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月31日星期二

愈忙愈要寫

今夜加班。


整天工作都佷忙,電話響個不停。不停被催,不停打字弄file,感覺像打機。


為什麼這樣累還要寫Blog?就是因為一天的時間已經被工作佔據。放工後想留少少時間給自己。


為何我寫一篇blog都一定要弄得有頭有尾?一定要有主題?有時真想胡亂打打字。


常說Yahoo Blog設計得太剎有介事了,讓我常常覺得我在寫專欄,寫的東西要上得了台盤。反而有些Blog的設計,可以讓你隨意說幾句感想,寫幾個生活片段。


或者是我個人太剎有介事了?常不知別人怎樣看我,所以寫Blog也想polish好佢。


就是因為每次都想寫得認真,所以有些電影觀後感結果沒post出來。


連想隨意寫也會開個主題叫”hea寫”,我真的為何如此認真呢?


想向各位推介,如果悶悶地有咩好笑的戲/書。


講明先,不是每個人都會覺得好笑的。


電影《雷霆喪兵》(Tropic Thunder)(看!又去認真地查英文名):


雖然一個人在家看,但看到片頭的偽預告片已笑到停不了。愈認真去搞笑,看起來愈搞笑。最好笑是他們拍修道院內的兩個出軌修士(? 造型有點似《達文西密碼》內的修士),他們兩人想愛又不敢愛,拍得很好笑!


還有戲內玩荷里活電影圈的行內笑話,雖然不是電影人但也容易看得明。


最厲害是好笑之餘套片其實有意思,仲有感動位。這就是看喜劇的驚喜吧(像Click,但Click催淚很多)。Give you more than you expect。超你所笑。


真的喜歡玩得認真的戲。


書則有兩本,都是東野圭吾的。一本是《超~殺人事件》,另一本是《名探探的守則》(仍在看),兩本都是玩行內笑話,玩的是推理小說作者,出版人,甚至玩推理小說內容的cliché。


前者玩得癲些,後者,則恐怕要對推理小說很熟識(或看過很多“金田一”)才會覺得好笑。


他嘲笑“密室殺人事件”的詭計,笑“死前留言”是何等不合理,笑“不在場證明”,笑名偵探的老套對白,甚至笑電視裡婆婆媽媽再加上愛情元素的推理劇。他是玩得如此之盡,可能已得罪了很多同行呢!


下次再談!


2009年3月28日星期六

食物撫慰劑



最近工作忙,今天正當我忙至七葷八素,魂飛天外時,同事突然走過來,遞上一盒西餅。西餅原來是一個vendor送來的,盒內只餘下三件外貌平實的蛋糕,我選了看來最平實的朱古力卷蛋來吃。


午餐在一間所謂越式餐廳吃飯。那裡一點”越味”也沒有。吃湯粉時沒有絲毫香葉味,那一小粒青檸實在可有可無,那些粉也只是普通的港式河粉,不是越式較幼身的河粉。同事戲言這間是越式"茶"餐廳。真的,這裡的食物大部分是港式的,烹調和服務也亳無誠意。這間餐廳的最大好處是不用等位,以及價錢相對便宜而已。


所以,今日午飯我其實吃得不甚暢快。


想不到飯後個多小時,可以來一件卷蛋。我將大半個圓推入口中,一口咬在鬆軟的海棉蛋糕上,心裡立刻有一種幸福的感覺,好像有人向我說聲"辛苦哂”。這個小小的卷蛋竟將我那一刻內心的空洞填滿了。想不到一件卷蛋竟有如此威力!


