜,故而一定要表達出來。但如果不斷這樣比較,是沒意思的。阿Paul還好,因為他的聲線與家駒很不同,故此別人最多說他唱得太硬。但家強的聲線似家駒,得到的批評便較不客氣了。
比完家駒和家強,又要比較家強和阿Pual。因三人時代的主音由Paul和家強分擔,理所當然,會有很多歌迷拿他們兩個來比較。一個組合,總會有人討論喜歡哪個成員多些;這是人性,沒辦法。我的缺點之一是常將不同人作比較(源自我常將自己和其他人比),我當年也不可避免地拿他們兩個比。至於我喜歡哪位多些,下一篇談。
P.S.1:世榮比較少被人拿來與其他成員比較;一來他不是主音,二來他性情溫和(從螢幕上的觀察所得),並且沒有被傳與其他成員不和。
P.S.2:本來不打算寫得這麼詳細(i.e.長),本來也不是寫這些內容!但不經不覺偏離了原本想寫的主題。唉,真是「愈喜歡的東西愈難下筆」啊!
中學時代最後悔的事之一,是沒去看商台舉辦的「創作人音樂會」。
那時候,同學有票,我因為第二天要測驗沒有去。但其實,我在家裡聽節目,兼錄下整場音樂會。
那次測驗的成績其實對我的會考成績沒影響,多年後想起,我只是記掛著那場沒有去的音樂會。
那時候太乖了,只知道讀書。(所以長大了才這麼貪玩。當年一些乖同學也對此有同感。)
說回那場音樂會,目的之一是記念出色的音樂人。那年紀念了陳百強和黃家駒。
兩個歌手我也喜歡,他們的歌都很動聽。不過對家駒更有親切感,更不捨,因為經歷了他發生意外昏迷後,全班摺紙鶴祝福他(是由一位Beyond歌迷發起的)以至他終於失救的過程。
我其實一向不太迷流行曲。那時候覺得Beyond的歌好聽,但未到迷的程度。班上的人多數迷四大天王。我說我喜歡黎明,還將他的yes card放在錢包,但我只是他的偽粉絲。我選他,只因為不喜歡郭富城和劉華而已。那時候,好像每人都要選一個偶像。張學友我也喜歡,但不會對他的yes card有興趣。
真正喜歡Beyond,是在我移民後。那時才知道自己這麼喜歡Beyond的歌,這麼喜歡band sound。(我真是個遲熟的人,連自己喜歡什麼,也很遲才發現)他們的碟,我真的覺得每一首都好聽,會毫不猶豫地買下。當然,那時候他們已是三人時代,我買的「新碟」是三人時代的碟。四人時代的,我只能買回精選碟,但也儘量儲齊。
又扯開了,說回那場音樂會。商台請不同嘉賓唱歌向兩位已逝的歌手致敬。那一次,家駒大大地搶了陳百強的風頭;始終,家駒的歌迷年紀比陳百強的少,而他們是商台的目標群眾。
整個音樂會,我最記得的歌,是由梁基爵重新編曲的Beyond作品《喜歡你》,由黃耀明唱出。他唱得頗為甩漏,而且歌中有一個詞是錯的。(那句是「理怨與她相愛難有自由」。「理怨」可能來自「埋怨」,但「埋」是不合音的。有時他們唱成「你要與他相愛」。不過我覺得「抱怨與她相愛」取好。)不過,那卻是我聽過改編得最好的版本,我甚至喜歡它多於原來的版本。它比原版本的節奏要慢,前奏溫柔,帶有一種純樸的感覺。我不禁邊聽邊幻想出一個故事。一個鄉下男孩出城市發展,遺下了女友。卻在多年後的某一天夜裡想起她。那時候,我拿著walkman一遍又一遍的聽。
不過,這個版本就只出現了一次,之後收錄在黃耀明唱碟裡的,是另一個改編版本,節奏較快,失去了味道。
忘了一提,我母親會聽我的歌。她最喜歡的Beyond歌不是《真的愛你》,而是《喜歡你》。
請從14:30開始聽~
--我後來將這場音樂會的錄音帶轉成CD。但想不到會有人放上youtube。真好!
