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4日星期四

永遠懷念栗子妹

在此懷著沉痛的心情通知各位,我們親愛的blog友栗子妹於9月3日早上在醫院因急病離世。

很不願意相信這個消息,但生老病死是人生必經,縱無奈也得接受。栗子妹只是早一步離開這個混亂的世界,我們總有一天會與她再聚。

栗子妹是我的好朋友,由網友變成在現實中會見面的朋友。雖然我們實際見面的次數不多,但經常在網上交流。

我是在Yahoo Blog認識栗妹的,後後我們在某一屆香港國際電影節相認,之後與另外幾位影友近乎每年電影節一聚,一起看戲。大家都是資深影迷,有各自想看的電影,所以都是先揀選自己想看的,再核對一下大家的名單,看有沒有同場。有的電影我們碰巧排同一場; 有的則是看中了對方選的電影,相約一起去看。栗妹總是看最多套電影的一位。她會在開售首天親身到櫃枱排隊買票,所以有很多年也是她替我們大家購票的 (大家會用Excel表排好名單交給她)。今年的電影節也是一樣。

數年前,栗妹邀請我加入她和blog友淇淇的Facebook Messenger群組。此後我們經常在那裡交流,談書論戲,有時會分享生活點滴,如工作苦水、投資心得等。頻密時,甚至一至兩天便對話一次。栗妹是書迷也是戲迷,大家常聊得不亦樂乎,為我的生活添上色彩。

但自今年8月初開始,栗妹便沒有回覆我和淇淇的訊息,電話也沒開機,我們自此失聯。我和淇淇很擔心,但我們沒有她家人的聯絡方法,能做的有限。

直至9月3日晚,她一位補習學生的家長用她的電話傳來訊息,告知她離世的消息。栗妹在月初發燒入院,腦部出現感染,做過幾次手術,最終不治。因此,她沒辦法通知朋友。

栗子妹喜歡分享好書好戲,Blogger是她一個重要的分享基地,因此代她通知各位blog友。相信她很捨不得大家。

稍感安慰的是,栗子妹未停過看書看戲,她在七月仍與我熱烈地討論一本書,也推介我看一套戲。懷念這段快樂的日子。你永遠在我心裡佔一個重要位置。

心裡千頭萬緒,一時整理不來,希望之後繼續在此分享。

2025年8月26日星期二

《AI X DID》讀後感


接下來的《AIXDID》 (空晴 著),講的是在同一個時空下,另一個男人的故事。此書的主人翁秦舜堯是一個33歳的建築師,有工作才華,高大俊朗,比《IMU》裡林蔚的條件更好。秦舜堯婚姻美滿,有個好太太,自翔是個好男人。但與林蔚一樣,他背棄了深愛他的另一半,出軌了。

2025年8月5日星期二

《IMU》讀後感

空晴的「AI三部曲」已出版了《IMU》、《AI人格分裂DID》和《ICE》(上集)。去年6月讀《IMU》時,AI已是個火熱的話題。熱門討論包括AI的飛速發展、如何在工作上運用AI、AI對人類的威脅等。當時,我還未真正感受到AI如何入侵/融入 (視乎我怎麼看) 我的生活。想不到,到了近月讀《ICE》(上集) 時,我已習慣使用AI。我向AI查詢理財知識、斷捨離的方法、食譜、心血來潮想了解的某項知識。也試過與它談宗教話題,找它作心理輔導。

AI在工作上的幫忙主要是文字處理,除了翻譯,我也經常輸入一段文字,問它「how to put it better」或請它「polish slightly」。寫個電郵也請它修正句子。沒錯,句子是polished了,但我對寫作的信心似乎下降了,總覺得自己寫得不好,有文法錯誤,英文不地道,不讓AI檢查就會失去信心。

2025年5月27日星期二

hkiff 2025: 《誰知菇毒心》(When Fall is Coming)

Source: musicboxfilms.com

很久沒看奧桑先生的電影 (對上一套是2014年的《女朋友的女朋友》),對他作品的最深印象是懸疑的情節、能魅惑人心和有神秘感的角色。

《誰知菇毒心》(When Fall is Coming)的開局很平靜。在法國勃根地一個寧靜村莊,老婦Michelle獨自在家煮菜,準備迎接從城市來小住的女兒和孫兒到來。在這樣平靜的環境下,可以發生什麼事?

2025年5月20日星期二

hkiff 2025: 《暗黑砂漏療養院》 (Sanatorium Under the Sign of the Hourglass)


看電影節,總有人會問有哪套好看,以及有沒有「伏片」。今屆我看了八套,只有一套我不會推薦,就是《暗黑砂漏療養院》。這套電影拍得很抽象,近乎整套都看不明白。但說它「伏」嗎?我又不敢輕言,因為它拍得有藝術性。很多藝術作品也是抽象的,難道看不明便說作品差?總會有人欣賞和接納的。是否看得明到底應否作為一個好壞的指標?