晚上因一件"意外事件"要加班。幸好上司和同事都很好,大家協力完成一件事,不追究誰對誰錯,只想用有限的時間和資源達到最好效果。不過到下班時人已變得呆滯,就像這兩個星期的多個夜晚一樣--這兩星期我常常拖著耗盡電力的身體回家,吃些不怎麼好吃的食物,對著網頁按來按去不肯去睡。


不過,今夜有所不同,今夜我約了朋友到某中式飯店吃飯。那是一間平實且質素高的飯店,每次都吃得滿意。


叫了例湯(例湯必附美味湯渣),魚湯浸四蔬(類似)和牛尾煲,再加白飯。一隻碗盛湯,一隻碗用來吃魚湯+四蔬,一隻用來放白飯,再加上熱茶。幾樣餐具已夠我忙個不停。吃時可以一口湯,一口瓜,一口肉,再一口茶,還可吃湯渣雞腳。這樣每樣來一口,口感輪流轉換,真的滿足到不得了。先前身體還是冷的,可喝一碗湯,吃一口飯後,身體立時被一股暖流充滿,變回實體。


啊!怪不得說食物是一種撫慰。今日我被食物的愛濃濃包圍呢!(還是,我的身體包圍著濃濃的食物?)


2009年3月26日星期四

《卜洛克的小說學堂》


如果說《怎樣寫小說:小說創十二講》的作者王璞是個嚴師,那麼《卜洛克的小說學堂》(四十七講)的作者卜洛克(Lawrence Block)便是一個與學生打成一片的老師。


卜洛克是美國著名的偵探小說家(我覺得以"犯罪小說家"來形容他更為適合),創作了多個偵探系列,包括”馬修.史卡德系列”(應是他最受歡迎的系列,主角是一個曾誤殺小女孩的前警察,之後自暴自棄,染上酒癮。)、”雅賊系列”、”睡不著的偵探”系列等。我只看過他幾本書,他給我的印象是看破世情和是個想法有點灰的人,想不到這本書寫得如此生動有趣。


在卜洛克眼中,寫作不是像王璞所認為的那麼神聖的一件事。他更以”騙局”來形容小說,從英文書名Telling Lies for Fun and Profits可見一斑。他一開始便教你怎樣成為一個職業作家。他甚至沒有告訴你你是否適合當作家。一眾多愁善感自我懷疑行動力弱的準作家根本沒時間傷春悲秋。卜洛克可不跟你講感性!真是個”冷硬派”!


這本書的內容來自他刊登在雜誌《作者文摘》(Writer's Digest)的連載專欄。雖然寫於七十年代,但現在看仍然合用。臉譜出版社(城邦)也是在去年才出版中文版的。


全書分開部份,分別為”騙局:小說職業論”,”埋頭苦幹、舊戰不懈:小說紀律論”,”喔,這網真糾結:小說結構論”,”咬文嚼字:小說技藝論”,以及只有一篇文的”這難道不是真的嗎?小說心靈活動論”。老實說,從寫作守則到個人經歷分享,寫作的方方面面他都講到了。更有趣的是他分享了一些文壇逸事,加上用語幽默風趣,令本書的閱讀趣味很高。


在此摘錄書一些有趣/有意思的話:


”'你是作家,'他們總是這樣問,'生活一定很有意思吧?'
為什麼我的生活一定要很有意思?我的工作就是坐在打字機前面,三不五時的敲敲鍵盤。我常常在想,我跟速記員的差別是:我得自己想該打些什麼。”
                      


他談”合作寫作”,提到有一次”最偉大的色情小說撲克牌戲”的聚會,共有六個身經百戰的色情小說作者,打算在一個晚上合作完成一本色情小說。規則是五個人在樓下打撲克牌,一個人到樓上去寫作一小時,每人寫兩章,輪流接手寫下去。結果有一個朋友可能嗑了藥,寫得亂七八糟,接手的作者也不投訴,便硬著頭皮寫下去,結果可想而知。


”寫作是一個孤獨的行業。就跟死亡一樣,有些事情,我們得自己處理。”
   


”......在寫作這個工作中,天賦真不怎麼重要。有很多作家明明沒什麼天賦,照樣寫出成功的作品;有的人明明有上噸的好點子,卻還是坐困愁城。”


”為了要進這個行業、為了要在這個行業裡待得久,一個人得在絕望周邊,鑲上一圈厚厚的熱情。”
(他說很多朋友都有點”一書作家”的味道,寫了一本書後便江郎才盡。他說這些人大多很渴望寫一本書,但卻沒興趣進入作家行列。)