《喜歡你》Beyond
細雨帶風濕透黃昏的街道
抹去雨水雙眼無故地仰望
望向孤單的晚燈 是那傷感的記憶
再次泛起心裡無數的思念
以往片刻歡笑仍掛在臉上
願你此刻可會知 是我衷心的說聲
* 喜歡你 那雙眼動人
笑聲更迷人 願再可
輕撫你 那可愛面容
挽手說夢話 像昨天
你共我 *
滿帶理想的我曾經多衝動
抱怨與她相愛難有自由
願你此刻可會知 是我衷心的說聲
Repeat *
每晚夜裡自我獨行 隨處蕩 多冰冷
以往為了自我掙扎 從不知 她的痛苦
Repeat *
微博令我學會寫別字。
寫對了字,沒有兔仔印。
對的字卻會忽然組成錯的詞。
噢,不是錯,而是它們成了過敏原。
那麼,它們終將被消減。
這時候,我學曉寫別字。
別字可鼻過
無數字栗磚圓的禾鞋行動。
他們與一眾脖友鬥志鬥力,
費心地逐字逐字拿下。
同胞玩字厲害,
古靈精怪的粵語亦不輸蝕。
寫別字是頑皮學生強項。
沒梨花
召憐凱
留曉坡
震押
圍圓
(艾味味夠硬淨,怎寫都像原文)
而那兩個嚴重敏感的數字,
被人熱烈地掩護著
63加1,65減1......
為的只是球珍上、賞寄諗。
磚圓在那時期特別腦力。
那天我親眼看著「那年,我X歲......」整串發言消失。
醉後,想不到是李娜救了它。
幾年前去台灣旅行,發現了恩田陸這位日本作家。當時書店奮力宣傳的是她的《光之國度》和《夜間遠足》,前者講述一班身懷異能的「常野族人」的故事,後者是一班舉行晚間步行活動的小學畢業生的故事。
但最後,我買的是《沉向麥海的果實》和《三月的紅色深淵》。前者內容像日本漫畫,特別是校長亦男亦女的角色設計和神秘事件。後者包括四個短篇故事,比前者更有文學性。
因為喜歡頭兩本書,於是我越看越多,雖然不是每本書都喜歡,但我仍打算一直追看下去。
畢竟有一位作家的小說能讓我投入其中,是幸福的事。恩田陸小說的中文版陸續有來,但我之前已看了不少,所以在此作一個小結。
這個書目是根據我的喜好程度排列的:
1. 沉向麥海的果實:曾寫讀後感。這是一個奇幻校園故事與成長故事。令我想起朱少麟的《燕子》和《傷心咖啡店之歌》。不過朱少麟不玩奇幻。
2. 迷宮:這本書在我當年嚴重加班的日子陪伴著我。作者營造的氣氛很陰森,比《禁忌的樂園》更厲害。故事的大謎團會引誘讀者追看下去,但到結尾又能有一個說得通的答案(恩田陸的書推理性不強,到最後謎團未必有答案/令人滿意的答案,聞有些人因此不喜歡她的書)。此書不純粹是奇幻,也有點科幻感覺。
3. 三月的紅色深淵:這是她的是中篇小說集。其中有一篇講述愛書人的心態--一一直在尋找好小說,令我感到共鳴。有一篇是「後設小說」,證明這作者肯作不同嘗試。
4. 圖書室之海:這是她的短篇小說集,有講鬼魂+淡淡哀愁的故事,有充滿黑色幽默的恐怖故事,有《沉向麥海的果實》的變奏(這個故事有很多變奏篇)等。最喜歡的故事是由主角因著回想童年往事而揭發一件殺人事件,夠資格當推理小說。
5. 黃昏的百合之骨:《沉向麥海的果實》的變奏。與作者一樣,我也很喜歡理瀨的故事,所以歡迎不同的變奏篇。
6. 球形季節:恩田陸將我腦海曾幻想但又寫不出的東西寫出來。那個神秘空間其實是很抽象的概念,但她還是寫出來了。某角色早已超越其他人類,令人感到不寒而慄。我認為很適合改篇成漫畫(《沉向麥海的果實》也是)。
7. 禁忌的樂園:作者描寫的恐怖場面比《迷宮》裡的刻意(我覺得《迷宮》裡場面寫得較自然),有的甚至達誇張地步。謎底雖然魔幻,但足以說服我。
8. 第六個小夜子:也寫過讀後感讀後感。對集體諗台詞那段印象最深。
9. 彼岸(上)(下):這兩本書也有點日本漫畫的格局,有娛樂性,但看到最後卻有點迷失。結尾講的概念太宏大。
11.訪問者:人物的對話有趣,但讀完後很快便忘掉內容。
12.13.14. 尤金尼亞之謎, 常野物語系列:終局, 獅子心 :喜好程度差不多。《尤》我看到一半便感不耐煩;《獅子心》那種愛情太夢幻,不是我那杯茶。《終局》是三本中較好的一本,但結局很難明。
未看完(未必補看):
夜間遠足:只可說我與這書沒有緣。受閱讀時的狀態形響,看時跳過了很多頁。喜歡作者的概念。全班同學一起步行一整晚是個很特殊的經驗。夜間會令人精神亢奮/特別脆弱,也給人一種不真實的感覺,仿佛什麼事都有可能發生。作者邊描寫步行邊揭示不同人物的關係。大家如想感受一下,大可試試參加奧比斯的「盲俠行」。
