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30日星期三

怪異、黑暗︰短篇小說集 Stories: All-New Tales


Stories: All-New Tales是一本短篇小說集,由作家Neil Gaiman和Al Sarrantonio主編,收錄了27個故事。兩位主編,我只認識Neil Gaiman,他是著名的奇幻及恐怖小說作家,作品有一定保證。此書的作者大多在美國有名氣,而香港讀者比較熟識的該是寫很多偵探小說的Jeffery Deaver、My Sister's Keeper的作者Jodi Picoult、Howls Moving Castle的作者Diana Wynne Jones,、The Testament of Loki的Joanne Harris,以及老好Lawrence Block。值得一提的作者還有Stephen King的兒子Joe Hill(Amazon網站很尊重他,在作者資料部份沒有提到這點。而他的確已是一位獨當一面的作家,不用依靠父親的名氣。)、曾與Stephen King合作出書的Peter Straub和Fight Club的作者Chuck Palahniuk。

2020年12月23日星期三

在虛擬世界中發生的謀殺案——薛西斯《H.A.》


見栗子妹介紹台灣作者薛西斯的作品,加上看過她在《筷》的短篇,覺得她寫得不錯,於是我也找她的作品來看,最終在圖書館借到她的推理小說《H.A》。

這本是第4屆「噶瑪蘭‧島田莊司推理小說獎」的決選入圍作品,與我寫過的《黃》是同一屆的參賽作品,首奬最終由《黃》奪得。

這本推理小說的特別之處,是謀殺案在一個線上遊戲內發生。

2020年12月5日星期六

快抄影視作品觀後感(下)

(這篇文不貼題,已從「快炒」變了慢炒、蒸燉 ......)

Wicker Man
(電影) (1973)︰
這是年輕同事介紹的英國舊片,是folk horror經典。故事講述英國一個警察接到線報指一個位於偏僻小島的村落有少女失縱,於是他到訪查探,但人人都說不認識相人少女,而且他發現村民的行為透著古怪...... 我見電影這麼老,又風光明媚的,雖然氣氛有點詭異,但畫面並不恐怖,於是有點「輕敵」。而且因為偵探小說看得多,我漸漸猜到故事走向,對結局有心理準備。

2020年11月17日星期二

Line of Duty 《反腐先鋒》

Line of Duty 《反腐先鋒》(Season 1 - 3) (劇集)︰

在報紙專欄見到此劇的好評,加上身處今日的香港,覺得題材應景,便開了來看。這劇是英國BBC出品,講述一個在警隊中的反貪污部門—AC-12的查案故事。這部門專門調查警隊內部的貪污腐化案件。

此劇受歡迎,到目前為止已拍了六季。劇組在作資料搜集時,英國警方不願協助,看來是因為劇集揭露警隊的黑暗面,最後他們要找個別的現役或退休警匿名幫忙。單是這一點已是賣點,但我不清楚劇情到底有多反映現實。

雖然此劇評價高,但我卻看得有點辛苦。本想在「快炒」文章中寫幾句短評便算,但有很多感受想講,不吐不快,所以寫了這篇文。但我寫得很辛苦,改了又改,到後來但求盡快出文便算。

2020年10月30日星期五

快炒影視作品觀後感(中)

The Final Table(真人Show)與Ugly Delicious Season I, II(紀錄片系列) (在Neflix看)
一連看了兩個飲食節目,The Final Table我打算詳細介紹。現在先講Ugly Delicious。主持人David Chang是美籍韓裔人,是一位廚師,開過幾間餐廳。在片中,他像個頑童般,對現今的飲食文化提出了很多問題,挑戰飲食霸權。他會問「何謂正宗」、「正宗的一定是最好的嗎?」他在第一集便挑戰意大利Pizza,訪問「正統拿坡里披薩協會」主席。主席對「正統拿坡里披薩」有種種要求,但不是正統的又如何?有位日本廚師製作魚Pizza,用沙律醬代替蕃茄醬(氣死意大利人!),使用當地的麵粉而不是意大利出產的,意大利人會承認那是Pizza嗎?若不承認,那又如何?

