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31日星期一

做妻子要做林熙蕾

Spoiling Warning 注意:下文透露電影《神探》的大量劇情!


 



看《神探》,其中印象很深的情節是劉青雲和他妻子林熙蕾的一段。


林熙蕾這演員,女人味爆 燈!她過往演的多是一些性感、有魅力、有女人味、姣姣地的角色。她可以演豪放的壞女人,也可以演楚楚可憐的弱女子,兩者同樣神似。


今次,她演劉青雲的妻子。最初出場時,給人的感覺是一個十分平凡的女人。她愛丈夫,雖知道丈夫有“異能”,但又深知道丈夫不被世人瞭解,被人當成神經病。為了保護丈夫,她不準丈夫再用異能來查案。當安志杰到訪他們家要劉幫忙查案時,她立即發脾氣,趕安志杰走。她大聲地“的的剁剁”切菜的那場,令人印象深刻。雖然她的行為嚇人,但當中卻表達了她對丈夫的愛。當丈夫告訴她不查案他便永遠不會快樂時,她也只能無奈地接受。(當然後來才知她的“身份”,不過這不影響我們對這個角色的討論)


再下一場,是劉青雲與安志杰及女友吃飯。這時大家已知道劉的妻子其實是他幻想出來的。餐廳老闆懷已死。劉仍然一往情深地為她留一個坐位、分食物給她吃、溫柔她談話。當劉要坐安志杰的電單車外出兜風時,林仍是一貫作風的為他擔心。但當劉回來再抱著她一起上車時,她立刻流露出小鳥依人的神態,緊貼著劉隨他在路上飛馳。雖然片首她一連兩次發脾氣,但她其實是一個溫柔嬌嗲的小女人。一切惡相,都是為丈夫好。


有誰不喜歡一個這樣如此愛自己的小女人呢?


劉這樣懷念著已逝的妻子,令人感動。


後來,我們知道,劉的妻子其實未死。


這還不只,她不但未死,還是一個硬朗的督察。她激動地告訴安志杰,丈夫有精神病,幾個月沒吃藥。他不是有何異能,他只是“黐線” 。在林的臉上,只有厭惡的表情,而沒有一絲柔情。


這真是反高潮啊!劉的妻子未死,但其實也可說是死了。柔情似水、深愛丈夫的林死了,現實中這一個,已不再是劉的妻子。


那麼,當劉見到真正的妻子時會怎樣?


“鬼妻子” 惡狠狠的出現在餐廳找劉,是片中的一個很妙的笑位。


在劉眼中的現在的林,是另一個“笑位”(或驚嚇位)。她的外貌竟變成了TVB花旦陳慧珊!


很有趣。見到陳慧珊,你會想到她的什麼角色?我想到的,是她最初在《壹號皇庭》中演形象討好、性格硬朗的Cat,再來是在《妙手仁心》中那個有點魅力、有點放蕩,但仍是外冷內熱的角色,然後是一些忘記了名字的硬朗角色,最後是在《衝上雲霄》中那個婆婆媽媽、拖泥帶水、煩到不得了的女人。(對她的分數漸降)


在很多男人眼中,大概都很怕陳慧珊(只限她的電視劇角色形象)這種女人。她鐵青著臉,講說話硬邦邦的樣子,被導演拍得很嚇人。就因為她一向形象硬朗,便被導演活用了。


總之,陳令劉倒盡胃口,他根本都不認得/不想認這個妻子。而妻子找他的目的,其實是自私地想他為自己破案。她不願有一個不正常的丈夫,卻又知道丈夫真有異能。在人前她唾棄他,在人後她利用他,之後還自認自私,令人齒冷。怪不得劉這樣怕她。


這時林在車的後座不斷叫劉趕陳慧珊走,陳強林弱。更要命的是劉其實知道這是什麼回事。(本來坐在他身旁的林忽地變了坐在後座,身旁則換上陳慧珊,像拍鬼片一樣,這處理令人難忘)


林向劉告別的一刻,很令人心痛。現實殘酷得令人難以接受。


常說愛人變心,就像變了另一個人似的,本片有出色演繹。


本片活用了很多演員的stereotype。劉錦玲常做冷靜機智的角色,所以由她做首腦;林雪看起來笨笨的,所以做膽小單純的貪吃鬼;張家輝拍過杜琪峯不少黑社會片,做兇殘角色入型入格;谷祖琳拍過鬼片,樣子深沈,一出場已不用多說什麼。而林熙蕾,她是男人想抱在懷內呵護疼惜的小女人。有少男人想呵護陳慧珊而不是林熙蕾?


