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19日星期六

甚麼是青春?



“甚麼是青春?”


這個問題,就像“問世間,情是何物?”一樣,是沒有答案的。


這問題只是用來引發你的靈感,讓你可用來作一首詩,寫一首歌,或用來代替嘆息。


只是將問題喊出來的那刻,已經很爽。


假音人有首歌就叫做“甚麼是青春?”,歌詞其實也不用深究,只是唱起來暢快,好玩而已。


如果你逐句歌詞分析、研究,你就很老套了。“青春”不能用科學方法來分析吧!


過把癮就好!


找不到質量好的影音片段,就只抄歌詞吧。但其實,這首歌,要聽才過癮的。



《甚麼是青春》

作曲:假音人,填詞:陳浩峰,編曲:假音人,演唱:假音人)


青春是一頓吃不完的午餐 青春是一啖不會化的痰


青春是血肉在體內翻兩翻 青春是殺人後眼也不會眨~


甚麼是青春? What is a Youth? 甚麼是青春? What is a Youth?


What is a Youth? What is a Youth?


What is a Youth? What is a Youth?


青春是抉擇讀書或者上班 青春是快活早晚愛消閒


青春是虛幻或許存於腦間 青春是美夢又遠去於瞬間


甚麼是青春? What is a Youth? 甚麼是青春? What is a Youth?


What is a Youth? What is a Youth?


What is a Youth? What is a Youth?


What is a Youth? 

......


2009年9月18日星期五

港產青春片--《烈日當空》

喜愛看青春片的我,差點便錯過了這套港產青春片。

老實說,電影去年上畫前我是看過預告片的,但那時沒有興趣看。後來陸續聽到很多好評,最近才找來看。

除了電影本身受讚賞,拍攝時只有23歲的年輕女導演,令別人多了一個讚賞的理由。這麼年輕,又是女性,拍出這套由七位年輕新演員主打的青春片,效果很好,很是厲害。(我一向不同意雞蛋好吃便不用理會下蛋的雞這個理論;對我來說,瞭解創作人和他/她也很重要。)

電影一開始,鏡頭便很有動感,節奏很快,角色的說話速度也很快,讓人看到年青人的活力(縱使不是健康的活力)。雖然不能一開始便認得七位主角,但劇情發展下去,便會逐漸認出他們。因為七個人形象鮮明--外貌與性格也是,這是很重要的。其中只有一個角色我最初認不到,但導演最後也讓他演一幕令人難忘的戲,令我最終也記住了他。

片中的男學生,多數都吸煙、講粗口、講色情笑話,甚至有人吸毒和拍性愛短片。我讀中學的那個年代中學生吸毒並不普遍,也沒有用手機,但現在這類新聞讓我覺得電影的描述有真實感。還有,那些男生講的"賤野",很貼近現實呢!(據說有些對白是年青演員自己想的,怪不得這麼自然。)

除了會上補習社的牛蒡外,片中的學生都是大家眼中的壞學生。電影沒有拍攝他們上課的情況,只拍攝他們留堂的情況。就算牛蒡,也只是拍他起行去補習社,沒有拍他補習與溫習的情況。有的只是他們無聊吹水,嘻笑玩鬧,偷竊打架,駁老師嘴的場面..... 基本上全片沒有學生拿起書的鏡頭!

一定會有人--特別是成年人--覺得不解。什麼事啊?他們享有免費教育,老師不是很差(只是囉唆點而已),又不是被父母虐待(只是疏忽/不關心),又有健康身體。他們還反什麼?怨什麼?其中一幕,男主角怒榮的父親生日,一向脾氣不好的他看電視看得笑笑口,怒榮忽然轉台,然後與父親鬥轉台,終令父親發火。他怎麼如此不孝順?父親只不過一向較少理他,娶了年輕後母(也不是搞婚外情,而是生母一早過世。而且後母也對他很好),帶同這位新妻子與小兒子回家住,這樣他就要處處惹怒父親麼?

又如肥毛,他也生長在單親家庭(沒有說及原因),家裡有錢,母親是職業女性,很疼他。只不過她母親常常出差工幹,只留他一人在家,他就感到孤單,更染上毒癮。這”案例”也是會被人罵的。什麼?男仔之家,只不過寂寞些,這樣就要吸毒?