常野物語系列:光之國度--只是打書釘看過一兩個故事,雖然故事有趣,但又未至於想付錢買。
骨牌效應:她的早期作品,意念有趣,但我就是沒有心機看完。
提不起興趣看的:
埃及豔后之夢
常野物語系列:薄公英手札
打算看的:
燃燒世界的女孩
黑與褐的幻想
時間的齒輪(上)(下)
不安的童話
中庭殺人事件
戀戀夏天的薔薇
追逐白晝之月
我看得最多的少年恐怖小說是Christopher Pike的作品。他的小說的恐怖程度,可媲美成人小說。
第一本是Chain Letter。書是從St. John's Cathedral的賣物會買的(當年會與同學去這些賣物會,真不可思議)。
Chain Letter顧名思議是連鎖信。故事的主人翁是幾個不同性格的同學仔。情節就像那個有名的青少年電影系列:I Know What You Did Last Summer(舊年暑假搞乜鬼)一樣,幾個同學有一次在夜間開車,經過沙漠地帶時不慎撞死一個路人,眾人沒有報警,更合力將他埋了。之後卻收到連鎖信,要他們每人做一件難事,一個傳一個。印象中好像要考試出貓,要破壞學校公物,要在學校裸跑等。不服從便要死。
青少年恐怖小說,除了恐怖內容外,少不免有很多友情和愛情的描寫。角色設定也頗為公式。女主角漂亮可人卻過於自信,她與一位體育健將互相愛慕。同時間,有一個暗戀著她的內向男生,願意為她犧牲。亦有一個內向女生暗戀著這個內向男生,願意為他犧牲。亦有一位「小丑」負責緩和氣氛...... 你可以留意一下,荷里活很多青春片都有類似角色。
(這段有雷)小說的結局頗為感人。內向男生在那次事件約一年後發現自己患癌,他非常痛苦,覺得是報應。(他是意外中唯一對死者表示同情的人。不只同情,他感到好像與死者有共通之處。我猜是他太缺乏自信,感到自己不受重視。)他傳那封信是想大家贖罪。他不能忍受大家當沒事發生。有朋友認為他因為太內疚所以患病,心也因而扭曲。到最後,大家原諒了他;他的兩位好友配他走完人生最後一程。
就像電影I Know What You Did Last Summer一樣,Chain Letter也有第二集。但內容變得血腥殘酷,Christopher Pike in his full gear! Neil死得早也是好事,不用目睹更殘酷之事。
雖然Chain Letter裡沒有鬼,但Christopher的小說其實充滿惡魔和怪物,甚至有「神」存在。他寫得較有深度的作品是The Midnight Club。故事是說在寧養醫院的一班患上絕症的年輕人,因為不知道死後會到哪裡去,於是約定?死的人要向未死的人發訊。橋段看似可怕,但其實內容溫馨感人。這班年輕人正當青春綻放之時,誰也不想死,他們的處境令人同情。作者將他們的心態描寫得很好,如一個快死的人如何面對健康的好友/親人(忘記了)。還有,你肯不肯幫助受盡痛苦卻明知沒有救的朋友「安樂死」?作者嘗試想像死後的世界,想像有一個醫治疾病的神(不是基督教中的神,而有點New Age那種)他的小說常出現遠古惡魔/惡靈或神仙/神明,設想很大膽。但既然死去的人不能現身說法,小說作者便有無窮的想像空間。
他還有一本Remember Me,女主角一開始已經死了(就像Lovely Bone一樣)。成為鬼魂的她化身偵探,偵查究竟是誰殺了自己。
這位作者還有很多邪惡的點子。Master of Murder是比較邪的小說(講佈局殺人);還有一本好像叫Savage Hunt,內裡的遠古惡魔十分恐怖,內容頗為血腥。他的小說有好有壞,好的那些表現了他豐富的想像力和對青少年心態的瞭解;壞的就像荷里活B片。
不過讀他的小說實在刺激,可以介紹給怕英文小說沈悶的少年讀者(現在已超齡,不會再看他的書了。要看便要看Stephen King了)。如不想這麼重口味,近幾年的選擇比以前多,如Darren Shan。(我其實只揭過幾頁來看,看上去不像Pike先生的作品這麼恐怖。)
P.S.對「魔」的描寫,Christopher Pike, Stephen King和Cliver Barker都很在行。中文恐怖小說中出現的多是鬼而不是魔,魔其實可怕很多。究竟什麼是魔什麼是邪惡,外國小說探討得比華人小說深入,可能他們受天主教影響較多。(如Blog友有好介紹,歡迎告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