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4月21日星期五

當看電影還是大件事的時候(Part II)



小時候有幸母親十分喜歡看電影,會帶小小的我進戲院,加上那時的”明珠930”令我不分種類地看了很多西片,令我成了一個小影迷。那時我愛看的都是一些幻想性強或刺激的電影,以及歷險故事。除了很小的時候被雪姑七友內的巫婆嚇得整套戲也不敢看外,之後也安然無恙地看了很多歷險電影,包括魔域仙踪(The Never-ending Story)、魔笛追魂(Young Sherlock Holmes)、小魔怪、奪寶奇兵(Indiana Jones)系列、魔幻迷宮(Labyrinth)、回到未來(Back to the Future)等(差不到全都有個字!可見是同一類戲)。有很多看後仍久久存在於我的腦海中。


對我來說,幾套“魔”片都是屬於令小小的我震撼的電影。其次就是明珠台播出的恐怖片──“猛鬼街”系列與“凶兆”系列,兩套電影給人不同的感覺──前者“核突”後者邪。那時候看戲少,所以什麼類型體材也是第一次看的。就像愛情一樣,初戀總會令人印象特別深刻,甚至覺得後來者永遠及不上以前的。


除了歷險電影外,有另外兩套明珠台影片都震動我的心,它們一套是超級浪漫的“鷹狼傳奇”(Ladyhawke),另一套是Tim Burton的經典電影幻海奇緣Edward Scissor Hands)。前者有有型又ManRutger Hauer為男主角,美麗神秘的Michelle Pfeiffer為女主角,以及討好小孩的Matthew Broderick為影片的narrator。劇情是童話故事情節--在教會當權又有武士的時代,一位主教因愛成妒,與魔鬼結盟,將魔咒施在一對情人身上。魔咒令男的在白日變成狼,女的在夜間變成鷹。他們雖然一直相伴在側,卻永遠也不能以人的身份在一起。那時候一邊看一邊緊張男女主角能否打敗主教,破解魔咒,一直擔心到影片結尾。


看”幻海奇緣”是另一種感覺。它也是一個童話故事,不過是一個較另類的。它談的不只是愛情。較剪手這個邊緣人先是被大眾捧上天,後來卻被大家驅逐,十分諷刺。片中的音樂和雪景成功地帶起了氣氛,令這套電影像魔術般令人難忘。很多香港人是因為這套戲而認識Johnny Depp,繼而成為fans的。我也有一直看他的電影。(不過我在看這套電影時,其實不知道這位演員的長相。後來看報紙見到他的靚仔樣,嘩!驚為天人)


*                                                           *                                                        *


留在腦海內最久的電影,是能夠觸動自己的電影,以致每次想起,那種感覺仍會浮上來。


有了小時候這些美好的觀影經驗,我看我是會永遠喜愛電影的,縱使現在再沒有這麼多電影能夠觸動我……


 


--其實小時候也有看港產片,不過記憶模糊,印象較深的是“最佳拍檔”、”倩女幽魂”、”秦俑”等(食”麥提沙”!)。


--長大後看而又深深觸動我的電影,一時只想起Life is Beautiful(一個美麗的傳說)。



 


當看電影還是大件事的時候 (Part I)


最近看了香港國際電影節一套講Cult片的紀錄片──”Midnight Movies: from the Margin to the Mainstream”,主要講述六大經典Cult片,還訪問了片中導演/演員,很好看。不過講的畢竟是外國片,又不是大路的,很多也未看過。甚至以為舊時一眾Cult 片導演都退隠了,萬料不到現在還能訪問到他們。(香港又會不會拍一套類似的紀錄片?有沒有人有興趣看?......所以覺得能請到Cult片導演訪問已很難得)最初還以為這些怪雞片只有少數人看(所以才叫"Margin"),怎料看過紀錄片片段才知道這些Cult 片也有很多擁躉。當年在外國戲院的午夜場上映時,是當地人的一大節目。同一套影片觀眾看完又看,十分瘋狂,其中又以The Rocky Horror Picture Show [1975]為最。

