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28日星期一

In Time (《潛逃時空》)



InTime


當完舞台劇黑衣人,有點失落,便跑了去看電影,選的是《潛逃時空》(In Time)。

這套電影,很快便能讓觀眾入戲;基本上,頭五分鐘便令人「入局」。因為甫開始,電影便展示一個有著全新遊戲規則的世界。在那個世界,「時間就是金錢」。現實中,我們很多行為和決擇都讓錢牽動,就像戲中角色,怎樣過用一分一秒都要謹慎地計算。

這個意念很新鮮。這邊廂觀眾在努力消化內容,那邊廂男主角已不等我們,隨即與時間競賽。

片中讓人難忘的其中一幕,是男主角母親沒「錢」乘車回家的一幕。她用自己多出來的點點時間給兒子吃早點,怎知只因為車費加價,她突然不夠時間回家見兒子取「時間」。不由得想起現實生活中的通脹,車費加價,對有錢人影響不大,但卻可能改變窮人的生活習慣。

電影中的窮人活一天算一天,為了用最少時間做最多事情,常常都跑著做每一件事。住在有錢區的富豪則慢條斯理,花錢如流水。對比很大。

富者越富,貧者越貧,電影形象化地表現出來。為了令有錢人保持富有,窮人便要受壓迫。因為世界上不能只得富人,於是「制度」便要令窮人難以變成富人。男主角在這頭做羅賓漢派錢給窮人,那邊窮人的稅收相應增加。而當貧民區的人要到富人區時,需要付出不合比例的高價才能進入。如果你「銀彈」不足,到了富人區你仍是死路一條。

在看電影前看了《明周》Book B的《貧窮蔓延時--開飯不易吃飽難》專輯,看到低下階層怎樣為了每天吃飽而絞盡腦汁。在各大小商場擠滿購物人潮的香港,在「豪宅」遍佈的香港,在很多人都能負擔一部智能手機(及其月費)的香港,其實仍然有很多人吃不飽。

電影的設定獨特有趣,內容發人深省,但到後來卻變成動作片。男主角令女主角明白窮人苦況後,他們便雙雙劫富濟貧。電影很清楚告訴我們這做法無濟於事,但到最後他們仍沒有想到其他解決方法。Cillian Murphy的警察角色有趣,他為了維護社會秩序追捕男主角,卻沒有去想怎樣才可以改變這不公平的制度。這個角色令我想起《孤星淚》中的警察,同樣因為職責和正義感幫政府在推持一個制度,縱使那制度充滿缺憾。這角色本來可以有更多發揮,我很想看到他被男主角的信念動搖(那怕是一點點),也想知道他與男主角父親的往事。可惜這條線沒有發展下去。(btw,這個警察很有型,十分吸引眼球)

(以下有《潛逃時空》和Gattaca的雷)
後來知道這套戲的導演曾執導Gattaca--一個關於優生學如何令社會將人類分等級的故事。兩套戲相同的地方,是男主角都「先天不足」,但同樣獲得一個富人(一個是有很多時間的人,另一個是基因完美的人)的慷慨餽贈。兩套電影的餽贈過種都拍得動人。Gattaca的結局比較完滿;《潛逃時空》到最後,仍未有一個比搶劫更好的社會制度的方法,也不見富人有任何覺悟(除了一位警員)。我知道,實現一個人的夢想比改變社會制度容易很多。我覺得如果主角到最後仍然只得劫富濟貧一途,結尾的調子應該沈重一些;而不應以「今朝有酒今朝醉,痛痛快快打劫去」作結。這個結局,將一切變得太簡單。

我覺得,如果劇本寫得好些,格局再宏大點(現在的富人世界只以女主角的父親做代表),這套電影會成為科幻經典。不過,它能引發我思考,已經足夠。


 

我是黑衣人


看舞台劇看得多,參與舞台劇的幕後工作卻是第一次。

朋友參加的劇團有劇目演出,她問我玩不玩。我說我幫手做幕後吧,最好能當黑衣人。

第一次參加劇團的聚會是圍讀,讀完,大家就散,不知道自己能幫上什麼忙。不過,最少知道演出的是什麼故事。

之後看演員排練,也是排完便散會,看不出一個所以然來。究竟,我來這裡看他們排練,有什麼意思?