寫作壓力太大?卜洛克說”你會覺得這本書是你生命中最重要的寶貝,是你存在世間的唯一理由,我只能說,別這麼死心眼,這只不過是印在紙上的幾行字......不過是本書。”


論創意剽竊:”直接剽竊與創意剽竊,是有差別的。就我看來,最重要的標準是剽竊者有沒有把足夠的創意,灌注進去,從而讓原始的故事,發生重大的轉變。”


寫作小說的關鍵技巧:”不要在開始的地方開始。”或”在中段開始,在開頭結尾。”
即一開始便要先聲奪人,令故事”動起來”,讓讀者進入小說情境中;角色和故事背景可在之後才慢慢介紹。(有些作家一開始便大量描述一個場景或一個角色,這樣隨時會嚇跑讀者。)
 


在塑造小說的角色時,要先將角色”視覺化”,感受那人物的氣質。就算是一個配角,對整部小說也很重要。而且與其詳細描寫一個角色的外貌和衣著,不如只形容最能表現角色特質的地方。卜洛克舉了一些很好的例子。因篇幅長,難以在此說明,不過我認為只要拿一本金庸小說來看他怎樣帶每個角色出場,也就很容易明白了。


這本書雖然長,但不沈悶,我還慶幸它好像怎樣看也看不完,帶給我很多娛樂(對,是娛樂)。卜洛克果然是一個講故事專家!



補充一點,這本書和王璞的書之所以如此不同,是因為王璞講的大多是古典文學作品,而卜洛克所說的是寫流行/類型小說和當職業作家的技巧。


2009年3月24日星期二

Never compromise --墨譜

(內容劇情,重要劇情轉用藍色字)




之所以用英文名介紹《保衛奇俠》(Wachmen)的角色,是因為中文譯名有點恐怖。因為Rorschach這名字難讀(都怪我學不好拼音!),我又實在不想用”墨譜怪傑”這譯名,唯有將他變為”墨譜”。


墨譜是我最喜歡的Watchmen角色,不得不用一篇blog來講。


雖然所佔"篇幅"不是最多,但他在Watchmen內的角色很重要,因為他是故事的敘述者。他用日記記下了這個故事。電影的旁白便是由他用吵啞粗糙的聲線唸出的。


電影開場時笑面俠被殺。一眾Watchmen都好像沒太大反應,因為笑面俠不得人心。但是,墨譜俠卻覺得有可疑,於是私自調查;他認為這次謀殺是針對Watchmen的,於是便逐一警告他的戰友。


他出場時很有型,主要來自他的神秘感和有型的旁白。但是,一見到他的樣子我便覺得很滑稽--一個用墨跡面罩蓋著頭的人!這面罩比用絲襪罩頭更辛苦啊!連網孔也看不到,真不知他怎樣視物和呼吸。


另一滑稽之處是他是唯一對笑面俠之死認真調查的人。別的Watchmen都各管各,只有他神經質云云地去調查。在隊友眼中,他是一個固執的瘋漢,沒人對他太認真。


直到他被警察包圍在一間屋內,我才真正留意這角色。當他說damn damn damn時我仍覺得很好笑。怎知他竟可在短時間內向警察反擊,身手不錯。想不到的,是他最終被擒,並被撕開面罩。我從未看過一套英雄奇俠片的主角是這樣公然地被揭破身份的!原來面罩下的他相貌醜陋,就像街邊的一個流浪漢。


然後電影揭開他的身份。他的童年堪坷,母親是妓女,並不愛他,他也常受欺負。但這反而令他學會保護自己,並練出一副好身手。這種成長背景隨時會孕育一個連環殺人狂魔出來,但因他痛恨罪惡,最終成為了正義奇俠。但因為見過太多兇殘的罪惡,他認為只有以暴易暴才足以對抗邪惡。他的出手狠辣不遜罪犯。


為什麼喜歡這角色?是因為他很型。


在監獄中,與眾多曾被他拉入獄的罪犯同囚,他已被一遍遍威嚇,”那些人會把你生吞”。面對此威脅,他卻毫無懼意。電影最為人津津樂道的一幕,就是他”以暴易暴”地對待想襲擊他的囚犯後,拋下一句: "I'm not locked in here with you! You're locked in here with ME!" 