在當年的現場訪問中,有些觀眾表示他們已看了Rocky Horror...數百次,有些更說看了過千次。最初觀眾在戲院看戲時只是跟著電影內的角色唸對白或預告他們的對白,或者在席上對劇情作出不同反應。發展到後來大家卻像開Party一樣,打扮成戲裡奇形怪狀的角色進戲院,甚至唱歌、跳舞(雖則這是一套歌舞片)。印象最深刻是見到觀察為模仿戲內場景,全場一起亮著打火機,場面壯觀。演唱會還需要演唱者帶起氣氛,但這套電影竟令觀眾自動自覺一起玩,十分難得。他們比現在Harry Potter電影的 fans 還要瘋狂。之前只偶然看過同一導演的Electric Shock (Rocky的續集?),已覺得很好看,歌又好聽,令我更加想看這套戲。

我不禁羨慕起那個看戲的年代。現在的觀眾看戲已不再如此投入,往往看完一場戲就像吃完一餐飯一樣,忙於思索下一個好去處,連評一評也不願意。可能香港看戲太方便,大家從小至大已看了不少電影,加上VCD很便宜,看場戲與唱場K一樣,都只是一般娛樂。但對我來說,看戲仍是大事。看一套戲就像到異地走一趟。

 


2006年4月10日星期一

談亦舒二──《我醜》

{注意:會透露小說內容!}


令我愛上亦舒的第一本書是《我醜》,看的時候已是Form 5了。因為自己那時還未開始渴望愛情的關係,我看的愛情小說並不多,頂多是外國名著和一至兩本梁望峰。那時最喜愛的愛情小說是《傲慢與偏見》(在學校圖書館借的翻譯版和簡化了的英文Reader),最喜愛的作家是何紫、畢華流、衛斯理、金庸(那時只看過《俠客行》與《射鵰英雄傳》,還未看浪漫的《神鵰俠侶》)等,通統不是寫愛情的。


 


說回《我醜》,這是本中篇小說集,是亦舒較早期的小說,寫的是很純粹的愛情,很適合年紀輕的讀者看。第一個故事的主人翁是一個貌醜的男孩子,故事是說他怎樣追求妹妹的漂亮女同學,並且擊敗了她的時髦俊表哥。我毫不動情地看完這個故事。(想像不到女孩何以會愛上這個貌醜的“性格小生”)


 


第二個故事叫《表哥》,亦舒的尖酸幽默本色盡在故事中顯露出來,她的筆觸十分活潑。故事的女主角美芝世故、成熟(或自以為)、說話刻薄、不易動情,以一副老姑婆口吻幫表妹追求表哥之餘又勸她不要相信表哥。大數他一輪不是後發覺他其實並不差,表妹卻已被嚇走了。她想撮合卻無從撮合。這故事穚段或許不新鮮(《傲慢與偏見》也是女主角對男主角有無限偏見),但那時的我看愛情故事還是新手

而且她寫得實在幽默,有些地方看得人哈哈大笑。

 


第三個故事叫《圓舞》(不是她較出名的那個長篇),這個故事對於對愛情仍十分無知的我便十分對胃口了!純真女孩愛上壞男孩,而用她的純真感化了男孩的心的故事是我那時候喜歡想像的愛情“劇情”(!女主角雅麗便是一個初嘗愛情感覺的純真女孩。她是媽媽的乖女兒,還未知道愛情是什麼,只知道她想見哪一個人,討厭哪一個人。她因為家窮要教跳舞,在舞室中認識了彈琴的男主角陶其。陶其在她眼中是一個古怪的人。他有才華,卻懶惰,對她愛理不理,但又會作弄調戲。她漸漸關心他,想常常見到他,但她並未意識到這是愛情。反而是陶其先察覺自己對雅麗的愛情。他知道自己又窮又沒有前途,而雅麗又是這麼單純,這麼聽媽媽的話,而且家裡還靠有錢表哥富牛的爸爸接濟時,已知道自己與雅麗沒有結果,無法開始。但雅麗仍懞然不知。所以當雅麗天真地玩著玩具熊,為母親的一句話而剪掉長髮時,他很氣憤--雅麗越天真,他越覺得自己是壞人。這樣天真單純的女孩子他是無法愛的,他只會辜負她。她不能和他困在小屋中做粗活、捱窮。


