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7月16日星期一

自己推翻自己,玄之又玄的李欣頻新作

以下是一篇很長的閱讀筆記

逛書店時在一眾圖書中見到《推翻李欣頻的創意學》這個書名,立時停下腳步。怎麼?連李欣頻這個藝術型創意人也有仇家麼?不是只有內地才有那些批判余秋雨,推翻于丹這樣的書出版嗎?

再看仔細一點,腰封上寫著”看創意人李欣頻推翻自己的《十四堂人生創意課》......”,才知道,原來書是她寫的。自己推翻自己,確是有噱頭!

李欣頻最有名的身份便是誠品書店的宣傳文案創作人。她以創意和詩意的方法寫文案(詳見《誠品副作用》),為誠品打造獨特形象。大眾會透過廣告文字來認識一家書店;透過她的文案,誠品的性格便出來了。

《十四堂人生創意課》是一本創意人的人self-help書。李欣頻以個人經驗與體會向大家傳授創意心法。她的學習方法不難,主要是靠看大量電影、閱讀大量書籍、認識不同種類 的人,以及去不同地方旅行(她建議讀者趁年輕時多去旅行,她甚至認為你今年多少歲,就應已去過多少次旅行)等,從中吸取知識和靈感。她的想法很成熟,看事物看得很遠。她說,要幫自己建立一個別人取代不到的身份,就算你有一天你失去了目前的工作,你的專業能力和獨特性還是要得到別人的認可。她也認為好的表達能力很重要(書寫技巧+口才),會為你的作品加分。所以本來內向如她也要訓練自己上台說話。

你可能會說,她說的我也聽過,許多書也是這樣教人的。但看此書時,你會發現她真的在實行自己所說的。她很積極地為自己增值,視每一個外來刺激為一個學習機會。你或以為看電影、看書、認識新朋友和去旅行是很簡單的事,自己一向也在做,也不覺得自己有任何改變。但李欣頻就是可以透過這些經驗去學習。她會在平日訓練自己思考,例如去預測一家新開的店會生意興隆還是會在短期內倒閉;如果她認為店會倒閉,她也會去思考怎樣才能為那家店改善生意。她甚至認為玩電玩也有意義,因為你可代入不同的角色中,藉以發現自己的潛能。李欣頻的感悟力很高,學習的心很強,就算不跟隨她的學習方法,也要跟隨她的學習態度。

至於《推翻李欣頻的創意學》這個書名,其實是個噱頭。作者不是要你忘記她前一本書所教的道理。她想說的,其實是她又進了一步,學會了更高層次的方法。就好像武俠小說所說的,先是學習口訣與招式,都學會了,便要忘掉一切...... 無招勝有招。

李欣頻在書內所說的,很玄,類似靈魂學或一種宗教思想。看她的簡介,比之前那本書中所述的詳細了很多。簡介沒有說她的現職是什麼,只知她到過很多學校及機構作演講,作一些比賽的評審,更如她所說的,有多少歲便去多少地方旅行,至今已去了36個國家旅行。

說回內容,她在書中第一點提出的,便是要"delete掉現在的自己,重新reset新版自己。”--先殺死不滿意的自己,拋去過往的包袱,再度重生。每一晚當自己死去,第二朝便是重生。你可以將世界重新定義,重新生出感官。(她還介紹了一些參考及電影書給讀者,其中,<51種物戀>好像最有趣)然後,她又提到了”吸引力法則”,即你想像什麼,自己就會變成什麼。如果你覺得自己是”被害者”,你便會吸引各式各樣的”加害者”前來。你所遇到的事,根本便是你自己設置的。如果你從正面思考,整個宇宙的力量也會流向你。(有點像<牧羊少年奇幻之旅>提過的)你懂得去愛人,便會吸引到更多愛。

她也提到了以下的成功方法:”要培養一個主專長,周圍要繞至少七個副專長,並配合研讀各領域的書與資訊......也像是八爪魚,即便是突然斷了一臂,也不會影響到章魚的自由游動。”而且更要把三個已經非常熟練的副專長,移成自動操作系統。但她隨即推翻這個方法,因她嫌這規劃太平面和線性。她認為我們應該重新創造自己的宇宙,不要被短,中長的人生計畫和規則所規限,而是要有很多個不同的立足點,像宇宙澎涱一樣不按常理地爆發出來。

我勉強明白了她所說的道理,但卻不知道如何實行。但是,好像是嫌以上這些還未夠玄似的,她還提出了要”同時開啓多元視窗的人生版本”,也提出了我們不只要”創意”,還要達到更高的”創世”境界,只要你意志力夠強大,基本上便可心想事成,便可做到無人能及的境界。

