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當年看Edward Sissor-hands後,愛上了Johnny Depp和Tim Burton。當年估計會是終身不渝之愛。
我以為自己是Johnny Depp迷,現在看來,我好像更喜歡Tim Burton(或者,一個導演和一個演員不能作比較)。因為,Johnny Depp演的某些電影,我提不起興趣看就是提不起興趣看。像Tourist,我根本不打算看。但Tim Burton,無論我對他上一套戲是否失望,當他的下一部電影上畫時,我仍是乖乖的付錢入戲院看。
又是只夠時間看一套戲的一個假期。粗略看一個app上的電影簡評,Frankenweenie《怪誔復活狗》得到的評語普通,《少年自讀日記》(The Perks of Being a Wallflower)獲得較多好評,青春片亦是我的一杯茶。但想深一層,兒童片可能很快落得只餘日場的下場。而且,對Tim Burton拍的stop-motion動畫有期望,於是選了這套來看。
電影甫開始,畫面和配樂已給我強烈感覺。見到必死的小狗和小男孩的相處點滴,聽到Tim Burton老柏檔tDanny Elfman創作的那種帶有夢幻感覺的配樂,情緒立時被牽引。可能我太熟識Tim Burton的世界吧!都不用多介紹。
小狗Sparkle很可愛。導演捕捉到小狗的單純,基本上,能陪在主人身邊、有食物吃、有球玩,牠便很滿足。特別喜歡牠用鼻子嗅聞的畫面。很可愛!現實中,見到友善的狗狗,我也特別喜歡讓牠們嗅我的手。
有人說這套戲有著Tim Burton電影的一貫原素。Sparkle便像Corpse Bride的女主角一樣「復活」,牠走向自己墳墓的情境,也讓我想起Nightmare Before Christmas中Jack傷心地走上山崖的畫面。但電影令我聯想得最多的,其實是Edward Scissor-hands。鎮民被壞人煸動,以為Sparkle是邪惡的,拿著火把追逐牠至鐘樓(?),就像鎮民將Edward趕至城堡的情節。而在城堡內,「好人」與「壞人」都在進行生死搏鬥。兩者都因為外表與別人不同,「非我族類」而受歧視。(好,說到這裡為止,再這樣比較下去,自己也覺得很煩厭。)
另外,看戲前知道導演向多套電影致敬,所以觀影時特別留意(我喜歡玩這些遊戲,哈哈)。包括主角的姓氏Frankenstine(科學怪人),「小龜」Shelly(Frankenstine作者),長得像Frankenstine的同學(哈),茂瑙拍的吸血僵屍(沒看過電影,但僵屍影子那個鏡頭深入民心),哥斯拉等。以上全部電影我都沒看過。所以當我見到屬於我這個年代的「小魔怪」(Gremlins)出場時,特別開心。Tim Burton就像透過電影,與朋友對話。
但小孩子不容易接受現實,卻令他們的潛能爆發出來。父母知道「狗死不能復生」,所以接受現實。Victor卻用最大努力將小狗「帶回來」。科學精神也是如此。小孩子相信自己能製造火箭,於是便開始做實驗。成年人或不懂發夢的人卻很快被打沉。
另外,身處香港的我,見到外國小朋友有自己的創作和實驗空間,覺得很羨慕。父母也很懂得教小孩。父親不想兒子整天躲在家中,勸他參加一項運動,便說得很好。還有,香港小朋友連與小狗建立感情的機會也沒有。剛到過德國,見到很多人拖著狗上街。狗狗也可進入公園玩樂。在香港,多少人連養狗的空間也沒有!更甚的是,在地鐵內見到導盲犬也要投訴。偏激地說句,我們就算賺多少錢也沒用,人家的生活質素硬是高些!
我很喜歡《怪誔復活狗》,覺得它是Tim Burton近幾年拍得最好看的電影。或者可以說,它是近幾年來讓我最有感覺的Tim Burton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