成人和身邊的人一定很難理解他們。君不見某某學生一家七口擠在一個小單位,也是單親家庭,他就刻苦讀書,結果成材;除了得到獎學金,也是運動健將。他行,為什麼你不行?又不是要你養家,你只需每天花幾小時讀書,玩少一點,便會得到好成績。(片中除了最肥胖的笠jer明顯地沒有讀書頭腦外,其他人只要肯努力怎樣也會有點成績的。特別是本身讀band 1的怒榮和英文講得不錯的阿摺。牛蒡更是當中唯一努力讀書的一個。)

如果你理解或接受他們,那麼你還有些青春;如果你亳不接受他們,或你完全不明白他們,那麼你便是一個標準的成年人了。他們會覺得,和你談都”o徙gas"。

小孩子本是白紙一張,不會因為離婚率普遍,他們便會習慣,便會自然生出抵抗力的。年青人比大人想像中脆弱。這脆弱,有時他們並不知道。他們的行為,自己也解釋不到。他們明知反叛會令父母不快,他們也照樣做。父母傷心時,他們也不見得很快樂。但他們就是改不了。他們明知讀書緊要,但也會選擇逃避,還逃避得很徹底(像阿摺般試題也懶得答)。

我是在傳統女校讀中學的,同學仔大都著緊成績,大多努力讀書以期考好會考。上課時睡覺是有的,但逃學的學生卻極少見。有很多也不大懂怎樣玩。

到現在,幾位舊同學(包括我自己)都不約而同地說:”早知當年玩多些!”

大家都有點後悔時間全放在讀書上。

真的,如當年沒有玩過,長大後更加沒機會玩。就算玩,也沒有少年時那種心情。

我不是鼓勵學生顧著玩樂,不去讀書。

而是,大人為了鼓勵你讀書,會不自覺地欺騙你。會告訴你讀好書便是一切,“現階段只要專心讀書,什麼也不用理“;現在辛苦,長大了便會賺很多錢,便會”想玩什麼也可以“,會很自由。

但是多數人只會愈大愈不自由,愈大愈不懂玩,愈大愈不快樂。少年時的玩樂,與成年後的玩樂根本不同。踏入社會後,根本難以玩得盡情。

像片中所說,會考是大人設計給少年玩的遊戲。他們還要告訴你,許勝不許敗。(他們亦會告訴你失敗了也不要緊。Well,嘴上是說失敗了也不要緊,表情卻在告訴你"不要衰俾我睇")

但是,片中男生未必知道,這個遊戲是永遠不會完的。設計遊戲的大人,自己也被設計。
會考只是其中一關,之後還要過無數關,次次都要拉curve。

怒榮說自己入了Band 3學校,別人便覺得他們是垃圾。但是,這種階級歧視,只會隨著你年齡增長而愈見強烈。特別是,你生活的地方是香港。

這個遊戲,你玩是不玩?

最後,觀眾寬慰地見到,怒榮終於肯認真了。他正正經經地去面試,看來還成功在望。

他的怒意好像消失了;只是,他的表情,添了一分惆悵。

P.S. 有新聞報道說有中一學生連26個英文字也學不會。大家驚問為何這樣也學不會?很簡單,當你從來沒認真上課時,你便學不會。看了此片後,你會明白,真有學生是從來沒認真上課的。

仍是無限想

(不想受負面思想影響的人,請不要看!)

最近思想有點偏激,有點憤世疾俗,有點質疑宗教(基督教)。不是因為青春期,也不是近年期,而是心裡想最一個最最老套的問題--為何好人要受苦?


宗教根本就是用來解決這個問題的。這是個最最基本的問題。

然後我看回我三年前談宗教的文章,也想起我談電影《再生號》的文章。然後我發覺,怎麼過了三年,仍然被同一樣的問題困擾?


基督教和大多數宗教叫人盼望永生,佛教告訴你人生本是苦。我就像《再生號》的女主角一樣,死放不開,明明聽過所有標準答案,仍要執著地要扣問。


不過是親戚要做一個很危險的大手術。在某些地區,人命很賤很微小的地區,很多小孩都長不大,更惶論在病時有機會做手術。我們已是幸福的一群。況且”生命不在乎長短,只在乎是否豐盛”(這也是對的)。但,人一投放了感情,便很難理智地看事物。所以,有很多見證,我聽過後便忘了。像向斌仔(鄧紹斌)傳教,作見證,鼓勵他,也不及他親身經歷。人不能將自己的思想強加在別人身上。現在斌仔說覺得他的生命仍然有意義,所以不想死。這是他經過很多很多很多很多天,為自己努力過,有朋友幫助,出版了兩本影響人心的書,所悟到的。不是旁人能一句總結的。(所以我最討厭什麼--他出了書,出了名,又幫到人,所以不想死。不是這樣的。)他之前聽過很多很多鼓勵說話,也沒有用。他付出了很多努力,最終領悟到點什麼。