可能她也覺自己講的道理很難明,所以她舉了一個實例,就是以”杜拜”為例子,說這樣一個面積小的沙漠地方,搖身變成一個知名旅遊點,更創意無限地自製島嶼、珊瑚礁、人工湖、一年四季都可滑雪的場地、”七星級”的帆船酒店(她分享自己住進這間酒店的經歷),甚至還規劃了媒體城、物流城、康健城、學術城、運動城、慶典城等等大型計劃,由什麼都沒有,透過實現看似狂想的想像,杜拜便是創造了奇蹟,達到”創世”境界。

她也以”Stranger than Fiction”這套電影作例子解釋人生藍圖和劇本,並多次提到<與神對話>這本書。

書後列出了她的其他著作,其中特別介紹了她所著的<夢.前世.靈魂之旅>一書。這書是她在”印度閉關21天的奇幻紀錄”,內容包括:通靈、解夢、意識出體、死後體驗、與神對話、看前世今生”等內容。看來,本書內的玄妙內容便包括了她到印度後的體會。

看完此書,我最get到的,便是你要擺脫日常的固有模式,才能發揮創意。每一個人都擁有強大力量,只看你夠不夠信心和意志力將力量發揮出來。”心想事成”的意思,是以正能量去過每一天--你種什麼,收到的便是什麼。至於觀看自己的整個人生藍圖的意思,是試試從神的角度看世界。至於書內的最後一層(第十二層)中所說的"想得更多,做得更少,無所為而為的境界”,恕我功力未夠,暫時還未看得明白。

書是看完了,看來我要慢慢消化一下。


2007年7月13日星期五

心內的另一個世界

報載《哈利波特》的作者羅琳,在完成這個長篇系列的最後一本後,大哭起來。
《哈利波特》的世界是她一手創造的。整個場景、建築、人物、魔法的總類和細節、劇情發展,都是從她腦海中想出來的。完成故事,即是要向這個世界與相處十年的一眾角色告別。
《哈利波特》是羅琳在現實世界外的另一個世界。現實生活艱辛、不如意時,她可以一頭栽進另一個世界中。但這不等於這另一個世界是一個完美的世界。故事中的好巫師要面對邪惡萬分的壞巫師;書中有酷刑、被殺慘死、欺騙詭詐的情節;哈利雖有威風一面,但他其實受盡委屈,經歷被欺負、被誤解、憤怒恐懼、失去所愛等種種痛苦。

為什麼羅琳逃離艱辛的現實生活,還要進入一個殘酷得這麼真實的世界?寫至哈利受苦時,她一定也很傷心。為什麼不寫一個開心些的故事?我想,首要是因為一個歷險故事必需要寫得高潮起伏、緊張刺激,故事中的壞人必需很壞,好人必需”危危乎”,這才吸引人追看下去。另外,書中主角的命運其實都控制在作者手裡。你可以寫歷盡艱辛的主角苦盡甘來,快快樂樂地生活下去。就算最後是一個悲慘結局,也是自己的選擇,也是由自己控制的。現實中,你連自己怎樣死去也控制不了呢!

還有,這個故事的吸引之處是充滿魔法。斌仔說得對,現實中不會有太多奇蹟--奇蹟不是沒有,而是那彷彿永遠是聽來的別人的故事,發生在可見範圍的奇蹟總是不見。(還是,像一些老生常談--奇蹟只留給相信奇蹟的人?)命運安排,好像擺脫不了。但在小說中,什麼也有可能發生。

如果名成利就是奇蹟的話,奇蹟便真的發生在羅琳身上了--一個單親母親寫兒童書竟可寫至令她成為全世界最有名與利的人之一!但我總覺得,她本人是不相信奇蹟的,她只相信努力會獲取回報,只不過回報比預期大這麼多倍,是一個意外。她愛寫,寫的時候她已獲得幸福,名利只是令她更幸福的副產品而已!

我小時候也會想一些虛構的故事,離不開一些幼稚的歷險情節--如一班小孩相依為命,其中年紀最小大家最疼的被會妖術的壞人騙走,於是他們千方百計前去營救;被俘虜的別國王子愛上巫師王的女兒,被變了一隻小動物,讓女主角遍尋不獲...... 後來再想不到,便從看其他書得滿足。如魯益師的Narnia(納尼亞傳奇)系列,便讓我痛快地連追整個系列。

可是,當後來有Narnia的電影上映時,我已覺得電影太”兒童”了。我明白作者想講的那些道理(反而小時候不明白),但再進入不了那個世界了。(可能看書會好一點吧,但現在只覺在看兒童書!)《哈利波特》這麼受歡迎,可能是因為故事的細節和人物都寫得那麼具體,歷時又這麼久,大家都能夠進入那個世界。

報紙報道有網友說希望故事永遠不會完,就是有這種想永遠擁有多一個世界的願望吧!

(P.S.最令人期待的小說,是未看完與未開始看的小說!