2020年10月27日星期二

快炒影視作品觀後感(上)

今年因為疫症,我的看戲量大幅減少,進戲院的次數屈指可數,連看電影的意欲也減少了,在家時比較有心機看的是劇集而不是電影。很多人說疫症令他們多了時間煲劇,但我的工作還很忙,加上不習慣wfh,變成要用更長時間追回進度。再加上早陣子要上課,就更沒有時間看戲或劇。現在課程完了,想補回一點觀影感想。

以下是3月至今部份我看過的戲或劇︰

2020年10月23日星期五

Louise Penny (Chief Inspector Gamache #16): All the Devils are Here

Chief Inspector Gamache系列的故事跳舞台一向都在加拿大魁北克省(Québec)的偏遠村莊Three Pines。Three Pines的幾個村民在她每一本小說都會出現——有時是主角、有時是配角。而就算案件不在Three Pines發生,Armand Gamache也會經常在Three Pines出現 (他後來搬了去住)。不過在系列的最新一本作品All the Devils are Here中,故事舞台搬到法國巴黎。 

2020年10月3日星期六

Multitasking後遺症


很多行業的工作內容都比我們父母年代的要來得複雜,公司要求員工「多功能」,一個人要兼顧不同範疇的工作內容,也要持守香港人的「快、靚、正」精神,工作周期愈縮愈短。結果,multitasking被歌頌;一個人能夠multitask,是能幹的表現。

記得在multitasking這個詞開始流行之時,我心底裡已很反感,覺得這樣不可行。同時兼顧多項工作,經常要將注意力轉來轉去,這樣好嗎?

2020年9月14日星期一

《偵探冰室‧靈》讀後感

在《偵探冰室》的讀後感中,我說希望有第二本;一年後,第二本面世了。

《偵探冰室‧靈》(星夜出版)同樣有六位作者,但文善因為忙碌,所以由《神探福邇,字摩斯》的作者莫理斯補上。

此書結合「推理」與「靈異」,並「以香港本土元素為主體」。在上一本書出版以來,香港經歷了風風火火的社會運動,免不了成為其中一個寫作題材。

2020年9月4日星期五

記 看展覽︰黃照達Normal Life

黃照達 Normal Life @A Concept Gallery (across PMQ) 2020年2月

今年二月,參觀了黃照達(Justin Wong)的Normal Life (正常生活)展覽。

黃照達是藝術家及漫畫家,現於《明報》有兩個漫畫專欄 (包括每日的「嘰嘰格格」四格漫畫以及「星期日生活」的City Life),主力畫政治漫畫。他以電腦繪圖,筆下的政治人物在格子中所佔位置不多,大都目無表情,口講荒謬的官話。他們是政治傀儡的感覺強烈,讀者則好像上帝般遠觀他們的所作所為。

2020年9月2日星期三

加拿大大學生飲食雜談


近半年留意多了超市裡的冷藏食品,突然記起曾在加拿大見過的一種冷藏小吃——Pizza Pops,但逛過多間超市,都不見有售。

Pizza Pops是什麼呢?就是將pizza餡料藏在派皮內的小食,像餃子的派皮將蕃茄芝士等餡料包覆在內。這款小食由加拿大人Paul Faraci發明,靈感源自義大利的傳統食物意大利餃子panzerotti (較大呎吋的panzerotti則被稱為calzone )。

2020年8月26日星期三

溫哥華公共圖書館


前年的香港國際電影節,我看了紀錄片《紐約公共圖書館》(Ex Libris: The New York Public Library) (網誌在此尋),對紐約公共圖書館服務之多元化印象深刻。

去年回加時,去了久未到訪的溫哥華公共圖書館總館。這座位於市中心的圖書館曾多次成為影視拍攝場景,包括阿諾舒華辛力加的The 6th Day、美劇《閃電俠》(The Flash)、《女超人》(Supergirl)、《F檔案》(Fringe)等等,多數是科幻片,可能因為這組建築物現代感強吧。

