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4日星期三

陳浩基的《13, 67》


陳浩基在開始寫《13, 67》這個警察故事的時候,傘運仍未發生,但他在寫作時,已從香港社會的種種現象和與警察相關的新聞,覺得香港警察已沒有他小時候心目中那種「堅強、無私、正義、勇敢、忠誠地為市民服務」的警察形象。因此,這本書由單純的一個警察查案故事,變為描寫「一個角色、一個城市、一個時代的故事」。

這本書採用「反向年代記」(倒敘)的寫法,裡頭六個故事的時間軸一直往回走,而每個故事發生的年份,都是香港社會脈絡的轉捩點,如九七回歸、廉政公署剛成立的時期、六七暴動等。每個時期,香港都有不同的精神面貌,對警界亦有不同意義。也可以說,每個警察在這些時期都有心理關口要過,也要作出「跟大隊」或「按良心」作標準的不同選擇。陳浩基在後記中說,他覺得「今天的香港,跟故事中的一九六七年的香港,同樣弔詭。我們就像繞了一個圈,回到原點。」

而串連這六個故事的,是關振鐸警司這個角色。他就像很多偵探小說的主角一樣,不是個循規蹈矩的人,辦案手法不拘一格、我行我素,然而他是個十分正派的角色,就像作者將心目中的理想警察形象投射到他身上一樣。雖然香港警察在很多人心目中的形象已一落千丈,但見到作者重申警察應該秉持什麼信念,怎樣處事才叫做對得住天地良心的時候,我還是覺得感動。他還記得這些價值,總好過沒人記起、無人提及,一切隨風而逝。而作者也寫得克制,沒有神化關警司。他雖然膽大心細,分析力強,但也是個普通人。這種平實的處理方法,不但無損這個角色的魅力,還因此更為打動人心。

本書另一個打動人心的元素,是它以香港為背景。日本推理小說看得多,這本小說的故事在香港發生,角色的名字是香港人名,香港的街道和著名設施也有出場,單是這一點已為此書大大加分。我為香港有這樣的一個作者自豪。

說了這麼多,竟然沒提此書的情節。我只簡單說幾句吧︰

一直以為這本書是長篇小說,看的時候才發覺是短篇故事,有點失望。但因為此書以關振鐸警司和他偶有出場的「徒弟」駱小明串連,讀著讀著,就與看長篇小說沒兩樣。第一個故事「黑與白的真實」帶點科幻意味,故事不算突出,不過主題明確。在此摘錄一段︰

「為了讓其他人安穩地活在白色的世界,關振鐸一直遊走在黑色和白色的邊緣。駱督察知道,就算警隊變得迂腐、官僚、跟權貴私相授受、把執行政治任務當成優先職責,師傅仍會堅守信念,用盡一切力量,去維持他所認同的公義。警察的使命是揭露真相、逮捕犯人,保護無辜者,但當制度無法使壞人繩之於法、當真相被掩埋、當無辜者求助無門,關振鑼就願意捨身跳進灰黑色的泥沼中......」

第二篇「囚徒道義」講一個黑幫頭子開的娛樂公司旗下的明星被殺,包含黑社會的派系鬥爭和黑社會道義等情節,結局出人意表。「最長的一日」以真實的旺角漒水彈事件為靈感、瑪麗醫院作故事舞台,故事刺激又有真實感,就像看了一集精彩的美劇一樣。

「泰美斯的天秤」則是讓我看至停不下來、讚嘆不已的一個故事。這次的故事發生在一座虛構的商住大廈——位於新填地街的嘉輝樓。雖然「嘉輝樓」是虛構的,但這種每層有很多單位、走廊迂迴曲折的大廈在香港仍然存在,讀起來有親切感。因為每個故事都是「往回走」的,這時候的駱小明督察只是剛調到刑事部的菜鳥。他為救同僚而不聽上頭指令,可說是「冇運行」。但這反而令引起關振鐸的興趣。很喜歡他這個「出場方式」呢!這故事電影感強,角色突出,可以改編成警匪片。