恩田陸的 《三月的紅色深淵》,便表達了這一點)

(延伸”閱讀”:請看已出碟的電影節電影《離奇過小說》(stranger than fiction).雖然題旨不同,但這是關於一個作家與她筆下角色的故事)

2007年7月12日星期四

觸電


買了一本記事薄,手握著藍色走珠筆,翻到第一頁......
登上飛機,由陸地攀升至雲層以上,被無遮擋的陽光直刺過來, 心裡想著美好的目的地......
買了一本厚厚的書,等待周末看。書評說你一開始看,便會停不下來......
突然發現某種髮型很適合自己,令自己變得從未如此好看,決定明天配襯打扮得靚靚的出門......
突然有一份新project,團員(連自己)  是夢幻組合......
突然遇上/發現/重遇/尋回你的"他"或"她"......

這些,都代表了一個新開始、一個新希望--青綠,光明,一陣風將你托起,一陣電流通過你的心和身......

這種觸電感,小時候發生得容易一些,也頻密一些----

爸爸媽媽明天帶我去旅行!
與一班好親戚明早出發到離島玩兩天!回港後還可在表姐家多待一天!
學校明天停課一天,大家一起去長洲旅行!
明天便是我的生日了,已約了各位好友知己一齊渡過!
明天開始上畫畫班,老師和父母都說我有天份!
今晚是香港小姐總決賽,不知我的眼光好些還是爸爸的眼光好些?
收到鄰班好友給我的長信,待我進房後拆開來看!
今晚是聖誕節,會與親戚們一起吃聖誕大餐!
舅舅送我一大盒LEGO,表姐整個下午都會與我一起玩!
......

人生一定要有一些”觸電位”,才會有活著的感覺。

寫上半段想了很久,寫得慢些,寫下半段想得快些!確是表達了我的”戀棧童年”!

忘了寫少年時期...... 那段時間觸電的快感與觸電的痛感交替出現,都短路了!


2007年7月9日星期一

Work Hard, Play Hard

"Work Hard, Play Hard"是一個很好聽的座右銘。盡力工作,然後盡情去玩,就會令人生充實,今生無悔。

最近便過了一段這樣的日子。其實也不算玩得很厲害,也不是天天出街玩,只是節目安排較多罷了--去旅行、聽講座、看電影、到郊外、看舞台劇、遊船河等等。這是play hard方面的。至於work hard,最近很多工作堆在一起,有的需要加班完成,工作好像永遠趕不完。

豐富是豐富,好玩是好玩,但卻令我發覺,"Work Hard, Play Hard"是唔work的!

因為真的會很累!上班已經夠辛苦,下班根本已無力進行要運用過多腦汁的活動了!回到家打開電視,最易入腦的是哪一台便看哪一台。上網寫blog,也要精神好的一晚才能寫些較深入的話題,否則只能覆覆留言、看看別人的blog或放一些照片而已。看書也揀一些少字易讀的來看,《我的名字叫紅》便唯有繼續封塵*!

周六日如排滿了,家務便會堆積著,這樣每天帶飯回公司的計畫便又要再拖延一周。其實每天睡至少七小時,已比很多人好。但如果常要趕來趕去,不單較易疲倦,而且連思考的時間也沒有了。

Work Hard, Play Hard的結果是沒有Rest。

是否現在的精力沒有少年時好?又不是。香港是活力之都,真的沒錯。以前在加拿大,一年大半時間都是冷冰冰的,活動能力自然減弱(可能只是我如此)。回到香港,感覺自己的精力比以前多。在香港,交通方便,一天可以去多個地方,可參加的活動也多了很多。(不了解外國文化,不懂尋求外國的節目)也因為有工作,多了佷多與工作相關的活動,也比較多機會認識新朋友。就算自己一個人,也可以去很多地方。

不能”work hard, play hard”, 年紀大了只是部分原因,主要還是因為工作令人疲累。平時就是早起乘車上班迫電梯午飯等電梯等有位吃飯下班乘車的過程已令人生厭,何況上班時腦筋與手都停不下來,趕趕趕,又要留意每日新聞與職業知識,不能令自己脫節。就是這些令人累!根本沒精力再play hard了--Work hard + Play hard, 會令人”worn-out fast!"  (快殘!)

看來,要rest hard了!

(*P.S.最近已為她找到臨時住宿)


2007年7月5日星期四

《戲言》鍾偉民

幕再展開,少年的夢已完
但變了聲音的孩子
還是要唱歌的;而且
更不敢拿錯誤
去兌換怨言;更不能
在幕落之前,哭笑隨意

”不快樂,為甚麼要裝作快樂呢?”
”因這場戲,已經編定!”

幕下了,人散了,場外的蘆草
圍成彼此的榮冠
劇中,我們說好了要到
很遠、很遠、滿園雪花的地方
如果這不是一場戲;又或者
這只是一場戲,那多好......

