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4日星期五

記 看展覽︰黃照達Normal Life

黃照達 Normal Life @A Concept Gallery (across PMQ) 2020年2月

今年二月,參觀了黃照達(Justin Wong)的Normal Life (正常生活)展覽。

黃照達是藝術家及漫畫家,現於《明報》有兩個漫畫專欄 (包括每日的「嘰嘰格格」四格漫畫以及「星期日生活」的City Life),主力畫政治漫畫。他以電腦繪圖,筆下的政治人物在格子中所佔位置不多,大都目無表情,口講荒謬的官話。他們是政治傀儡的感覺強烈,讀者則好像上帝般遠觀他們的所作所為。

黃照達的漫畫感覺很冷、很疏離,因此加強了一種黑色幽默的感覺。多數漫畫人物的講話會在講話泡泡內出現,有時會採用手寫體中文,但他愛將人物發言放在畫格上方,我覺得這方法有助營造疏離感。他亦活用電腦繪圖的特性,例如在四格漫畫中以"copy and paste"製作相似的場景和人物,突出了荒謬的處境。

來自黃照達漫畫Facebook Page


來自黃照達漫畫Facebook Page


來自黃照達漫畫Facebook Page

他今次的Normal Life(正常生活)展覽,展出的作品與他的報紙專欄作品有點不同,這是從他的《明周》訪問節錄而來的介紹︰

//他(黃照達)的政治漫畫,多是在數格內有明顯的故事發展,表達方式既簡單直白,幽默灰諧,讓人會心微笑。他說,通常專欄作畫只需時十五至二十分鐘,務以快速回應時政。

但在《正常生活》的作品,縱使可從畫風辨識出自黃照達手筆,但採用了與其政治漫畫迥然不同的表達手法。黃照達繪畫是次展覽的作品時,刻意放慢了作畫節奏,表示「想脫離講得很清楚很白的模式,更抽象隱誨」,探索自身作為繪畫藝術家的另一面向。

這次黃照達展出的,包括一些電腦繪圖畫、鉛筆手繪畫和孔版印刷品(Risograph print)。恰如藝術家自言,這些作品與政治漫畫,沒有明確的故事和信息,多見的是以幾何圖案和抽象符號,拼湊出的、耐人尋味的奇怪世界。//

「正常生活」這個主題,香港人一看就意會到他的意思。因為社會運動和疫症令我們的生活改變了很多,很多人都想過回「正常生活」。但我們能回去嗎?所謂的「正常生活」,是否只是將不願面對的事實掩蓋、要提出問題的人噤聲、用強力執法的方式讓一切回到正常?

黃照達是如此說的︰

「大家都很渴望回到正常生活,但我自己就想,一路以為的正常,是否我們最想要的生活?還是我們被過去的正常規限或麻醉了?」

//黃照達覺得,雖然現時社會狀態不正常,但反而會有值得深思之處,因此,他以「正常生活」的概念為核心主題,開始為展覽繪畫製圖。直到展覽開幕前幾天,才終於準備好所有作品,大功告成。//

我是在出席完在農歷新年後突然過身的姨媽的葬體後,來參觀這個展覽的。當時只有我一個訪客,可以靜下心來看。

我對上面這幅畫最有感覺,寫了這段文字。這未必是畫家的意思,而是我的想像︰

這城高度發展,很多工作已自動化。人類的生活會過得更好嗎?不見得。大量無人機在空中盤旋,人民全天候受監察。街上沒有行人,大家不願外出,也不再聚集慶祝任何節慶。這城市明明有山有水,但只存在於大廈的夾縫中。那些廠房、溫室,會不會有些已被改建為集中營,囚禁不聽話的人?

不過,就算是這城,也有人想過自己喜歡的生活。就算樹木被斬,依舊想緊靠餘下的樹幹。

無人機能監察人的行動,卻監察不到人心。隱藏在高樓内的人,終有一天會全部走出來嗎?

節錄多兩段《明周》訪問︰

//雖則在作品上不見有呼之欲出的抗爭場面,但觀展者還是可以從去年六月至今香港人共歷的不正常生活中,推敲到作品中的符號寓意。黃照達透露,像「太空船」和「太空人」,就是他看到近幾個月,好多朋友離開或打算離開香港後想到,代表着「離開的欲望」;又如「泳池」,本來是黃照達喜歡的畫家David Hockney常畫的場景,但現在也成了讓他聯想起過去半年屢見不鮮的浮屍的場所。......

完成名為《正常生活》的展覽後,黃照達有像其他人一樣,更有回到「正常」日子的欲望嗎?黃照達退一步說:正常與不正常,是「習慣」的問題。「正常就是大家所習慣的,不正常就是不習慣,而不習慣就會給你動力去explore(探索),這後着才是最重要的。」//


黃照達除了畫政治漫畫外,也畫親子漫畫。有興趣的朋友可訂閱他的Patreon: https://www.patreon.com/justinwong

了解更多︰https://app4.rthk.hk/elearning/hkillustrators/local.php?sid=140&t=0

《明報》「星期日生活」City Life
(來自黃照達漫畫Facebook Page)


8 則留言:

  1. 妳對那畫的想像很好。一個被剝奪了生機的城市,徒仍有件件看似先進的硬體,卻只是一個冰冷僵硬,再沒生命力與創造力的蒼白的存在。

    回覆刪除
    回覆
    1. 很像科幻小說裡的世界,我們活在科幻小說中。

      刪除
  2. 對於那幅畫,我跟妳的想法是一樣……😑

    回覆刪除
  3. 想起俄羅斯漫畫家 anton gudim 的作品,冇文字,思考空間廣闊。而黃照達是本地薑,勝在有歸屬感。

    冇文字,影像解讀可以無邊際咁闊。有文字,受眾就會被框在文字的意思之內 (advertising 就是要控制受眾接受的訊息)。冇文字,等於純音樂。試想想如果《睡蓮》加句 headline,一定變成慘劇。

    用文字組織表達,是客觀詩人,是入世的。用純影像表達,是主觀詩人,是直覺的。

    回覆刪除
    回覆
    1. 今日看Facebook,才見到有人轉載anton gudim的作品,在書店也見到他的書。
      我慣了用文字表達想法,故見到沒文字的畫也想用文字寫出來。但對音樂則沒轍,真的只能意會,不懂描述。

      刪除
  4. I don't think any pro democracy art exhibition is possible in HK now a day. But they are popping up in NYC. A group called Lion Rock Cafe has put up 2 art exhibitions with 尊子 and other groups. Standardnews also did an art exhibition last month.

    回覆刪除
    回覆
    1. 現在的香港應該不行。就連學校老師也要步步為營。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