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4日星期六

2019年煲劇回顧


Stranger Things S3 (Netflix):

這套劇很像我小時候看過的美國兒童片,劇集的八十年代懷舊感是最吸引我的地方。Steve、 Robin、Dustin和Erica逃離秘密基地的場面,很像小孩子遊戲時幻想出來的情境,亦像當年一些兒童歷險片的情節。小孩子總希望戰勝大人,於是一些兒童電影就將此拍出來,滿足小孩的這種幻想。有沒有可能發生已不是重點。

大人們都希望小孩斯文乖巧,華人父母對年幼子女是否「乖」和「斯文」尤其執著,所以我小時候看書看戲時,特別喜歡看一些野女孩的故事。兒童小說系列Famous Five裡的「男仔頭」George就是我的偶像。因此我對劇中經常踩著滑板、看起來反叛的Max特別有好感。但是,真正處於反叛期的Eleven對我來說卻失去了一些魅力,我最喜歡的還是楚楚可憐的她。Will我也喜歡,他是個令人心痛的角色,自覺「永遠長得慢了少少」的我能體會到他想死黨們如以往一般陪他玩D&D遊戲的心情。可惜他的三個好友都長大了,心思開始放在女孩子兒上。這階段我也經歷過。

今集劇的怪物雖然也很可怕,但我的心思不在那些怪物身上,覺得在第一集未現真身的怪物更令人害怕。


熱海之搜查官︰
這是blog友inanna介紹的一套日劇。吸引我看的原因是它有點像Twin Peaks。這套劇十分奇特,戲中人的舉動古古怪怪,有些地方難以用常理來解釋。查案部份雖然有些亂來,但已比想像中有紋路,有頭有尾。頭幾集是需要多點耐性去看,不過當中也有些小趣味吸引人看下去。想不到的是結局令我如此傷感,看得人心有戚戚然。
(《如夢之夢》與這套劇我是在同一個月看的,兩套作品都有點「迷離境界」feel。)


你只想住在吉祥寺嗎?*︰
這套由漫畫改編的日劇是套很奇特的劇,說是「戲集」,不如說這是套有戲劇元素的旅遊特輯。故事講述一對胖姊妹繼承家業,一起經營一間在吉祥寺區的地產鋪。但是,每逢有客人來租吉祥寺的樓時,她們總會帶客人離開吉祥寺,向他們介紹其他合適的地區。在帶客人「睇樓」前,她們會與客人在區內四處逛,光顧不同店鋪,還會訪問店主。這就是旅遊節目的部份,裡頭的店鋪是真實存在的店,裡頭的員工是真實的員工。

這劇集的戲劇元素在於每個客人總有原因要搬屋,搬屋是人生的一次轉變。人際關係的改變、工作的改變和對住屋需求的改變,都是一個人要搬屋的原因。這本身便容易有戲劇性。在這套劇中,來光顧的客人全都是一個人來,找一個人的單位,大部份人看來都有點寂寞。東京這個大城市,是很容易令人寂寞的吧。而1兩姊妹總是會直接或間接地開解客人,並讓他們發現真正適合他們的地區。看似大喇喇的她們其實很細心。



在每集的最後,兩姊妹都會來到一間在吉祥寺的小酒吧與老聞和女侍應談天,輕鬆地分享一些人生道理或體會,感覺十分療癒。店內一位極度害羞的男員工和搞笑藝人又吉直樹的交流亦是每集都會出現的一個小環節,有趣。

這個節目每集只有半小時,內容勵志。你可以將之當成一個旅遊特輯來看,借此發掘日本不為人知的街巷和小店。看此劇感情上不會有負擔**。推薦!

*這套劇有幾個不同的譯名,這是其中一個。

**我不大看愛情片/劇,一直以為是因為自己怕煩,不想看那些婆婆媽媽、拖拖拉拉的男女關係(特別是涉及三角關係的情節)。但後來發現,我其實是怕自己看得太投入、太動感情。Sad ending,甚至bittersweet ending都會讓我的心「拿住拿住」︳很辛苦。想不到我竟然是那種想看男女主角有happy ending的人。而看劇集的感情負擔比看電影更大,因為劇集有更多時間建立角色,令我對角色投入更多感情。所以有時候我情願選一些感情線不重的劇集來看。

55 則留言:

  1. GhostBusters 4很有Stranger Things的感覺。連男角也是ST裡的怪樣男孩!

    回覆刪除
  2. 我年尾都煲左幾套, Netflix 的 Russian Doll 和 Living with Yourself 都幾好睇, 不過最正都係 Amazon 的 Modern Love!
    Dublin Murders 都睇完, 都係果句: OK 啦, 同埋結局都幾 sad~