最後的兩個故事,一個是在廉政公署成立不久的年代發生,另一個的背景是六七暴動,充滿歷史感。試問有多少香港小說是以這些歷史事件作背景的呢?講廉政公署的那篇,主人翁還要是從英國來香港廉署工作的外國人,想不到作者會以這樣的一個角度講故事。而以六七暴動作背景的那篇,筆法較為輕鬆,是個感覺有青春氣息的歷險故事,但想不到讀來叫人感到唏噓。

看完這本書,我又看了作者的《遺忘。刑警》,現在剛開始看《網內人》(已看完的朋友請勿「劇透」:)。我已變成陳浩基的粉絲啦!


p.s. 很欣賞作者的資料搜集功夫
p.s. 2 此書以男性角度出發,陽剛味濃。

28 則留言:

  1. 點解封我後門呀?本來諗住响度寫《網內人》:p
    看完陳浩基的作品,也看看那本12堂課吧,資料豐富,愛看犯罪小說的肯定喜歡。

    回覆刪除
    回覆
    1. 哈哈,我係咪好有先見之明呢?你等我睇完先寫啦。
      我對那本解剖12堂課還真的有點興趣。

      刪除
    2. 很有意思的一本書,我每晚都看到停不下來。
      我稍後可借出 ;)

      刪除
  2. 回覆
    1. 也不算, 但他在台灣出書, 較遲被香港人認識。 他2008年已參加台灣的徵文比賽, 2011年出版第一本長篇小說《遺忘。刑警》, 不過好像到他2014年出版《13, 67》時才廣為香港讀者認識。

      刪除
  3. 好正!我都準備看網內人。

    回覆刪除
    回覆
    1. 在今個中秋假, 有兩個臉書朋友都開始看此書!

      刪除
    2. 阿涅係“毒”男,噢,點解不是韓式俊男?? :(

      刪除
    3. 哈哈! 若佢係韓式俊男就冇咁吸引。
      Btw, 我睇完啦~

      刪除
  4. 屬警察小說一類 ? 還是真的有案可查?

    身邊也有人推介過他,但就是感覺有點……

    回覆刪除
    回覆
    1. 真的有案可查,一篇一個故事=一個個案。
      推理方面他做足。印象中我之前沒看過香港作者寫的推理小說。
      不過看書要講緣份和心情,我擁有這本書兩年後才看。

      刪除
  5. 一直未看過陳浩基的書,他已是香港的榮光了。看妳寫,這本倒有點似《拾香紀》的警察版呢!

    回覆刪除
    回覆
    1. 哈哈!是有點像《拾香記》的警察版。要對香港很有心才寫得出來。

      刪除
  6. police is just a job. I had to file a police report again today. Both times I experience for non emergency, police could be very slow to response :( they can't be held accountable for efficiency. they are there to help you in their own pace.

    回覆刪除
    回覆
    1. 沒錯警察是一份工作,但如果只係當一份工咁做,就會冇heart。而呢份工,最初多多少少係sell理想嘅。即係小朋友會想長大後做警察捉賊,做消防員救火咁。如果只係當打一份工,就唔會為咗份工去犧牲任何嘢。
      我冇咩接觸警察,就只係試過幫公司申請搞活動時去過警局,個警察俾我嘅感覺好似TVB辦公室處境劇嘅李家聲咁,有少少抱怨唔好彩接咗單煩嘢,但另一方面又對我好nice,都幾好笑。

      刪除
    2. 差唔多啦...無嘢做又一日, 多您單嘢多樣麻煩. 人性如此. 我都有過咁的心. 新人或者有份熱情. 做耐咗就只在等退休.

      刪除
  7. 回覆
    1. That's good! Suggest you to read 13,67 first.

      刪除
    2. reading it now^^ the guy in the hospital bed reminded me of a character in 衛斯理-追龍的孔振泉 that is also bedridden? and has a glass roof so he can watch the sky/astrology at night.