2020年8月20日星期四

楊學德《好像在哪裡見過你》展覽 (8.21-9.13)


去年九月,看了藝術家楊學德與黃進曦的聯展《城外》(Beside the City),本想在這裡寫一寫,結果拖至展期過了,便沒有動力寫。不過楊學德又會有展覽了!展覽題為《好像在哪裏見過你 》,將於8月21日至9月13日在海港城Gallery by the Harbour舉行。因為展覽分為兩期,約兩星期為一期,若想看遍所有作品,便要參觀兩次。

不知道你們是否認識楊學德,我在他2016年舉行《海港》展覽時寫過一篇,有興趣可讀讀。我是由《錦繡藍田》這本書認識他的,這是本很棒、很有feel的繪本。可惜它不是一套電影,若果是電影的話,我便可以與看過的人一起回顧。看繪本是件孤獨的事。

2020年8月16日星期日

《閃靈》續集︰《安眠醫生》(Doctor Sleep)

 

《安眠醫生》(Doctor Sleep)是Stephen King作品《閃靈》(Shining)的續集,電影改編自同名原著,但也同時是《閃靈》電影版的續集。故《閃靈》電影版對原著所作的改動,這套電影會沿用。(例如告訴Danny他有「閃靈」能力的黑人廚師Hallorann,在小說版逃出生天,在電影版被殺,所以在《安》的電影版他已死。)

《閃靈》是恐怖片經典,一定難以超越,不過《安眠醫生》沒有與《閃靈》硬碰硬。它不是《閃靈》那種令人看至心寒的鬼片。電影裡雖然也有鬼,但那它們代表Danny的童年陰影,要克服的障礙,象徵意義較大。《安眠醫生》更像一套超級英雄片,講述好人要與壞人對決。

2020年8月5日星期三

奇幻小說「聖騎士系列」(The Paladins Series)


現實殘酷,所以我有時候會逃遁到奇幻小說的世界中。那個世界有俠士,有魔法,有神獸。在那裡,義士會結盟,斬妖除魔;在那裡,邪不能勝正。

不過,奇幻世界也有現實的一面。在《哈利波特》的正邪大戰中,不少義人犧牲了。《權力遊戲》的世界弱肉強食,好人枉死,根本是現實的反映。

2020年7月13日星期一

沉默.《暴政》.世事常變

from the movie Silent Hill

先節錄《明報》五月三十一日的「星期日生活」文章︰「安徒行傳」—不一樣的常態  對恐懼的管理

//中共悍然透過人大為香港直接制訂「國安法」,形同提早宣布香港進入一國一制。消息震驚香港以至全世界,也立即把香港推上中美對抗的最前線。消息傳出來的第一日,筆者臉書上一片沉寂,發言的網友不多,連轉發信息的量也大幅下降。一時之間,我想起史奈德(T. Snyder)那本近年經常被談論的小書《暴政》(On Tyranny)第十八課的標題:「在難以想像的事發生時保持冷靜」。但是,一時之間我亦難以確定,臉書上的沉寂,究竟是代表消息太過震驚,令人無法作出有智慧的反應,甚至陷入消極與無奈的「無言」狀態,還是這本充滿智慧和歷史哲理的小書所說的「冷靜」。//

2020年7月10日星期五

東京遊︰明治神宮 + 旅程的最後一天


我想看文具,心儀住於銀座的12層文具店伊東屋,旅伴想去明治神宮。不過去旅行,看景點比逛商店重要,最後我們選了明治神宮。

車站在「神宮前」(今次有「前」字,入口離車站很近),交通十分方便。我們先將行李箱放在新宿車站的儲物櫃,拍了照、記下位置,並在車站內吃早餐。今次旅行,我們沒有到有的早餐店吃豪華早餐(即時想起京都的伊右衛門沙龍),而是與上班族一樣在車站內的餐室吃。在找沙手間時,我發現車站內有另一間早餐店,店門是長形的,餐桌放得很逼。店內分為吸煙區與非吸煙區 (日本不少cafe都有這安排),餐牌裡有啤酒,有人一早便喝酒,有種市井的感覺。我隨即想像,若每天都與同一班客人光顧同一間早餐店的話,大家可能會變成「食客朋友」,像《深夜食堂》裡的食客一樣。