以他的性格,我相信就算他被人用刀尖指著眼睛,也會毫不退讓。

以暴易暴雖然不對,但面對殘忍無情的罪惡,有時我也希望折磨犯罪者。有些人的罪行令你覺得他們真是死不足惜。他真的很憎恨罪惡,才會以極端方法對付罪犯。在這方面,他比其他Watchmen更為"熱血"。


不過,這還不是我喜歡他的最大原因。


令我深感震憾的,是他的另一句話。故事說到”世上最聰明的人”Ozymandias想出一個要犧牲很多人命來救地球的方法,並付諸實行。這方法,在人來說是荒謬無比,但從”神”的角度來看卻說得通。

其他英雄縱使覺得計畫不妥,但既已無可挽回,為了最大利益,便都接受現實,並儘量配合。只有墨譜,他覺得這計畫徹頭徹尾便是錯。無論事件令多少人得益,錯便是錯。他不想妥協,他要揭穿Ozymandias,縱使此舉可能會令已犧牲的人白白犧牲。他寧願與世人一起下地獄,也不接受用狡詐得來的和平。

他的唯一好友Nite Owl勸他接受現實,
於是,他說出了這樣一句話:
No. Not even in the face of Armageddon. Never compromise.


看電影後一星期,這句話一直走不出我的腦袋。


我不是一個固執的人,妥協、”為大局著想”是家常便飯。不只我如此,世上大多數人,為了生計、為了愛人家人朋友、為了”最大利益”,誰不會選擇妥協?


我們每天做得最多的,恐怕便是妥協。


偏執與堅持己見,通常不會獲得欣賞,通常惹來指責。墨譜便被Ozy諷刺他是偏執狂。


那麼他堅持的,究竟是對,是錯?這就是電影叫你思考的地方。


真實世界不是童話故事,不是非黑即白。Ozymandias用的是非常手段,他的想法是帝王的想法,就像秦始皇要殺很多人才能統一天下一樣(電影用的例子是阿歷山大大帝)。單靠英雄們勞碌地逐次警惡懲奸,不夠效率。這時候,堅守信念的正義英雄反而變得天真。


我不知你的答案是什麼?但我可說說我幼稚的想法。


當我知道Ozymandias的計畫時,見到他連幫助他的”將軍”都殺時,覺得他是大壞人。但他的方法卻即時見效,他也為此感到很高興,他是真心想世界和平的,。這時候,我又即時覺得他不是壞人,連我自己也不相信自己的態度會轉得這麼快。


我被Ozymandias的”看似無情卻有情”迷惑了,覺得他應該做得對。

但墨譜喚醒了我。不論對多少人有好處,濫殺無辜就是濫殺無辜,一條生命就是一條生命。沒錯,人有劣根性,人會製造恐怖武器;但要懲罰,便罰犯罪者好了。就算人類最終為自己的罪所苦,一個核彈毁了地球,所有無辜人要陪葬,那也是沒辦法的事。總不能因為你是世上最聰明的人,便可決定誰人生,誰人死。而且,正如笑面俠所說(?),人有劣恨性,教訓沒過多久,人類便會重滔覆轍。


其他幾個Watchmen都妥協,只有墨譜誓死不從。可知他的這句"Never compromise”,不是說了算,是要付出代價的。但就算如此,他也不違背良心。


這不是比一眾Watchmen型得多嗎?難怪這個角色這麼受歡迎。


最後,多加一個喜歡墨譜的理由:


他寫日記。(這年頭還有多少人會寫日記?還要寫得那麼好!)