    回覆刪除
    回覆
    1. 我仲睇緊Netflix的The Crown (II),間唔中睇一集。
      睇劇是個無底深淵,會不斷發現有好劇,也會有朋友推薦給自己。
      最近還看了日劇《凪的新生活》,好看~
      最近受不了sad的劇集結局,可能是老了:P

      刪除
    2. @chestnutgirl 有沒看"derry girls" season II? 比第一季進步,輕喜劇感表現得更好。

      刪除
    3. @inanna 未看呀,要在農曆年前先看完幾齣奧斯卡作品。今天看了 1917,IMAX 的場面好看,不過怎麼說也不喜歡這個說故事的方法。inanna 看完 Dublin Murders 了沒有?

      刪除
    4. 奧斯卡最佳電影提名暫看了7/9, 尚欠"jojo rabbit" & "little women",我看"1917"也是 imax, 個人覺得製作極堅(一定是電影系教材)但故事太普通,基本上整個觀影都是在看製作,不斷諗佢點拍...

      我覺得 one shot 的設定成功在話題上而不在戲劇上,sam mendes 的初心是為了把 tension 推到最盡,我認為沒達效果,此形式更似是個負擔。

      "dublin murders"我不過電,跟新近看的《義理/恥》都是看到第三集;"dublin murders"其實不差,只是我不喜歡,劇集與人一樣,能否相處得來,最終也要講講最玄的:緣份。

      刪除
    5. 話時話去年"mind hunter" II 與《通靈少女》II 都是沒看完,前者差兩集,後者差一集。一個差一集而沒看完的劇集,一定是強烈不喜歡吧。看了那麼多集全因為第一季太好,是用感情在看(捱)第二季。

      一個劇集首季成功,大忌是次季大換班底;這是我非常不了解的事情。

      刪除
    6. 我喜歡 inanna 用「過電」一詞。我最近成了絕緣體,大部分電影和劇集都睇唔順眼。我暫時只在看 Formula 1 Drive to Survive,這個不錯。

      我覺得 1917 的導演為了炫技而把故事扭得很低能,既沒有對戰爭的反思,角色的發揮也因為一鏡到底而受限。我剛剛跟大佬吐嘈說這是 ridiculous decision。

      我今日看了Little Women,完全唔知導演搞乜鬼。inanna 會看的,對嗎?看完又想邀約討論一下 :)

      劇集我至今放棄了 The Umbrella Academy 和 Nowhere Man,都是連一集也看不完的系列。世間好劇何其多,何必去捱自己不喜歡的呢?

      噫,我以為通常首季成功,第二季都會換下幕後班底,俾機會其他人添。可能是見溫子仁的系列都是這樣,以為全部都是 :P

      刪除
    7. mind hunter我看了第一季,未看第二季。不過這套不錯,有興趣看下去。
      突然想起black mirror,本來十分喜歡,想不到上了第五季,竟沒興趣開來看。

      還未看1917,不知自己會否喜歡,但覺得這套要看。很多人說製作很好。

      @chestnutgirl 我喜歡little women啊!待inanna看完可以討論一下~

      見你提到the umbrella academy,我才想起我看了日本動畫my hero academia (Netflix有播)。這套動畫很熱血~

      Netflix的青春片,我與the end of the fxxking world不過電,與sex education過電,兩套都有第二季,我會看後者。

      刪除
    8. "the end of the fxxking world"早看完第二季,仍不錯。"sex education"第二季過年時會啟動。仍期待著初一看《陽光普照》。"black mirror"第五季唔多掂,整個系列已嚴重呈現疲態。

      現在 best movie nominated 只剩"little women"未看(妳們可先討論呀,這幾天都不知有冇時間入戲院)。"jojo rabbit"真是好,很鍾意,最後那德文版'heroes'歌者把聲好鬼似 bowie :D

      劇集第二季製作班底要換也不能連靈魂也換,基本上 creator 與監製要保留,否則魂魄沒了控制,可以飛到不知那裡去。電影續集大換班倒是普遍,《異型》系列是一例,1,2,3,4 集風格變來變去,及至《普羅米修斯》才見穩定下來。

      刪除
    9. 我也在等《陽光普照》,快有得看了!