2020年6月28日星期日

東京遊︰夜景


定東京遊行程的時候,突然想起踏入十二月, 那邊應該有聖誕燈飾,於是將「看燈飾」排在行程中。

上圖是六本木之丘的聖誕燈飾,拍出來比真實的漂亮。一心來這裡看燈飾和逛聖誕市集,來到廣場見到「大蜘蛛」雕塑,才發現著名的森美術館就在這兒。不過美術館已關,沒機會參觀。

2020年6月17日星期三

東京遊︰teamLab Borderless

teamLam Borderless (東京台場)
teamLab Borderless (東京台場)

這樣說有些玄妙,但我想說,你從Team Lab的電子藝術展得到些什麼,取決於你自己。

這是個沒有地圖、沒有導覽的展覽。從全黑的通道進入這個光彩奪目的電子藝術世界後,你便要靠自己去發掘。人人各取所需。你可以主力拍照打卡,你可以玩需要體力與平衡力的遊戲,你可玩坐下來慢慢在大會提供的畫紙上填顏色,你可長時間停留在一個空間看四周圖案的流動變化。

2020年6月2日星期二

張國立《炒飯狙擊手》



小時候愛看歷險故事,可能這是兒童特性,所以適合兒童看的歷險小說特別多。還記得有一本講述少年主角因為發現某犯罪集團的秘密而要逃亡,最後憑著機智頭腦和敏捷身手成功脫險。細節早已忘掉,忘不了的是此書帶給我像看動作電影般的快感。喜歡的歷險故事還有《金銀島》、Enid Bryton的Famous Five系列、《俠隱記》等,還有讓讀者選擇下一步行動的「自我歷險叢書」和「抉擇叢書」。在這兩套叢書中,「我」通常會收到神秘邀請,然後乘飛機到外國(通常是滿有異國情調的地方如開羅)去執行任務或尋找真相,然後會收到警告訊息、被人跟蹤或被偷襲,開始懷疑身邊人是否可靠...... 長大後,已不大看這類書,不過最近讀的《炒飯狙擊手》讓我重拾看歷險故事的感覺。

2020年5月25日星期一

《歎息橋》


很喜歡ViuTV幾年前的劇集《瑪嘉烈與大衛︰綠豆》,所以當知道該劇班底*再次合作,拍了《歎息橋》後,便有興趣一看。

《歎息橋》號稱「愛情懸疑劇」,特別的地方在於劇集以五位主角的角度輪流去講同一個故事,而每個人在敍述同一件事時,著眼點和細節會有所不同,就像羅生門一樣。這幾個角色會不時打破第四面牆,向觀眾道出心底話。這幾個人講的故事不盡相同,可能源自記憶的錯誤,可能是自己騙自己,可能他們會說出令自己好過一點的版本,又或者他們其實在欺騙觀眾,以求獲得認同。劇集懸疑的地方在於觀眾不會知道哪個版本才是真實版本。或許真相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們以為發生了什麼事情。畢竟,在現實世界中,我們也不會擁有「上帝視角」。你對一個人的感受,未必是因為對方做了什麼,而是你認為對方做了什麼、你記得對方說過什麼,以及由此猜度對方背後的意圖。

2020年5月12日星期二

東京遊︰鎌倉一天遊


看了《海街女孩日記》後,便想去鎌倉。喜歡那條靠近民居的鐵道、那片蔚藍的天空、那片寧靜的海,也受當地美食白飯魚刺身吸引 。而且,在京都旅遊時與我「一期二會」的婆婆也住在鎌倉。

鎌倉離東京不遠,所以我們排了在行程內,來個一日遊。

2020年5月2日星期六

東京遊︰神保町、代宮山蔦屋書店

  