P.S.看電影時一直覺得演墨譜的演員面熟,覺得他好像電影Little Children內演性罪犯(男配角)的那位演員...... 後來發現果然是!他演的兩個角色都十分突出,可怕又可憐。

P.S.2: 認不出來的那個,是Little Children的男主角。原來他在這套戲演Nite Owl! 這兩個角色也有共通點,是有童心。雖然Nite Owl性格比較懦弱,但這角色其實頗為討好。

(btw, Kate Winslet在Little Children內演苦悶少婦,與《浮生路》的角色有共通點......哈!----不要打我~)


2009年3月23日星期一

《保衛奇俠》 Watchmen

一直沒想過自己會看《保衛奇俠》。這套電影從戲名到海報都吸引不到我。但是,友人約看戲,我們要在《龍珠》和《保衛奇俠》中選擇(!!),結果我們看了這套。


本以為是一套X-Men類的電影,怎知電影的開場片段已與眾不同,將英雄故事融入美國歷史當中,更篡改美國歷史。第二個感覺是這電影比一般英雄電影暴力,一開場的入屋謀殺已看得我透不過氣來。不過既然Sin City我也硬著頭皮看完,這套應該也可以。第三個感覺是電影的氣氛營造得很好,那些八十年代的美國流行音樂,那些絲絲細雨的場面,很有感覺。


近期的英雄片全都著重英雄的人性化和軟弱一面,這發展仿佛已成不歸路。以後再有打不死的超人角色可能都會被觀眾取笑。此片的英雄們是一班有正義感的凡人,他們穿上奇裝異服來掩飾身份,私自出動打擊罪惡。但影片開始時他們已走到末路,政府立法不許他們繼續執法。有些被捉去精神病院,有些被殺,有些退隱。但是,地球其實進入更大危機──美蘇進入冷戰,核戰一觸即發(天呀!開始不知道自己說什麼,我要看多點近代史……)。這是電影的背景。主角是以下幾個Watchmen


Ozymandias是一個有傲氣的男人,號稱“世界上最聰明的人”的他公開自己的奇俠身份,並建立了一個金融王國。他覺得要拯教世界需要用更聰明的方法,如與Dr. Manhattan合作製造一種新能源來代替石油,以免世人為爭奪能源而開戰。但因為末日快到,他需要採取更快見效的方法......


Dr. Manhattan是一個渾身發著藍光的人“──他其實已不是一個人。在實驗室工作的他因為一次意外而成為了一束藍色的能量。(請不要叫我解釋!)他成為了一個像神的人,能看到過去未來、能將自己變大縮小,能令自己和別人瞬間轉移…… 最初,他幫助美國政府到越南打仗。今次的核戰危機政府也找他幫忙,因為只有他擁有這般強大力量。但是,他漸漸失去人性。他覺得人類對地球”有破壞沒建設”,根本不值一救。原本他極愛惜女伴(她是Silk Spectre II,另一個奇俠),但到後來他好像連戀愛是什麼都忘記了。雖然變成"神"令他神通廣大,但我覺得這是一個悲劇角色。


Spectre IIDr. Manhattan的女伴,她繼承母親Spectre I成為奇俠,但她此舉只是為了令母親快樂。其實她只想好好戀愛。這角色沒甚性格。她的母親比她還要有趣。


Nite Owl II是一個喜愛神話、鳥類和機械的單純男子。他製造了一架貓頭鷹似的戰機幫他對抗罪犯。他單純地只想捉拿壞人,引張正義,沒有什麼更大的計劃。電影開始時他已退隱,過著普通人的生活。


Rorschach的最大特徵是他的面具夾層裡有一層流動的黑墨,會化成不同圖案,就像心理學家用來研究病人心理的墨跡卡一樣(請不要叫我解釋~)。他有一個悲慘的童年,如果沒有強烈的正義感支撐著,他便有機會成為變態殺手,而不是奇俠。不過,他相信以暴易暴,所以他會出手殺人。


Comedian是一個很複雜的角色。他亦正亦邪,就像某些舊港產片內的警察一樣,既幫政府執法自己亦犯法。他在執法時會“順便”亂射一氣過過癮,更甚為好色。但他也好像看破世情以的,對人類不抱希望,所以他也容許自己沈淪在罪中……



說完幾位主角,那麼,劇情呢?劇情我不便說了。故事最有趣的地方便是這幾位奇俠,和他們對人性、罪惡和拯救地球的不同理論。電影用了很長篇幅來介紹他們,真正發生的事卻不多,弄得慣看英雄片的觀眾不知所措。這套戲,可是連一個像小丑的壞人也沒有啊!