在故事後段他找了一個較複雜的女孩做女朋友,因為那樣的女孩才襯他。(他承認襯雅麗不起)但雅麗卻不懂世情,只想“跟他”。其實陶其不是壞人,只是沒有出息,沒有前途 母親一眼已看出陶其是什麼人,而且自信雖然雅麗愛上他,但她卻可以阻止女兒,因為雅麗是一個“聽話的孩子”,愛上陶其只是少女的情竇初開。她們是孤兒寡婦,雅麗最終還是需要找一個金錢上幫到她們母女的丈夫。


這故事雖然簡單,也可能很多人認為很老套,亦不是亦舒寫得特別出色的小說,但卻很動人。每次重看都受到感動。


亦舒的小說很現實,最後寫他們的分開不是“一刀切”的。跳舞學校的老闆娘想撮合他們,表哥富牛也願意讓愛。她的母親也沒有強迫她嫁富牛。如果雅麗堅持選陶其,她也可如願以嘗。她甚至走上了陶其那個骯髒、狹小的家。最後她還是做了正確選擇,並如陶其所料沒有再跳舞了。她脫離了少女的發夢階段,卻再也不像以前般快樂了。這是成長(成長=失去?)。


 


最後一個故事《舊時》是我那時候看不明白,後來才懂得欣賞的。小小男主角的小叔愛上家境不清白的美貌女子,家長激烈反對,逼他聚個好人家的女兒。本來商量好私奔,女子卻為了他的前途“出賣”了他。結果他被家裡安排,聚了一個好人家的女兒,但天天吵架,更離家出走。而他喜歡的那個女則離開家鄉,來到香港,如母親一樣淪落風塵。最後,小叔與太太和好,誕下兒子,忘了前事。沒有人記得那女子,反而小小男主角卻一直忘不了那個“秀珠阿姨” 。這個故事是成年人才懂的故事。


 


--很喜歡故事的最後一句--”這是個很簡單的故事”


--”誰也沒再見過秀珠阿姨。


   誰也沒再記得她。


   小叔也沒有記得她。”


--亦舒愛寫十分貎美的女子,這個故事裡的秀珠是我接觸的第一個。


 


2006年4月4日星期二

談亦舒

在眾多流行愛情小說作家當中,我只愛亦舒。


可能我不是一個浪漫的人,要生要死的愛情感動不了我。


小時候曾經有一段時間每天中午吃飯電視都會播瓊瑤的電視劇──「庭院深深」、「煙雨濛濛」等,印象中,主角們除了哭,也是哭。吃飯時不斷聽到哭泣聲,很煩。但是我母親很喜歡看,她也很喜歡瓊瑤御用的男主角秦漢和女主角劉雪華。劉雪華眼大大,演柔情的女子或剛烈的女子也同樣動人(在「煙雨濛濛」中她被人用皮鞭毒打的一幕很經典,令人印象深刻),我對她沒什麼意見。但母親的偶像秦漢……唉,秦漢!他所有的一切也吸引不了我,我只覺他肉麻。


其實可能不關秦漢的事,因我覺得「環珠格格」中的爾康仔也給人十分肉麻的感覺。怪不得古巨基瓊瑤電視劇會落得如此田地!怪只怪瓊瑤小說裡的愛情太 ”可歌可泣”,人物太不真實,對白過份肉麻。(還是因為我麻木不仁?)


還是看亦舒的小說好。


人人都說亦舒寫的是女強人和獨立堅強的事業女性。她們學歷高、辦事能力強,自食其力,能理智地看待愛情,並不視愛情為生命的全部。但亦舒也寫過為愛情而生的女子和尋愛的女子,也寫過平凡的愛情故事。但她的小說不只寫愛情,其實還探討了很多問題,包括科技的進步令人忘記最原始的愛和感情、移民外國的華人在國外所受到的歧視、窮人如何被欺侮和難以翻身、父母是如何影響下一代的一生、現代人離婚和再婚的增加令人倫關係變得複雜等等。在眾多題材中,她寫得最多的是女性怎樣戰勝出身(無論犠性多少)、怎樣面對命運的挑戰和怎樣找到幸福。


但像大多數喜歡亦舒的人一樣,我是從看她的經典愛情小說開始喜歡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