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17日星期一

唱K

早前舊同事last day,我與她及很多久未見面的舊同事吃了頓豐富晚餐,然後我與其中幾位轉移陣地,去唱K。想不到,最後唱至天亮。這應該是我人生第二次唱通宵K。 我們都覺得這件事「好青春」。

一向不太熱衷唱K, 一來我歌喉不好——小學時被幾個加入choir的同學拉我去面試,結果不夠氣、音域不廣的我未能成功加入,從此認定自己不是唱歌的料子;二來我不喜歡在人前唱歌。這與自信心有關,也因為自己個性較害羞(不過現在面皮厚了不少)。三來是,我喜歡聽的歌,很多歌我都唱不來。

不過,唱K是我的青春回憶,是我在少女時代不得不參加的聯誼活動。 為唱K會流行起來?固然是因為唱K能滿足我們的表演慾。 唱K讓歌喉好的人一展所長,也供人表心跡、發洩情緒、變身不同角色,亦能讓一班年輕人自然地相處, 看人與被看。你不敢向心儀的男/女生表白,但可找機會與對方合唱。你可不著痕跡地(或由朋友製造機會)坐在心儀的那一位旁邊。在漆黑的環境下討論選什麼歌。 又或者,你沒有什麼優點;成績不好、運動不強、樣貌普通、沒有口才,你最好的只是唱歌。在唱歌時,你從未如此自信過。因此,你秘密練習「飲歌」,把握唱歌的一刻發熱發亮,吸引大家將目光集中在你身上。

不過,成長總伴隨著苦澀與遺憾,所以我不大想記起少女時代的事。音樂很奇妙,能喚起情緒。舊歌最能勾起記憶、牽動情緒,總有幾首歌讓當年的你聽得肝腸寸斷,現在已不想再聽,不願回憶。有些歌,聽不得!因為人大了,再沒有時間傷春悲秋。如我在前一篇文所說,現在情緒波動已變得奢侈。



22 則留言:

  1. N年無唱, 對上一次, 後生唱個啲, 一啲都唔識 ^^

    回覆刪除
    回覆
    1. 我啲舊同事同我差唔多年紀,但識嘅新歌多過我好多,特別係台灣歌手嘅歌。好在我都識啲蘇打綠。不過我哋唱到後來都狂點九十年代嘅歌。

      刪除
    2. 我就係連蘇打綠都唔曉 ^^
      最近有調查話, 過左27歲, 人就唔會再聽新歌

      刪除
    3. 我啲舊同事好鍾意五月天, 我都冇聽開。
      呢個講法有道理(音樂發燒友另計), 我記得同喜歡嘅歌大多係舊歌, 有聽新歌, 但聽完都未必記得。

      刪除
  2. 對不起,睇睇下,仲以為會有料爆……以為會那些年一番……

    K也不是我杯茶,因為同行總有咪霸,也有繞樑三日者,所以每回總會退位讓賢,聽人表演,甚或只點唱MV,然後專心吃K-lunch。

    這個世界,不論何時何地,總有些人又唱得,又睇得,令你不好意思獻醜。

    回覆刪除
    回覆
    1. 往事不堪回首,唔會爆料啦。
      我覺得只係去坐唔唱會好悶(有K-lunch食就會好啲),所以點都會唱少少,又或者點啲大家一齊唱+跳嘅快歌。我要訓練自己喺唔同社交場合都感覺自如。(但人大咗,社交圈窄咗,可能因為宜家份工唔駛點social。)

      刪除
    2. 我不會”訓練”自己在不同社交場合自如,不自如總有原因的吧。

      或許我這份工不必向人sell什麼,所以即或不自如,也能生存至今。

      刪除
    3. 自高小/初中時被同班同學投票選為全班最靜o既人時(其實我唔係最靜果個,但就係會俾人呢種感覺),我就刻意訓練自己多說話,識social。到返工時因工作需要,要學會與人混熟。不過我係「內向底」,social極都有個譜。(呢啲算唔算爆料?:P)

      刪除
  3. 讀大學時常常和同學去唱,但自從某天決定把錢全用在看電影後,就和K場告別至今。
    以前最喜歡唱《苦口良藥》:P

    回覆刪除
    回覆
    1. 哈!你真的很堅毅,說好了的事就會去做。不像我......
      《苦口良藥》讓我想起TVB劇。

      刪除
  4. 本地唱片工業與卡拉 ok 有著唇齒相依的關係,現在大家都在吊鹽水。香港亦隨高歌到天明的盛世,徹底輸掉了明天。

    當年有兩首 rock songs 經常於 k 場響起 : the cranberries 'zombie' & suede 'trash',前者拼命咆哮,後者扯高八度,蔚為奇觀 :D

    回覆刪除
    回覆
    1. 我倒是沒在K房聽過人唱Zombie和Trash,我的朋友只唱廣東歌和國語歌。
      話說當年我會點達明一派來唱,我那時沒有朋友聽達明。

      刪除
    2. 妳當年也很前衛喔 :)

      有沒有看香港 netflix 上架不久的《紙房子》?超級厲害劇本!!

      刪除
    3. 我沒有看《紙房子》,謝推介!我看Netflix比你慢很多,剛開始看The Crown第二季,和正在看揭開商業機構惡行的Dirty Money。

      (當年唱K點唱達明「萬歲萬歲萬萬歲演唱會」演唱會的《愛比死更冷》--其實是想看片段,不是想唱--嚇壞朋友。:P)

      刪除
    4. 記得留意第四集 tom ford feel's 「瑪嘉烈之戀」。

      刪除
    5. k.o. 掉 22 集"money heist".

      編劇教材與聖經,從始又增多了個範本。

      刪除
    6. 剛看完「瑪嘉烈之戀」,的確有點Tom Ford feel,特別是後半段。覺得攝影師面熟,原來他在Tom Ford的作品裡出現過(在A Single Man裡演男主角的戀人)。這男人給人一種危險/信不過的感覺(阿媽一定會反對阿囡揀呢種人),但卻是瑪嘉烈想要的那種人。
      Long weekend適宜煲劇,哈哈!看了Money Heist的簡介,很吸引呢。

      刪除
    7. 其實我不很慣常「推介」,因為自己覺得不錯的,別人可不一定。然如果對編劇或建立人物戲劇關係有興趣,則"money heist"近乎非看不可。

      "breaking bad"是編劇聖經 1.0, 只有幾條友,卻能串聯五季,這是它厲害之處。"money heist"則是大龍鳯群戲,角色相互關係與交义衝突寫到淋漓盡致,是編劇聖經 2.0. 而在建立「與敵同眠」此一種角色關係類型上,更是寫得到不能更好。

      「瑪嘉烈之戀」根本就是刻意泡製 tom ford 風吧,所以特找 matthew goode 來演 robert armstrong-jones. 當然,mattew 靚仔好多 :)

      刪除
    8. 多啲推介啦. 好唔好係見人見智. 知好過唔知. 從推介中都會有更深的認識.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