因為本身不大迷英雄奇俠片,所以我沒有被這套電影嚇怕。在沒期望下覺得很有驚喜。電影拍得很有型,亦有很多地方供人思考。石琪的影評說電影很難明,但導演已將故事交待得頗為清楚。看不明白的可能是美國歷史與政治部分,不過這對瞭解劇情影響不大


我不會特別推介別人去看,因為觀眾對這套戲反應兩極,受不了的觀眾會看得很辛苦。這真不是每個人的一杯茶!


P.S. 從網上得知,電影的原著漫畫曾奪雨果獎(是文學獎呢),十分巴閉。


2009年3月16日星期一

Twisted Alice

Alice in Wonderland暗藏的恐怖元素,吸引了一些創作人將之誇大、扭曲,成為邪版Alice。


多年前在朋友家打機,便玩過RPG電腦遊戲 American McGee's Alice。故事是說Alice的家人在一場火災中喪生,只餘下Alice一人。她因內疚而企圖自殺,精神開始失常,後來更跌進了一個扭曲的Wonderland內。Wonderland其實代表她扭曲的心靈,在那裡她要打敗紅心女皇,拯救那個地方。否則她便會變得瘋癲,永遠困在這個恐怖世界中。


我還是第一次看到這樣的一個Alice版本。遊戲畫面陰沈但奪目,不過不擅長打機的我其實只是一直看著朋友玩。雖然不大記得遊戲細節,但故事設定卻深印在心。



又,無意中給我發現另一個扭曲版Alice,是一套捷克電影,由真人加玩偶演出。我在Youtube看了電影片段,真難以想像有人可以如此拍這個故事!怪異得難以形容。


電影的佈景簡單,調子黑暗。單是Alice掉入"樹洞"的經過,已讓人感到毛骨聳然。本來由玩偶扮動物很正常合理,但電影中動物的造型和行動卻恐怖怪異。故事內的毛蟲,在電影中由襪子來扮演,毛蟲的眼和牙竟是人類的假眼和假牙!導演更安排一群襪子蟲在無數個地洞中轉入去又轉出來,蔚為奇觀!也有一場戲講肚子餓的Alice在兔子家找罐頭吃,開罐頭後卻發現裡面是黑色的甲蟲!


故事經過大幅度改編,少了很多經典角色,例如The Chesire Cat,但仍保留了不近人情的兔子、瘋帽匠、紅心女皇等角色。導演有一十分奇怪的處理,就是當動物說話後,會由Alice說出”XX說”這句話,就像旁述一樣;鏡頭奇怪地只影著Alice的嘴唇...... 真的是"curiouser and curiouser"!


我只放了兩段上來,有興趣可上youtube找:



電影名稱:Neco z Alenky (1988)
http://www.youtube.com/watch?v=ZSfVwZXwbu4&feature=related



http://www.youtube.com/watch?v=4yUq-tkkW3w&feature=related


另,網友Inanna提供資料,說有一隊樂隊(Jefferson Airplane)於六十年代創作了一首吸毒版的Alice歌曲,名叫The White Rabbit。我找了一下資料,發現有人認為Alice in Wonderland充滿著吸毒的指涉!!如Alice吃了磨菇後會變大縮小,就像吃了Magic Mushroom後出現幻覺一樣。Alice in Wonderland就像一次長長的毒品幻覺旅程!網友teahorse也提供資料,說作者Lewis Carrol患了一種會令他頭痛和出現幻覺的病,因而創作了Alice這個故事出來。(謝謝兩個提供資料!!)