2025年5月18日星期日

hkiff 2025: 《藍色安樂園》(The Blue Trail)


「將老人送往偏遠『樂園』,美其名讓他們安享晚年,是政府回報高齡國民曾努力貢獻國家的新政策。」(摘自官方介紹)

選這套戲,是因為我有興趣老人題材。最初以為是反烏托邦電影,但與想像不同,電影著重人物內心多於情節,也沒有明確告知觀眾老人們在「樂園」的待遇。電影講的是女主角Teresa怎樣逃離政府的安排,走自己的路。而簡介提到的「靈性更新」則準確描地述了這套電影。

2025年5月13日星期二

hkiff 2025: 《狂媽日記》(Hard Truths)


《狂媽日記》(Hard Truths)是一套角色研究類電影,帶我們觀察家庭主婦Pansy的日常生活。

正如中文戲名的形容,Pansy是位狂媽,終日怨天怨地怨身邊的人,動輒發脾氣。她覺得自己命苦,要背負很多家庭責任,沒人了解她。她埋怨兒子廿多歲仍無所事事,找不到人生方向。丈夫是水電工,為人溫順寡言,但無論做什麼她都看不順眼。而對日常生活中會碰到的人,如商舖店員、超市顧客、診所護士等,她都覺得「篤眼篤鼻」,常主動挑起爭端。與她最親近的人是她任職髮型師的妹妹,她會找對方傾心事 (但往往演變成訴苦)。

2025年5月9日星期五

hkiff 2025: 《全職偽人》(Peacock)


《全職偽人》(Peacock)的主題是出租真人。

出租真人這個行業源自日本,出租的角色多數是客人的戀人或家人,也有扮演朋友、婚禮賓客的,甚至只是單純陪客人聊天。相關電影,我只看過園子溫的《紀子之食桌》 (沒看港產片《出租家人》)。這個主題,可以用來探討都市人的寂寞、家人的定義,甚至變成一個「假戲真做」的故事。而導演Bernhard Wenger想講的,則是行業對從業員帶來的影響。

2025年5月5日星期一

hkiff 2025︰《嘻哈!膝頭哥天團》(Kneecap)

愛爾蘭語曾被英國政府刻意壓制,令它逐漸邊緣化。在愛爾蘭,英語是主流,學習愛爾蘭語無助找工作,年輕人因而興趣缺缺,不知道學來有什麼用。

住在貝爾法斯特西部的青年好友Liam和Naoise屬於北愛爾蘭停火後出生的一代。在他們小時候, Naoise的父親Arlo教他倆愛爾蘭語。Arlo是愛爾蘭共和軍成員,為了躲避警方追捕而匿藏起來,母親從此不願踏出家門。兩人長大後成為無業青年,販毒維生。

2025年4月30日星期三

hkiff 2025︰《布拉格自由之音》(Waves)

《布拉格自由之音》(Waves)的故事源自歷史事件,講述布拉格之春時期,捷克斯洛伐克國營電台的國際新聞部記者如何在政府控制言論的大環境下,堅守記者的獨立思想與求真精神,拒絕當政府喉舌。

當時,蘇共政府嚴格控制言論,傳媒只能報道官方詮釋的新聞。在國營電台,由主編米蘭.韋納(Milan Weiner)帶領的國際新聞部用盡方法避過審查,報道真相,踩線的舉動常氣得上頭紥紥跳。不過他們的取態令節目大受學生歡迎,尤其是很多大學生也正在組織學生行動。

2025年4月27日星期日

hkiff 2025︰《蝸牛女回憶錄》(Memoir of a Snail)

在小學一年級時,有位要好的同學喜歡蝸牛,更曾在校圉內捉了一隻小蝸牛放在抽屜內陪她上課— 小蝸牛會從抽屜深處爬出來, 快到抽屜邊緣時,她便將牠放回去。當我見到《蝸牛女回憶錄》這個戲名,便想起她。加上我喜歡看定格動畫,便選了這套奧斯卡最佳動畫奬入圍作來看。

女主角Grace天生有兔唇,加上性格內向,成為同學的欺凌對象,幸好有孖生弟弟保護她。她很愛這個身上經常帶著燒過的火柴味道的弟弟。但是,在父親逝世後,二人被送到不同家庭寄養,迎來不同的命運。

2025年2月2日星期日

2024年觀影回顧

很久沒選年度十大電影,其中一個原因是令我印象深刻的電影少了,而且除了頭幾位,餘下作品較難排名次。不過我還是分享一下幾套我喜愛的電影。

2025年1月28日星期二

2024年煲劇回顧

去年看的劇集比電影更令我印象深刻,所以在這裡先寫我最喜愛的劇集。

港劇


劇集首推ViuTV港劇《十七年命運週期》

2025年1月19日星期日

《我的大叔》觀後感(下)

可能久未看韓劇,今次被震撼到了。有很多感受,整理不完,容我用列點方式補充吧。

2025年1月16日星期四

《我的大叔》觀後感(上)

(下有劇透)

看《我的大叔》有很多感受,真不知從何寫起。

久未看韓劇,想感受一下韓劇的魅力,第一套想看的是《我的大叔》。因為我想看一個溫暖的故事,也因為知道結局不是溫暖的。實在不想看韓國的悲劇。

但仍有一點猶豫。一來我對韓劇的印象還停留在十幾年前,怕看誇張的橋段、煽情的演出、緩慢拖拉的劇情推進。我也怕看面譜角色,特別是大奸角。而《我的大叔》最令我猶豫的,是女主角李至恩的遭遇。她與奶奶相依為命,拼命工作償還父母欠下的債,還要被債主光日瘋狂追債,經常被打至鼻青臉腫,太可憐了!我不忍也討厭看這種劇情。而且飾演光日的演員演技誇張,像我最怕的大壞蛋。另外,很多人都說韓劇要「捱」兩三集才會開始好看,我怕我「捱」不到便會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