我想說的是,就算有人理性地列出N點出來逐一向我解釋,我也未必能領回宗教的道理。我不能騙自己。有時唱聖詩,所唱的內容我都做不到的,所以我不願唱,好像在欺騙神,好像在向神唱情歌,心卻想著第三者一樣。


很多人鼓勵正面思想。沒錯,人應該有正面思想。在半催眠下,這的確能令心情好轉,能增加正能量,甚至能改變現實。也有些時候,是因為太無助了,唯一能做的事是叫自己正面去想。


人世間是有真善美的,我真想被神奇力量充滿,恆常地帶笑做人。但我常想東想西,愈走愈遠,不知自己是否能做得到。


如果永遠迎向太陽,是否就可以忘記背後的黑夜?還是,在太陽光照下,看著黑夜之地,心態也會不同?


人往往在有需時時才懇切求神。神不是抗生素呀,有病才吃一粒。然後埋怨藥效不彰。


我都不知道自己在說什麼了,這只是一篇發洩文章,希望不會影響大家心情。也不用特意留言安慰我,我也不是想作宗教辯論(很怕)。我信總有一天我會想通。

寫完一大輪,心情好番d。


2009年9月17日星期四

恩田陸《第六個小夜子》



喜歡看恩田陸的作品,是因為她擅於將現實與幻想融合,營造一種神秘氛圍,輕易地將你帶進她所建構的一個如幻似真的世界。


她的《三月的紅色深淵》是如此,《沉向麥海的果實》是如此,《迷宮》也是如此。


在剛看完的《第六個小夜子》,恩因陸再一次帶我進入她所建構的世界--一個流傳著神秘傳統和恐怖傳說的中學校園。


就這本書來說,故事情節並不太重要,她更想帶你進入她的世界,讓你回想讀書時的日子,多於要說一個佈局精彩的故事。


我之所以喜歡她,其中一個原因是她常將我的想法說出來;她將我難以言說的思想與幻想都一一寫出來;她所說的題目我都有興趣。


對於工作已有一段日子的人來說,對於中學時代的生活,究竟能記起多少?


你記得穿上校服的感覺嗎?你記得陽光是怎樣從窗外透進課室的嗎?沒有冷氣的課室,天花板上的電風扇發發地轉;穿著黑皮鞋的女同學總愛滑著步走;黃梅天時整幅牆壁,整個洗手間都淌著水......


現在每天機械地回到工作間,再沒有老師每天餵你新知識,也沒有好友在身邊。要我仔細回想校園生活,實在有點困難。那彷彿已是上一世的事。但如叫我看校園小說的話,我已覺幼稚。幸好還有恩田陸,在寫給成人看的校園小說內,帶你返回那一去不回的時光。


我對學校的某些想法,與恩田陸很接近。我覺得,家庭背景不同、個性不同的一班孩子聚在一個課室,天天見面,一起相處,一起學習和玩樂,是很神奇的事。學校是與社會隔絕的地方(以前的學校更甚),但學校同時也是一個小社會。在學校,你要守校規,你也要面對人際關係(還要是逃避不了的...... 都是那一群人,除非轉校);但某程度上,你也是受學校保護的。

(突然想起《飄流教室》中,整間學校被連根拔起到了荒蕪的未來世界;看似荒謬卻也合理。)


《第六個小夜子》內有些有趣想法,因為我沒有能力去形容,所以只好原文節錄了:


學校這種地方還真是不可思議,
難道你不曾這樣想過嗎?
為什麼要有學校呢?
當然,這種事你早就知道了。
沒錯,是為了讓我們讀書,
可是,如果只是為了讀書,
在別的地方也可以讀啊,
你不覺得奇怪嗎?
請看向那邊的教室,
你看到什麼嗎?
許多尺寸相同的桌椅,
一整排方形的空房間,
這些房間是做什麼用的?
沒錯,它們是容器,
是裝什麼的容器?
裝人的容器。
--是的,就是用來裝你們的。
學校這地方的功能就是把你們集中在一起,
為了騙你們進來,
大人編造了穿同款服裝,
一起學習的籍口,
在狹窄的空間裡容納了四十個,
甚至是五十個人。
如果真要在這裡生活的話,
一次有四,五十人,
同時住了進來,
根本無法想像是吧。
不過,現在,
大家面向前方,
乖乖地坐上好幾個鐘頭
大家一同看著前面,
聽老師講課,
大家一起待在,
這個地方。
.....