      刪除
    3. 我沒看過這本衛斯理呢。

      刪除
  8. 在圖書館網站搜索陳浩基, 揾到套電視劇"刑警". 正邪, 正義係幾千年都冇答案的問題. 邊個定正邪 短歎輕嗟 系天真仰夢 幻分正定邪. Harvard lecture http://justiceharvard.org/justice-whats-the-right-thing-to-do/

    回覆刪除
    回覆
    1. 「正義」沒有標準定義,都幾可怕,因為有些人會自命「正義」,卻做出不道德的行為。

      刪除
    2. 最要小心嗰啲自命「正義」的. 佢地一係自大或無知,更可怕係邪惡打著正義的旗幟

      刪除
  9. 我一直沒有看陳浩基的書。

    去年六月後,更提不起興致看《13.67》;直至早陣子,才以一種抽離的心境讀完。

    書裡有些如「警察以服務市民為己任」之類的句子,我只能引最後一個故事裡的一句話以對應之:「我們確是活在一個相當弔詭的時代啊。」

    五個故事,我最喜歡最後一個,終章在 reverse chronology 的形式裡也是可以是首章。六十年代同屋共住的描述,真有點《拾香紀》的況味 — 雖然在推理上,它是全書最弱的,推理風格上屬「社會派」吧。

    作者寫於04年的後記:「… 正義、勇敢、忠誠地為市民服務的警察形象,能否再次建立?讓香港的小孩子能再次以警隊為榮。」五年後,警隊終交出答案,是「忠誠勇毅」四隻字。

    《13.67》是好作品,但不完美。我心中的形而上版本是:這書叫《19.67》,第一個故事描寫作者「我」,在2019年,活在「暴徒」周圍,寫出他們的故事。

    回覆刪除
    回覆
    1. 回首,始終覺得他的《網內人》最好。(朋友說他的《氣球人》剛出版了。)

      刪除
    2. *上面的回應有兩個手民之誤:(1) 《13.67》共六個故事,不是五個。最後兩個故事的名字很有意思,香港由 borrowed place, borrowed time 變成我們的家,home that's worth fighting and dying for.(2) 作者後記寫於14年,不是04年。04是23條及沙士後,14是佔中後,67.97.03.14.19.20.香港人不斷受極權衝擊,已練成鋼筋鐵骨。今天是復活節,香港人也一定會自敗部裡復活,浴火重生!

      刪除
    3. 之前在想,不知你什麼時候會看陳浩基呢?原來你已看了《13, 67》,也看了他有份的《筷》。

      他寫書的時候也想不到香港警察竟會變成現在這樣,看到「警察以服務市民為己任」之類的句子,會覺得很諷刺。另一方面,有住在外國的朋友她的一些外國朋友從來不信警察,因他們從小就知道警察也會做壞事。他們的父母應該不會像香港父母般叫自己的年幼子女相信警察,甚至喚他們作「警察叔叔」。我有親戚說不懂如何讓年幼兒子知道香港有壞警察(怕會破壞童真)。其實直說便行了。讓小孩子有警愓之心是好的。童話故事中不也有很多壞人/動物嗎?

      《13,67》可以寫續集。但現實發生的事太誇張,覺得作者很難再將題材轉化。

      (《氣球人》好像是舊作再加新作,暫不會入手。)

      刪除
    4. 曾幾何時,香港的創作娛樂工業在亞洲是頂尖兒,今天已恍如隔世。譬如電影,水平跟台灣已差了很遠很遠,教人嘆息。

      陳浩基是香港的榮光,非常了不起。案頭上要讀的書雖有一堆,但仍會多看些他的作品,學習一個成功的流行作家如何說好故事。

      香港警察爛到入芯,其現狀與存在已是一種超現實。今日的香港警察已無法再寫,不會有市場,香港未來五年內沒有人會投資警察為題材的電影。寫出《13,67》獲得大成功的陳浩基,不知內心深處有何感受?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