我不知道Alice的故事內容是否從幻覺而來,但我不喜歡這樣去想。用這個角度來看任何創作都會很掃興,今次我只想欣賞這隻雞蛋。而且,我相信不靠藥物、煙、酒和咖啡因,還是會有人創作出一些充滿想像力的好作品。



最後,在等Tim Burton的Alice in Wonderland上映期間,大家可以去看《怪誕城之夜》導演Henry Selick的動畫Caroline。也是兒童小說改篇,也有恐怖原素。我見戲院已經在宣傳了,應該快上畫吧~


2009年3月11日星期三

Disney版的《愛麗斯夢遊仙境》

Alice in Wonderland這個故事除了吸引Tim Burton改編外,也一向是不少人的創作靈感。


其中,當然少不了禾路迪士尼。



迪士尼在1951年拍了《愛麗斯夢遊仙境》動畫,創作了樣子單純、穿粉藍色裙子的Alice和肥胖的粉紅色條紋貓。雖然在經典原裝插圖中,Alice的樣子一點也不可愛,甚至常帶有煩厭表情,但對她在迪士尼的造型我沒異意。畢竟這是卡通片,將女主角畫得討好一點也很合理。粉藍色裙子也很適合她,因為她是一個有點淘氣的小女孩,不適合過於女性化的粉紅色和紫色。(Alice是何時開始被設計為穿藍衣的,我卻找不到資料)


至於The Chesire Cat的造型,我卻不滿意。這隻貓神出鬼沒,看起來應該精靈和詭異一點。現在的造型太傻氣。我猜是迪士尼不想嚇怕小朋友吧。


迪士尼版的Alice in Wonderland很"迪士尼",很多唱歌跳舞的場面(原本故事內便有很多詩歌)。特別欣賞群花管弦樂團式的表現。


不過,Alice這個故事其實有很多"恐怖"原素,迪士尼拍出來仍然嚇怕一些小朋友。像那隻Chesire Cat,無端在畫面最黑暗處逐漸現身,在Alice最無助時突然消失,又可以將頭取下來玩;Alice在一間小屋內變大了,手腳都伸出屋外,動彈不得,被兔子當怪物,更要被人嘗試用煙燻出來;Alice在漆黑的森林中迷路、被群花趕走、被兇惡的皇后恐嚇...... 誰說這不是恐怖片?


還有,更為經典的,是電影拍出書中的一個故事--The story of the curious oyster。故事由Alice碰到的人物以歌唱形式道出。內容與<<魔笛>>有點相似。就是有兩個人到海邊去,見到水底有一班蠔BB。其中一人引誘那班小蠔仔上岸遊玩。結果帶牠們吃大餐,當一班小蠔興奮地等吃時,才發覺那兩人要吃的便是牠們!結果?小蠔沒有像一般童話故事中有英雄來救,牠們只是悲慘地被吃掉。迪士尼很厲害,沒有放棄這個教事,不過他們也沒有拍小蠔被吃掉的情景,只展示了牠們的屍身--蠔殼。我想我從未在其他迪士尼動畫中見過這麼可愛的生物被殘害的情節!
(P.S.特別一提,動畫內還有吸水煙的場景!)


動畫雖然色彩繽紛,但陰影位很重。在神秘的森林中,只有Alice一人發著光,背景卻很陰暗,那些奇花異草的顏色,也帶有夜間的色彩......


細想一下,這個故事其實頗為恐怖--Alice一時被縮小,一時頸項又無限增長,BB變豬,紙牌變兵,貓兒常常只餘笑口,女皇不斷砍下人頭...... 這其實是一個惡夢。

因為Alice故事有這些暗藏的恐怖元素,所以不少創作人在再創作時特別強調Alice的黑暗部分,甚至將故事扭曲。


因不想一篇寫太長,下篇再談!



John Tenniel筆下的Alice。(最著名的版本)



John Tenniel筆下的Chesire Cat。



迪士尼版本 (來自一次極幸運的扭蛋經驗)。你看!The Chesire Cat變得不太像貓,失卻了原本味道。



The Chesire Cat出場很詭異



看了怕會發惡夢吧!


2009年3月9日星期一

玩食字,搞爛gag的《愛麗斯夢遊仙境》

無意中發現添布頓(Tim Burton)在拍《愛麗絲夢遊仙境》(Alice in Wonderland),很是驚喜,十分期待!