      小婦人我沒看原著,所以看電影看得非常辛苦,看完也沒甚麼感覺(最喜歡是結尾一小段,但其實和電影的關係不大,只是覺得很懷舊)。同阿妹傾完,仲俾佢某個 fact 嚇到我尖叫添。

      最近戲運好差,都係休息下先。

      刪除
    10. 要栗子休息一吓恐怕很難,可能兩日咁大把 :P

      刪除
    11. 我一寫完休息就收到朋友訊息,結果俾佢成功引誘我開通HMVOD,宜家望緊啲舊港產片!XD

      刪除
    12. 我也想看《陽光普照》啊。

      之前看The Perks of Being a Wallflower,也是以Heroes作結,感覺很uplifting。(不過這首歌放在Jojo Rabbit更夾。)

      《小婦人》我看過兩次原著,也看過90s版電影,這套新版作了一點改編,加了很多細節,我覺得改得很好,讓我對某些角色有更多認識,對她們某些決澤有更多思考。(不過仍然是Jo & Amy這兩姊妹比較受注目。新版Meg有點弱,舊版Beth有句我很喜歡的台詞在新版沒有了,我覺得有點可惜。)

      我也喜歡結尾的那一小段。(很好奇是什麼fact :P)

      刪除
    13. 看了《小婦人》,我覺得很好。當年非常喜歡"frances ha",現在才女 greta gerwig 編也導連續兩年偕 saoirse ronan 闖奧斯卡,真是了不起!("frances ha"導演 noah baumbach 去年亦拍了出色的"marriage story")

      《小婦人》拍來流暢灑脫,一眾女孩倔強與溫柔兼備,jo 與 amy 都很突出。btw 我也想知那 fact 是甚麼喔...

      *瘟疫來襲,廢柴政府抗疫無力,香港人又再次自己條命自己救!祝兩位:庚子大吉!百毒不侵!

      刪除
    14. 結果我這幾天一直在看舊港產片,忘了看陽光普照~~~

      讀完兩位的觀後感,我依然不喜歡 Little Women。我想編導從沒考慮沒看原著的觀眾吧?(因為她肯定看了好多遍),電影中的時空交替看得我頭暈眼花(因為兩者的差距甚微,要頗用神才分辨得到)。

      那個讓我尖叫的fact:阿妹說 at one point 最小的妹妹應該只有14歲,我聽完真係嚇到尖叫。另外,Amy在原著也是如此老氣橫秋?電影中她的外觀看來來比兩位姐姐老很多(甚至是當了媽媽的大家姐,看起來都較她年輕......)。在我看來,她和甜茶百分之二百唔襯 :P

      刪除
    15. 我則在大年初一看了The Marriage Story,未看《陽光普照》。
      電影的時空交替以人物/人物關係為出發點,e.g.當Jo在紐約收到Beth病重的消息,回憶便來到Beth七年前那次生病。
      沒看過原著的觀眾可能會看得較為辛苦。

      小時候看,最欣賞的當然是Jo,但最能認同的是年紀最小的Beth。她曾說不知道為什麼每個姐姐都這麼急著離家,她可是很喜歡待在家裡的,也希望姐姐們都在。我有幾個表姐,常希望她們永遠陪我玩,但她們漸漸都有各自的朋友,加上我都幾喜歡待在家,所以對她的話很有共鳴。(不過再大一點,我就變成喜歡外出的人啦~)

      哈哈~ 是說演員太老嗎?電影橫跨七年,但14歲和21歲的分別是應該更大呢!

      我也覺得Amy有點老(主要是因為演員聲線低沈,樣我倒沒什麼意見),不過我很喜歡看她的成人版Amy(原著對成人版Amy講得較少)。而Amy & Laurie這一樣,不計是否相襯,由以前到現在都會令人質疑。(我想的是,她究竟喜歡Laurie什麼?)

      刪除
    16. 俾廢柴政府激到爆血管,希望有更多人明白個政府有幾廢。我地要自救!
      同埋好心痛醫護人員要幫政府亂嚟埋單,繼SARS後又一次要冒生命危險。而政府完全冇幫到佢地,仲要落井下石。搞到我新年流流都要咒人。

      也祝inanna「庚子大吉!百毒不侵!」(這句話很好呀)

      刪除
    17. 《小婦人》的時空剪接起初確是看得有些混亂,幸好尚算早段便適應了。妙麗其實比 saoirse ronan 還大,眨眼她已三條了。

      《陽光普照》非常好,不枉期待。

      刪除
    18. 芝那麼喜歡《小婦人》原來是有與表姐們的情結在,哈!

      刪除
    19. 我第一次看[小婦人]的年紀,是很適合看此作的年紀,看得很投入。

      刪除
    20. 改錯字:而Amy & Laurie這一「對」。

      剛發現我搞錯了,Beth排第三,Amy才是四姐妹中年紀最小的。(看資料,at one point, Amy應該只有12歲;P)

      Meg令我想起[傲慢與偏見]裡的大家姐,都是四姐妹中長得最美的。Jo的强悍和男仔頭也有點像Elizabeth。不過Beth和Amy的性格比Lydia和Kitty好(Amy多任性也不會做出像Lydia做的事)。她們的阿媽也比Bennet家的好得多!