(鍾偉民,1983)

家裡只有一本鍾的詩集,還要是近幾年買的......

書名:故事
出版社:皇冠
出版日期:2001年
定價:HK55.00

 


2007年7月4日星期三

尋找鍾偉民(二)

(關於鍾偉民)網上找到的資料:

”偉民生於澳門,成名於香港,二十歲時,他的詩就令余光中大聲喝采,長詩《捕鯨人之旅》享譽至今,文章亦是一流。鍾偉民天生傲氣,口直心快,不平則鳴,在香港文壇掀起過兩段時期的大風浪,時稱「鍾偉民現象」,有七分李敖的影子,當年招致眾多老文人的攜手封殺。而鍾偉民始終我行我素,憑著自己的才氣,自給自足。可惜他在十年前就宣布不再寫詩了,無論如何,他都是香港文壇一個風雲人物。”
(摘自君臨書房:
http://www.geocities.com/youth_biweekly/junlin/24.html

”鍾偉民曾任《明報》、《蘋果日報》副刊編輯、《明報月刊》助理編輯,現為《蘋果日報》專欄作家和澳門寶石商人。

生於澳門,小學就讀於澳門路環聖芳濟各小學,12、13歲來香港跟父母生活後就讀於大角嘴天主教小學,後來因升中試失敗而入讀陳樹渠夜校,日間則跟開運輸公司的爸爸,到碼頭當搬運工人,後來放棄學業,更沒有參加會考。後獲得梁錫華保薦入讀嶺南學院文史系至畢業。

2004年12月,鍾偉民在蘋果報的專欄狼的心中,批評改編自他創作的小說《雪狼湖》的音樂劇宣傳品上,找不到任何有關鍾偉民的字眼一事,暗示音樂劇的製作人不尊重原作者。

製作人陳淑芬回應表示音樂劇故事是眾多製作人的集體成果,以小說的出版日期在音樂劇結束後作証,說鍾偉民只是根據音樂劇而改編出小說,因此其參與是該劇眾多製作人中最少。”
(摘自維基百科
http://zh.wikipedia.org/wiki/%E9%8D%BE%E5%81%89%E6%B0%91

從以上資料所見,他當時都幾巴閉。

沒想過原來他竟曾成為一個"現象"!不知是否就是他罵阿濃與董啟章的時候呢?但,竟招致眾多老文人”攜手封殺”,這事應有更多人參與,他一定得罪了很多人。可惜查不到更多資料他的敢言,除了是天生性格外,會否還與他的背景有關?他的學業成績不大好,可能是不會乖乖聽老師話的學生。他會否常把老師駁得啞口無言呢?有很多文字/藝術人都不喜歡數理,他是否也是一份子?他是否只有中文好,對數理等科目沒興趣呢?他是否鄙視填鴨式教育,信奉”讀書無用”論?

有很多才子也有傲氣,但我不熟李敖,反而覺得他給我的感覺似王朔,共通點是大家都有股痞氣。(王朔罵人錄http://big5.china.com.cn/city/txt/2007-03/11/content_7939617.htm)不過鍾邊罵邊替作家改文,雖然兇狠,感覺卻不像王朔般亂罵。(唉,在那段就算看不明白也會看完一本書的歲月裡,我看過王朔的《頑主》和《編輯部的故事》。雖然他用了很多我不明白的詞句,但他就是寫得好看!)

雖然他仍在寫專欄,但現在好像沒有太多人提起他了。(只想起王良和,他好像有一本書是評論鍾的詩的)。他仍愛罵人,我看得最有共鳴是數年前他在專欄罵煙民那篇。不過他現在於澳門弄石養貓,生活應很恬淡。

看來這篇blog不應叫”尋找鍾偉民”,而應叫”想像鍾偉民”。其實尋找他不難,到訪他的石頭店便可找到他了。難的是尋找過去的他......那個浪漫詩人究竟遠走到何方?


閒情


闊太生活:

每天睡至自然醒,用大量時間梳洗打扮,在會所的泳池內游游水,再做做按摩和spa,然後去兜兜風,吃個high-tea,坐著看書,直至晚飯時候。回家,等老公下班(何時下班呢?),一起看吃飯看電視......

事實上,老公是否能準時下班?需要與老公去應酬否?要應酬,便要加緊注意保養,要裝身扮靚,與其他Ball場動物爭妍鬥麗。也要看緊丈夫,一有不對更會惹來娛樂記者追訪。

如果有子女,也要督促他們的功課和品德,要他們成績好但不能做書呆子,更不能染上紈絝風氣。

人實在有太多煩憂了!免費的藍天白雲,也要有閒情有好心情才能真正享受。

 


牠睡在安全的室內,應可睡至自然醒!


看得出正在下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