這麼多,
同年齡的孩子,
聚在一起,
大家各自想著自己的心事。
學校,
就是這樣的地方,
你放書包的那張桌子,
你現在托著腮坐著,
打瞌睡的位子,
長久以來在同一個地方,
一年前如此,
之前幾年也是如此。
秋你同年齡的某人,
就坐在那裡,
手托著腮,
打著瞌睡。


(因某個原因,所以每個短句都要另開一行,看書時自然會知道為什麼。)


2009年9月6日星期日

遊沙巴


一向響往自由自在睇景為主流浪式旅行的我,最近"妥協"去了沙巴作"度假式"旅遊。


原因之一去不成雲南,二是好友相邀,三是我說服了自己。


如果要等我嚮往的那種旅行,不知道要等多久。不全因我是否有決心的問題,還有天時地利人和;與工作、家人都有關係。


而且,我實在想離港旅遊,實在想休息一下。我與朋友自由行到沙巴,住在遠離市區的酒店,其實也達成我想遠離煩囂親近大自然的願望。沙巴就是一個有熱帶雨林的地方。


上一次與同一位朋友到台灣,我因為安排行程”過於進取”與對方拌過嘴。今次我告訴自己不要再如此了。我們是要去渡假呢!


結果,因為酒店遠離市區和著名景點,每一個活動都要提早出發,一天只能去一個景點(不計晚上到市區吃飯);加上只有四天的旅遊時間,實質只有兩天半可以玩。這次我們被逼變得進取,連在酒店沙灘游泳也遊得有點趕。


話雖如此,這次旅遊其實很開心:


-吃到美味的海鮮(找海鮮酒家的過程有點探險感覺,是在夜間不太熟路的情況下,疾行經過屋村、無人街道,甚至走過行車路......):伙計很好,在我與朋友都不懂怎叫海鮮的時候,邊帶著我們看各類海鮮,邊迅速建議菜式。我們吃得很滿足。


-尋找野生長鼻猴:我們坐快艇到沿河覓猴蹤。那些長鼻猴是野生的,在大自然裡生活,不會像動物園一樣大大隻在你眼前讓你任望,但牠們比被困的動物快樂很多。我情願牠們快樂。不過如果天天有這麼吵的快艇經過,有這麼多遊人嘩嘩聲看猴,對牠們也是有影響的。不過這是當地人賺錢的一個旅遊項目,沒有辦法。


-水肺潛水:基本技巧不難學。當然上了這麼一堂基本課,只能戰戰競競地緊貼教練而游。要克服的最主要是像身處密室的恐懼感。在水底只能以手語溝通,萬一真有什麼事也不能立即上水面,還要不停減耳壓。雖然明知氧氣足夠,也心生恐懼。進到水底後教練在我們面前從小膠瓶唧出麵包引魚過來,那群撲面而來的魚令差點令我亂了呼吸。在水底見到的一齊像夢境般不真實。


-浮潛:上過水肺潛水班,到浮潛時我還是需要一段時間適應。畢竟兩者都是我的第一次。浮潛雖然與水底距離很遠,但心理壓力少很多;也自由很多,不用跟著教練。這個沙巴旅遊活動其實同樣影響生態,因為所有遊客都是用麵包粒餵魚的。這不是魚的天然食品。但人類已對自然界做出太多破壞,相比起來餵魚吃麵包所造成的影響已算微不足道。如果...... 如果有一天我真能再潛水,我不會再餵魚吃麵包的了。


-看星星:多久沒有好好看星星了!到沙巴的第一晚我已盼望看到滿天星斗,但直至離開前的一晚才讓我如願看到星。頭兩晚我都與朋友走出海灘找星,但都因雲層太厚而看不到。反而不抱期望的最後一晚卻讓我們見到。我們躺在沙上看星,那些星星比我在塔門看到的要大,也讓我看到了兩夥流星。這是神賜的禮物!


-與當地人交流:華裔的士司機與我們聊沙巴生活和民生,懂廣東話的當地團導遊帶我們吃下午茶去。與當地人交流是我與朋友都很重視的一環。我們難得去到另一國家,真的想認識當地人;雖然是顧客身份,亦只是”吹水式”聊天,但我們已感滿足。


-拍照:一直都不是很積極為自己拍照,但朋友卻拍到我近年最喜歡的照片。在朋友做model時,我也過了點攝影師的癮(雖然毫不專業)。


結論是,原來這種度假式旅行我也接受,且玩得很開心。工作辛苦,這樣獎勵一下自己也不錯。


不過,下一次旅行,我希望能在大街小巷中一直走一直走,希望坐長途火車,希望被壯麗山河包圍,希望有”在路上”的感覺。


P.S. 經過第二次同遊,對這位相識廿載的朋友認識更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