然後,他們終於著手做服裝道具,我終於能幫上忙。幫忙做服裝配飾,以及一些戲中所需佈置。從來沒幫忙過做道具,原來這工作很神奇。監製給我兩張雞皮紙叫我製作麵包袋,並給了一個麥當勞紙袋給我參考。於是我小心翼翼地掀開紙袋研判結構。正苦思中,旁邊的一個妹妹見到我這樣,即拿了一張雞皮紙熟練地摺起來;不多久便「變」出一個麵包袋來!另外,劇中需要一個奶粉罐,監製說要用紙做,我便問為何不去買一罐奶粉回來。她說不要浪費,用紙做也可。那奶粉罐不需要造得有真實感,誇張點也可。這時,其他人已開始動手,將紙捲成一條條長筒,再將一張卡紙切成圓形,然後將幾條長筒末端的一小段折起,均勻地貼在圓形紙上,再將一張畫了奶粉牌子名的紙包在外面,加上一個真的膠蓋;一個奶粉罐便完成了!那熟手小妹妹告訴我她小學時便已開始幫忙做道具了。想起小學時的美勞課,不記得自己有沒有學過這門手藝。在什麼都可以買到的時代,我一時忘記了手作的美好。

後來,演員們開始進行總排,大家都穿戲服排練,亦有利用道具,像真正演出一樣了。我仍是站著呆看。我問監製我要留意什麼,她著我看熟這套劇。

在公演前兩天,我和幕後工作人員一起將所有道具搬到演出場地。到場時,見到有個年輕女子坐在觀眾席前排,膝上放著一本資料冊,裡面是一塊塊有不同通花的圖案片。她挑選後,便有工作人員將之安裝在燈上(我看不到過程)。然後,她指揮著工作人員調校燈的照射方向,以及將燈「弄鬆」和「收緊」,用以營造不同的照射效果。

燈光在舞台劇中的角色很重要。看排演時,演員們是一個個普通人在演戲。而當舞台上一片漆黑,光線都集中在演員身上時,他們便變成戲中的角色。

還有一些看劇時留意不到的細節,做幕後時才知道。例如要安排演員從不同通道進場和離場;有些站在門後的演員未必知道何時進場,要靠工作人員提醒他們出場;演出完結後,演員會因一時適應不了黑暗,而看不到出口在那裡,要由工作人員拉他們離場......

雖然一直看他們採排,但因為要做幕後,便不能在台前看演出,只能在後台的小螢幕上看。有趣的是,因為每場都要看他們演出,會知道每一場的微少變化。哪位演員忘了台辭,哪位演員爆肚了,哪次聲效出錯,哪場的觀眾反應熱烈些(聽笑聲和掌聲),都知道(有一場比較多小童,他們特別容易被在演員的誇張形體動作逗笑)。怪不得演員們都說演舞台劇很刺激,每一場演出都是新鮮的。

至於我首次擔當黑衣人的表現,可說是錯漏百出,有驚無險。不知道他們對我的信任從哪而來,竟讓我管台上最難收拾的道具--一張混亂的辦公桌。每次演出前,我要將一堆紙和信封鋪在辦公桌上和地上;將一個垃圾桶裝滿揉成一團團的廢紙(地上也要放);將兩個電話分別放上桌面和地上;將一盤貼有五張post-slip的仙人掌放在桌上。佈置這些雜物不算太難,問題是我要在轉場時在漆黑的環境下將所有雜物收回後台!我會拿著一個紙箱盛載物件,但因為地上全是雜物,收拾起來頗花時間。

第一次轉場,心情緊張得像自己要演出一樣。我笑說,我要學習入屋偷竊的技倆--行動要快、要靜,監製還說要給人從容不逼的感覺,因觀眾會看到自己。

第一次轉場速度比排練時要慢(其實只練了一、兩次)。因為有枝鉛筆掉了在地上,我便用手四處摸,看掉了在哪裡。另一場掉的是post-slip,不過因post-slip是白色的,比鉛筆容易找。另一場我遺留了一個深色頭箍在地上,幸好有另一黑衣人幫我拾回。之後我分別漏過一次筆和信封,要由之後出場的演員幫我拾回(那是位喜歡爆肚和與觀眾互動的演員,兩次都是他救了我的)。而收拾得著慢的一次,是因為我調轉了次序,先將圓滾滾的垃圾桶放進箱內,之後再放進去的紙張便在桶上滑出來!