      刪除
    21. Amy ... 12 歲 ... 四周氣溫急降 ...
      A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

      刪除
    22. 哎呀,我又搞錯了一點,Bennet家有五姐妹,不是四姐妹。

      刪除
    23. 原來94年版的[小婦人]電影由兩位不同年紀的演員演Amy。
      不過以改編電影來說,我更喜歡新版!

      刪除
    24. 看了"sex education"第二季,不及第一季好,很多角色都像有表達困難症,有的角色好像腦袋少根筋...... 他們不大像正常人。美國年輕人是如此的嗎?

      相比起來,"the end of the fxxking world"不是校園肥皂片,兩個主角離開校園,反叛得很徹底,裡頭的愛情亦更浪漫。心思思想看第二季。

      刪除
    25. "the end of the fxxking world" 第二季 ok,可看。

      本來排隊已排到"sex education"第二季,(評語都說不及第一季好),但剛好上"rise of empires:ottoman",結果被打尖了 (btw sex education 發生在英國,不是美國)。嚟緊又有三兩部看上了,包括紀錄片"night on earth"。瘟疫流行,唔好成日爛街,收工返歸煲劇最好。

      刪除
    26. sex education啲後生仔感情同性愛都太亂嚟,睇睇下以為係美國校園片(係我有bias...)。
      "night on earth"很吸引啊~
      瘟疫流行,戲院都唔敢入(其實係想少出街慳口罩),真係在家煲劇最好。

      刪除
    27. 我也看了《陽光普照》,仍在想著那個家庭的故事。
      栗妹快看吧~

      刪除
    28. 《陽光普照》超級正!從《大佛普拉斯》、《血觀音》、《是誰先愛上他的》、《返校》、《夕霧花園》等可見,台灣電影人的 academic capacity,香港連車尾燈都唔見到。

      刪除
    29. 到現在仍記得《大佛普拉斯》的沈鬱氣氛令人印象難忘。《血觀音》也是。
      幾日前與朋友談起,覺得香港比較少有深度的電影,經常「畫公仔畫出腸」。 

      刪除
    30. 菜脯 & 肚財,your friends :D

      《陽光普照》謂,人生可不是單純的好與壞、成與敗、光明與黑暗、陰霾與明眉。以為好的,可以變壞、以為一事無成的人,會發奮、以為沒出路的人生,會有生機。曲曲直直,好好壞壞,明朗後陰霾,再明朗,再陰霾,這就是人生。

      可也不是「畫公仔畫出腸」喲。

      刪除
    31. 剛在FB見到derry girls戴口罩的壁畫:
      https://scontent.fhkg4-1.fna.fbcdn.net/v/t1.0-9/p960x960/94252559_698634754299197_2695985400157044736_o.jpg?_nc_cat=110&_nc_sid=8024bb&_nc_ohc=iSV_jIaZCtEAX9QJhzr&_nc_ht=scontent.fhkg4-1.fna&_nc_tp=6&oh=f3107ade428ba502e449b8707a360e96&oe=5ECA1A58
      仍在第一季緩慢前進中,不過幾鍾意入面的對對白,第一季第四集有幾句寫得非常到肉。

      刪除
    32. 戴了口罩靚女咗 :D

      "derry girls"第二季比首季好,channel 4 已公怖會有第三季,當然現在跟所有製作一樣暫停了,估要明年至睇到啦。

      刪除
  3. 愛情元素在不少的載體都會出現啊 ~ 避無可避啊 ~

    我接受到有情人未必成眷屬,但不接受全部人都沒有歸宿……現實世界也不一定可以走得埋啊~

    回覆刪除
    回覆
    1. 不是避看愛情元素,只是想選選一些較不著重愛情部份的劇來看。我看的Game of Thrones (剛想起忘了在文中回顧), Stranger Things, The Crown...都有愛情線,但不會影響心情。

      其實看劇時感受會較真實中遇到來的強烈。怎麼說呢?現實中有情人未必成眷屬,我會接受。但在戲中有演員細膩的演出,加上佈景、配樂和精心的情節舖排,便會令人看得很上心。

      刪除
  4. 忽然在座右銘那裏發現了新的一句︰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可有什麼感悟 ?