所以,做妻子要做林熙蕾。


 


*     *    *


《神探》這套電影十分精彩,而且有多方面可供討論。但我第一樣想寫的,竟然是男女問題!!


我未必有心機再寫其他題目,故列出一些雜感:


1.     想劉青雲拿金像獎影帝想了很久,但我卻不太喜歡《我要成名》。可能我覺得他與女主角的感情戲毫不感人。反映現實(愛上崇拜 自己的小妹妹,而不與患難與共的同齡舊情人舊情復熾),卻欠缺浪漫。他示愛那一場,肉麻得令人受不了。劉演含蓄地愛的角色討好得多。


2.     因為不喜歡《我要成名》,所以當他演了一套這麼好的電影時,我在心中已頒了“最佳男主角獎”給他。


3.     林家棟這角色很有發揮,他也演得很好。貪心、奸險、自滿、恐懼、可憐、狠惡…… 什麼表情也出盡。最深印象是他為搏安志杰信任所說的那妙絕的一句──“件案真係查到人都癲”,盡顯他的“功力”,另一個是在電梯內,安志杰給他看劉青雲的電話留言後的那個表情──戚起一邊嘴的奸笑,令人心寒。


4.     心中的鬼是會恃機出現的。不要為自己的正直自滿。一不留神,稍受引誘,鬼會得突然冒出,控制著你。


5.     林家棟與七隻鬼一起吹口哨的一幕,是我很喜歡和令我難忘的一幕;當然還有廁所那幕、食翅那幕、林熙蕾在場的那幾幕、安與林進入槍戰現場的那幕……


2007年12月17日星期一

快樂不快樂 (聖誕節前的胡思亂想)


為何很多人都覺得小時候比現在容易開心?小時候,一點小事可以咕咕笑,更常常為一個笑話笑得氣也喘不過來。知道有得吃大餐,有得去玩,有禮物收,會充滿期待,並一連開心幾天。


是否,因為小時候不會為明天憂慮?那時候,人生有明確的目標,就是讀好書。那時候,不知道將來會如何,但仍會對明天充滿希望。


現在,好像有一個快樂自動調節系統,開心至某一程度,系統便自動幫你將快樂程度降低,提醒你前面是未明朗的前途,繁重的工作、金錢的欠缺,提醒你人生的種種煩憂,務求你不會高興得忘了形。


於是,你覺得過分開心是不對的,好事不會持續有。樂極,會生悲。你必須將自己高昂的情緒拉下來。正如保險經紀教你的──人生有各種風險。太開心,會很易忘形,會忘記人生的真相。


小時候因為去旅行、放假、約會、看表演的高興,其實用“興奮”來形容更貼切。即是令人亢奮,令人睡不著覺的興奮感覺。這種興奮,現在很難有。


現在去旅行前,會有一種放鬆的感覺,但不會再興奮得睡不著。你知道,旅行只是在漫長的工作生涯中,一個讓人放鬆的空檔。你告了假,你知道假期何時開始,你要在何時回來繼續上班。去玩,也只是假期的一個節目,你不會再看得這麼大。當然,從工作中你會得到的滿足感,得到快樂,但那滿足感會變成工作的動力,卻不會帶來那種興奮,那種悸動。 (如果突然知道可無後顧之憂地全職讀書,或去遊學一年,我想,要這樣才能再帶來該種興奮與悸動)


談到興奮,小時候對節日的感覺與現在也很不同。


說說就快來臨的聖誕節,這節日真的是我小時候最期待的節日。學校、大廈、 商場、餐廳那些聖誕佈置-五彩繽紛的毛毛彩帶、閃亮的星星、反光的紅綠金銀色圓球、很高很高掛滿裝飾一閃一閃的聖誕樹、一盤盤大紅花……小時候見到種種美麗的聖誔佈置,都深刻地烙在我心。還記得父親的公司每年都有聖誔party,在辦公室舉行,內容包括自助餐、聖誕老人派禮物、抽獎。這些節目對大人來說可能稀鬆平常,可對小孩子來說卻十分重要。


我還記得坐在外籍聖誕老人膝上拍照,然後收禮物的情景;我記得大人們都愛逗著小小可愛穿著紅裙白勿“褲的我,與我說小朋友話;我記得我愛把弄父親辦公桌上的計數機──按鈕時咇咇聲,還有按鍵會印出單據;我記得在大抽獎時抽中禮物的喜悅,而公司又"識做"地送出很多玩具……  