久仰神保町古書街的大名,旅伴和我遊東京去的第一個景點便是神保町。

神保町是世界最大的古書街,書店和出版社林立。我們拿了地圖,便開始慢慢看。

這裡的街道保留了東京昭和時間的街景,看起來有點像台北的重慶南路書店街,可惜後者已經沒落,我已很久沒到訪了。

神保町的書店種類繁多,包括佔整棟建築物的大型綜合書店、藝術書店、設計書書店、兒童書店、電影雜誌書店、古藉書店等等; 也有文具店和售賣古地圖的書店。

2020年4月27日星期一

東京遊︰東京印象


之前賣了一個關子,說今篇會講想去東京的理由。其實香港人去東京旅遊,哪需要原因呢?哈哈!

不過,若要在眾多原因中選一個來講的話,我想說,我對這個地方有一種浪漫的想像。

2020年4月13日星期一

東京遊︰旅遊回憶

第一次遊東京時的紀念品

東京是很多喜愛遊日的香港人去到爛熟的地方,有很多人都轉而發掘日本其他縣市的魅力,不會再視東京為遊日首選。加上這裡是近似香港的繁忙都會、人多擠迫,未必可以達到旅遊減壓的效果。

另一方面,東京是一個帶領日本時尚潮流的地方。很多人喜愛日本的時裝、精品、食物、文具、藝術、建築,到東京便可一次過遊覽、購買、享用。東京是個值得一去再去的地方。

我呢?曾遊日三次,到過東京兩次。

2020年3月29日星期日

《隔壁女子》(向田邦子)讀後感


向田邦子是日本著名的作家和編劇。生於昭和時代的她,在51歲時到台灣為隨筆取材,不幸遇上空難身亡。十多年前台灣的出版社出版了她的散文集《父親的道歉信》,做了很多宣傳,我因而認識她的名字。但到了今日才第一次讀她的作品。

《隔壁女子》是她的短篇小說集,收錄了五個短篇。

她寫的是平凡人的故事。故事主人翁包括羨慕隔壁女子生活的家庭主婦、懷疑男友愛著美貌姊姊的平凡女子、在父親離家出走後漸漸變成一家之主的倔強女子、被父親生前的秘密所纏繞的雜誌編輯,以及與一家人「分享」男友的自卑女子。

2020年3月19日星期四

《看見生命的火花:德國高齡社會紀行》讀後感(下)

這是Michael Heneke Amour的劇照。不想社會再有這種悲劇。 

《看見生命的火花:德國高齡社會紀行》的第二章「高齡社會的機遇」有13篇,每一篇都是一個關於老人的idea。

Idea 2: 「老人興趣班,300種可能」介紹了漢堡一個名為「公園之屋」的活動中心。這裡有多達300種興趣班和活動予長者參加,當中包括戲劇小組、單車小組、街舞班、電腦班、拼布班等等。作者在中心遇到了一個在用電腦的90歳長者,那位伯伯曾為盲人、殘症人士和小孩錄製有聲書,已錄了幾百本。另一邊廂,一班人在準備一套木偶戲。大家分工合作——工匠們負責造木偶和搭建舞台,縫紉班長者為木偶縫衣服,繪畫班長者負責上色,戲劇小組的長者負責改編故事。木偶戲的演員有老人家也有青少年,大家互相學習——「老年人說︰『從年輕人身上我學習放輕鬆點,他們的世界似乎只有綠燈』。少年説︰『我看到了老人家的好奇和熱情』。」

2020年3月15日星期日

《看見生命的火花:德國高齡社會紀行》讀後感(上)


《看見生命的火花:德國高齡社會紀行》的前言有這樣一句——

「在香港談『老』,以乎總是與『問題』相連,令人不敢期待『老』。」

我對此很有同感。老經常與「貧」、「病」、「孤獨」、「行動不便」拉上關係。很多人都怕老,覺得老來定會不快樂。大家用盡方法保持青春、「抗衰老」。有些人明言不希望活至耄耋。有些老人家身體不好,會覺得自己是家人的負累。總之,年老是一件可怕的事。

