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2月14日星期六

《怎樣寫小說:小說創作十二講》



近期連續看了兩本教人寫小說的書。


首先是匯智出版,王璞寫的《怎樣寫小說:小說創作十二講》,另一本是臉譜(台灣城邦)出版的《卜洛克的小說學當》(原書名是Telling Lies for Fun & Profit, 作者是美國著名偵探小說作家Lawrence Block)。


我很少看教寫作的說,想不到,兩本書都如此好看!


這兩本書,不一定要學寫作才看。我覺得只要喜歡看小說的人,都會喜歡看。


先講前者--《怎樣寫小說:小說創作十二講》。


作者在書內老實地回答很多人的疑問,那就是:”寫作不是講天分嗎?那怎麼能教?”


王璞曾當小說編輯,看過無數小說投稿。她說她當年得罪過不止一位朋友,就是因為她看了他們的小說稿後直言相告:”你好像缺少寫小說的某種素質。”

那麼,是什麼素質呢?


她說,那是”一種能夠勾動人生經驗去與某一特定素材結合的靈感,以及能夠將素材與人生經驗彌合的技巧。這兩種東西中,第一種需要天分與經驗;第二種不僅需要長期的學習,也需要天分。”


她認為,”如果沒有天分,也有可能成功。不過那就是有些小說家寫了一輩子小說也只是匠人一個的原因。缺少天份也能寫出小說,但那些小說總是使人有一種遺憾之感,故事完整甚至動人,文字流暢甚至生動,可以打動人的腦袋甚至心靈,卻無法產生那種純屬感官的快感...... 缺乏天分寫不出這種能給人最高層次享受的小說。”她還抵死地加一句:”不過大多數人讀小說並不追求這種享受”。


講得很好,但我也明白她那些朋友想揍她的心情。


寫小說是一門藝術,”藝術不可言說”,但藝術還是有規則可言。所以,她說她只可以教導寫小說的普遍規律和技巧。要成為一個偉大的作家,便需要天分。


不過,她認為不要抱著功利主義心態去學寫作。學習寫作技巧,就像不想當職業歌手而去練習唱卡拉OK的人一樣,可以是一種享受--豐富自己的精神生活,提高自己的文化層次,對小說的觀賞力也會提高。


說回內容。王璞以十二講,講述小說的要素、類型、主題、情節、結構、人物、風格和語言等等。每一篇包含兩至三個小節,內容扎實,寫得簡潔到位。她以大量小說作例子說明,中英美法日的小說都有講到,最後更列出五十多本參考讀物。足可見她本身就是個小說癡。


列出書中幾個要點/我喜歡的地方:


”它們(指經典小說)的作者都是一些淡化真假之間界線的大師。”


”為了誘導讀者進入小說家所創造的虛擬世界,小說家必須把假人假事寫得像真人真事,真人真事在小說中成了一種類似於誘餌的東西。”


”所以曹雪芹若九泉有知,看到了那些偽學者偽作家們對<<紅樓夢>>所幹的事,想必會哭笑不得。他們千方百計作的所謂探隱索微的工夫,正是要把曹雪芹花費十年心血搭建的空中樓閣拆毀......”


”關鍵是給素材注入情感與生命,即是'化虛為實'。”


講故事要舖排情節,不是一路順著講便可以。要把故事改造成情節。
”情節是將故事解構再拼裝的結果。依照著該篇小說的題旨,哪裡多說,哪裡少說,哪裡省略不說;先說哪個細節,後說哪個細節,都有精心安排。目的是突出故事的重心,達致作家預定的效果。”


作家會以一些手段對原始故事材料作增刪及強化弱化處理:
(1)鋪墊 (2)剪裁 (3)填補 (4)依小說重點調節敍述順序



我認為,寫作像設計,也像做菜,都是要在眾多材料中選擇合適的材料,決定以什麼比例和次序拼湊在一起,以期達到最佳效果,成為一碟出色作品。不過,就像王璞所說的,很多作家寫作時根本是憑直覺,最佳的寫作狀態是跟著感覺寫下去。我想,就就像學武功一樣,先學招式口訣,再”忘記”招式。但王璞也強調”任何直覺都來自於對某一事物爛熟於心的了解...... 只有了解規則才能改造規則。”當規則爛熟於心之後,才可拋棄。


從本書的字裡行間,感到王璞對小說很有鑑賞力,要求亦十分高。這是一位嚴師。


下一篇,會講另一位風格完全不同的老師--卜洛克。


(這一句好像講古佬說的”請聽下回分解”,天呀~)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