我如此笨手笨腳,不知道他們下次是否還會找我幫忙。不過,這是一次很難忘亦難得的體驗。劇團中人共同以想像力建構一個戲劇世界,密集地相處一段日子後,都要回到現實世界,回到各人原先的生活軌跡當中。期待再有機會一起發夢~



 


2011年11月27日星期日

50/50


《風雨同路兩支公》(50/50)最令人看得不忍的一個幕,是主角快要進行一個危險性高的手術,在麻醉時才突然醒覺自己可能永不會醒來。那一刻的恐懼很真實。

想不到,就在看電影後不久,便有親戚將接受一個危險性很高的手術。親友打電話給我的時候,我正關了手機充電,於是對方留了言。我是在電話留音中得知姑丈要做手術的消息。親友告訴我姑丈最近幾次出入醫院(我之前不知道他病情惡化,本已穩定下來的。......),因為不能進食,所以要進行這個危險性高;而手術前,他會"回家過家庭生活"。便感到懼怕。這意味著,他可能再回不了家。

我知道他為人客氣,這時刻,我已不能探望他,因我一到他家,他們一家便要招呼我。

一想到他在手術前會感到的恐懼,便覺得不忍(因為看了電影,visually想像到)。他生病後信了基督教,希望會因此獲得勇氣,得到安慰。

去年有親戚過世。她是一個沒有架子的長輩,有時候蠻小朋友的。她為人有點「驚青」,如知道我獨自一人去深圳工作,或半夜仍在旺角,便會覺得危險;知道我吃街邊小吃,便會怕我拉肚子;知道我一個人到處去,會覺得我「大膽」。她未必知道,但我蠻喜歡「激」她,故意告訴她自己剛在旺角吃街邊小吃,在廟街露天吃煲仔飯。可能我喜歡人說我「大膽」吧(因我小時候很細膽)。我去年獨自到布拉格旅行,心想若給她知道,她定會說我「大膽」。我前陣子在深圳工作時,獨自去開張不久的商場吃雪糕,又想起她,心想這次可能會被她罵。哈~ 對我媽我倒不敢這樣。

而我的姑丈,我與他比較少見面。他是那種將自己的一切會奉獻給家庭的好好先生。他沒有脾氣,容易被欺負,總是先照顧別人,最後才想到自己(或者沒想到自己)。這樣的好好先生,得了病特別叫人感到婉惜。就算得了病,他仍顧著別人感受,亦不會想到要好好享受。他仍想著工作,想繼續上班。他的兒子有時候很氣他。為何他好像沒有自己的life,而只有family life; 為何他得病受苦仍不會發洩一下,那怕是發脾氣。當你想對他好時,卻無從入手,他好像什麼都不需要。能與家人吃頓飯,他便開心。我們一班親戚約過他吃飯,他高高興興地吃,回到家卻身體不舒服。但下一次約他,他仍是高高興興的。於是我們再不敢約他吃飯,情願他在家休息。

後來他好轉了,我以為他已痊癒,想不到會有併發症(?)出現(其實聽到親友說明他情況的留言後,我仍然一知半解)。

這幾年我離基督教(和教會)越來越遠,不過我會為他禱告。在這時刻,我還可以做什麼呢?

說回50/50,雖然電影拍得輕鬆幽默,但當真正面對殘酷的現實,是否仍能保持這個態度?(不過電影主角的轉折十分自然,最初儘量以平常心面對,更會以此取樂,直到病友過身和知道自己真的有生命危險,便開始感到恐懼--但也因此而尋回親情。)

不過,病魔太可惡,用玩笑方法來對待,起碼可獲得精神上的勝利。又或者,玩笑真能救人一命呢!

2011年11月2日星期三

懷舊童黨MV



http://www.youtube.com/watch?NR=1&v=fvUtidZkqw4

這個像《夢斷城西》的MV由Drew Berrymore執導,《勁揪俠》的勁揪小女孩Chloe Moretz演出。

MV講兩班童黨的鬥爭,很有懷舊感覺。最喜歡片中那個在「大水渠」(/河?)邊的場景,很有feel。

我沒有完整地看過《夢斷城西》,反而更熟識另一童黨片The Outsiders
。MV中日與夜兩個黨派的爭執,令我想起The Outsiders內的Socs and Greasers兩黨。(不過「日」派的制服設計很差,這麼沒有型的衣服,那些年輕人為何會穿上身?!)那場打群交戲,與The Outsiders的場面很像。

一向喜歡看青春片,特別是七、八十年代背景的,又喜歡看打群交,所以此MV正給我胃口,哈哈!

P.S.音樂與畫面好襯,女主角的髮型一流!男主角有點像Patrick Swayze(特別是他出場的那個鏡頭),令我想起Patrick在The Outsiders中演的那個不擅言辭的大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