2020年3月9日星期一

柳應廷《水刑物語》


柳應廷(Jer)終於推出第一首solo歌了。

他加入了Mirror,一個偶像跳唱組合,有好有不好。不好的是他不擅長跳舞,要苦練。團隊歌未必能突出他的聲音。他慢熱低調,需要別人製造機會讓他表現個性。他在這個團隊中外型有點輸蝕,不易引起小妹妹們的注意。好的是,他因此入了行,獲得曝光機會、演出機會,可以慢慢儲歌迷。他唱歌有實力,所以只要有獨唱機會便可發光發熱。Mirror的歌迷年齡層比較低,但我覺得他的歌聲與形象能吸引更廣的年齡層,我相信他出獨唱歌必會受到注目。

2020年3月6日星期五

想當年


有說不要經常想當年。人應該向前望,而不是留戀過去。我以前會經常回憶兒時發生的事,但受這句話影響,近十年我已很少回憶童年事。而有段日子,我一直很少回顧,那就是我出來工作頭幾年的回憶。

為什麼不想回顧?原因之一是那時候仍對未來有很多幻想,覺得有不同前路在等著我。我可以發掘新的興趣,學習新的技能、認識新的朋友、建立新的朋友圈子。我還有潛能待發掘,甚至有興緻試新的造型打扮。但是,現在再沒有這種對未來的期待感。

另一方面,我那時候很笨,很多事情都處理得不好,做蠢事、講錯話、做錯決定、錯過了一些友誼、對不起一些人。我不喜歡那樣子的我。故不想回憶。

2020年2月26日星期三

跑步筆記︰仍需努力

網上圖片

人算不如天算,剛報了跑步班不久,康文署的場地便因為受疫情影響而關閉。除了影響開班,也影響我們的跑步約會。我們唯有另轉一個不設儲密櫃的場地。

轉了場地,我跑步的興緻減少了一點。

2020年2月25日星期二

米澤穗信《折斷的龍骨》讀後感


前陣子餓奇幻小說,知道米澤穗信有一套結合奇幻與推理的作品——《折斷的龍骨》(上、下兩冊),於是找了來讀。

故事背景是十二世紀末英國的一個虛構地方——索倫群島。當地的領主羅倫特.艾爾溫被一名擅長邪惡魔法的「暗殺騎士」殺死。為了追捕「暗殺騎士」而來到島上的兄弟會成員法魯克來遲一步,未能及時警告領主。於是領主的女兒阿米娜請他幫忙追查凶手。艾爾溫一家居於索倫群島的小索倫島上,周邊的海域充滿暗礁,晚間不宜航行。夜間的小索倫島形同密室,因此他們很快便鎖定嫌兇。他們包括領主家的守衛、管家、侍女和幾個身懷絕技的傭兵。到底誰是兇手?

2020年2月23日星期日

雷鈞《黃》讀後感

《黃》獲第4屆「噶瑪蘭‧島田莊司推理小說獎」首獎

有些推理小說謎底精彩,但看的過程沈悶,閱讀時會有「等揭曉」的感覺。有些推理小說文字精彩,但謎底只是一般。《黃》屬於後者。

《黃》的官方書介節錄︰

//生在中國、長於歐洲,孤兒出身的馮維本正因為一個奇特的契機返鄉──最近新聞大肆報導的殘忍「中國男童挖眼案」!馮維本和被害人小光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他們如今都成了「盲人」!為此,他感到義不容辭地想要幫助小光,另一方面,親自調查這樁離奇案件則是他此行的隱藏目的。

2020年2月21日星期五

《屍人莊殺人事件》讀後感

若不是陳浩基推薦,《屍人莊殺人事件》由書名到封面設計都不會引起我的興趣。看多金田一以後,我對「XX莊」這樣的字眼已沒有感覺。而輕小說的封面設計,亦不是我杯茶。我看此書,主要是因為陳浩基極力推薦,以及作者今村昌弘剛出道便獲推理奬。書的宣傳寫得好勁揪︰