不過電影要明年才上畫,我想我寫完這兩篇blog後便要暫時忘記此事了.....

(這是IMDB的資料:http://us.imdb.com/title/tt1014759/

Tim Burton拍的不是像《怪誕城之夜》(Nightmare before Christmas)那種stop-motion animation,而是真人+動畫。演Alice的演員我不認識,演配角的倒是很有名氣。

首先...... Johnny Depp演瘋帽匠(The Mad Hatter)--瘋的角色,很適合他演!

Anne Hathaway演The White Queen--這角色在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的續集Through the Looking Glass出現。


Tim Burton的太太Helena Bonham Carter演紅心皇后(The Red Queen)--這角色也是瘋的!

在《哈利波特》中演石內卜教授的Alan Rickman演毛毛蟲--毛蟲!真想看看造型照。

還有那隻笑得很詭異的貓(The Cheshire Cat),也由真人演出。


我小時候看過Alice's Adventure in Wonderland,看的是內容簡化了的中文兒童版。

這故事,比很多童話都要”無厘頭”。

多數童話都有教訓,不外乎好人有好報,惡人有惡報,要樂於助人,不要驕傲,不要躲懶等。要不就是浪漫的愛情故事和刺激的歷險奇遇。


但Alice's Adventure in Wonderland 的故事卻是關於一個夢,一個小女孩在大樹下所發的夢。這位叫Alice的小女孩,在夢中變大、縮小、被自己的淚水沖走、看著一個嬰孩變成豬、遇上被逼用紅鶴當球桿打槌球的士兵、認識了一隻會慢慢悄失至只餘嘴的貓、被紅心(紙牌)皇后派人追殺...... 最後才發現一切是南柯一夢。如果你未看過這個故事,肯定會覺得一頭霧水!只可以說,夢是沒有邏輯的。這篇小說在當年 (1865年出版)應該是頗為前衛的吧!據說大人和小孩同樣喜歡。難得Lewis Caroll有這樣的想像力。


小時候我只覺得這個故事很怪,並不特別喜歡。長大後,才知道作者在故事中花了很多心思,大玩文字遊戲,經常"玩食字","搞爛gag",對白幽默抵死。有見及此,當然要借來原著一讀。


邊讀邊覺得作者真好野,不放過任何可以玩的地方(因是多年前所看,現要於網上找回部分例子),如:


外國有一味湯叫Mock Turtle Soup(假龜湯?),故事裡便真出現了一隻憂慮的"Mock Turtle"。我想情況就像我們見到一尾活生生的"芋頭魚"一樣。


老鼠說牠要講一個又長又悲哀的故事(a long and a sad tale),Alice卻誤以為牠是在說自己的尾巴--`It is a long tail, certainly,' said Alice, looking down with wonder at the mouse's tail, which was coiled nearly all round the party, `but why do you call it sad?' ...

Alice: I've had nothing yet, so I can't take more.
The Hatter: You mean you can't take less; it's very easy to take more than nothing.


"Would you tell me, please, which way I ought to walk from here?"
"That depends a good deal on where you want to get to," said the Cat.
"I don't much care where..." said Alice.
"Then it doesn't matter which way you walk," said the Cat.
"...so long as I get somewhere", Alice added as an explanation.
"Oh, you're sure to do that," said the Cat, "if you only walk long enough."


Alice: I'm not staying here listening you to be rude.
March Hare: You'll find better places for that, I'm sure.


Alice: And how many hours a day did you do lessons?
The Mock Turtle: Ten hours the first day, nine the next, and so on.
Alice: What a curious plan!
The Gryphon: That's the reason they're called lessons, because they lessen from day to day.


......


Alice這故事不只吸引Tim Burton一個重拍,其實她也是無數創作人的靈感泉源,已被改編了很多次。除了故事瘋狂有趣外,Alice還有什麼吸引之處呢?下篇再談。



朋友送的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立體書,好睇又好玩。(多謝你!!)



Alice變大。


被紙牌士兵追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