    回覆刪除
    回覆
    1. 好眼力!寫這句,是因為香港這場運動有感而發。與其說是座右銘,其望這是給父母輩/長輩的話,希望他們可以多關心和了解年輕人,不要一味指責,應了解一下他們為何會上街。其他人的子女也是香港的未來主人翁啊,要好好愛護。不過我知道有父母不體諒自己的子女,幼吾幼也未做到。
      (我的WhatsApp status也是這句話)

      刪除
    2. 作為未婚,沒有兒女的你,也以這句話為座右銘,而且還大字放在最高位置之上,可想而知輕言放棄一代,甚至兩代的年輕人,實在是很難令人接受,甚至想像的事呢。

      感覺你背後那句話有度氣場呢~

      刪除
    3. 用了大字是不懂校細字 :P
      我覺得我用了這句來做whatsapp status,是有度氣場的,希望看到的人可停一停、諗一諗。
      (日日睇新聞都俾政府激親,好氣憤!)

      刪除
    4. 剛改了coding,每行字一樣大會美觀些。:)

      刪除
  5. 自己去年少看了日劇,netflix 的《全祼監督》則無疑是非常精彩之作,而今年的大河劇《麒麟來了》則肯定會追看。西洋劇很精彩,直是目不暇給。角逐金球獎的有幾套我有捧場,包括"succession","fleabag","the kominsky method","chernobyl","fosse/verdon","the spy",都很精彩。"the crown"第三季有兩集格外出色,一集是 prince charles 學習威爾斯語,另一集 prince philip 嚮往美國太空人登月,這集拍出了哲理。此季 olivia colman 演得其實非常好,只是她的樣子帶點 unpleasant 感覺,有點苦相,很多觀眾都不太受落。

    回覆刪除
    回覆
    1. 我很少看日劇,最近連看四套。(除了《你只想住在吉祥寺嗎?》和《凪的新生活》外,也看了《民王》和《無法成為野獸的我們。) 現在小休一下,未決定下套看什麼。也可能回歸西洋劇。有點興趣看the witcher,猶豫不決中。

      對《全祼監督》有些興趣。

      未看過大河劇,不知自己會否喜歡。

      朋友推介fleabag。chernobyl也想看,之前怕太沉重,但如果套套也怕沉重,便會看少了很多好作品。

      最近哈利王子的決定,又可以拍一集。(不知會否有一日拍到)

      刪除
    2. 《民王》好正!三谷幸喜新戲《失憶的總理大臣》套路都似呢隻。

      對啊,怕沉重就看少了很多。其實,一部戲/劇看完有沉重感即是作品深深震動了你,是好事。不是麼?

      刪除
    3. "the witchers"其實ok,"games of throne"爛尾後,它不是解藥,但可以頂吓癮,也不錯。第一季中段開始越做越好,看得過的。

      刪除
    4. 對啊,"games of throne"爛尾令人悶悶不樂。
      「一部戲/劇看完有沉重感即是作品深深震動了你,是好事。」
      --我也覺得如此,不過要按心情排來看。

      刪除
  6. 今晚才看完"succession" season 2,我在想,甚麼腦袋可寫出這樣的劇本?

    回覆刪除
    回覆
    1. 未聽過"succession",先記下。
      看了Chernobyl,精彩!
      看完這套,要抖一抖。

      刪除
    2. "chernobyl"令人喘不過氣來,妳今日看感覺又應該跟我當時有些不同。

      刪除
    3. 我認識的幾個人最近也看了Chernobyl (知道黃耀明也剛看了),可能因為大家減少外出,有更多時間看劇。
      這套劇很depressing,不過看完後有「看了一套好劇」的滿足感。Chernobyl事件很警世,但我們覺得警世是沒有用的,當權者才不會理會。

      刪除
  7. 瘟疫蔓延時,在家中自一季起看"downton abbey",看著一個上流家族,在大時代洪流中衰落;想起香港,經歷六四、九七、亞洲金融風暴、沙士、金融海嘯、反送中抗爭、武漢肺炎抗疫,一顆閃閃發光的珍珠變得黯淡。唯 crawley family 已然衰敗,香港人卻在災劫裡奮起自救,併出許多光輝,可歌可泣。

    自己香港自己救!香港加油,抗疫必勝!

    回覆刪除
    回覆
    1. 反送中運動時,市道差了,有些店仍撐得住。但到現在武漢肺炎來襲,據聞有些名店都失守了。
      上周末,多了香港人外出,但太多人迫在山上,也會危險。(而且很多人亂拋垃圾......)

      刪除
    2. 據葉一南說,很多名食肆的狀況正是如此。

      香港正經歷史無前例的衝擊,巨大動盪將接踵而至。

      i hope u well, and best of luck!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