「東野圭吾花了二十年以《嫌疑犯X的獻身》奪得三冠王, 今村昌弘一出道就以《屍人莊殺人事件》追上天王!」

2020年2月17日星期一

囤糧

一個美國家庭的求生食物儲存


最近的興趣是到超市購物,一有機會便去。今天買完,第二天又去買,覺得已達病態。

為什麼會這樣?最初是因為沒有更好的事要做——本身安排了一連串活動在農曆年期間進行,但因為疫症,差不多全部取消。困在家home office,天寒地凍,心情惡劣,於是一日煮三餐,又不停找東西來吃。到超市購物,是為了買材料進行「烹飪療法」,以及買零食進行「飲食療法」。我連平日不會買的叮叮點心也買了回家。暴飲暴食當然不健康,但心理健康也要顧及。一時之間,就只想到這個方法來安慰自己。

2020年1月31日星期五

年初五,撲口罩之日


年初五,撲口罩之日。這天香港人集體恐懼,四出尋找口罩。

收到消息說阿布泰國生活百貨有口罩出售,試著去排隊。

在途中,見到旁邊的三母子急步走,心想,難道他們也是去買口罩的?是我也急步走。入到商場,呆住了,人龍由店舖排到下層。我們排得很後。

年初四,天氣寒冷

The Empty Street by Simon Quadrat (b. 1946), British 

年初四

今天天氣寒冷。

期待了近一個月的舊友聚會取消了,覺得很可惜。舊友住在英國,是我的舊同學。我們本來很少聯絡,自反送中運動在Whatsapp group討論得多才熟絡起來。本來約了她和另一位舊同學在新年假時碰面,打算大傾特傾,也在一間精心挑選的餐廳訂了位。但去完短旅行的她喉嚨痕癢,為安全起見決定不出來。之後只能在Whatspp group繼續傾。沒辦法。

2020年1月28日星期二

唯一的新年大計(二)


雖說只有一個新年大計,但要實行也不易。

首先,是要跑長一點時間。十分鐘是好開始,但怎樣才能得多過十分鐘?

2020年1月22日星期三

唯一的新年大計(一)



我不是一個意志力強的人,既容易受引誘,亦太容易放過自己。所以,縱使每年都列出一項又一項新年大計 ,但大部份都實行不到,我也不好意思在此一一列出。

其中一項,在我前幾年的大計裡都出現過,但我從未做到。於是今年把心一橫,就只訂立這一項大計,這該比較容易達成吧。

那麼,這個「大計」是什麼呢?那就是︰跑步。形容得準確一點,應該是︰養成跑步習慣。

2020年1月4日星期六

2019年煲劇回顧


Stranger Things S3 (Netflix):

這套劇很像我小時候看過的美國兒童片,劇集的八十年代懷舊感是最吸引我的地方。Steve、 Robin、Dustin和Erica逃離秘密基地的場面,很像小孩子遊戲時幻想出來的情境,亦像當年一些兒童歷險片的情節。小孩子總希望戰勝大人,於是一些兒童電影就將此拍出來,滿足小孩的這種幻想。有沒有可能發生已不是重點。

2019年觀影回顧

直入正題,2019年我最喜愛的電影︰

新戲︰

日日是好日︰很喜歡這種講成長、淡淡然的電影。(觀後感)

上流寄生族︰我喜愛的韓國導演奉俊昊的又一套佳作。

淪落人︰演員好,很有人性和人情味,令人感動。(觀後感)

2020年1月1日星期三

2019年的舞台劇回憶

2019年看的電影少了,比去年少30多套。與很多香港人一樣,有段時間不想進戲院,後來才漸漸看多了。而且,看電影對我來說有治療作用。

講電影前,想先講講舞台劇,因為今年看了幾套,可惜一套觀後感也沒寫過。我怕之後寫不用回,所以趁現在簡短地寫一寫︰