還有與母親逛百貨公司選購聖誕禮物的情景──母親讓我自己揀一份聖誕禮物。我記得某年我要在小聖誕樹與玩具樂器中選擇,看了很久很久,猶豫了很久很久,最後選了玩具樂器(當然心裡還是掛著小聖誕樹)。那時候,人們仍是會手寫聖誕卡,會一早寫好寄給外地的親戚;同學仔也會送,香港的親戚也會送,父母也會送,還會在學校老師的指導下自製聖誕卡聖。


記得父母愛帶我到西餐廳慶祝聖誕,記得在一間叫紅寶石或是綠寶石的餐廳內,可讓顧客即場上台唱聖誕歌。母親鼓勵我上去,而害羞的我當然怎樣也不肯。在拉扯間,已有別的小朋友上台唱齊來崇拜歌


在學校也有聖誕party,自己班搞一個,全校搞一個。自己班搞的,不外乎吃零食、玩大風吹、估領袖等集體遊戲。全校搞的,則是在會堂崇拜時唱聖誔歌。當唱至”We Wish You a Merry Christmas”這首歌時,我們例牌會與旁邊的同學互相碰撞,這是每年一度的聖誕儀式,所以即使推倒椅子也沒有老師會責備。 (不知這儀式有沒有持續到現在?)  在學校一年一度這樣沒有束縛地玩,成為我的美好回憶。


小時候的聖誕節,充滿了這些美好溫馨的回憶。說來慚愧,身為基督徒的我,提起聖誕節,記掛著的,儘是這些吃喝玩樂的片段。


現在我對聖誕節的感覺消逝了,再沒有那種興奮。聖誕彷彿變得比以前更商業化。地產公司搞盡腦汁,想方設法將商場佈置得有聲有色,務求將其他商場比下去。報章雜誌全用來介紹聖誕消費-旅行團,昂貴禮物、聖誕大餐、化妝品……報章討論的是如何在party中打扮得最矚目。人們在平夜夜倒數迎聖誕,然後將只有兩天的聖誕假期舖滿節目。平安夜沒約會是沒面子的事。


其實我也喜歡聖誕party,但卻是與親戚家人在家裡一起吃喝玩鬧著過,而不是要參加需落力打扮然後在一大票男女中看人與被看的party,不是要吃預早X日訂位的價格昂貴聖誕大餐。 我連看燈飾的興致也沒有了。逼逼逼,行行行,累得要死。

這樣寫,好像人生一點樂趣也沒有;大時大節也沒有興奮感覺,好像很厭世似的。其實又不是。我也有快樂的時候。寫blog時我很快樂,與朋友天南地北談天時我很快樂,看電影看好書會快樂,打乒乓球時也很快樂;上班時遇著自己喜歡的project,會工作得特別開心;與崇拜的名人見面時會很開心。 但那是一種相對平靜的滿足感,即不是開心到笑不攏嘴的開心,而是內心會有一種舒暢、投入和滿足的感覺。


                                                    *                    *                      *                                      


讀書時讀過壓力/傷心(?)指數統計表,即是將人生中遇到的各種事給我們的壓力做一個排名表──家人生病會有壓力, 離婚與失戀有壓力,結婚也會帶來壓力,搬家與搬寫字樓也會有壓力。還記得配偶逝世是在表上排行最高的。


那麼有沒有人做過快樂指數統計表?究竟人生中發生的事會為你帶來多少程度的快樂?最快樂,是中六合彩嗎?是升職嗎?拍拖嗎?結婚嗎?生仔嗎?被追求嗎?出書嗎?信主嗎?可惜的事,很多事所帶來的快樂都很短暫。而快樂的同時也需要付出。升職後要更努力工作,拍拖後要面對吵架和感情轉淡,結婚後需要面對的事不用我多說,生仔後當然終身為子女憂心,信主後也會經歷考驗與信仰低潮…… 人生不可能萬事如意。


所以,要開心,還是不要追求狂喜和興奮,而是追求內心的滿足和平安──不為前路擔憂,不感到懼怕,無論順景逆景也能樂觀面對;定下一個目標,然後努力向目標邁進;投入有意義的事,過有意義的人生;不要只顧自己,也要關心他人。還有一條,是某老闆教我的,就是做人要懂得放鬆。凡事放輕鬆,不過分執著,人自然就會快樂。(又,聽說成功人事很多都是很執著的完美主意者。他們是否快樂?又,要成功還是要快樂?還是成功人士自然快樂?…… 一連串的問題…… 算了,聖誕近了,還是暫時不要再想這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